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专业文化构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新世纪以来,高职教育坚持贴近地方产业,积极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培养了千余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其中专业建设的水平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因此,专业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大部分高职院校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配套、课程与工学结合教材开发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总体而言,经过十多年的努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水平和成效明显,但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程中有一个深层次的因素被大家所忽略,这就是高职院校的专业文化系统化建设工程。 一、专业文化的概念及其作用 专业文化是指师生围绕某个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而共同遵守的核心价值观和共同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专业成员共同的追求和理念,对专业中每一个人的行为形成潜移默化的指导与规范,从而将专业思想变为专业成员的自觉行为。专业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子系统,一旦形成,它对于学生专业学习氛围的营造以及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升作用将是十分明显的。有别于本科院校的专业教育,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强调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适应以及改善民生的促进作用,这使得高职院校的专业文化有别于本科院校的专业文化。融入行业、产业元素的专业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灵魂,是引领高职院校不断发展的动力。专业文化对于专业师生具有明确的导向性、约束性、规范性。其具体的作用意义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在校企合作层面 融入行业、产业、企业元素的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充分体现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共同目标和愿景,这些“共同语言”可以推动校企之间的深层次合作,拓展学校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的渠道并提高其能力。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品牌塑造等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的专业文化,它一方面丰富了专业文化的内容,增加了专业文化建设的载体和途径,另一方面可以真正解决学生步入社会后不适应企业文化的尴尬状况,从而实现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企业人才需求的同步。 2.在教师专业发展层面 专业文化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加快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还能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有助于专业教师师德的培养和提升。依托企业,教师可以把来自生产管理一线的教学案例带入课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可以这么认为,专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也是“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过程。3.在学生专业成长层面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助于让学生在校期间同步接触企业文化,及时了解行业规范、相关法律法规,亲身感受实习企业的企业精神、质量意识,真切感受专业技能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从而激发起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内在动力。通过顶岗实习还能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感,从而逐步养成符合企业需要的良好职业道德品格,树立起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 二、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国内各高职院校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普遍非常重视,通过精神、物质、制度、行为等多方位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初步形成了有别于本科院校的高职校园文化。但是,对于高职专业文化建设工作还缺乏系统的思考和规划,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把专业文化等同于校园文化 对于区别于校园文化的专业文化,人们还没有看到它的重要性,理论上对其研究还不充分,研究成果也缺乏系统性,这导致在实践中专业文化的地位缺失,专业文化容易宽泛地等同于一般性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而也只能把专业文化建设的工作主要交给各种社团与团学组织去完成,导致专业文化建设停留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层面,而无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 2.在专业文化建设中,行业、企业参与程度不够 高职教育是有明确职业指向的教育,其专业设置主要由职业或职业岗位群确定。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业文化应体现出较强的职业性,也就是说,高职院校的专业文化应服从于一定的职业文化,呈现出职业能力本位的特征。因此,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和行为准则都应与相应的职业文化吻合。高职院校的“职业性”特征要求高职专业文化建设要区别于本科院校,更应加强校企合作,充分融入行业、企业的文化元素,彰显“职业”特性,体现出企业管理和学校教育双重文化的属性。但在专业文化建设中,部分院校的专业文化建设不是简单地模仿本科院校,就是机械地克隆一些知名企业的企业文化,弱化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高等性。 三、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框架 参考同类院校在校园专业文化建设领域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借鉴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在这方面较为有效的措施,提出以下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比较切实可行的实施框架。 1.做好专业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 首先,学院领导、二级学院(系部)、各专业负责人要充分认识专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把专业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培养目标体系中,抓紧研究制定出符合学校办学理念、体现各个专业(群)职业特点的专业核心价值体系,让专业价值观渗透于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及教学改革的各个层面,以致最终形成并表现于师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为此,学院须制定相应的考核管理办法以引导、规范师生员工在日常教与学中的行为,引导、督促各部门系统开展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养等工作,形成专业文化建设全校一盘棋的思想。 2.完善专业文化实施平台建设 借助校企合作平台,通过产业、行业、企业元素的渗透和融入,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学生逐步了解、习惯并养成相关职业的素质要求,以减少进入企业后的不适应,真正全方位零距离上岗。另外,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管理经验、社会责任等方面也会激发起学生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比如,学院以实施“三层”对接平台为抓手,主动融入地方产业战略的实施,建立起与地方产业紧密联系的校地合作机制和合作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体制机制建设、校地校企合作载体建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多方位服务地方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全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行业、企业全程参与学校专业文化建设,逐步提炼了体现学校专业建设特点的专业文化内涵,即“文厚、技湛、商慧”。#p#分页标题#e# 3.借鉴、吸收优秀企业文化 现代企业对于人才的标准逐年提高,学生是否具有爱岗敬业、团队合作、诚实守信、创业创新的职业素养成为企业选人、用人的重要指标。而这些职业素养恰恰是在校企文化的长期熏陶中才逐渐养成的。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它着力于以文化因素去挖掘企业的潜力,它尊重和重视人的因素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为此,学院在日常的教育中要善于运用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去进行管理。具体而言,可通过举办校企共同参与的联谊活动、素质拓展、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团队训练、企业家论坛、企业导师制以及由企业冠名的技能节等系列活动,以设立企业冠名班、引入企业培训课程、企业冠名奖学金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交流的平台,以此推动优秀企业文化向校园渗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4.打造具备专业素养、企业精神的教学团队 通过出台相应的制度和激励政策,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使学院教师与企业岗位(技术)实现零距离对接,让专业教师亲身感受蕴涵于现代企业文化之中的企业精神,强化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学院专门制定了《教师企业轮岗工程管理办法》和《湖职院“三双”专业团队建设管理办法》等制度,并在教师岗位聘任和职称评审中设定了相应的条件,使教师企业实践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为。学院要求每位专业教师紧密联系一家相关企业,下企业时带着明确的课程建设任务,回学院后必须把来自企业的真实项目转化为课堂教学项目,并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把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课堂,以更好地按照企业的综合需求,有目标地培养学生。 5.渗透专业文化于日常专业教学 在专业文化建设中必须避免职业素养教育与专业教学相脱离的现象。在专业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情感的渗透教育,要引导学生调整好专业学习的心态,培养学生对今后职业的积极情感。以入学教育为例:学院通过印发人手一册的《职业生涯导引》、开设企业家讲堂、毕业学长的现身说法、校内外实训基地参观等综合措施加深新生对今后从事专业岗位的了解,进一步明确在校专业学习的要求和目标。这样,避免学生盲目转专业,也使新生在大学开始阶段就对今后的职业生涯有个比较务实的规划,这对于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是比较有效的做法。此外,专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实体,需要有形的外显操作方式的改变才能体现出来。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和艺术设计类专业在教学改革中采用专业工作室的教学组织形式,配齐教学“双导师”,使得学生在各个操作环节能够得到不同背景的专业人士的指导,方便在教学过程中的专业行为的养成。 6.营造体现专业文化的校园环境 可通过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引入“5S”管理、实训场所悬挂(张贴)强化安全操作规程、设备保养规范等要求的宣传牌;按企业生产现场场景布置实训设备,规范工具的放置要求等。另外,将校园文化与专业文化的软硬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可利用学校宣传栏、校园道路两旁、教室走廊等处张贴各种宣传标语,比如经典的企业文化、合作企业介绍、杰出校友事迹、专业技术发展历史等,以营造与专业文化建设协同的校园环境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