宗教文化与和谐社会关联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宗教文化与和谐社会关联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宗教文化与和谐社会关联分析

本文作者:袁立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

从“身和同往”出发,必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只有和自然的相互依存,生命主体与环境是“一体不二”的,差别、多样性的发生,只有在同意自然中“和谐”存在,才能保证自身的发展。佛教中的“缘起说”认为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植物,都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不能断然分割而单独存在。

宗教保护与文化“和谐”

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中,提到了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把发展公益性事业作为保障人民文化需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把发展公益性事业作为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共同发展。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体制。加强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首先宗教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文化性,无论是教堂建筑、绘画、雕刻、文学艺术等方面,其文化蕴含着伟大精神已超出了宗教本身,成为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邓小平同志曾说:“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这理所当然也包括宗教文明创造的成果。包括以宗教形式保存下来的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要让宗教文化成为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进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贡献。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遍及全国,数量庞大。对于游客而言,可以作为一种休闲度假的场所,增加满足感和幸福指数。对于当地政府而言,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吸纳更多的资金和劳动力,为当地的发展和宣传做出贡献。这也体现了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原则。但针对前面所提到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中的许多问题,以及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不得不深入思考,应当如何去开发,如何去保护,从而达到一个循环发展的目的。首先,政府应当出钱出力去扶持宗教文化旅游的开发,确立宗教资源管理的制度。发挥政府在宗教保护中的积极作用;其次还要充分挖掘宗教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提高旅游的文化韵味。再者,要对宗教旅游资源进行多层次开发和利用,丰富宗教旅游活动,要着重体现特色。最后要重视宗教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

对于宗教档案也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这关系到否能将宗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能够完整再现后人。宗教档案的作用丰富,有利于史学研究,是各领域学术文化研究的宝贵参考资料,而且也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宗教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丰富的诗歌、戏曲、音乐和建筑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对于宗教档案的保护,关系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宗教产权纠纷。政府应当加大宣传,增强宗教法制意识,当然也要借鉴外国的经验并从法律上保护宗教档案。

宗教保护与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性、社会控制有效性和社会生活有序性的有机统一。但其基本前提是要有一个稳定的国内政治格局,要让人民生活和国家事务管理的方方面面都纳入到法制的轨道上,人人都能够遵守道德、法律的社会契约,为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宗教在这个价值取向上与其它方法让社会保持稳定有一个内在价值上的一致性。首先,佛教中提到了一个共同的行为指导思想,那就是“六和合精神”,所谓和合的六大要素,就是“六和合”或“六和戒”: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合同均、是和合的本质;意和同悦、身和同往、口和无诤,是和合的表现。戒律是佛教徒的行为规范,这就把僧团比作一个“小社会”,而六和合精神的具体思想内容则是一个无杂文的隐形契约,使僧侣的行为规范、思想、利益均衡有一个共同原则。而“戒和同修”是律治的精神所在,也强调了“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是行为规范的社会。“佛在僧数”说明律治意义上的平等,对立法者、执法者、守法者同样具有法律约束,有利于促进大众的团结。它将“和谐社会”中人们应当去消极遵守律法变为一种更为主动的行善,感化更多人去达成一种共识,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让思想不逾越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天主教的教义是以爱为本,让人们要多为他人服务,在转型的中国特殊时期,各种矛盾凸显,许多人为了一己之利,往往不顾道德、良知,对社会和谐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天主教所宣扬的精神性慈善工作,抚平了人们的心理创伤,使人们灵魂得到净化,富平人们的心灵创伤,化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使人的内心得到感化,为社会更好的服务,有利于缓和激化的社会矛盾。道教中提到“齐同慈爱”的宽容精神,宣讲和平、和谐教义主张,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关的思想资源。对于构建稳定有序、安定团结的和谐社会,也是一种责无旁贷的责任。

因此,主流宗教的教义都达成了一个去遵守社会道德,去主动为社会,为他人做好事,行善的共识。对违背教义的人也有相应的处罚,这跟法律上的规范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对于多民族的中国,处理复杂的民族关系,也是一针强有力的镇定剂。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大多数信仰宗教,是因为宗教使他们这个民族不但在地理上不同于周边民族,而且在文化心理上也与他人不同,增加自豪感。宗教使民族作为一个团体更加稳固,凝聚力也空前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