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人才群体建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创意人才群体建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创意人才群体建构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把人才建设摆在文化强国建设的突出位置,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并且部署了“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的一系列工作。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创新发展与全面转型的关键时刻,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所说的人才队伍建设,就是强调创意群体在文化建设中所扮演的重要作用,强调要创造条件以加强对文化创新人才的培养,把创意人才队伍建设当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中之重。因此,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一定规模的创新人才队伍,以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社会发展整体转型的需要,从而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对创意人才的特别需求,与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是密不可分的。文化创意产业是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引人瞩目的朝阳产业,它以高于传统产业24倍的速度增长,已经成为众多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支柱性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之所以能成为当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主要原因在于创新所带来的经济增长,而从根本上来说,文化创意产业为世界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创意人才这一群体的突出贡献。文化创意产业同时也是知识密集型的高端产业,更是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所涉及的每一个环节都与创意人才密不可分,是一种极其依赖于创意人的脑力和心智能力的文化创造活动,因而创新人才储备也被看成创意经济增长的要素,被看成创意经济最重要的资本之一。从可持续发展层面来看,创新人才资本才是文化创意产业最核心的生产要素,当前,这些人才已经形成自己的特定群体,已经被研究者界定为创意群体②,在国外研究领域已经有明确的创意阶层这一概念③。   创意群体是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的核心部分,而在创意经济的层面上,创意群体不仅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根本性推动力量,也是现代消费和生活方式的引领者,从我们的调研来看,他们主要集中在媒介消费网络相对成熟和信息共享程度相对高的城市。当前,西方国家对创意阶层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调查研究,国际创意产业研究专家佛罗里达教授在《创意阶层的崛起》④(2002年畅销读物)中指出,创意阶层正在崛起,他们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状态、休闲、社会和日常生活。理查德佛罗里达的创意阶层理论是创意经济的产物,与著名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DanielBell)提出的在后工业社会里服务阶层的兴起,以及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Drucker)提出的知识工作者(knowledgeworkers)的兴起,都不尽相同。佛罗里达认为,在今天的经济环境中,“才能”和“创意”才是财富的根本来源,在这个大前提下,一个城市的经济是否繁荣不再最终取决于优惠的税收政策,也不是靠廉价的电力;他指出,新经济(IT行业和经过信息化技术改造的老工业)必须依赖“创意工作者”,只有那些能够吸引创意人才去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才能吸引创意群体,也才能真正获得经济的成功。   佛罗里达不仅宣告了创意阶层的兴起及其特征、生活方式、价值观,还向政府或者企业的政策决策者展示了这样的理论,创意人才的聚集自然带来技术、投资和就业等经济增长因素,所以想办法吸引创意阶层和激励创意阶层已将成为政策成败的关键。在创意群体和创意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韩国的“文化立国”战略之上的人才战略对我们不无启示。2000年到2005年,韩国共投入2000多亿韩元,大力培养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重点抓住电影、卡通、游戏、广播、影像等产业高级人才的培养。韩国文化振兴院还建立文化产业专门人才库和“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委员会”,负责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协调等,同时设立“教育机构认证委员会”,对文化产业教育机构实行认证制,对优秀者给予奖励和提供资金支持。通过设立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加强职业培训等方式,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培养文化产业人才方面的作用。近年来,韩国先后建立了汉城游戏学院、全州文化产业大学、清江文化产业大学、大邱文化开发中心、网络信息学院、传统文化学校等。另外还在一些大学开设了文化产业相关专业共80余种。此外,韩国政府还加强文化产业人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由国家提供补贴,选派人员出国研修,从而培养出具有世界水准的文化产业专门人才。   创意经济时代是以创造力来推动经济发展,这意味着未来世界的竞争是对这些创意人才的竞争。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城市优先制定了一系列吸引创意人才的政策,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规定优秀创意人才可优先调京,这些人才中的京外人才,可优先办理调京或办理《北京市工作居住证》,为创新人才优先解决户口问题。而且,为了积极引进和激励高端人才,北京还对于文化创意企业聘用海内外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创意人才和营销经纪人才进行了优先的政策待遇,比如创意人才可以参照《北京市吸引高级人才奖励管理规定》予以奖励,另外,市政府还设立文化创意奖,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大力倡导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人才不断涌现,创意人才队伍在不断地扩大,由于创意人才队伍正在成长之中,可以暂时把他们称为创意群体,佛罗里达文本中的创意阶层指代的是创意经济比较成熟的状态,不过这些创意群体在未来必将成长为创意阶层。同其他阶层一样,创意阶层形成的根源是经济性的,由于创意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量,因此从影响力的角度而言,创意阶层已经正在成为以创意经济为主导城市或者国家的主导阶层。在美国约有3800万人属于这一阶层,其所占比例超过了美国总就业人口的30%①,他们虽然还没有明确的群体意识,但有自己生活方式特征,这一阶层将继续对当代人的工作方式、价值观、欲望乃至日常生活的基本架构产生深刻影响。   从整体上看,我国创意群体的成长还十分缓慢,分析其原因,我国的创意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消费群体对创意的消费还处于启蒙阶段,但随着创意消费的爆发式增长的到来,创意经济必将成为国家经济的主流形态,创意群体也必将在这一现实需求之下得到壮大。目前的现实是,人们对创意的概念还处于感性阶段,对创意环境的认识有待提高,在创意人才成长的环境营造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努力仍还有待完善。而这与我国经济所处的阶段和状态是一脉相承的。#p#分页标题#e#   中国社会和经济在过去30年的发展,其成绩所换来的“中国模式”无非是国外人眼中的“世界工厂、人口红利、出口加工”等,中国要想产业升级、技术创新,要想真正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想打造创新型国家,要想在未来取得竞争优势,这些愿望只能依靠创意人才来实现。现阶段的文化产业正是培育、激励和聚集创意人才的大好时机。佛罗里达进而指出,一个创意社会必须具备其所提出的“3T”理论中的几个条件(正如旧金山和波士顿所具备的)——即技术(technology)、人才(talent)和宽容(tolerance)。首先,创意城市或者地区需要拥有强大的技术基础,比如众多的科研单位以及对技术的大规模投资,不过这是必要而不是充分的条件;第二,创意城市或地区必须具备能够吸引、留住人才的魅力,比如对创意阶层对生活方式选择权的尊重;第三,创意城市或地区需具有对多样性的宽容,这样才能吸引各种各样的创意人,简单地说可以归结为城市的创意环境,创意环境从根本上说就是人文环境,一个城市必须塑造出有利于经济繁荣的人文气氛。   当前,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处于起跑阶段,创意人才的缺乏问题尤其突出,这已经成为制约文化创意产业的瓶颈。即使是处于文化创意产业领军地位的北京,同样面临了缺少创意产业人才的尴尬①。有数据显示,纽约创意产业人才占工作总人数12%,伦敦为14%,东京则达15%,而我国不足千分之一,北京创意人才所占百分比仅为近1%。由于遭遇创意人才发展的瓶颈,北京乃至全国创意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明显不足。近年来山寨版项目得到一定的肯定,原因是复制是创新的开始,纵然如此,创新正应该是创意人的重新洗牌,而不是以复制来在市场中进行妥协。我国13亿人口便是丰富的人力资源,人才开发潜力巨大,在广大民间或多或少埋没了一些创意丰富的头脑,如能将散落各地的创意人才加以挖掘利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数量便可得到较大的发展。   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实施人才战略既有优势也有不足,既有机遇更有挑战。另外,与总量不足相比,创意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更为突出,表现如下:一是缺少高端原创人才。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被调查的管理者认为本单位的创意人员中只有22%的比例算得上是创新型的,多数人才属于复制型或模仿型。这种人才结构导致原创产品很少,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二是缺少创新管理人才。与传统产业相比,创意产业具有创新性、高增值性和高风险性等特点,其产业组织形式既有分散的个别劳动,又有简单协作的集体劳动和集中的社会劳动,创意人员具有较强的工作独立性,创意工作过程难以监督。三是缺少创新经营人才。将创意产业化,需要能将创意内容产业化和市场化的经营人才。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北京市严重缺乏擅长将创意作品“产业化”、“市场化”的经营管理人才和领军人物。四是缺乏复合型人才。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经济-技术的复合型产业,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即不仅要有丰富社科文化知识,还要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   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尤其在2009年《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之后,很多高校在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中开始设立“文化事业管理”之类的专业,一些重点院校也已经意识到设立文化产业专业和相应研究机构,这对当前社会急需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人才补充作用。就整体而言,我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还存在学科设置不合理、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素质培训与技能培养相结合、专业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等方面还存在一定欠缺,特别是复合型的人才培养不足。当下,我国创意人才的培养途径主要是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从学历教育看,大专院校虽然设有美术、广告、影视、艺术等相关专业,但由于创意产业刚起步,创意理念刚得到重视,但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缺少对创新能力的塑造,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被企业抱怨为没有创意。而从在职培训来看,虽然满足了专业人才的知识临时补充,但是因为时间和精力以及培训的师资力量的有限,使得培训质量没有得到很好的保证。   创意能力的培养需要有创意型教育模式,如果以应试教育为目标的教育模式不改变,纵有各种创意专业和院校,也无力解决创意人才的短缺。创意人员参加的在职培训多数以定向的技能培训为主,培训时间较短、培训内容单一,导致培训效果并不理想。目前企业对职工进行的在职培训因缺乏系统规范的设计,仅能在短时间内提高职员的某项技能,并不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创意能力。不仅如此,由于创意人才需要全方位的培养,需要一定时间的教育积累,需要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仅仅依靠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尚难以满足市场对创意能力的需求。激发创意不同于投资其他生产要素,创意人才政策需要首先考虑这一特点,为创新群体的成长创造所需要适宜的环境,建立造就这一环境相应政策研究和体系探索。   创新政策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创意人才的流动性。创意人才的流动性是创意经济人才资本的表现特征之一,佛罗里达认为,创意时代人口构成模式和社会格局发生了改变,人口的流动性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创意,在创意经济时代,人力资本集群远比企业集群重要,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各级政府,全球化时代人才流动性空前加强,创意人才将跨越国境和地域流动,聚集到适宜其自身发展的地方去,并为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对于政府和政策决策者来说,吸引创意人才的关键就是得打造他们所偏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从整体上来讲,创新人才政策制定应该首先立足于人文环境的建设,在同等吸引创意人才的条件之下,人文环境往往比其他基础环境更重要。对于创意群体来说,他们所赖于生存的环境是宽容和谐的人文环境,对于创意生产者来说,人文环境比包括商业环境在内的其他环境更为重要。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成千上万的高学历人才都不愿意离开北京或者其他一线城市一样,尽管这这些城市的待遇往往比不上地方城市的一半,但是把人文环境所带来的价值和机遇的机会成本算在一起,他们在选择上仍有其价值倾斜性。  #p#分页标题#e# 最后,创新人才政策还应该站在国际化的高度,以世界眼光来吸引、争夺创意人才。硅谷都是众多周知的世界性的创新中心,而创意中心硅谷的移民人口占到总人数的四分之一,有三分之一的高技术和工程师是外来移民,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和印度。美国考夫曼基金会的报告显示,2006年,美国的专利申请的四分之一来自国外,而在硅谷,外国移民参与创办的公司占全部高技术企业的一半以上,典型就有谷歌和雅虎。到2005年,全美各地由移民人才创办的企业已经创造了520亿美元和45万个就业机会[1]。打造宽容、多元、开放的人文环境、社会价值观、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等,是我们吸引创意人才的必要条件。对世界范围内创意人才的吸引是这些地区人才政策的关键,因此建立有利于推动创新的社会文化和地域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当前,中国很多决策者长期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忽视了建立吸引创意人才的城市环境和社区环境,而这才是吸引人才提升创意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实施重大人才政策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确定的任务,国家人才发展规划重大政策协调会于2010年11月25日在北京召开,其中就强调了创新型人才对建设创新型国家重要性以及提出要为其提供发展的良好环境,并出台招募包括全球高端创意人才在内的各类人才计划,中关村在2011年初也确定了“6+1”的创新政策细则,为吸引创意人才,也研究确定了“2011年中关村人才特区引进人才专项计划”,目前正在进行人才的招募引进之中,这些都显示了国家政策对创意人才的重视和改善人才发展环境的决心。借鉴国外相关研究理论成果,我们可以尝试对我国创意人才和创意群体进行广泛地调查研究,可以从理论分析与形势综述、调查方案设计与实施、调查数据分析与总结、理论建构与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   在创意经济时代,创意群体将成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根本推动力量,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是我国当前经济与社会创新转型的关键,2011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再次强调创新型国家建设,并把创新型人才建设提升为首要目标。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创新型城市建设背景,尝试研究以媒介消费网络完善革新与创意阶层互动为动脉的创意城市模式与系统的建构方法,探索创新型城市建设在创意群体聚集方面的策略与政策,为创意群体建立更好的信息共享空间和创意环境。从创意群体的根本特性方面对吸引他们的信息环境进行考察,以分析我国在培育和激励创意人才方面的形势并提出亟待改善的方面。中国创意群体正在利好的政策环境中慢慢成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群体的成长和聚集必然将成长为我国创意经济时代的特殊阶层即创意阶层,这些创意人才必然成为中国创意驱动经济发展的领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