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议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议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

一、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规律

上层建筑反过来也会对经济基础起推动或阻碍的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时便会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上层建筑总是不断地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

上层建筑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规律。然而,在现实中,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总是或快或慢于经济基础的发展,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规律。一方面,因为由生产力所决定的经济基础永远处于变化之中,经济基础从来不会凝固不变。生产力是人类社会中最革命的因素,它永远是最活跃最富于变化的,因而由生产力所决定的经济基础也永远处于变化之中。当经济基础发生变化时,上层建筑也会随之变化,但它总是要稍晚于经济基础的变化,因为由经济基础的变化传感到上层建筑需要有一个过程。另一方面,由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复杂性,上层建筑某些方面的发展也可能先于经济基础的发展,文化发展在一定条件下会跑到经济发展的前面去。革命导师恩格斯晚年看到了这一重要规律并作出了许多表述。在1890年至康•施米特的信中,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因此,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18世纪的法国对英国来说是如此(法国人是以英国哲学为依据的),后来的德国对英法两国来说也是如此。但是,不论在法国或是在德国,哲学和那个时代的普遍的学术繁荣一样,也是经济高涨的结果。经济发展对这些领域也具有最终的至上权力,在我看来是确定无疑的。”恩格斯的这段话以哲学的发展为例充分说明了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恩格斯的话说明:第一,因为文化的相对独立性,经济落后国家在文化建设上有可能超过经济发达的国家。18世纪的法国在经济上落后于英国,却在文化上发达于英国,当时的法国产生了大批的启蒙思想家,文化繁荣昌盛;第二,经济落后国家在文化建设上可能超过经济发达国家的原因在于,文化建设与文化资源的利用息息相关。相对于经济领域,文化资源是相对独立的。文化资源可以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也可以是从国外引进的。德国文化后来先进于英法文化既是由于德国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也是因为德国吸收了英法等发达国家在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创造的新的文化资源;第三,文化的繁荣归根结底决定于经济的大发展。不管是18世纪法国在哲学上超过英国,还是德国哲学后来超过英法,都是由于国内自身经济的普遍发展与繁荣。德国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上的落后只是相对的落后,不是绝对的落后,德国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学术和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规律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启示

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它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诸多启迪,它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关系的重要指导。

(一)在充分吸收利用传统文化和国外先进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可以走在世界前列。18世纪的法国在经济上落后于英国却在文化上发达于英国,后来德国在经济发展程度不及英法德的情况下却创造了比英法更辉煌的文化。这说明,当前我国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虽然不及欧美等世界资本主义强国,但我们仍然可以创造出与他们同样辉煌的文化成就,从而让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在世界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取得更大的话语权。从现实来看,我们具有这样的优越条件。首先,作为具有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们独有的优势,是世界上其它任何国家都不具有的。其次,作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它具有独特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前进的坚实基础。最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而且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还在进一步提升,我们正以博大而开放的胸怀努力吸收全球文明的精华。各国文化的精髓、时代文化的精华都将为我们吸收,以创造一个全新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对世界文明成果的吸收也是我们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级文化形态的坚实基础。要创造新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促进我国文化大繁荣,需要我们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要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需要把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起来。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自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百余年来,传统文化遭到沉重打击,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误解也很深,许多人视传统文化为古代封建专制遗毒,同时传统文化传承断裂严重,传统文化杰出人才奇缺,发扬和恢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任重道远,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刻不容缓。我们要破除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误解,培养传统文化杰出人才,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第二,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已经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但需要进一步的发扬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人民、武装人民、引导人民,提高全体国民的思想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在全社会树时代新风、文明新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成果,只有坚持、巩固、发扬这一重大成果,才能为我们的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不懈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

第三,积极吸收转化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在与世界交往中取长补短,才能不断发展进步。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使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站在世界前列,仅仅发扬传统文化和当前已经存在的社会主义文化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大力吸收世界先进文明成果,只有吸收了世界先进文明成果,我们才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全球化时代,我们能够从对外交往中学到我们不具备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也可以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成果。正如列宁所说的:“应当明确地认识到,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文化,没有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不能完成这项任务。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那些自命为无产阶级文化专家的人杜撰出来的。如果硬说是这样,那完全是一派胡言。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

(二)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努力领先于经济建设,为经济建设做先导,尽力避免落后于经济建设,阻碍经济建设。在革命年代,我们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同样,在社会主义建设年代,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就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我们能够实现改革开放的伟大转折就是因为我们破除了“两个凡是”的束缚,解放了我们的思想。要取得经济建设的更大成就需要以文化建设为先导。如果文化建设落后于经济建设,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市场道德。在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中,我们看到了由于法制不健全,道德不完善带来的后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健康发展,就要以良好的市场秩序为基础,文化建设在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一,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文化建设要为经济建设出谋划策,提供理论指导。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要取得经济建设的成功是不可能的。而经济建设不能为自己做指导,必须要以先进文化为指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以立足先进、赶超先进、保持先进为目标,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前面,为经济发展领路、导航。那种不要理论,盲目实践的观点是有害的,在革命时代是盲目的盲动主义,在今天是自由放任。我们尊重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但是我们更应该明白,无产阶级的意识不会自发的产生,工人只会产生工联主义,共产党人要自觉保持自己的文化先进性,在文化建设上担负起重要的责任。

第二,要避免思想落后于时代,认真领会时代精神,把握时代脉搏,对世界潮流和我国当前发展做出有力的理论概括与总结。落后于时代的社会意识是过去落后的经济条件造成的,它意味着保守、愚昧、迷信,既不符合全球化的要求,也不符合现代化的要求,这种落后的社会意识将会对社会发展起到阻碍作用,我们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要注意时代的动向,及时予以概括总结以指导经济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把握市场经济的要求,促进我们的文化由封闭向开放、由保守向创新转化。要自觉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全球化发展要求、符合时展潮流的道德体系、价值观念、时代风尚。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反对由于长期经济落后造成的保守落后的思想意识的影响,也要反对从西方涌入的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的影响,真正做到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当前,我国经济和文化都取得了重大发展,但是我们还要看到,文化发展还不是十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文化建设的任务任重道远。文化现代化还需要加倍努力才可以实现。我们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武装人民,以摒除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落后保守、封闭僵化的思想意识。

(三)文化发展繁荣归根结底决定于经济的繁荣,文化建设有赖于经济的发展,要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不断夯实经济基础。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也是文化发展繁荣的根基,文化的发展终究是由经济发展决定的,所以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为文化发展繁荣夯实经济基础。正如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当前,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用经济变革推动文化发展。

第一,要扫除计划经济的残余,铲除落后文化的经济基础。先进的文化只能建立在先进的经济基础之上,而落后的文化不过是落后的经济基础的反映。要破除城乡二元对立的经济结构,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二元对立的经济结构是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产物,既不利于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它加强和巩固了中国人的“小农意识”和保守心态,是实现现代化的阻碍。农民应当享有和市民平等的权利和待遇,他们是在农村的市民阶级,而不应该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只有几亿农民都实现了现代化,去除了“小农意识”,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才能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二,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夯实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无疑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基础之上的。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首先要巩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照党的十八大最新要求,我们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尊重市场规律,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总之,虽然文化需要与经济相适应是一个绝对规律,但是,文化往往又与经济不相适应,这也是一个重要规律,这可以看成是第一个规律的推论。因为,如果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总是在现实中达到了相互适应、相互平衡,就没有必要提文化要与经济相适应的规律了。经济文化不平衡规律是一条重要规律,过去被我们忽视了,正因如此,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所谓的“精神危机”问题,这正是文化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体现。

本文作者:鲁力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