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农民工精神文化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女性农民工精神文化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女性农民工精神文化论文

一、女性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特点

在长期的社会认知习惯中,农民工一直被视为弱势群体,而女性农民工由于其性别等因素,更是兼具农民、工人、女性三重弱者身份的特殊群体。在城市中生存,她们除了要与男性农民工一样承担着劳动的艰辛、竞争的压力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后顾之忧之外,还面临着城市社会的排斥和性别歧视的压力以及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困惑。

1.精神文化生活方式比较单一

精神文化生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女性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比较枯燥单调。在关于“闲暇时间主要做什么”的问题回答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看电影或电视、睡觉和听音乐,其中有146个人选择了看电影或电视,占调研人数的47.1%。在关于“学习知识、获取信息、提升技能的主要渠道”的问题回答中,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电视和网络,其中136人选择了电视,占调研人数的43.87%。可见,女性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方式比较单调。尽管她们常年在城市生活,但生活观念仍然跟不上城市快速发展的步伐,其娱乐生活方式也没有城市人丰富多彩,只能选择传统的电影电视来打发时间。但她们已经意识到精神文化生活的单一,因此在关于“希望参加哪些有组织的文化活动”的问题回答时,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爬山、旅游等户外活动,看电影、看演出以及参加知识技能培训等,还有一部分人选择通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参加文体类比赛等来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这表明女性农民工群体对自身能力的提升以及眼界的开阔是有强烈诉求的。

2.精神文化生活能力受到限制

女性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既与她们长期的生活观念、心理习惯有关,也与自身消费能力有关,而且消费能力还起关键性和决定性作用。一是受到工作时间的限制,被调查的女性农民工,每天工作时间基本都在8小时以上,其中有168人选择了8—10小时,占调研人数的54.19%。每周休假时间也基本都在一天以内,有103人选择了1天,占调研人数的33.23%,还有94人选择了“没有休假”,占调研人数的30.32%。可见,大多数女性农民工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其工作强度相对较大,休息时间难以得到保证,其业余文化生活也就难以丰富,只能是简单的传统的看电视、上网和睡觉。二是受到经济收入的限制,由于女性农民工从事的大多是服务行业的工作,而且基本都是社会最底层的职业,因此工资收入并不高,平均月收入大约在2000—4000元之间,这些收入除了要维持个人日常开支外,他们还希望有节余和存款,以供寄回老家贴补家用或者用于子女的教育,因此尽管所生活的城市也提供有电影院、文化馆、图书馆以及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娱乐场所,但女性农民工参与的机会不多,很少有高消费的文化追求。据调查,女性农民工每月用于文化消费的开支只占生活开支的一小部分,平均在11—30元之间,而且主要用途还是上网、购买报纸杂志和支付手机娱乐文化功能费用,对于购买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以及纪念馆的门票等开支很少。其经济收入成为影响其文化消费的重要因素。

3.心理健康问题的疏解渠道不甚畅通

“积极乐观、自足的心态与心理矛盾冲突并存,精神压力较大。女性农民工进入城市后,面对的不仅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而且相比较男性农民工来说,女性农民工面临着就业门路窄,劳动时间长,收入偏低,工作条件较差等诸多实际困难,心理困扰也随之而来。不少女性农民工存在自卑、失落、压抑和缺乏归属感等负面心理问题。”女性农民工由于性别和生理因素,再加上缺乏相关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所从事的职业多集中在服务行业,技术含量较低,在社会上难以受到尊重和重用,找不到城市生活的归属感和自我存在的价值感,往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而一旦出现心理问题,很多人不能通过有效合理的途径来解决。如在关于“当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时倾向于用哪种方法缓解压力”的问题调查中,有35.16%的人选择了“看电影或电视”,29.35%的人选择了“听音乐”,而只有1%的人选择了“加入某社团组织寻求帮助”。这说明在出现心理问题或负面情绪时,大部分女性农民工持消极态度,保持沉默,任由情绪的发展,舒缓心理压力和精神问题的渠道不甚畅通,甚至这种不利影响还会波及到家庭成员和社会层面,阻碍了家庭的幸福与和谐社会的进步发展。

二、丰富女性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对策和建议

“文化权益是精神权益,与物质权益相对应。文化权益状况彰显着权益享有和权益保障的完整性。”女性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状况,不仅影响着当前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影响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和祖国未来的繁荣兴盛。因此,应重视女性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劳动和创造,积极提供条件来满足和丰富她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以平等、尊重和人性关怀关注她们的精神文化权益。

1.政府部门要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在丰富女性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政府应起到主导作用,这是构建女性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保障长效机制的关键。一要完善相关政策,既能维护女性农民工合法的收入权益,为精神文化生活提供经济支撑和物质支持,又能切实保障女性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权益,拓展精神文化生活空间;二是改善文化基础设施,“文化基础设施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播先进文化的物质载体。”大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阅览室、电影院和休闲娱乐中心建设,为女性农民工参加适合自身特点的文化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加大文化基础设施的开放力度,实行门票减免政策,能有效解除女性农民工广泛参与文化活动的后顾之忧;三是发挥妇联等基层组织作用,针对女性农民工自身性别和心理特点,扩大妇联等基层组织建设的覆盖面,让女性农民工在遇到生活难题和心理障碍时,能及时找到心灵避难的港湾,能切实感受到妇女组织的关怀,从而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城市文化生活中来。

2.用工单位要积极提供职工文化生活保障

女性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匮乏,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用工单位的高度重视,“在推动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农民工的用人单位应主动发挥职责,采取有效措施,在精神文化活动方面关心农民工,考虑到保护农民工权益的实际需要。”用工单位在解决女性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应积极作为,主动担当。一要保障女性农民工参与精神文化活动的经费,尽量提高女性农民工的经济收入,在保证物质生活质量基础上有能力参加精神文化活动,在享受社会物质成果的基础上充分享受精神文化发展成果;二要保障女性农民工参与精神文化活动的时间。用工单位应尽量减少女性农民工的加班时间,降低女性农民工的工作强度,让她们在工作之余有时间有精力参加精神文化活动,从而有效缓解精神和心理压力;三要积极营造企业文化氛围,针对女性农民工的性别、年龄、职业以及消费水平等特点,用工单位应形式多样地组织一些适合她们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比如文艺演出、广场晚会、职工联欢、体育健身、户外旅游等,积极营造企业文化氛围,让她们在活动参与中充分享受城市文化的熏陶,增强对企业和城市文明的认同感,有效融入城市文化生活。

3.女性农民工要主动融入城市文化生活

女性农民工要真正融入城市文化生活,除了要有政府部门的关心以及用工单位的作为,最主要的还是个人要敢于尝试文化生活成果,主动适应城市文化生活。一要努力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精神文化生活是人的现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文化生活层次的提升可以丰富自身精神世界,提高存在价值和生活质量,获得尊严感、归属感和精神愉悦感;二要积极参加各类知识和技能培训,克服自身知识和技能短缺的弱点,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水平,逐步提高适应城市精神文化生活的能力;三要发挥自身文化创造能力。很多女性农民工自身文化活动能力很强,在享受城市提供的文化生活的同时,应主动参与文化创造活动,在创造文化成果的过程中获得自我肯定和精神提升,从而实现个人情感的表达和自我价值的认同。

作者:许鹤 范小虎 单位:阜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