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农村文化软实力提高途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随着经济全球化对民族国家发展影响的深化,“文化软实力”日益为世界各国高度重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并且在其90多年的建设历程中不断探索和加强文化建设。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入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指出:“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1]推进文化改革、提升文化软实力要求更加紧迫。文化软实力应当渗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因此,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要求同样紧迫。然而,当前新农村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尚存在很多突出而复杂的问题亟待分析解决,这需要我们积极探索,梳理出科学而合理的构建思路。 一、新农村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前提分析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2]这标志着我们党面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伟大历史使命,在提高文化软实力重要性方面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重大问题,对我国未来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文化软实力建设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当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紧迫任务。 (一)新农村文化软实力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文化形势:国际上,经济全球化促使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在国内,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因此,“努力建设我国的先进文化,使它在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中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3],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实现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项长期任务。在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没有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没有农村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就不可能有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全面提升。因此,提升新农村文化软实力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要求。 (二)文化软实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要素于一体的新农村。农村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之一,农村文化在凝聚、整合、引导和规范广大农民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发展理念等方面凸显出其他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没有新文化,就没有新农民,也就没有新农村。文化是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是新农村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导航灯’,是新农村社会和谐的‘粘合剂’”[4]。 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是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经济的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文化的发展又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没有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经济的发展便不可能持续。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抓的方针,把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是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必由之路。新型农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担负着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艰巨任务,没有现代化的新型农民,就没有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提升新农村文化软实力,一方面能够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调动其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进而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是推动乡风文明的必要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新农村文化软实力建设通过倡导科学的思维方式、正确的价值取向、高雅的审美情趣以及崇高的理想信念,使农民在科学知识、文化素养、思想观念、道德修养、行为操守等方面与时俱进,由此来引导广大农民塑造积极向上、和谐健康的文明乡风,促使农村社会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契合的农村文化发展体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进程。 二、当前新农村文化软实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文化软实力建设对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我国新农村文化软实力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依然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基层领导干部和广大农民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想认识有待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相对于经济的发展来说,农村文化软实力建设滞后问题较为突出。究其原因,农村领导干部和广大农民对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文化软实力建设进程。一方面,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对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并未充分认识到“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5]。至今仍有部分农村领导干部存在重经济建设轻社会文化发展的思想,使文化建设长期落后于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另一方面,广大农民参与农村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主体意识不强。其一,由于广大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并未认清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和文化建设成果的当然受益者应当发挥的作用。其二,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民在发展经济、提高物质生活条件方面的热情很高,而对精神文化生活享受却未形成普遍追求,因而限制了其在新农村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p#分页标题#e#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措施有待完善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新农村文化事业较快发展。然而,从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审视当前文化政策措施,还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总体来看,新农村文化政策存在着不完善、不统一、政出多门的现象。由于农村文化关涉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部门,我国农村文化政策由多部门制定,导致农村文化政策缺乏整体性、连贯性,往往使基层在贯彻落实文化政策时无所适从。具体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在基础教育和农民科技培训方面,缺乏长远规划和资金投入等配套政策措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第二,在开发文化资源、兴办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方面,缺乏明确的政策引导和规范,制约了农村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第三,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影响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提升;第四,在继承传统文化、保护发展特色文化方面,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整理、保护、开发政策仍需进一步完善。 (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有待创新 在我国新农村文化软实力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相互衔接以及各部分的相互协调,都需要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健全的体制机制是新农村文化建设内在规律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文化主管部门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出发,在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出台了许多政策,但针对农村文化建设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尚不能够满足现实需要。具体表现在:一是管理体制有待健全。新农村文化软实力涉及文化、教育、科技、财政等部门,多数地方还未建立专门的统筹管理机构,县、乡、村三级机构也还缺乏明确的职责划分,具体任务的落实难免出现落空或执行困难的情况。二是投入机制存在缺陷。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等载体建设的投入缺乏远期和近期规划,投入总量不足、渠道单一,并且重物资投入轻人才投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制约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三是评价体制不完善。农村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评价存在标准不统一、重点不突出、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难以保证各项文化政策的有效落实。 (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人才队伍有待加强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农村文化人才队伍担负着具体组织农村文化活动、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的重要使命,加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是新农村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当前,新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尚不能适应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首先,从人员素质来看,县、乡、村三级文化建设队伍中精英文化人才匮乏,文化队伍服务基层的思想意识薄弱。其次,从人才管理机制来看,现有机制一方面缺乏文化人才队伍的长远发展规划和实施办法,另一方面缺乏文化专业人才长期服务乡镇的人才激励机制。第三,从人员结构来看,县一级理论人才和专业人才普遍较少,乡镇一级文化建设队伍的人才缺乏问题更为突出,特别是条件艰苦的边远地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几乎是空白。 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 (一)提高思想认识 农村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承担的公共责任,也是广大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满足自身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农村基层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农村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性,明确自身职责,把农村文化软实力建设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领导干部工作考核指标,解决好农村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相互统筹、协调共进的关系,确保农村文化软实力建设各项任务和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要教育、培训并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新农村文化软实力建设,增强广大农民在新农村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主体意识。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参与意识的增强决定着新农村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成效。因此,一要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事业,从根本上遏制新文盲的产生,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农民的文化生活品位,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观;二要鼓励农民个人办文化,鼓励农村集体、社会和相关部门联合办文化,确保每个农民拥有相同的文化权益,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要在农村社会大力倡导文明的社会风尚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崇尚科学文化,自觉抵御各种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文化的侵袭,促进文明乡风建设,真正形成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农村新文化。 (二)加大政策扶持 制定好农村文化政策是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的前提和基础。在农村文化政策制定过程中,就总体来看,各级政府要正确处理好农村文化发展与农村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关系,既要有针对性,更要有全局性,减少政出多门、政策不统一甚至相互矛盾的情况,从而确保相关政策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在具体文化政策方面:第一,要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提供教育基础设施特别是经费投入方面的硬性指标规定,建立良好的教育载体,完善农村文化教育体系。同时,要坚持“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的方针,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第二,要加大农村文化资源开发力度,完善多渠道投入政策。完善农村文化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营造文明健康的文化市场环境,推进农村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有序健康发展。第三,要推动全方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出台,将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向农村地区倾斜,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等载体的建设,不断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差距,逐步解决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形成以各级政府为主导、以村镇为依托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提升。第四,要把农村现有文化资源与当地民间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挖掘和整合农村文化资源,创新农村现代文化形式,使农村文化适应时展的要求。同时,要加大对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整理、保护和开发力度,发掘其精华,打造地方特色文化产业优势,逐步扩大并创新农村现代文化的生长点。#p#分页标题#e# (三)创新体制机制 新农村文化软实力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而又与时俱进的新农村文化体制机制,是农村文化软实力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6]。因此,必须深化农村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以创新为动力,构筑新的农村文化发展格局。首先,要创新农村文化管理体制。一要建立专门机构,加强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领导和管理,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有序发展。二要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做到眼前与长远结合、局部与全局协调,既有明确目标,又有得力措施。三要明确管理职责,县、乡、村各负其责、各尽其责,做到上下协调、合力共建。其次,要创新文化投入机制。加大政府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并充分发挥农村自有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市场吸纳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农村文化事业,建立集政府、社会、个人为一体的多元投入机制,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多渠道投资格局。第三,要创新文化评价体制。建立新农村文化建设评价目标责任制,统一评价标准、突出评价重点,确保评价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性,形成一整套系统性的农村文化软实力建设评价体系,将农村文化工作切实纳入到制度化的轨道上来。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任何工程的建设,人力资源都是第一资源,新农村文化软实力建设也不例外,必须建立起一支与文化软实力工程建设相适应的人才队伍。新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国家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基层”特点,文化队伍建设要从基层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县、乡、村三级承担的文化软实力建设任务不同,人才队伍建设也应有不同的对策和要求。首先,县、乡两级的文化队伍建设,要依照国家人才规划和相关人才政策实施。要抓好现有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通过业务培训和理论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同时还要抓好队伍的发展和壮大,根据各地实际制定相应的人才吸引政策,使文化建设的专门人才能够“走下来”、“留得住”。其次,村一级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要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形成乡土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骨干队伍。要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专兼结合的乡村文化工作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