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行为刍议,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尽管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动作行为来控制非言语行为的进行,但有些非言语行为是很难控制住的。比如一脸红皮肤的主要血管就松弛,一生气心跳就会加快。1.2非言语行为的通用性言语行为只能在特定的社会群体中使用,超出这个特定的群体,言语行为就会成为交际的障碍。而非言语行为却能部分的为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社会成员所通用。例如,高兴时人们会笑,悲伤时会哭,害怕时会颤栗,烦躁时会坐立难安,受到惊吓时会高声尖叫,绝望时会目光呆滞……这些非言语信息是人本能的传递出来的,它适用于所有社会群体,因此有很强的说服性。当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发生冲突时,人们往往选择相信非言语行为。
非言语行为的社会性言语行为受到严格的语言符号规则的制约,字词句的表达都要遵循一系列特定的模式。非言语行为则受到社会文化规范的制约,具有一定的社会性。社会性是指部分非言语行为是人们后天学得的,是由某一社会群体的成员所共同享有的,它已成为该群体文化的一部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非言语行为一般具有各自的文化特征。例如,拇指和小指竖起,其余手指卷起来的手势,在美国用来欢迎自己崇拜的明星;在非洲一些地区,表示诅咒;而在意大利则暗指“你妻子对你不忠”。
从上述非言语行为的社会性中不难看出,非言语行为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身势语的跨文化交际身势语先于语言,是人类进行交往的最初形式,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人类学家爱德加•塞伯说“:身势语是一部聪明绝顶的法典,虽无只言片语,但人人皆通。”身势语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很多身势语具有明显的区域文化特征。例如,中国人竖起大拇指表示“你真棒,做得对”,但孟加拉人用它表示对别人的侮辱。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表示要搭车,在德国表示数字“1”,在日本表示“5”,在澳大利亚就表示骂人“他妈的”。除了手势之外,许多身体行为也存在着文化差异。美国男人坐着时喜欢把一条腿放在另一条腿上,脚尖朝着旁边的人,中国人却认为这种姿势是对客人极大的不尊重。2.目光语的跨文化交际目光语是运用眼睛的动作和眼神来传递信息和感情的一种体态语言。因此,眼睛是信息传播的主要工具,尤其在传递细微的情感方面,目光语起到其他语言行为无法替代的作用。当然,在不同的文化中,目光语运用的方法和表达的内涵也有所不同。例如,目光交流在西方交际中时是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他们认为缺少目光交流就是缺少诚意。美国人喜欢直视别人的眼睛,认为这是为人诚实坦白的标志。英国人喜欢与对方有频繁的目光接触。他们认为回避对方的目光代表心虚恐惧或为人不真诚。而中国人在交流过程中则不习惯频繁的目光接触。中国文化讲究谦虚礼让,目光直视或目光频繁接触对中国人来说是一种侵犯性甚至是挑衅性的行为。3.体距语的跨文化交际体距语是人们在交流过程中,通过身体之间的距离传播信息的一种人际空间行为。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利用不同的空间来达到不同的交际目的、传递不同的交际信息。西方文化属于“非接触性”文化范畴。亲密距离仅限于夫妻、父母、子女或异性恋人之间。因此,同性朋友之间勾肩搭背的行为很少发生。而中国文化属于“接触性”文化范畴,即使是同性朋友也常常牵手、搂肩。除此之外,中国崇尚集体主义文化,人们在集体中寻找安全感,而西方人喜欢个人主义,无论任何场合都要保留自己的私人空间。
非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传播功能
在交际过程中,非言语行为与言语行为同时进行。因为非言语行为交际手段非常丰富,一般包括表情、动作、语调、气温、颜色、气味、复试、时间、空间、表情、动作、手势等等,它传播信息的功能也相当强大。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行为具有以下几种传播功能:
1.替代功能替代功能是指非语言行为可以直接代替言语行为传递信息。也就是说不用任何形式的语言,只通过某人的表情、动作或行为和对方交流。例如,病人在睡觉,我们可以将食指竖在嘴前告诉进入病房的人保持安静。2.辅助功能辅助功能是指当言语行为不能准确传达信息时,非言语行为帮助言语行为完成信息的传播。例如,有人问“火车站怎们走?”我们可以回答“:斜前方那幢大楼就是。”但具体是哪幢楼就需要我们用手指出。这时手势语起到了补充说明的作用,增强了信息的准确性。3.阻碍功能阻碍功能是指当非言语行为与言语行为传达的信息内容相矛盾时,人民往往更愿意接受非言语行为所传递的信息,因此对言语信息的传递造成一定的障碍。例如,送孩子糖果时,她嘴上会说“我不要”,因为家长教育他不许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但眼睛会一直盯着糖果看,充满了期待。这时非言语行为传递了真实的信息,孩子其实是想吃的。4结语非言语行为是一种复杂的交际体系。在跨文化交际中它既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作为言语行为的辅助形式存在。由于跨文化交际的多元文化因素的存在,非言语交际也存在着不少文化冲突。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非语言行为的敏感度,仔细观察对方的非言语行为,在尊重他方文化行为的基础上,恰当实施自己交流中的非言语行为。避免发生尴尬或误解的情况,使跨文化交际得以顺利、深入地进行。
本文作者:陈嵩 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