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汽车文化对交通安全的价值,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景龙亮 贾裕 达朝洪 喜单位:长庆油田水电厂生产保障大队
自改革开放之来,中国最先引人关注的就是全面引进汽车技术,将汽车列入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作为一种包容性很大的产业正在转向内涵非常丰富的“经济现象”,正如国外所称汽车是“天下第一商品”,进入社会、家庭。加快和提高了社会经济活动的节奏和效率。汽车迅速从“奢侈品”转变为了“生活必需品”,而且渗透到我们生活领域的各个角落,可以说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几乎代表着文明和现代化程度。但我们不得不正视汽车社会到来所来带来的冲击,包括我们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汽车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它在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环保能源等一系列问题。“汽车改变生态”,这是不容回避的现实。当一种消费品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在人们生活中发挥使用价值以外的作用,形成其自身的一种文化,比如服装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等。汽车也不例外。近年来,“汽车文化”等概念已不断被人们所提及。
一、汽车文化的概念
汽车文化是人类在汽车的研究、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知识、艺术、法律、道德、习惯等等。汽车文化,一方面体现在直接与汽车设计制造有关的硬件设施,比如汽车品质、配置、装饰以至于道路设施等,另一方面是通过汽车使用过程折射出来的,体现在守法、礼让、环保、敬畏生命等法律、道德、习惯等文明层次的软件。汽车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二、汽车文化的核心
汽车作为一种划时代的现代工业产品,从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人类的价值观、生活形态、情感需求等,折射出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群的审美取向,形成了汽车文化的特有观念。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在他的汽车文化里得到充分体现,汽车文化也相应的反映民族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载体。汽车文化这个概念,如同因特网一样,属于外来品,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汽车文化,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历史环境、人类性格,不同国家的汽车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汽车在国外,早已经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了,就个人而严,它体现着人的心理轨迹和精神追求。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特色的汽车品牌,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有正常和深入人心的汽车文化。欧洲的汽车讲究安全性,设计谨密,车身重。外壳相对厚,行驶比较稳定。在车身安全性和机械系统的精良程度上技高一筹,普遍具有很好的操控性。美国的汽车讲究舒适性,动力强,外型大,轮廓比较硬朗,比较结实。欧美车系在提升汽车安全性方面投入很大,很早就进行汽车碰撞试验,形成了世界性的标准;1953年美国人约翰-赫特里特发明安全气囊,1959年Volvo汽车工程师发明了三点式安全带。日本的汽车讲究经济性,油耗小,擅长发动机技术的开发应用,工艺精致。汽车可以深刻反映出一个国家工业的发展水平,同时它也是最能反映民族性格特色的产品。不同的国家,因为环境条件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对汽车概念的理解就不同,就形成了汽车文化的差异。有人经过大量的观察发现一种有趣的事实,外国人购车前首先打开发动机舱看看,中国人购车前首先坐到驾驶室里看看。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造就了对汽车的不同追求。
汽车诞生以来,曾经发生过无数次车毁人亡的事故,成为弥漫在汽车工业领域久久不能散去的阴霾。制造商除了不断改进汽车的动力性、经济型、可靠性、舒适性以外,千方百计致力于汽车的安全性,围绕主动安全性、被动安全性、事故后安全性和生态安全性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努力实现汽车的安全本质。奔驰作为全球顶级豪华汽车品牌,奔驰不仅从一个百年汽车企业的人文角度引领先进的安全概念,亦从技术角度展现出厚重的驾驶责任感———除首创了一系列的被动安全与主动安全系统外,又开创了智能系列安全技术等,来保障驾驶者、行人和道路其他行车者的安全,进而实现人、车、自然和谐统一的目标。沃尔沃是瑞典著名汽车品牌,这个品牌的汽车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它的发展一直秉承“安全第一,始终如一”的理念,围绕汽车、交通情况与人三个方面不遗余力地开发安全系统。通过仔细比较就会发现,安全是汽车文化的核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首先应该是人的文化,是在一定的现实条件下,人的主观认识和态度。这是汽车文化的核心。在现代化生产方式下,汽车的制造周期很短,但使用期限很长。汽车无论给人类带来好处还是危害,几乎都与汽车的使用过程有关。这个过程也是最能体现汽车文化的过程。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汽车文化体现在驾驶汽车的方式和观念上,体现在汽车的应用前景上,体现在汽车及其相关行业的管理上。
三、普及汽车文化的意义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延伸,汽车得到大规模应用。但是目前出现事故频发、交通堵塞、能源紧张的状况是与汽车工业发展的初衷相背离的,汽车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据公安部最新统计显示,汽车超速行驶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缺乏安全意识是交通安全的最大隐患。汽车安全的问题,就主要依赖于人们自身的安全意识了。意识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文化素质的问题。汽车文化是一种素质,并非随车附赠品。汽车能否跑得更快、更稳、更安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汽车文化的建立和普及。我们既要把汽车当成蕴含文化的产品看待,遵循中国的文化理念,又要倡导安全、节约、健康、理性的消费观念,明确用车的目的,明确汽车具备的特点与功能,谨慎对待汽车工业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安全问题,作为汽车文化的核心内容,牵涉到车辆本身、驾驶者、法制环境、道路状况等等诸多因素,普及汽车文化,客观看待汽车发展给人类带来的便利,理性规避汽车普及给人类到来的弊端,对共享和利用现代化汽车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成果,维护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人们对车的兴趣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谈资,更看重它能够给生活带来哪样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也正是人们对汽车需求的原动力,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原动力。真正的汽车文化,意味着对重视安全,尊重生命;意味着遵纪守法,文明驾驶;意味着车的高科技,人的高素质。既是一种自由,又是一种秩序;既是一种物质享受,又是一种精神追求。发源于西方国家的汽车,自上世纪初才逐步为中国接触,经过解放初期和改革开放三十年两个阶段的飞速发展,到2010年底,中国汽车产销量均突破1800万,中国汽车市场成为世界第一。虽然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还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但已经给国内的能源供应、环境保护和道路交通带了巨大压力。总体而言,汽车作为一种商品,在中国被大规模制造,被广泛应用;作为一种文化,尚未得到有效普及,亟需学习、借鉴、创新和发展。中国目前交通拥挤、事故频发,表面上看这是人的素质、技能问题,实质上就是汽车文化落后的问题。大多数人没有把汽车看作是一种现代工业文明的成果,一种生活态度,而是当成了一种工具。目前我国正在持续提高汽车本身的安全性,汽车安全碰撞也被广泛接受和推广,但对于行人保护还缺乏应有的重视。在汽车工业大发展的良好形势下,人的素质提升却滞后于汽车发展的节奏,汽车文化的缺失,导致人为因素引发的交通事故不断,我们的汽车文明距离世界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中国汽车文明亟待加大建设力度。#p#分页标题#e#
四、普及汽车文化的几条途径
在经济发达、法制健全的国家,人们对汽车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和人性化,他们往往对某一品牌的内涵有很好的认知,乐于从汽车的人文内涵中获得精神享受。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汽车和互联网一样,是人类历史进程中产生的双刃剑,有利有弊。汽车文化的普及远远超出驾驶技能的培训,几乎涉及到所有人。培养和普及以安全为核心的汽车文化,不仅仅局限于汽车驾驶培训,也不仅仅局限于汽车的设计制造。汽车文化更多的侧重于汽车与社会、与环境、与其他人的关系。它正在影响我们的思考和未来。汽车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沉淀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虽然不能全盘照搬西方的汽车文化,但是提倡安全、环保、节能新理念,构建人、车、路和谐的社会氛围,应该成为中国汽车文化的关键。为此需要在政府的的主导下,相关部门做好教育、引导、监控和规范工作。
1推行依法治车。近年来,围绕交通安全,国家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成效显著。必须继续加大执法力度,有法必依,法律至上,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令行禁止。对于超速、超载,拼装车、排放不达标、病车上路等现象,不能以罚代管。对于汽车产品市场和维修服务的监督,必须公开、公平、公正地依法管理和规范。要提高法律的前瞻性,不能朝令夕改,葬送法律的威严。交通整治需要常态化,不搞“一阵风”。在法治建设方面,中国更多的需要是虚心学习,而不是搞“中国特色”,不能让“中国特色”一词成了掩盖不合理、不合法、不合情现象的保护伞。
2改善基础设施,体现汽车文化所包含的人文关怀。道路交通设施设施,包括路面状况、警示牌信号灯配饰、应急设施,以及公路建设质量,是一个国家汽车文化发达程度的直观体现。坚强道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政府的职责所在,与食品安全一样,发生问题,首先是政府部门失职。
3提高技术标准,尽快实现与国际接轨。由于国内汽车工业及其相关产业水平与国外相比仍然不高,为了照顾到大多数的汽车企业的生存发展,有关汽车生产制造标准的规定往往都比较低,甚至燃油质量都有很大差别。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山寨版地汽车产品制造企业大量存在,一些优秀企业为了成本竞争需要,也走上了偷工减料、使用不环保材料、甚至生产有安全隐患的产品的道路。提高中国汽车的技术标准。目前标准太低,浪费资源。标准提高有利于中国汽车技术的进步,真正走向世界。
4开展全民教育,提高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这是汽车文化的基本要求。参与交通是人类任何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而保障人身安全则是进行活动的前提,只有保障人身安全,人们才可能完成每一项活动,才可能顺利达到交通目的,因此,对道路交通安全的需要,也是人们的基本心理需要之一。要积极建立交通安全从儿童抓起的交通安全教育宣传体系,并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长远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计划,形成完整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体系,从根本上改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较低的现状。要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通过实实在在的内容,开展针对性教育,大力宣传超速、超员、超载、病车上路以及酒后驾驶的危害,强化交通安全意识、减少交通意外风险。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转化为改善交通安全状况的具体措施,杜绝驾驶员自身的错误,预防他人的错误,预防几种错误因素的同时发生。
5提倡理性消费。在资源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汽车的运行会带来污染增加,使道路变得拥挤、降低其他运载工具行驶速度,干扰和影响步行者的行为等,使社会成本远远大于私人成本。美国式的汽车消费文化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并同样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如果中国要按照美国的消费模式下去,必将会造成能源、环境以及社会方面的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等为代表的新一代节能环保汽车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汽车技术革命。同时汽车电子的发展将更加优化人-汽车-环境的整体关系,汽车越来越智能化。国家除了对经济环保型汽车给予鼓励和支持外,更应该对个人汽车消费给予必要的引导,要把汽车作为一种生产方式来鼓励,而不应把它当成纯粹的消费品加以限制。当然,需要加强国情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培养节约意识。
6加强监控力度。在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基础上,推广应用汽车行驶记录仪,对车辆行驶速度、时间、里程以及有关车辆行驶的其他状态信息进行记录、存储并可通过接口实现数据输出。更先进的是车辆信息综合服务与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对车辆综合信息的实时获取、分析与处理,为用户提供综合信息管理与服务,同时为车主提供信息导航、安全防盗信息服务等综合信息服务。从国家层面说,整合技术资源,使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将所有车辆纳入监控范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五、结语
汽车文化归根结底是人的文化,普及会培育汽车文化,把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放在人身上。技能培训解决“能不能”的问题,那么文化培养则解决“愿不愿”的问题。解决问题不如建立制度,建立制度不如完善机制,完善机制不如培育文化。培养良好的汽车文化是当务之急,是建立现代化、实现和谐发展的基础。需要政府部门创造条件,全社会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