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校内文化在学员思政教学中的作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校园制度文化的约束力从形式上可以分为有形约束和无形约束。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原则属于有形约束,表现为对纪律的遵守和行为的规范上,它界定了学生活动的范围和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对不良行为进行惩戒并促使其不断调整以符合社会和学校的基本要求。学校的舆论氛围属于无形约束,表现为舆论的监督、控制、引导作用,它能够通过校内网络、广播和报纸等媒介宣传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是非善恶标准,树立高职大学生的道德准则。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校园制度文化相结合,发挥校规校纪的约束作用和校园舆论的引导作用,有利于高职大学生个体人格品质的完善和提高。校园物质文化为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物质保障要提高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离不开教育的具体环境。校园物质环境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物基础,校园物质环境对高职大学生的影响是隐性的、潜移默化的。校容校貌等物质文化是一个学校精神生活的表现,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审美品位,长期生活在整洁、美观的环境当中,感受校容校貌所传达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培养高职大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高职大学生的生活情趣。正如爱尔维修指出:“我们在人与人之间所见到的精神上的差异,是由于他们所处的不同的环境,由于他们所受的不同的教育所致。”[5]因此,在校园当中通过校园建筑、绿化、教学设施等营造出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能够对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产生持久、积极、深刻的影响。校园行为文化是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手段高等学校是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和科研活动当中,高校教师以身作则,他们高尚的师德、严谨的学术态度,能够直接为高职大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和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因此,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课课堂的单一教育途径,应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社团、学生会等组织和开展的各项文化活动,能够使高职大学生在参与娱乐活动的同时受到教育,避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枯燥,增强教育的效果,化被动灌输为主动学习。校园行为文化能够作为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手段,将社会主流价值观和高职大学生价值取向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
校园文化在开展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学校环境作为高职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主要范围,与高职大学生之间存在广泛联系和多方面互动。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环境的组成部分,贯穿高职大学生价值形成与价值选择的整个过程,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潜在影响。高职大学生可以通过使用校园设施实实在在感受教育环境,学校规章制度直接约束和控制高职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高校教师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展示着自身的学术人格和道德人格,高职大学生在参与学校各项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大学精神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追求,因此,校园文化是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结合的良好方式。被动教育与主动教育相结合我国在实施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要求的做法,采取强制性、单方面、直接的灌输方法之弊端不断凸显。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教育方法上需要变直接灌输为直接灌输与间接灌输相结合,即在有意识教育的基础上引入无意识教育方法。“就教育的心理过程而言,无意识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和方案,借助无意识心理学的理论,自觉地在受教育者周围设置一定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会,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情境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开拓思维、产生顿悟,进而得到心灵的感化、情操的陶冶和内心的启迪,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6]。因此,校园文化的教育优势还表现在它与高职大学生间的互动上。新生进校时,校园文化业已存在,学生在系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感受校园独特的文化氛围,被动地接受校园文化,适应其传达和表现的主流文化意识,并不断内化为自己所用。这一互动还表现为高职大学生主动追求和改造校园文化。高职大学生具有自我存在意识、自我表达欲望强烈的特点,在实现自身价值和满足自我需求的过程中,他们逐渐成为校园文化的主要建设者,推动校园文化批判地吸收当今社会文化的有益部分,使校园文化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并向前演化发展。广泛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在学校内,校园文化是覆盖范围、影响面最广的教育环境和氛围。校园文化的主体和载体是全体师生,它的受众并不单单是一个学院或一个年级,大大拓宽了原来由课程教师或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横向维度。校园文化是立体化环境,它包括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同空气一般将高职大学生包覆在内,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学生不知不觉且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纵向深度。同时,校园文化的创造和形成离不开高职大学生的主动意识,它能反映不同的学生群体的思想变化,并通过开展多种学术、社团和实践活动,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提高高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长期稳定和与时俱进相结合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而是学生自进校之日起,就在无形当中接受和吸收它所内含的校园主流思想,并将之与自身发展紧密相连,使它成为自身道德素质修养的组成部分。因此,以大学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一旦成为高职大学生借以指导今后行为的重要参考标准时,校园文化就内化为高职大学生的价值观,它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且长期作用于主体。然而,校园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在当前的网络社会条件下,学校从一个相对封闭的教育环境逐步转变为开放、自由的教育环境。学生与社会的交往交流增多,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相互作用增强。在认同社会文化的有益部分和批判有害部分的过程中,校园文化显现出与社会文化的交织重叠,并不断超越和引导现有社会文化的发展。
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的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赋予物化环境特殊的文化意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通过宣传学校的现状和历史沿革,帮助学生感受本校的文化传统,通过了解学校的建筑风格和景观特色,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品位,从而形成物质环境使用与教育功能的紧密联系,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就能够更好地发挥“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培育和传承校园精神环境的文化素养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精神和当代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继承学校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大学精神,形成全体师生集体认同并自愿遵循的精神文化。采取多种形式将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学校的校风建设,培育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舆论环境,增强主流思想和文化的感召力和感染力,帮助全体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取向。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人格、选择权和发展权,结合当前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状况,因材施教,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体精神,从而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建立和健全校园制度环境的约束力大学制度环境的建设,要着眼于发挥制度在学生人格形成和培养中的约束作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运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应当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明确制度和机制的定位及功能,提高制度的规范性、公正性与激励性,增加行政管理层、教师与受教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提升制度文化在促进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的作用。此外,要及时吸收和转化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学生的实际困难为基础,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与时俱进,提升学校制度环境的服务功能。发挥和发展校园行为环境的引导作用邓小平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7]高校教师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要途径,他们不仅应该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准则要求自己,也应该以此要求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和管理作用。高校应提高完善的教育教学条件,为学术素养和道德水平较高的教师搭建发挥自身价值的平台,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更好地感染和影响高职大学生。#p#分页标题#e#
作者:黎海珍 单位: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