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顺应理论浅析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以顺应理论浅析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以顺应理论浅析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

在国内,钱冠连、何自然、胡文仲等许多知名语言学家,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对语用失误的定义和分类的理解。钱冠连认为,说话人如果在言语交际中使用了符号关系正确的句子,但无意识地违反了人际规范、社会规定,或者不看对象,不合时间空间,就会造成错误,即语用失误[2]。何自然认为,语用失误是指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说话方式不妥当、表达不合习惯导致交际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失误。他还指出,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不属于语用失误[3]。胡文仲则把那些大多数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觉得不适合或者不能接受的语言或行为称为“文化错误”。他认为,“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更加严重[4]。语用失误可以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大类。我们可以把语用语言失误看成是一个语言问题。语言的习惯性用法可以作为语法的一部分教给语言学习者。然而,社交语用失误兼有社会文化因素,它主要是由交际双方因不同的文化背景而引起的社交准则差异造成的,所以,此种失误显得更加微妙和复杂。笔者认为,当两种不同文化交际者交际时,由于交际双方文化背景、社会环境与背景均有差异,思维方式和交际方式也有区别,人们会对同一词、同一句话、非语言行为和事物产生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联想和不同的所指意义,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也就在所难免。

顺应理论

1987年,著名的比利时语用学家、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Verschueren在《语用学:语言顺应理论》一书中提出了语言顺应理论。1999年,Vers-chueren出版了他的新著《语用学新解》。他认为,语用学是“aperspectiveonlanguage”,即对语言的一种综观。在这部新书中,他还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顺应理论。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认为,使用语言是一个不断反复地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它可以发生在语言结构的任何一个层次,可以是语言形式,也可以是语言策略的选择。这一选择过程之所以能够得以进行,取决于语言的可变性、协商性和顺应性等特性。语言的可变性、协商性和顺应性三种特性互为关联,但以顺应性为主要特征[5]。实际上,顺应理论是一种动态的语境观。如果说语言的选择是手段,那么语言的顺应就是目的和结果。在选择语言的过程中,语境和语言结构都需要动态的相互顺应,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交际目的。否则就会做出错误的选择,致使交际中断或失败,这也正是导致语用失误的根本原因。因此,语言的选择与语言的顺应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顺应理论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

1.忽略了对语言使用者的顺应语言使用者,指的是参与语言交流的双方以及与交流内容有关的其他人。由于语言使用者位于交际语境的中心地位,只有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活动能够激活其心理、社会和物理世界中的语境成分,进而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因此,在进行语言选择时,我们应注意交际双方的年龄、关系、身份、地位、文化水平等因素。如果不顺应以上因素,很有可能会导致语言交际的中断或失败,造成语用失误。例如,在美国纽约,一位中国游客打算乘出租车去飞机场,他对司机说:“Wouldyoukindenoughtotakemetotheairport?”。没想到,这位司机满脸尴尬地说:“Well”。其实,这位游客大可不必如此客气,他的这番话反而让出租车司机觉得很奇怪。对于司机而言,打车肯定是要付钱的,为你服务是他应尽的义务。这位中国游客的客气反而让人觉得他是不是没钱付车费,所以,在求司机带他去机场。中国游客没有考虑到司机的身份以及他与司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等关系,忽略了对语言使用者的顺应,导致交际失败,造成语用失误。2.忽略了对物理世界的顺应物理世界指的是绝对和相对的空间和时间以及“纯”物质条件等,主要包括时间和空间的指称关系。此外,物理世界还包括了交际双方在物理世界的位置、与言语行为有关的体态语、生理特征、外表形象等。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不能忽视顺应以上因素。否则,交际双方就会错误性地选择语言的使用,最终导致语用失误。例如,一位中国朋友在星期一对他的美国朋友说:“Wouldyouliketocometomyhomefordin-nernextFriday?”美国朋友回答:“Ok.”然而,让这位中国朋友没有想到的是,过了四天,也就是他发出邀请那一周的星期五,美国朋友就来了。这让这位中国朋友有些意外和措手不及,因为他那天没有做任何准备。原来英语和汉语观察时间的参照点有所不同。中国人说“下周五”时,是以说话时的那个星期为参照点。如例子中的那位中国朋友在星期一发出邀请,那么他说的“下周五”是指过了这一周以后的下一周的星期五。而英语里的“nextFriday”实际上指的是本周五。例子中的美国朋友忽略了对物理时间的顺应,导致交际失败,造成语用失误。3.忽略了对心理世界的顺应心理世界主要包括交际者的性格、情感、愿望、意图等心理因素。进入交际语境的心理因素主要有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在言语交际中,参与语言交流的双方应注意顺应对方的心理世界,选择正确的话题和正确的表达方式。忽略对心理世界的顺应就会导致交际者的交际中断或达不到交际目的,进而造成语用失误。例如,一位中国学生看到一位年纪很大的美国老太太提着一袋很重的东西,走路非常吃力。于是十分好心地上前帮忙:“Letmehelpyou,granny.You’reold.”没想到,这位老太太不但没有表示感激,反而满脸不高兴。原来,“old”在中西方文化里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老”在中国人的心里表示尊敬的意思。因此,中国人习惯称呼年纪大的人为:“老爷爷”、“老奶奶”、“老先生”、“老张”、“老王”等以示尊敬。然而,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老年人的状况不尽人意。西方人怕老更害怕别人说自己老。他们宁愿别人直接叫自己的名字,也不愿意别人称自己为“grandpa”或者“granny”,更不愿意别人说自己“You’reold.”。因为“old”在英语文化里往往暗示着“年龄大不中用”,“年老体衰”等意思。例子中的这位中国学生不了解这一点,忽视了顺应听话人,即美国老太太的心理感受,引起对方的不悦,造成了语用失误。4.社交世界包括社会和文化规范。换言之,交际者所做出的语言选择必须符合社会交际、文化规范和社会准则,从而达到实现交际意图的目的。如果语言学习者不清楚该语言的文化背景,对使用该语言人民文化的了解有所欠缺,那么必然会对语言的使用做出某些错误的选择。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就难免会发生了。比如,一位美国朋友看到中国留学生穿了一条新的裙子,于是出现下面的对话:A:That’salovelydressyouhaveon.B:No,no,it’sjustaveryordinarydress.中国人一直有谦虚的品质,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所以当别人对自己称赞的时候,第一反应总是会表示谦虚,上面的场景中,当B听到A赞扬时,马上回答说“没有没有,只是很普通的裙子”来表示谦虚,而西方人对这样的赞扬则会表示感谢。例子中的中国学生B由于忽视了对社交世界的顺应,造成语用失误,导致交际失败。#p#分页标题#e#

结语

在对语用失误的阐释中,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为解释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提供了更加准确的视角,因而显示出强大的解释力和高度的概括性。顺应理论丰富的语境内涵和动态顺应的概念,既符合实际交际情况,又从理论上更充分地描述了语用失误的产生原因。语用失误会造成跨文化交际中断或者失败,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使用者应该尽量避免语用失误的发生。而语言顺应是交际中避免语用失误的一种有效策略。本文采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作为理论框架,通过详细的语用失误实例剖析,希望能给语言学习者和语言使用者一些启发与帮助。

本文作者:谢霞 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应用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