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的文化选择探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美国电影的文化选择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美国电影的文化选择探索

作者:陈瑜 单位:江苏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文化题材是电影的灵魂,好莱坞电影大师史蒂芬•斯皮尔伯格自己曾坦率地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题材创新成了好莱坞目前最大的难题。”[1]创建了艺玛电影公司的好莱坞知名独立制片人彼得•罗依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说过:“上百年来好莱坞电影人几乎已经穷尽了所有的本土题材。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把目光投向世界市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2]美国作为一个经历独立战争而存活的国家,独立之前一直是作为英国殖民地而存在的,属于自身的发展历史只有短短的两百多年,利用本土的形象元素制作动画资源匮乏,除了屈指可数的米老鼠和唐老鸭等通用元素外,美国的历史文化无法提供更加富有想象力、召唤力和内含丰富的形象元素与故事题材。动画要不断地迎合大众的口味,就需要不断创新,而题材的穷尽限制了这一点。

因此,美国动画家们选择外国文化、努力将外国文化改编成美国和全球的文化产品,其基本动力是追逐全球市场。伴随着新世纪经济思潮和跨国资本的全球化,与其他行业一样,为实现进一步国际化,美国的动画电影面临一系列的调整,以适应不同地域、地区的文化结构、习惯,而文化融合就成为十分重要的国际间的合作经营策略。比如,迪斯尼录像公司就拥有德国、法国、西班牙等一些公司的制作股份。同时推动国内或国际间的合作拍片也成为一种时尚。比如,迪斯尼下属的一些股份公司就非常擅长开拓国际市场,在它与其他公司合作的过程中,迪斯尼就负责国际市场。

在多元文化选择策略下,吸收世界各地的艺术风格、改编外来文化的故事情节已成为美国电影经久不衰的秘诀所在。特别以迪斯尼为代表的美国动画电影充分利用和发挥了多元文化互融的优势,将其成功地纳入作品中,在全球经济市场日趋一体化的形势下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好成绩,文化融合无疑已成为当今美国动画电影非常重要的市场战略[3]。

一份对美国获世界大奖,或有票房保证,或有巨大知名度的动画片的题材来源的统计显示,美国动画片改编自其他国家的文化资源占其动漫市场成功产品的比例是49%,而本国文化资源只占6%;在现代小说和原创故事中,也有灵感来自别国文化资源的作品。“在美国动画片素材来源表中,改编自英国文化资源的比例最大,其次是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法国神话等。美国动画不仅把整个从古希腊开始的欧洲文明作为自己的文化源泉,也积极吸取非洲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文化的养分,并因此赢得了巨额的全球票房。”[4]如神秘阿拉伯风情的《阿拉丁》(1992)为迪斯尼获得了217亿美元的票房收益,一次获得奥斯卡两项大奖。具有浓郁印第安土著风貌的《风中奇缘》(1995),对异国情调的题材应用进行了大胆的探求。《花木兰》(1998)是迪斯尼公司的美国艺术家以其独到的眼光,关注到中国南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中国千年来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蜕变为具备一切要素的流行文化得以风靡美国。取得的巨大的商业成功,则彰显出美国动画制作者对外国题材熟练的处理能力[5]。

美国动画电影多部他国题材影片的海外票房都要大于全美票房,可见美国动画的海外收入比本土票房多得多,说明这种他国题材的动画,在国外的受喜爱程度还是要高于美国人民的喜爱程度。在全球化语境下,创作者如果具有全球化视角,就可以在日益强化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中占得先机,赢得市场。在21世纪全球化下,美国动画电影制作公司不再拘泥于本国的文化资源,而把目光投向全球,美国动画在题材选择上采用多元文化融合策略,将他国的文学名著、民间传说、文化和历史进行本土化融合和商业化改造,以适应全球不同市场的文化结构习惯和各个年龄阶段的受众需求,这样既为美国的主流电影文化带来了异域风情,注入了文化营养,也为美国动画进入国外市场带来了文化认同和心理共鸣。

美国的动画文化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善于学习与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民族,其文化发展就会更加迅速,其艺术作品就会更容易被其他民族接受。中国动画创作在延伸传统文化的同时,有必要研究现代化进程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从而用现代意识去大胆创造;中国动画需要考虑全球化的影响,以及西方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对中国文化的冲击,适当融合娱乐性元素,学习新的艺术表现手法,以迎合大众化趋势。中国动画的复兴,需要寻找自我文化价值的勇气和恒心,需要相信能够超越自我的信心,更需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维。要创作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动画作品,要在五千年中国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观念、审美和情趣,创作出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全球竞争力的动画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