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民居中的体现刍议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传统文化在民居中的体现刍议,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传统文化在民居中的体现刍议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庭院式民居中的意境美

意境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个审美范畴,源自诗画[5]。“意境”一词最早是由诗人王昌龄在他的《诗格》中提出来的。中国庭院式民居与诗画有着天然的联系,它的外形美或雍容典雅或清丽脱俗,就像大自然的子女一样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美。中国的庭院式民居无疑是一种汇集了劳动人民智慧的艺术,一个凝固的历史。

他们在构造它时就已经运用了很多的艺术处理手法,也许这些手法在当时还未成体系,但却有很多地方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中国庭院式民居的建筑基本上是木架结构或砖砌的个体建筑,这种建筑四周围墙,但院子通透,里面可栽花种树;而回廊是房屋和外界的纽带,这种建筑可隔可透,空间可虚可实,彼此协调互相补充,它的任何一个部分都是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诗画的情趣庭院式民居与诗画有着天然的联系,从形象上说,庭院式民居与周围的环境是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如屋顶的线条生动柔美;石雕、木雕、砖雕、彩绘更是直接把绘画雕塑用于建筑。还有庭院中的植物配置,树木花卉的选择有受“古、奇、雅”格调的影响,讲究色香清隽,能够细品玩味,有象征意味的。

传统文化民居中的体现

庭院式民居之美有形的部分曰:树木、建筑,而无形的部分则是中国数千年来的文化。文化是庭院式民居的灵魂,它是中国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除了可见的古旧文物之外,最重要的是文化内涵极其深厚,这是任何新建的建筑所不可比拟的。

现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儒家观念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长期处于统治地位,是中国古代社会几千年的精神主轴,同时儒学也渗透于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孔子对中庸之道非常推崇,曾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雍也》)他标举中和为美。中庸、中和,即在对立的两种选择中妥善把握,反对固执一端,反对失于偏颇。其中心思想是承认事物是有对立面的,对立面是可以统一的,对立之中无优劣之分。

道家的影响中国古代哲人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也是中国民居的经典表述。中国从南到北最普遍的庭院式民居,无论是三合院还是四合院,其主要建筑面南背北,四面围合,前低后高,中间空虚,就是一个“负阴抱阳”的理想模式。这个模式酷似一个双手环抱于丹田之前正在纳气的人体形象。

它以中庭为身,两耳房为肩,两厢为臂,两廊为拱手,天井为口,看墙为交手。这样的平面格局在风水观念看来有吉无凶,因为它围合了一个负阴抱阳、藏风聚气的居住空间。人居其中,头顶青天,脚踏实地,前有屏,后有靠,中庭有回旋,左右环伺,极具安全依托之感。

合院的四向,从四个方向带入四季的信息,人在任何时候都能有选择的享受到不同朝向带来的日照与阴影,享受到凉与暖的温差,享受到既避风又通风的好处。这种令人愉快又杞人忧思的阴阳交替的韵律,每日每时都在院中发生着。人生活在这样一个空间里,“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

与四时合其序”的“阴阳之枢纽”。如果我们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待道家的话,道家的艺术是一种无神的艺术,是一种返璞归真,追求自然之美的艺术,是一种重灵感、重天机、重精神的内涵的艺术[6]。首先从它的建筑材料来看,多用木材,这是同古代阴阳五行学说有关。《左传》中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所谓五材,即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作者:李瑜 单位:西安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