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自考精神文化建立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李四年 杨丹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1.自考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倡导自学成才。自考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倡导自学成才。它鼓励有志者通过参加自学考试培养学习习惯、磨练自身意志、增强综合素质,提升思想境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主体需求和自觉行动,最终成人成才,服务社会。因为决定成才的因素不是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它也不是遗传决定论,而是家庭、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社会文化这些社会因素和自我意识、自我教育和主体现有的发展水平这些主体因素共同决定的结果,而其中作为主体的自考生的实践在其中才是起决定作用的。如果自考生自身不努力不发奋,师资再强、条件再好、环境再优,也不可能成“才”。成才是成人的引导和提升,成人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自学成才的落脚点最后还是要落在作为自考精神文化建设自考生的人格培养上。
2.自考精神文化建设的目标追求:自考生和谐人格的形成。自考精神文化建设不仅仅是重视自考生当下的思想品德培养,还要关注自考生成为什么样的人,它追求的是自考生和谐人格的培养。人格的塑造离不开精神文化,不同的精神文化塑造不同的人格,健康和谐的自考精神文化是和谐人格形成的关键,自考生和谐人格的形成也是自考精神文化建设的目标追求。这种和谐人格,既是理性与感性的和谐统一、“仁、智、勇”三者的统一、科学理性与人文浪漫的融通,也是智慧人格、道德人格和审美人格的融合,它体现为自我和谐、人我和谐、天人和谐三方面的统一。
3.自考精神文化建设的最终归宿:自考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教育自考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自考精神文化的最终归宿。马克思主义的人本学说告诉我们,人是目的,不是手段。因此,高校德育培养什么样的人,不能片面强调人的工具性价值。自考生作为具有整体性的客观存在,其发展理应是“全面而自由”的。自考精神文化建设强调自考生的“全面发展”,它是指自考生既包含认知、实践、反思等能力要素,又包括知、情、意等个性要素,还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社会关系要素,体现了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和谐统一。自考精神文化建设强调自考生的“自由发展”是指自考生能够根据个人意愿和本性自我选择、自主决定和自我发展。
二、自考精神文化的构建原则
自考精神文化是自考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加强自考精神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自考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自考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对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为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加强管理,注重积累,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使高等学校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自考校园文化虽然是一个没有围墙的文化,它也是高等学校校园文化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它也是科学、理性的文化实践活动。因此,自考精神文化建设也必须根据《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对自考校园建设提出的总体要求,结合其自身的特色来开展建设工作。也就是,自考精神文化应在坚持工具性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原则、坚持传统文化与时代先进文化有机结合、应坚持道德和和谐幸福相统一原则基础上开展建设活动,才能建设成体现时代特征和自考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
1.坚持传统文化与时代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自考精神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文化资源,发展各种文化形式,培育各种文化要素,协调各种文化关系。只有建设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包容性强的和谐文化,才能全方位、多层次满足自考生的文化需求。如前所述,自考精神文化建设不仅需要批判地吸收融合我国的传统文化精华,还需要吸取科学发展观等时代先进文化。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许多优秀精华都值得被吸纳到自考精神建设文化中来被自考所继承和发扬的,也可以吸取当代先进文化中科学发展观“人是目的”等先进理念,它是在批判地吸纳传统文化与时代先进文化基础上的有机融合。
2.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最早是由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它们是合理性行动的两种方式。“所谓工具合理性行动,是指以能够计算和预测后果为条件来实现目的的行动;价值合理性行动,则指主观相信行动具有无条件的、排他的价值,而不顾后果如何、条件怎样都要完成的行动。在工具合理性行动中,着重考虑的是手段对达成特定目的的能力或可能性,至于特定目的所针对的终极价值是否符合人们的心愿,则在所不论。反之,对价值合理性行动来说,行动本身是否符合绝对价值,恰恰是当下所要全力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至于行动可能引出什么后果,则在所不计”。当代社会和校园里,价值理性的迷失和价值世界的迷误己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普遍现象,工具理性已成为社会建构与日常生活的基础,虚无主义、实利主义、拜金主义观念盛行,社会生活中不断出现“道德滑坡”“意义失落”“精神危机”“价值真空”“行为失范”等现象,而人及其价值、精神、理想、信仰等则被置于“边缘”,人类往往找不到日常生活失去了其价值和意义的终极依托。工具理性是一种把手段当作目的来追求的理性,它无视“人是目的”这一至真的哲学价值理念,因此,它不可能为人类提供终极关怀的价值依托和精神归宿。而人类不同于动物的差别就在于,人类还要找寻生存的意义,还要追求价值、理想、幸福,追求有意义的人生以及自己灵魂的关注与拯救。自考精神文化建设要引导自考生在关注工具理性的基础上,还要不断追求价值理性,使他们追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养成对终极信仰的追求,形成对自己和他人生命关爱的情怀。这需要教育引导自考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一方面,教育自考生利用工具理性能够解决许多社会发展的实用性问题,另一方面,引导自考生在价值理性的指导下正确处理物质追求与精神提升的关系,升华存在的意义,找寻人生的意义,追求崇高理念和道德,最终找到自己心灵的家园。自考精神文化建设就是在需要融合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基础上来指导自考生的思想、评价、选择和行动,使自考生克服人们的心灵的虚无与功利性,丰富精神世界,提升人生价值。#p#分页标题#e#
3.道德与幸福的和谐统一。在自考精神文化建设中,还需要解决道德与幸福原则应该如何选择的问题,也就是道德和幸福何者作为自考精神文化的终极追求目标的问题。追求幸福,作为人的目的和权利,具有恒久而又常新的意义。以道德作为自考精神文化的终极追求目标的原因在于道德是人的本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规定性。而单纯强调道德原则必然扼制自考生个体利益的追求而只注重社会整体利益。而单纯强调幸福原则却往往导致自考生陷入享乐主义之中。由此,自考精神文化建设应当以自考生的幸福和道德两种原则为最终价值诉求,回归其生活世界,也就是一方面,通过道德规范加强自考学习者的责任感和自律性,另一方面,又强调引导自考生追求好的生活,也就是幸福的生活,实现自考生的德福一致。
三、自考精神文化建设的构建重点
自考精神文化建设的要义是引领自考生顺应成才规律,把握人生方向、努力掌握服务社会的技能和本领,最终成人成才,并将满腔热血和创新潜能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力量。倡导自考生自学成才,成就理想人格,实现对真善美的美好追求。自考精神文化建设的构建重点,具体说来,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崇尚理性———自考生崇尚理性精神的培养。自考精神文化建设首要的要求就是提倡自考生崇尚理性精神的培养。自学考试的要义是培养自考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强硬的灌输知识,它着重培养自考生对知识的把握能力、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说,自考生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中,直观看是学习知识,深层次是培养理性能力。自考精神文化倡导培养自考生的理性精神和理性能力,使其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和信息,而是学会培养掌握知识的能力来提高效率。自考生有了良好的理性能力,就能高效率获取知识,而且能及时转化知识、把握主客观世界的规律,并能够在知识中学会反思、批判和创新。因此,自考精神文化建设首先表现为对理性精神和理性能力的追求,它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是培养自考生对客观世界系统的知性能力,能使自考生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形成勇于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勇于改写世界的科学精神。其次是培养自考生对主观世界的实践理性能力。自考精神文化强调对自考生的实践理性(道德知性)的培养,使自考生能够明辨是非,正确地认识生命存在的终极性依据和生活意义,建构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信念,培养积极向上、美好向善的崇高精神境界。
2.仁爱知耻———自考生情感理念的培养。自考精神文化建设除了要提倡自考生崇尚理性精神的培养,还必须加强情感理念的培养。所谓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与体验,它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动力和定向的功能。自考生情感理念的培养可以使自考生消除消极情感,增强积极情感,发挥情感的动力作用。它可以激发自考生追求高尚的热情,并形成助人为乐、追求文明、抑恶扬善等内在的情感性道德素质,并潜移默化地增强自考生的道德感和责任感。自考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应从四个方面培养自考生的情感教育理念。第一,同情心。亚当•斯密在其情感主义伦理学研究中将同情定义为“在其最固有的和最原始的意义上,对他人的苦难所表现出来的同胞感情”。在亚当•斯密看来,“人类的伟大,也许正在于他具有这样的一种想象力,能够完全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来判断、思考和决定”。同情是人类的基本情感,它使人跳出狭隘的自我圈子,倾向于促进和关心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使行为具有道德价值。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孔子也提出“仁者爱人”、“仁者无忧”等仁爱思想。因此,自考生情感理念的培养还要求自考生要关爱他人。第二,对学业或职业的热情感。对学业的热情感可以直接转化为自考生学习的动力,更好地激发自考生学习的兴趣,帮助自考生确定学习的方向、目标,促使自考生不断从“要我学”向“我要学”、“我想学”的方向发展。自考生要按照自己的兴趣、性格、气质、能力等方面为自己进行职业定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按照自己的职业定向充实完善自己。只有形成对职业热爱的情感,才会表现为对事业成功的执著要求,才会产生经久不衰的学习持久力。第三,责任感。情感教育理念强调自己对于他人或对于社会应负什么责任、应尽什么义务。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人走上健康道路的必经过程,也是一个成功者的必备条件。一个人的能力、学识、才干、经验很重要,但缺乏责任感、责任意识也不堪为用。没有责任感的人什么样的事情也难干成,任何事情也做不好。一个人只有充满责任感,才会主动承担起对国家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才会努力工作,报效祖国。因此,必须加强对自考生责任感的培养。第四,荣耻感。荣耻感文化是中国伦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语•宪政》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孟子•尽心上》中以“人不可以无耻”作为评判荣誉的标准。知荣明耻是人性基础,也是现代社会存在的道德支撑。在社会中,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往往会发生碰撞,没有正确的荣耻观,个体一味追求私利,满足私欲,就会造成道德沦丧,社会矛盾激化。自考精神文化倡导通过加强荣耻感,以外在的对错的标准来规范自考生的个人行为,使得道德心灵净化和谐。
3.自强不息———自考生意志培养。自考精神文化建设不仅强调对自考生知性能力的培养,还充分体现了对自考生坚强意志力精神的培养。“不仅一切有关智力的部分,如明察、天才、智慧、理性、机智、聪明,并且一切有关意志的部分,如勇敢、独创、活跃、坚强、镇静,都是构成理想人物的片段”。自考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力,做事情就不会半途而废,而是自觉地选择适当的方法来克服困难,直到实现目标。意志力是指人们为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程度或坚强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意志特征,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勤奋、吃苦、自制、毅力、奋斗都是意志力的具体表现。意志力是自考生成才的重要保证,也是他们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人的意志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培养锻炼出来的。由于自学考试是宽进严出,考生必须通过一门门课程考试才能取得毕业证,因此没有坚强的意志坚持到底,是不能够取得成功的。因此,自考精神文化建设要倡导自考生养成坚定不移、勇于拼搏的坚强意志力,只要自考生拥有坚强的意志,他就能自觉树立热爱祖国、奉献社会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就能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培育自强不息、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形成与时俱进、昂扬向上、勇于创新的开拓意识。#p#分页标题#e#
4.理想远大———自考生理想信念的培养。自考精神文化建设还倡导对理想信念的坚定追求精神。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由于青年普遍缺少理想信念而陷入精神迷茫状态。没有理想信念,就无法超越现实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也找不到生存的意义。许多自考生都是高考落榜的学生,而自考精神文化鼓励自考生只要坚定“自学成才”“服务社会和国家”的远大理想信念,必定能够最终取得成功、实现自身的价值,它关注自考生内心强烈的理想信念需求,有助于自考生从现实世界出发,重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领悟;学会理性在正负面社会现实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找到内心的精神家园,积极地投入到服务社会、实现自我的美好生活的追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