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体育文化发展情况及策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社区体育文化发展情况及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社区体育文化发展情况及策略

作者:王延 张渊 仝媚媚 刘丽芳

一、西安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现状

(一)西安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总体水平滞后于西安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给西安带来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繁荣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然而,由于西安城市化进程过快,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问题、气候问题、城市化不均衡性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等。作为社区建设内容之一的社区体育也与城市发展不协调。随着城市社区的形成和以单位大院为主的城市人口居住结构向开放性居住结构过渡,人们的单位意识在淡化,那种依托单位的城市群众体育逐步向以地缘联系为纽带、以业余自愿为前提的城市社区体育方向转化,城市社区体育成为面向城市社区居民的公共物品,而城市社区体育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健身、交际需要。社区体育文化不能满足居民生活、文化的需求。城市化在促进经济增民的同时,加快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节奏,也加剧了城市人群的优胜劣汰的竞争,城市居民生活压力进一步加大;另一方而城市化的加速,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革命,进而使城市居民生活空间变小,体力下降,健康状况受到威胁,城市居民体质普遍下降。城市社区体育作为改变城市居民健康状况、缓解生活压力、促进人际交往、实行全民健身的重要手段,在城市社会协调发展的作用日趋重要。

(二)西安城市社区体育管理运行模式低效,制约社区体育发展。一是多头管理容易淡化文化资源整合。目前社区管理实行的是“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不可避免地使社区体育文化发展受到影响。由于社区的管理体系还没有理顺,造成了现有文化教育资源的浪费,无法产生整合效应。二是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缺乏科学的长期规划,制度保障缺失。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建设工程,需要科学的长期规划和完备的制度保障。三是社区体育文化运行机制上行政化倾向严重。在调研中发现,大多数社区在举办的体育社区文化活动中,每组织一次活动,从设计方案到实施过程,基本上都是由街道办事处牵头进行,上面怎么安排,社区机构就怎么做。也就是说,社区开展的社区文化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政府或街道发起,并投入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再由居委会操作,动员各方参与。这样,社区体育文化建设过度依赖政府。

(三)西安体育场地设施数量不足、分布不均。一是社区文化体育等公共配套设施数量不足。西安市已建成体育场(馆、所)4827个,总面积1664.3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8平方米,从这些数据看来,西安市的体育设施状况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若与国际上一些经济较发达国家的城市相比,则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二是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分布不平衡。根据西安市的相关标准,文体设施分为三级:市、区级文体设施和街道级文体设施。其中,市区级文体设施主要包括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和新华书店、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等,街道级文体设施主要包括居住区级文化中心、综合体育活动中心、游泳池等。然而,实施中西安社区体育场地分布、结构不均衡,一方面表现在西安体育场地地域分布不均衡;另一方面表现在体育场地结构不均衡,室外体育场地是主体,室内体育场地偏少,办事处一级的社区体育中心几乎没有,城市社区群众日益增强的多元化健身需求难以满足,同时也限制了许多运动项目的开展。

(四)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投资体制不够完善。西安市不少社区文化体育建设的资金得不到保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文化体育设施硬件建设的投资体制不健全,没有明确的投资主体;另一方面群众文体活动经费保障不足,有些社区根本不知何处筹集。特别是当各街道办独立财政权收归上级后,社区文化体育建设和管理的经费更是难以保障。目前西安城市社区体育场地管理存在两种体制:即完全市场化的经营模式和政府体育管理部门作为市场主体直接介入经营的模式。政府体育主管部门或者是行政派出机构直接经营、介入,都造成了政企不分,市场失效,还必然会产生权力寻租和腐败,一方面政府体育管理部门作为城市社区体育资源的拥有者,要求城市公共体育资产在城市文明建设、全民健身中发挥功能和价值;另一方面,作为城市社区体育的经营者,政府体育管理部门必然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进行城市社区体育资源资产的商业化运作,获取垄断利润。还有,政府体育管理部门又要行使对城市社区体育经营各项活动的市场监督权。这样,政府不仅是所有者或“出资者”,又是经营者,同时还是行业的管理者、监督者,其本身的职能和行为无法得到清晰有效的界定、约束和监督,更为严重的是因为这种“政府投资政府受益,”的模式,对于民间和社会资本投资城市社区体育也有很人的阻碍效应,影响了城市社区体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社区体育文化活动面不够广泛,居民群众的参与度比较低。

1.非经常化社区体育活动和日常性社区体育活动相脱节。非经常性竞赛活动,如区级和街道社区的综合运动会、家庭运动会、趣味运动会、健美操比赛、秧歌比赛,受到资源消耗多,组织困难等因素的局限,无法满足居民个体的不同需要,难以普遍的参与,也不可能经常化,对增强社区成员体质方面的作用比较小,但影响力较大,可以有效的激发居民的体育活动参与动机,增强体育意识,形成体育气氛。日常性的体育活动,有极强的增强体质的功能,但影响力较小,这两类的社区体育活动在功能上是互补的,只要两者相结合才能很好的完成社区体育任务,但由于依属于政府企业的社区体育组织与自发社区体育组织缺乏联系,经常性体育活动促进日常性体育活动的作用并没有很好的发挥。

2.社区体育参与者以老年人为主。这一表现也是全国社区体育活动的一个普遍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已进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值很大。另一方面,除了老年人自觉参加社区体育,少年儿童有学校体育的保障,而中年人由于生活压力较重,少有参加社区体育活动者。第三,部分喜欢参与体育锻炼的成年人,其目的既不是为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当运动员,也不是为了促进自身的生长发育,而是在其已经定型成年人的基础上,为了“健、美、乐”。事实上,现有社区体育活动恰恰缺少健美性与娱乐性。因此,目前的社区体育很难吸引成年人参加。这就形成了社区体育参与者主要以老年人的现状。(六)西安体育指导员的数量、素质影响城市社区体育水平的提高。一是数量少、等级数量失调,高等级数量过少,二、三级数量较多。因此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活跃在社会体育指导第一线的骨干分子,如何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机制调动其积极性,提高其指导能力显得十分紧迫。二是队伍的文化程度结构偏低,资源质量不高。据统计,西安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型社会体育指导员本科占12%,专科占50.1%,高中及以下占37.9%;指导型社会体育指导员专科占17%,高中及以下占81%。显然,目前西安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缺乏学历层次较高的体育专业人才。#p#分页标题#e#

二、西安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对策

(一)构建新形势下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模式。由于我国城市社区体育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组织管理模式还不成熟,构建新形势下的组织管理模式,就要依托现有的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模式。在社区体育组织上:一是除了确定目标,进行人、财、物和时间等资源的合理配置外,还要建立社区体育内部要素之间及社会体育与外环境的各种关系。二是打破社区体育“条条”的封闭格局,以其特有的跨行业、跨单位、组织形态,将社区内的学校、企业、机关等驻区单位联系起来,并形成组织上的网络化,提高居民参与社区体育的机会。在社区体育的管理上,要建立以居住地为特征,以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纽带,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为目的,以社区成员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为手段,由党的政府领导、社会各方面参与、群众自治参与管理的区域性群众体育活动,形成共居一地、共同管理、共建文明、共求发展的社会化自治管理的运行机制。

(二)积极筹措运作经费和建设场地、设施。

1.社区体育文化运作经费筹措。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市、区和街道三级政府应在每年度的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的社区文化体育建设和管理经费,有计划、分期分批地按照新的硬件建设标准,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实现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达标,并且按照居住人口的比例给予日常活动和管理经费的资助。二是建立市区街道三级配套、辖区共建、单位资助的多渠道投入机制。政府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必须出台扶持社区文化体育发展相关的激励政策,如果公司、企业或街道出资越多,市区政府就越支持、对应的投资也就越大。还要有鼓励其他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大力支持社区文化体育建设的措施。三是推行政府“购买服务”。随着西安市社区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各级政府将社区建设工作纳入社会事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不断加大社区建设经费投入。《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定,要按照建设公共型服务要求,增加公益性、社会性、服务性支出。同时,推行政府“购买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公益性和福利性社区建设项目,政府给予一定资助。建立“财政支持为主、费随事转、彩票资助、联点扶建、有偿服务、社会赞助”等多元化的社区建设资金筹措机制。

2.社区文化体育建设的用地、设施筹措。一是适度开放社区学校和企业单位的文化体育设施。积极创造条件让社区的各类学校文化体育设施,在保证正常教学活动和保证师生安全、财产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方式适度开放,为社区居民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提供方便。可采取无偿或低廉租用等方式为广大群众服务,提高社区内各种文化体育场馆或多功能教室等设施的使用率。尤其是要努力探索如何合理调整和充分利用现有社区内闲置的设施和资源,做到既使学校、企业等单位感到安全和满意,又使广大居民群众感到方便和高兴。同时必须尽快将公共设施适度开放有关配套管理的经验做法加以总结和推广。二是根据文化体育用地新标准,要重新审定和划拨我市社区文化体育用地。特别是对农村城市化后对有些已严重超标使用工商用地和住宅用地的社区,其文体设施用地的不足部分应专项核定追加规划指标。对有些社区再无空置土地可作文体设施建设用地的也应在邻近的社区留足留够,或实施土地功能置换的政策给予扶持解决。从而确保每个社区都有足够的文体设施建设用地。三是对新的开发区和旧村改造区的规划,必须与小区文化体育建设规划同步,必须以法律的手段和硬性的规定确保文体用地及其配套项目建成使用。要吸取老住宅区文化体育用地严重不足又无法改变的深刻教训。四是组织专门力量,对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其文化体育用地及配套设施进行核查验收,依法移交使用。据调研,西安市目前有不少住宅小区在开发建设之初,对文体设施及用地在政府的规划审批文件中是有明确规定的。但由于管理不到位,一些不法开发商或没有按规划进行建设、或建成后没有移交使用而擅自改变功能作商业用途。

(三)加强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提高体育设施利用率。一是大力推动政府履行公共体育服务的职能。各级政府必须提高对公共体育事业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市民需求和体育事业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大力提高公共体育人均用地面积,切实完善市民健身场所。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作要立足长远,特别是要以编制“十二五”规划为契机,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我市长远发展规划。二是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设施的管理与建设,提供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完善社区体育服务设施,加快本市城南地区、西部地区、新建大型居住区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现有城市公园与广场空间资源,重点建设中小型、适用性强的社区全民健身设施。利用城市郊野公园、城市绿化带建设一定数量的专项球类活动场地。各区县要责成体育行政部门认真履行管理职能,按照资金配比规定给予经费保障,加大对全民健身设施的监管力度。三是公共体育设施应当根据其功能、特点向公众开放,并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对学生、老年人和残疾人优惠或者免费开放。学校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要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并在保证校园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新建和改建学校体育设施,要便于向公众开放。维修改造各类体校体育设施,使其成为全民健身活动场所。各级政府强化政府职责,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对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给予经费补贴和奖励资助,为学校办理有关责任保险。要积极创造条件将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

(四)加强对体育人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和培训。加强培养合适的体育人才,把有一定体育技能的积极分子,组织起来,建立一支社区体育骨干队伍,可以促进我国城市社区体育人才的培养正朝着科学化、制度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和培训,重视发挥体育协会的作用,扩大社区体育文化活动,提高居民的参与度。第一创新体育文化形式,增强社区体育文化活动的吸引力。第二创新体育文化活动内容,调动广大居民的参与热情。第三要“以人为本”,为社区居民服务。第四,要发挥社区志愿者组织、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积极参与作用。第五,创建载体,提高群众体育工作的实际效果。#p#分页标题#e#

三、结语

体育文化本身就是社会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体育精神对整个社会文化发展大有可为,甚至具有不可或缺的导向性作用。体育还具有其他文化形态所不具备的广泛的覆盖性与渗透性。体育文化要蓬勃发展,必须要多管齐下,除了深入社区、农村,重点还是应放在全民健身、社区体育上。从现实来说,现在群众体育文化有非常雄厚的群众基础与旺盛的社会需求,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对健身的要求强烈。因此,关注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就是对大众健康的最大关心。在我们了解了城市社区体育的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发展社区体育的有效机制,促进城市社区体育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