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文化及其发展契机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茉莉花文化及其发展契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茉莉花文化及其发展契机

 

茉莉(JasminumsambacLinn.)为木犀科素馨属植物,原产于印度、波斯湾等地区[1]。汉晋以来一直以“柰”称之,“茉莉”一词多见于宋代及其以后的文学作品,别名“末利”、“抹厉”、“没利”、“末麗”、“抹麗”等,皆据其梵语名Mallika的音译而来。在中国的传统文学、绘画作品中,梅、兰、竹、菊、荷等花卉一直是文人骚客吟诵、泼墨的主要对象[2],有关茉莉花的绘画作品很少,虽有部分赞美其香味、姿态的诗歌,但茉莉花基本上未进入中国花文化的主流。近年来,茉莉花元素在国内大为流行:茉莉花茶、茉莉花保健用品等深受百姓欢迎;江苏民歌《茉莉花》在国际、国内重要场合广为传唱[3];广西横县、福建福州、南京六合等茉莉花主产地的茉莉花文化节争相举办,以茉莉花为载体的影视作品,如电视剧《茉莉花》、电影《茉莉花开》、意大利歌剧《图兰朵》等频频上映。茉莉花元素的流行凸显了中国人对于茉莉花的喜爱,见证了现阶段茉莉花文化的繁荣。目前,对于茉莉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栽培技术、理化性质分析、加工技术等方面[4-5],而对于茉莉花文化的研究很少。   本文在整理茉莉花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物态、行为、精神3个维度对在中国的茉莉花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概述,阐明了中国茉莉花文化形成过程中的文化变迁及其发展趋势。以期有助于推动茉莉花文化的传播与茉莉花产业的发展,丰富现代花文化体系。   1茉莉在中国的栽培历史   中国有悠久的茉莉栽培历史。据考证,早在1600a以前,茉莉就已传入中国岭南地区。茉莉从丝绸之路和海路传入中国后,最早见于海南、两广和福建的沿海地区,然后渐次北上至长江流域[6-7]。苏南地区广泛种植茉莉虽在明、清以后,但因茉莉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在江南形成了独特的茉莉花文化。清朝咸丰年间(1851—1861年),福建茶商受茉莉花熏制“鼻烟”的启示,试用其来熏制茶叶,制得清新宜人的茉莉花茶,茉莉花茶产业逐渐形成[8]。茉莉花茶的出现促进了茉莉花在中国的栽植与传播。目前,在我国南部的广西、广东、福建、湖南等地均有大面积的茉莉栽培,尤以广西横县为甚。广西横县属亚热带气候,日照充分,无霜期长,适宜茉莉的生长,栽培的茉莉花期长,品质优良。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横县大面积种植茉莉,茉莉花产业得到很大发展,逐渐取代福建成为全国茉莉花茶生产的最大基地。目前,横县茉莉种植面积达0.667万hm2,年产茉莉花茶6.5万t,茉莉鲜花与花茶的年产量约占广西总产量的80%,占全国总产量的60%[4]。茉莉的大面积栽培是茉莉花文化产生与发展的基础。   2中国的茉莉花文化   花文化具有物质性与精神性的双重属性,表现为物态文化与精神文化。花卉的行为文化是人们以物态文化为基础,通过各种以其为主要对象的行为活动来表达和展现花卉的精神文化内涵,在物态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起着中介连接作用。以下从茉莉花的物态文化、行为文化与精神文化3方面概述中国的茉莉花文化。   2.1茉莉花的物态文化   茉莉花的物态文化蕴含于外界物质实体,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表现在茉莉花的装饰、花茶饮用、医药保健与食用等方面。茉莉花香气淡雅,花色洁白,花期长达6个月,观赏价值高,被广泛应用于盆花与簪花、胸花、襟花、手捧花、花环、花球等切花装饰中。茉莉花茶有“花茶之珍品”之称,是茉莉花的主要应用形式,也是茉莉花文化在中国广为传播的最重要的物质载体。茉莉花茶的制作工艺由来已久,宋•赵希鹄(公元1240年)在《调燮类编》中详细记述了茉莉花茶的制作过程。茉莉花根、茎、花的药用与保健价值的记载亦出现在宋•周密的《乾淳岁时记》、明•汪机《本草会编》、李时珍《本草纲目》等古籍中。近年来研究发现,茉莉的香味可帮助电脑工作者减少30%的差错,减轻头晕、目眩、感冒、鼻塞等症状。利用现代工艺提取的茉莉香精油也广泛应用于百姓的日常生活中[9-10]。此外,茉莉花花性温和,是常见的食用花材之一。可以将新鲜的茉莉花洗净晾干,放入调料翻拌,直接做成甘爽芬香的可口凉菜,也可以与其它食材结合,制成各种可口的菜肴,如“茉莉肉丁”、“茉莉虾仁”、“茉莉鸡肉”、“茉莉豆腐”、“茉莉陈皮粥”、“茉莉花豆腐饺”[11-12]。   2.2茉莉花的行为文化   茉莉花传入的初期是作为佛教的香薰材料。笙龄[13]在《茉莉花春秋》一文中指出:“山西五台山的佛教为东汉永平十一年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传入,域外的茉莉随之传入”。“茉莉花香味浓郁,沁人心脾,花色洁白,被视为圣洁,不少佛香都拿它来做原料,深受僧众的喜爱”。在茉莉的原产地印度,或者宗教氛围浓厚的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一直有将茉莉花敬献给佛祖的风俗。J.Goody[14]在研究印度的茉莉花文化时发现,人们在向佛祖敬献茉莉花时,一般善男信女与僧人陈列的方式也存在差别。但是,茉莉来到中国后,其作为佛教用花中的风俗并未得到推广,甚至逐渐淡出寺院用花。簪花习俗的形成。茉莉花在淡出佛教用花的同时,逐渐发展成为女性日常生活的装饰品。清•乾隆皇帝有诗云“簪柰由来久”。茉莉在佛书中有名“鬘华”,即发花。《晋书•列传二•成恭杜皇后》中有茉莉花簪花的最早记录:东晋成帝司马衍的皇后去世时吴国女子簪柰。茉莉花香气清新怡人,花色洁白,花型小巧,江南女子簪茉莉花为美,在江南形成了簪花的习俗。清•王士禄咏茉莉诗“香从清梦回时觉,花向美人头上开”,是对茉莉花的簪花习俗最形象的艺术概括。赵建国[15]在《姑苏茉莉花》中介绍了苏州人对茉莉花的偏爱。旧时的姑苏女子簪花成风,一般的人家也喜欢把茉莉花插在用铜丝扎的花骨(“元宝”、“玉兔”、“蝴蝶”、“蟾蜍”等)上制成茉莉花篮,悬挂于厅堂、斗室间,或者扎成花球、花环,悬挂于床帐中或衣襟前,既可观赏又可品味幽幽的清香。#p#分页标题#e#   2.3茉莉花的精神文化   茉莉花的精神文化以茉莉花为载体,反映了文人墨客和广大民众的观念与价值、理想与信仰、宗教与艺术的取向。诗词歌赋是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自宋以来,古人留下很多赞美茉莉花的诗词。“露华洗出通身白,沉水熏成换骨香”(宋•叶廷圭);“虽无艳态惊群目,幸有清香压九秋”(宋•江奎);“自是天上冰雪种,占尽人间富贵香”(宋•许野雪);“荔枝香里玲珑雪,来助长安一夏凉。情味于人最浓处,梦回犹觉鬓边香”(元•许棐);“如许闲宵似广寒,翠丛例影浸冰团。梅花宜冷君宜热,一样香魂两样看”(明•沈宜修);“香从清梦回时觉,花向美人头上开”(清•王士禄)……这些多是在其冰雪之姿、馥郁之香上做文章。近年来,在音乐、影视作品中火热流行的茉莉花元素———江苏民歌《茉莉花》、电影《茉莉花开》、电视剧《茉莉花》、意大利歌剧《图兰朵》的背景音乐《茉莉花》……则主要是以茉莉花为载体,赞扬其纯洁、质朴而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茉莉花在文化艺术作品侧重点的变化反映了其精神文化中从重“形”向重“意”的价值取向。茉莉花是东方美的代表。从江南女子的簪花习俗开始,茉莉与东方女性之间似乎就有了一种割不断的联系。茉莉的美在于它的质朴、清香。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的美注重含蓄、内在的贤慧。茉莉花的美与东方女性的特性有着很高的一致性,茉莉花的形象也逐渐与东方女性联系起来,成为东方女性美的典型代表。从一定程度上讲,旧时文人对于茉莉花的赞美其实是对于东方女性美的赞美[16]。   茉莉花成为纯洁、质朴与内敛形象的代表。花作为一位静态的对象,只有赋予它人的精神才能使其形象丰富起来。松、竹、梅、兰、菊,文人赞美的多是它们的品格:松的挺拔,竹的气节,梅的坚贞,兰的君子风范,菊的淡泊脱俗……中国人对于茉莉花的喜爱也不例外。王芳[16]在《红与白之间———中国的茉莉文化与西方玫瑰文化审美心理差异》中细致比较了原产于波斯、印巴的茉莉与原产于中国的玫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境遇,认为茉莉在中国的大受欢迎与中国文人历来含蓄内敛的人格追求有关。茉莉花色淡雅,香气清新,花型不张扬,且开放时间一般在夜深人静的时节,具有纯洁、质朴的气质,从外形到内在的气质都与中国文人的道德追求和审美情趣一致,所以茉莉得到了中国文化的认同。近年来,随着歌曲《茉莉花》在国际活动中的广泛传唱,茉莉花逐渐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17]。   花文化是一个开放流动的体系,其内涵随时间或环境在不断地变化。同样,作为其子文化的茉莉花文化也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与中国本土形成的梅、兰、竹、菊等文化不同,茉莉花作为一个外来事物,其文化的形成必将经历与原有中国文化接触、冲突、融合、超越的过程。茉莉花从最初的装饰、花茶窨制、药用、食用等实用功能发展成为纯洁、质朴与内敛形象的代表,是当前茉莉花文化的主要特征。但花文化的双重属性决定了茉莉花物态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不可分割性。茉莉花物态文化是其精神文化形成的基础与载体,而且茉莉花物态文化的存在本身也是茉莉花文化的重要组成[18]。在悠久的文化传承历程中,二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了目前花文化中浓浓的茉莉花香。   3茉莉花文化发展的新契机:花卉旅游   花卉具有“色、香、姿、韵”4个方面的旅游审美意义,是最具吸引力的旅游景观之一。目前,花卉旅游成为会展、节庆、生态旅游中的新兴旅游项目,且发展前景广阔[19]。花卉旅游是现代花文化体系的创新,也是花文化行为性的重要表现,它提高了百姓参与花事的积极性,有利于花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茉莉花有“人间第一香”的雅称,可观其花、闻其香、食其材、品其茶、听其曲,满足人类5大感官享受,最重要的是其知名度高,人文内涵丰富,是发展花卉旅游的很好素材。广西横县是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共同命名的“中国茉莉之乡”,具有先天的茉莉花旅游资源。2010年9月,首届中国国际茉莉花文化节在横县举办。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的茉莉花文化,以下结合花文化的不同形态,从开发茉莉花旅游的角度提出发展茉莉花文化产业的几点初步设想。   3.1开发茉莉花的观赏价值   茉莉花本身可以作为旅游吸引物吸引游客前往观赏,其观赏价值是茉莉花旅游的核心。为满足其观赏功能,可建立茉莉花专类园、展示园、主题公园等,促进茉莉花栽培从传统的生产园向观光园转化。茉莉花花期长达六个月,华南地区露天栽培适宜,可以在城市园林绿化中适当应用。   3.2开发茉莉花的饮用、食用与医用保健等价值   观赏者的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有助于提高旅游体验的质量,构建新的旅游吸引物。茉莉花茶已有很高的知名度,结合花文化与茶文化,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花茶文化。在旅游者就餐的场所,可以专门添加一些以茉莉花为主题或配料的菜肴、花粥、点心等,让其在视觉与嗅觉享受的同时,大饱口福。另外,也可以开发茉莉花工艺品、香精油产品与保健产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花卉产品。   3.3丰富茉莉花的精神文化   增加城市中的茉莉花元素,以茉莉花命名酒店、文化广场,建立茉莉花型的标志型建筑、路灯等,丰富城市中茉莉花氛围。借助优秀茉莉花诗歌、书画、歌谣、影视作品等的创作、评选活动,促进茉莉花相关文化、艺术作品的创作,丰富茉莉花精神文化,同时也提高当地在文化节、音乐界、影视界中的知名度。   3.4加大茉莉花宣传力度成立国际性的茉莉花研究组织,定期举办国际会议、文化节、博览会、研讨会等,建立相关的茉莉花网站,及时报道茉莉花的各种学术交流、节庆与花事活动。注重其作为一种观赏花卉带给观光者视觉、嗅觉与精神享受价值的宣传,结合茉莉花的美容、医药、保健功能,增加百姓对茉莉花的健康休闲功能的认知度。#p#分页标题#e#   3.5以花卉旅游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打造旅游一条龙产业,建立相应的度假山庄、酒店与宾馆,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当地农业、工业与服务业的共同发展。   4小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茉莉花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茉莉花从其作为一种花卉实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花茶、花膳、中草药等,并最终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之一。与其它花文化相比,茉莉花文化经历了既有共性又有特性的发展历程。民众的参与为茉莉花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借助茉莉花旅游,开发更多与花卉有关的旅游“吸引物”,发展相关花文化产业,有利于花文化的普及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