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当代企业文化建构问题及启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30多年来,中国企业正在逐渐增强社会责任的意识,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然而在面对全球竞争的大环境下,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体的中国企业如何将政治责任转化为以企业为主体、富有责任感和影响力的全球企业公民形象,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课题。对于企业而言,通过企业文化的创新和建设,内强企业素质,外塑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凝聚力,不仅有利于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进而实现民族振兴、增强综合国力以及赢得国际竞争力。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Culture或Organi-sational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十分广泛,从层次上看,企业文化包括精神层文化、制度层文化和物质层文化。精神层文化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念、企业风貌等内容;企业制度层文化是企业为实现其目标而对员工的行为给与一定限制的文化,它通过共性和强有力的行为规范的要求约束企业每一个员工的行为。包括企业工艺操作流程、厂纪厂规、经济责任制、考核奖惩等;物质层文化是企业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有形文化,是一种表层文化,它包括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企业的生产环境、企业的容貌、企业的建筑、企业的广告、企业的产品包装与设计等内容。 一、我国企业文化的特征 我国的企业文化主要是在改革开放后形成的,是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国外企业文化理论的积极成果,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出发建立起来的企业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其具有四个“统一”的基本特征。 (一)理论与现实的统一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是传统的儒家文化和马列主义、思想。我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起步较晚,基本上处于边实践边总结的阶段,这就充分的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统一的特征。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所包涵的企业物质生产过程理论、价值观念、经营宗旨、管理信念等内容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的内涵。 (二)制度与实践的统一 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与社会主义企业的基本制度、运作机制紧密结合、相互交融,突出的表现在文化建设与我国的所有制结构、物质财富分配体制、生产经营终极目的、企业承担的社会与环境责任、企业领导制度、人际关系、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等相户联系、相互作用。我国社会制度下开展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遵循客观规律、积极地、自觉而又全面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活动,是制度与实践的统一。 (三)集体与个体的统一 群众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企业文化建设与实行的主体是企业全体员工,企业通过强有力的文化,将全体成员的个体作用力方向导向一个共同目标,从而发挥群体动力的作用。唯有如此才能树立集体观念、把个人的力量融汇于集体力量之中,形成合力,产生整体效应,推动企业的发展。 (四)领导与群众的统一 企业文化理论是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产物,它是经过不同时期的全体员工的自觉努力逐步培育起来的。在企业的员工队伍中,由于企业领导在企业中处于核心地位,因而成为企业文化的第一倡导者、创立者和实践者。但如果仅局限于此,就会大大削弱企业文化的影响力,领导者必须在发挥企业员工整体优势、有效地调动员工积极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孙子兵法曰“上下同欲者胜”,“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作为企业领导,不但要懂得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而且还要运用企业文化去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的问题 (一)文化建设的不均衡性 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以“移植组装”为主,重引进而轻吸收,因而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大。但随着企业面向国际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企业文化建设也开始迈向“自主开发”的阶段。但纵观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不难发现,文化建设的发展还很不平衡,从东部沿海及大型国有、民营企业到西部内陆和规模小的民营企业呈现出由强到弱、由深到浅的局面。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仍然在不同地区、不同经营管理者间的重视程度不一,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二)文化建设的表象性 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着经营管理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两层皮”的现象,把文化建设当做一项“面子”工程、领导政绩来抓,导致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核心竞争力脱节、甚至相背离,没有实现企业文化推动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目标,削弱了文化的渗透力和实效性。 (三)文化建设的片面性 企业家是培育独特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的关键所在,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企业家精神的塑造。诚然,企业家精神是一个企业精神的核心,是影响企业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但企业家精神远远不能涵盖企业文化的全部。而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文化建设中片面的强调企业家精神、甚至神话企业家精神,结果导致了企业家与企业员工相脱离。作为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企业家的素质、决策力等重要性越来越显著,但如何使其设计的企业文化得到员工的普遍认同、进而成为员工的行为准则是企业家应该深思的问题。 (四)文化建设的非“人本”性 人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残酷的市场竞争已经表明,只有注重企业文化中“人才”要素及其价值的开发与利用,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但在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中,“人才”却成为最不被关注的要素,这势必导致企业文化的柔弱性,与企业文化本身的效用相背离。只有注重创造宽松优美的工作环境、重视人才的培训与再培训、强化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满足感和员工职业生涯的全面发展,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五)文化建设缺乏个性和创新精神纵观国内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方方面面都大体相似,但是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风格。企业文化应该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不是统一的、标准的模式,更不是迎合时尚的标语。如在理念设计上千篇一律的都用上了“求实、奋斗、团结、创新”等,根本反映不出我国企业文化的个性,其实质上是企业创新精神的缺失。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都不尽相同,所面临的政治、经济、法律、科技和自然环境差异性较大,因而其对内外部环境的反应策略和处理内外部冲突的方式都会各具特色,不可能完全雷同。因此,企业文化的形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其侧重点会各不相同,其价值内涵和基本假设也会因企业而异,正因如此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p#分页标题#e# 三、企业文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转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一个没有优秀文化的民族,不能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一个没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也很难自强于市场竞争之中。可见企业文化建设是个企业可持续健康成长的基石。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不仅是人、财、物的低层次的竞争,而是企业文化的高层次竞争。先进的管理思想应该是用文化进行管理,因此,企业经营者应该从战略的高度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企业文化建设也应注意成本与收益的关系、短期与长期的关系。因而,从本质上说企业文化应是一种经济文化。 (二)重点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管人,人是企业之本,而人又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这个客观的环境之中,虽然他们也在一个组织和部门中工作,但他们在思想,行为等方面可能与组织不一致。所以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人本管理,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管理理论的创新发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尽最大可能满足员工的需要,以保证组织中的全体成员齐心协力地完成组织目标而自觉作出贡献。提倡不但制度化管理员工,更要“人性”化管理员工。真切的体现“人本管理”的内涵。比如海尔提出“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等理念;蒙牛的用人理念即:“有德有才,提拔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等。因此,必须重视人才,把人才的竞争力当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建设企业文化势在必行。除此之外“,顾客至上”这一法宝,在各大企业的竞争中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企业管理要达到其效益就必须使顾客感到满意,而顾客的满意度是建立在员工满意度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的目标应始终围绕“以人为本”这一中心做文章,要做到尊重人、关心人,调动人的积极性,依靠全体员工发展企业。要高度重视并深刻体现人本思想的企业文化建设,秉承“顾客至上”的人本管理理念,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把企业管理者的理念培育成全体员工的共同理念,形成推动企业走向成功的强大动力,最大限度地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强化企业文化的创新意识 企业的外部政治法律、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因而企业不可能固守一种固定文化表现形式,企业文化既要保持其文化的本质不变,又要不断创新,这是企业文化巩固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成熟的企业文化是一个能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的自适应文化系统,其标志是上下同欲、求新求变。学习———消化———吸收———创新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海尔文化堪称创新文化的典型。张瑞敏对海尔文化是这样表述的:创新、不断创新、永远不断创新,创新是海尔之魂。所以创新是企业活生存的基石,是企业文化的生命力,也是企业价值观的内核。 (四)构建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企业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形成于儒家文化、法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基础上,其对企业文化的导向力、渗透力及约束力具有深远和显著的影响。由于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时间较长,其管理国家和处理社会事务的思想在中国人的思想中始终占有统治地位,因此,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极的精神为企业文化提供养分,有利于企业实施企业文化激励。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贵仁爱、尚伦理的这一特点对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颇为深远的影响和意义。一方面,“仁学”强调必须克制自己的需求,使各种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止于礼而富于感情色彩。企业文化建设中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则也必须蕴涵这一思想。另一方面,“仁学”从情感角度肯定了社会秩序的合理性,有个“忠恕”过程,即推己及人的过程。企业在建设、推行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倡导并培育合理、健康的义利观。再次,“仁学”还使管理手段富于感情色彩。企业文化所提倡的经营哲学和各种行为准则,可以通过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强化。 (五)构建企业文化管理制度 企业文化管理简言之就是通过文化手段进行管理,而文化是一种意义符号,一套意义符号作用于同一群体,可以让群体产生共同理解和认知,获得共同指令而产生与这一文化意义符号相一致的行为。制定文化意义符号系统管理制度,制定解释、传达、宣传、学习、培训、实践、维持、更新方面的相关规定,使其长期地对企业经营管理起到作用。同时,构建企业文化氛围管理制度。企业文化氛围是企业中的特殊的文化气氛和情调,它是一定文化的具体体现。企业文化氛围的形成是企业环境氛围、精神氛围和制度氛围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的文化氛围是把企业的客体文化转化为员工主体文化的中介,它像一张竖立在员工周围的无形的网,促使员工在文化力的作用下接受文化指令暗示,从而产生模仿、顺从、认同、内化,最终把企业客体文化转移到员工主体身上。优秀的企业文化必然具有优良的企业文化氛围,而企业文化也总是通过与之相一致的文化氛围而发生管理作用的。所以,构建企业全员认同的企业文化意义符号系统,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健全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有了雏形,企业想发展、想辉煌,必须有自己完善的精神实体———优秀的企业文化。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更是企业发展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