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俄罗斯茶文化的特色及历史演进,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俄罗斯人酷爱饮茶。据说,茶叶是俄罗斯最受欢迎的“家庭饮料”,在俄罗斯几乎人人饮茶,按人口计算的茶叶消费量排在世界前列。俄罗斯人视饮茶为人生一大快事,并且在长期的饮茶历史中,形成了独具俄罗斯民族特色的饮茶文化。俄罗斯茶文化也引起了不少学者的研究兴趣,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从宏观角度对俄罗斯茶文化的历史演变进行研究却相对不足。本文考察了俄罗斯茶文化的历史演变及俄罗斯茶文化的特色。不足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17世纪俄国的茶文化 (一)俄国人初识茶 中国是茶的祖国,世界各国把茶作为饮料及其茶的栽培,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中国。俄罗斯的茶文化就与中国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中国茶叶最早传入俄国,据传是在公元6世纪的时候,由回族人运销至中亚细亚(1)。但是直到9世纪,东斯拉夫人的一些部落才以基辅为中心结成“基辅罗斯”公国,这是最早的俄罗斯国家。中亚显然先于俄国接触到茶,那么俄国究竟是在什么时间接触到茶呢?据有关资料记载,俄罗斯人第一次接触茶是在1567年,“这一年俄国人彼得洛夫和雅里谢夫向本国介绍报导茶树的新闻,为俄国茶事记载之开端”(2)。而在历史上有确切记载的关于茶叶进入俄国的时间是在1638—1640年,是经过蒙古传到俄国的。1638年,俄国使者奉米哈伊尔•罗曼诺夫沙皇之命出使阿勒坦汗廷,席间他们喝的是茶,回国时阿勒坦汗向沙皇回赠了4普特(大约64公斤)的砖茶。回国之后,使者把茶叶献给沙皇。但是皇宫中的大臣们都不知如何使用,有位来自远东地区的侍女知道如何使用,只见她从容地支起火炉和水壶,破碎砖茶,放在水中熬煮,片刻整个皇宫中弥漫起浓浓而又醉人的茶香,品尝的人都赞不绝口,沙皇也喜欢上了这种饮品。砖茶就这样登上了皇宫宝殿,成了皇宫贵族中的奢侈贡品,从此俄罗斯便开始了饮茶的历史。1675年受沙皇派遣来到中国的俄籍希腊人尼古拉•加甫里洛维奇•米列斯库在他的出使报告中有关于中国茶叶的详细记载。他赞许道:“这不是树,又不是草,它生长着许多细细的枝条,花略带黄色。夏天先开花,香味不大,花落之后,长出绿色的小豆,而后变成黑色。那些叶子长时间保存在干燥的地方,当再放到沸水中时,那些叶子重又呈现绿色,依然舒展开来,充满了浓郁的芬芳。当你习惯时,你会感到它更芬芳了。中国人很赞赏这种饮料。茶叶常常能起到药物的作用,因此不论白天或者晚上他们都喝,并且用来款待自己的客人。”(3)这说明俄国人当时对茶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茶叶的早期输入 俄国人开始饮茶后,茶叶也就作为一种商品进入俄国的市场。这主要是借助中亚各国商人之手完成的。16世纪末17世纪初,俄国人先后建立了托博尔斯克城和托木斯克城,这两地很快就成为俄国商人与中亚各国商人交易中国货的地方。布哈拉商人在长途贩运中从事中俄中介贸易,他们把大量的中国商品包括茶叶转售给俄国商人。俄国商人直接得到的中国商品茶来自中国蒙古人。17世纪中叶,托木斯克已成了俄国商人与中国厄鲁特蒙古进行交易的主要地点之一。据托木斯克海关统计,1654-1658年间有中国大黄、丝绸、茶叶等商品经厄鲁特蒙古商队运入托木斯克。此外,俄国人也曾在额尔古纳河和黑龙江沿岸从中国达斡尔、鄂温克和鄂伦春等少数民族处交换到了中国茶叶。这一时期,俄国与中国的茶叶贸易尚属少量的、偶然性的,在中俄贸易中不占主要地位,但是正是通过这些间接与直接的贸易,俄国人对中国茶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逐渐产生了兴趣。《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俄国商人和政府就依据条约规定,纷纷组织私、官商队到北京进行贸易,中国史籍称之为“京师互市”。俄国商队在中国采购的商品中,茶叶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据统计,仅1692年,返回尼布楚的商队就带回中国茶叶300箱,这是前所未有的。1694年和1697年的两支商队,分别带回中国红茶、绿茶21普特14俄磅和25普特5箱”(4)。此外,库伦(今乌兰巴托)也逐渐成为中俄间的另一个互市场所。到18世纪20年代,由于中俄关系恶化,京师互市和库伦互市都衰落了,但是中国茶叶并没有停止输入俄国,因为在嫩江和齐齐哈尔市场上也有小额的茶叶贸易,主要由此时已经养成饮茶习惯的俄国哥萨克在齐齐哈尔等地采购茶叶以供应俄国市场。总的说来,当时从中国进口茶叶,路途遥远,运输困难,数量也有限。因此,茶在17世纪的俄国成了典型的“城市奢侈品”,其饮用者主要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有钱人,喝茶一度成了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二.18世纪俄国的茶文化 (一)中俄茶叶贸易的发展 1728年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后,恰克图遂成为中俄茶叶贸易的主要市场。于是许多俄罗斯商人和由山西人组成的“西邦茶商”便结成商队,从张家口出发,分别由新疆、内蒙等地,行程4300余里,将茶叶运至恰克图,从中谋取暴利。1735年,伊丽莎白女皇还特别建立了私人商队来往于中俄之间,专门运送茶叶供给宫廷、贵族与官员使用。但总的来说,受制于当时的交通条件,输入量不多,1749年只输入9000磅(约245.4普特)。因此,茶的价格很贵,当时莫斯科茶价每磅15卢布,普通老百姓根本消费不起。不过这也表明俄国上层十分喜爱饮茶,不惜重金购买(5)。1753年,伊丽莎白女皇亲自参加华茶陆路运俄的开幕典礼之后,中国茶叶输入俄国的数量开始大增。1755年—1762年间,俄国进口了6000普特的茶叶(主要是白毫茶、珠兰茶和绿茶),5000—7000普特的砖茶,1762—1785年俄国每年从恰克图输入的茶叶近3万普特,占全部从中国进口商品的15%左右,排在棉布之后居第二位。18世纪最后3年增加更迅速,1798年为46997普特,1799年为52343普特,1800年再增加到69580普特(6)。1785—1792年清政府第三次闭关期间,俄国人不得不购买和饮用从英国、荷兰和丹麦运来的茶叶,付出三倍或四倍的价钱。这种情况直到1792年才改变,这一年2月19日,中俄双方缔结了第一个以边境贸易为内容的《恰克图市约》,5月初,恰克图重新开市,中俄茶叶贸易从此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p#分页标题#e# (二)饮茶之风的逐渐普及 恰克图茶叶贸易的迅速发展,大大改变了俄国西伯利亚商人的社会地位,使他们成为西伯利亚社会举足轻重的人物。西伯利亚商人向来被俄国政府所轻视,被称为“贫乏的人”,然而就是这些“贫乏的人”到了18世纪末许多已经富裕起来,以至于成了在西伯利亚许多城市里占统治地位的高贵市民。茶叶不仅成了西伯利亚每个家庭的必须品,也成了恰克图俄国商人财富的重要象征。当时商人们会把来访的客人没有见过的各种茶叶拿出来给客人喝,以此来炫耀自己的财富。在贵族及城市上层消费引导下,到18世纪末,茶叶市场由莫斯科扩大到少数外省地区,如当时的马卡里叶夫、现今的下诺夫哥罗德地区,茶叶也开始进入百姓生活,饮茶之风在俄国各阶层开始流行,茶叶已经成为广大俄国居民的生活必须品。俄国人认为茶叶具有舒心、提神、醒脑、养气、去闷和解忧的功效,在工作之余,喝上一杯茶可以消除疲劳,恢复精力。他们最爱喝的茶是红茶,这种茶经过揉、卷、发酵和烘干等几道工序,泡出来的茶水具有一种特殊的色香味。从口味上来讲,俄国人更喜欢喝甜茶,因此他们在喝红茶时一定要加入糖、柠檬片或者牛奶,有人在喝茶时口里爱含一块糖,也有人喜欢把糖放在茶水里,再加上一些牛奶或乳皮、香草等。这种独特的“俄罗斯茶道”,也别有一番风味。值得一提的是,俄国人还喜欢喝一种不是加糖而是加蜜的甜茶。在俄国的乡村,人们喜欢把茶水倒进小茶碟,手掌平放,托着茶碟,用茶勺送进嘴里一口蜜后含着,接着将嘴贴着茶碟边,带着响声一口一口地吮茶,喝茶人的脸被茶的热气烘得红扑扑的,透着无比的幸福与满足。这种喝茶的方式俄语中叫“用茶碟喝茶”,有时代替蜜的是自制果酱,喝法与伴蜜茶一样,这是从18世纪开始一直到19世纪在俄国乡村比较流行的饮茶方式(7)。 (三)茶炊、茶具的出现及使用 随着饮茶之风的普及,精致的茶具也出现了。俄国人饮茶一定要有茶具,不仅如此,他们对茶具的材质也非常讲究。最初,俄国的传统茶具是罗蒙诺索夫工厂生产的网格花纹的青花瓷茶具。俄国人不喜欢用玻璃器皿作为茶具使用,就连有着奢华杯托的玻璃杯也很少在茶饮器具中见到。这不仅是因为玻璃杯使用起来非常不便,更是因为自叶卡捷琳娜时期起,人们就将玻璃杯视为下等器皿,使用它的通常是穷苦人家或者对生活没有妥善安排的单身汉,上流社会则以收集瓷质茶具为乐。与其他有着茶传统的国家(如中国、日本、英国等)不同,在俄国,当茶沏好后,茶水与茶叶是分开放的。正因为这样,在俄国不仅有一般的茶具,还有专门装盛茶水的器皿。当时人们常用茶炊和小酒器装盛茶水。茶炊出现于18世纪,是随着饮茶之风的逐渐普及而出现的。茶炊的制作与金属打造工艺的不断完善密切相关。究竟是何时打造出第一把茶炊已无从查考。据记载,18世纪早期在乌拉尔地区出产的铜制器皿中就有外形类似于茶炊的葡萄酒煮壶;但真正意义上的俄国茶炊直到18世纪中下期才出现。当时主要有两种不同用途的茶炊:茶壶型茶炊与炉灶型茶炊。茶壶型茶炊的主要功能是煮茶,也经常被卖热蜜水的小商贩用来装热蜜水,以便于走街串巷叫卖且能保温;它的原理就在于茶炊中部有一竖立的空心直筒,可以盛热木炭,茶水或蜜水则环绕在直筒周围,从而达到保温的功效。炉灶型茶炊的内部除了竖直筒外还被隔成几个小的部分,用途更加广泛,烧水煮茶可同时进行。这种功能使它的使用范围大大扩展,除家庭使用外,还深受旅游、旅行者的青睐。在野外只要是能找到燃料的地方,人们都可以就地摆上炉灶型茶炊,做一顿野外午餐并享受午后茶饮的惬意。茶炊的外形也是多种多样,有球形、桶形、花瓶状、小酒杯形、罐形,以及一些呈不规则形状的茶炊。茶炊出现后迅速普及,从皇室贵族到平民百姓,茶炊成为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器皿,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漂亮的金属茶炊光彩夺目,使室内四壁生辉,是一种既有实用价值又有美学意味的家庭工艺品(8)。 三.19世纪俄国的茶文化 (一)茶叶贸易额的迅速增长 进入19世纪,恰克图的茶叶贸易迅速超过棉布和丝绸,牢固地占据了第一位,并且在以后的岁月里一直保持着这种优势。1820年,俄国西伯利亚总督斯彼兰斯基直言不讳地说:“丝织品已经结束了,棉布也差不多要结束了,剩下的是茶叶、茶叶、还是茶叶”(9)。一直到19世纪末西伯利亚大铁路建成之前,茶叶贸易一直在中俄陆路贸易中居核心地位。由中俄商队共同经营的陆上茶叶之路从莫斯科到中国福建,长达4万多里,堪比丝绸之路。俄商在缺少交换手段时甚至用黄金白银等购买中国的茶叶,足可见俄国对茶叶的需求有多迫切。此外,应俄国政府的一再要求,清政府被迫同意开放伊犁和塔城为开放口岸,从而有大量的茶叶从新疆地区输入俄国。俄国从中国输入的茶叶数量激增,从1798年的约1.3万担到19世纪30年代的约4万担,增长2倍以上。“这一期间,俄国输入中国茶叶的增长率超过整个西方世界对中国茶叶需求的增长”(10)。俄国进入帝国主义后,也想尽办法控制中国的茶叶贸易,进行经济侵略并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进行竞争。比如在汉口,19世纪末俄商完全取代了英商,全面垄断了汉口市场。除从中国输入茶叶外,俄国也开始从印度输入茶叶。到了19世纪中叶,作为茶叶的集散地,莫斯科已经有了100多家茶叶专卖店;300多家茶叶作坊。 (二)饮茶之风的盛行 进入19世纪,饮茶之风在俄国各阶层开始盛行,以至于茶迅速成为俄国的民族饮料。喝茶成为俄国各色人等消遣的一种方式,朋友、亲戚、家庭成员之间在工作之余或节假日,围坐一起,一边品尝,一边交谈,别有一番情趣。不仅如此,茶还对社会生活、文化乃至语言均产生了巨大影响,如给小费便叫“给茶钱”。饮茶已成为俄罗斯人每日不可缺少的一项生活内容。19世纪初,莫斯科州的彼得•西林先生的工厂主要生产茶炊,年产量约3000个;到19世纪20年代,离莫斯科不远的图拉市则一跃成为生产茶炊的基地,仅在图拉及图拉州就有几百家加工铜制品的工厂,主要生产茶炊和茶壶;到1912-1913年,俄罗斯的茶炊生产达到了顶峰阶段,当时图拉的茶炊年产量已达66万只,可见茶炊市场的需求量之大,也说明此时饮茶之风在俄国是多么的盛行。甚至连军队也越来越离不开茶,在1877-1878年的俄土战争中,有茶叶供应的部队,冻伤率及患病人数都低于其他部队。于是,从1886年起,俄军便正式把茶叶和砂糖列入军需食品,配发给条件比较艰苦的部队。苏联国内战争结束后,苏军中更是普遍供应茶叶,这就是有名的“军茶”。到19世纪中期,茶炊的类型也基本确定为三种:茶壶型(或也称咖啡壶型)茶炊、炉灶型茶炊、烧水型茶炊(只用来烧开水的茶炊)。19世纪,俄国出现了很多记载茶俗、茶礼、茶会的文学作品,如普希金就曾记述俄国“乡间茶会”的情形,还有些作家记载了贵族们的茶仪。从记载来看,俄罗斯上层社会饮茶十分考究,使用很漂亮的茶具,茶炊叫“沙玛瓦特”,是相当精致的银制品。茶碟也很别致,俄罗斯人喜欢将茶倒入茶碟再饮用。中国的陶瓷茶具非常受欢迎,式样与花色都与中国壶相似,但瘦劲、高身、流线型纹路带金道的壶身则是欧洲特色,是典型的中西合璧的作品。俄国上层人士在饮茶礼仪上也十分讲究,并且区别于乡间茶会的悠闲自在,而是相当拘谨,有许多浮华做作的礼仪。但这对俄国茶文化的发展并非坏事,因为他们学习了欧洲贵族们的派头和中国传统的茶仪茶俗,使得俄国茶文化迅速发展起来。#p#分页标题#e# (三)茶树的试种与茶业的开始 随着饮茶之风的盛行,俄国人开始尝试种茶。俄国绝大部分领土地处亚寒带气候区,不适宜种植茶叶,但俄国人并没有放弃。1883年俄商人从中国购买了一批茶籽茶苗,栽植于尼基特植物园内,由于自然条件不适宜,生长得不好。1884年把茶树移植于苏呼米和索格茨基的植物园及奥索尔格斯克县列茹里山村的米哈依•埃里斯塔维植物园,并采摘鲜叶,依照中国制法,制成样茶,这是学习中国制茶的开始。1884年,索洛沃佐夫从中国汉口运去12000株茶苗和成箱茶籽,在查克瓦-巴统附近开辟了一个小茶园,从事茶树栽培,制成的茶叶品质良好。这时候在苏呼米也有两所规模不大的茶场采制茶叶。1889年,以吉洪米罗夫教授为首的考察团到中国和其他产茶国家研究茶业技术。回国后,就在巴统附近的查克瓦、沙里巴乌尔、凯普烈素等地开辟茶园15公顷,后来扩充到115公顷。在沙里巴乌尔建立了一座小型茶厂,采摘茶园的鲜叶制茶。由于茶厂的条件不好,所以加工出的茶叶品质也不好。甚至在查克瓦条件优越的茶厂里加工的茶叶,也不能满足当时消费者的要求(11)。于是俄国人便产生了来中国聘请茶叶技工、技师指导种茶、制茶的想法。1888年,经常往返于中国的俄罗斯茶商波波夫访问盛产茶叶的浙江宁波,结识了一位年轻的中国制茶高手———刘峻周,波波夫非常欣赏刘峻周的才能,经过多年苦劝,直到1893年,刘峻周终于同意前往俄国。1893年,刘峻周携带茶籽、茶苗到格鲁吉亚阿扎里亚栽培茶树。经过3年试验,获得成功。3年期满后,刘峻周受波波夫委托回国再选一批优良茶籽,并于1897年5月带全家重返阿扎里亚,继续植茶,茶园面积逐渐扩大到十多公顷,并按中国生产方式办起制茶厂。1900年,该厂所产茶叶在巴黎世界展览会获金质奖章,引起沙皇政府关注。1901年,受沙皇政府邀请,刘峻周到卡柯夫筹建茶厂,年产茶二千磅。同年,获沙皇政府三级奖章,这是没有取得俄国国籍而受勋的第一个中国人(12)。 四.前苏联时期的茶文化 (一)苏联政府对茶叶事业的重视 十月革命前茶叶试种虽然取得成功,但进展很缓慢,七八十年间只发展了1万5千亩,而且70%集中在封建官署和茶商波波夫手中。革命胜利后,苏联政府对茶叶事业非常重视,继续聘请刘峻周担任苏联政府国营茶厂的经理。刘峻周工作也更加勤奋,帮助建立茶园茶圃,积极训练茶叶人才,毫无保留地把中国劳动人民累积的茶叶栽制经验传授给格鲁吉亚人民,为苏联茶叶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苏联政府对刘峻周的劳动功绩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他是阿扎里亚栽茶事业的创始人之一,1924年10月13日授予他“劳动红旗勋章”。现在的格鲁吉亚盛产茶叶,黑海沿岸茶林漫山,成为茶叶基地,所产的“刘茶”,就是以刘峻周的姓氏命名的(13)。在刘峻周等人所建立的良好基础上,再加上苏联政府的重视、扶持,苏联的茶叶事业蒸蒸日上。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茶园估计约有120万亩,产量约160万担,茶区大多数集中于格鲁吉亚,这里种茶面积约占全苏的85%,其余分布在阿塞拜疆和克拉斯诺达尔等地(14)。1988年,苏联有茶炊生产厂100多家,每家工厂都有自己的特色产品,仅图拉市生产的茶炊就有150个品种。另外,苏联政府还拨款建立了专门的茶叶研究机构,主要从事品种、栽培和加工研究,也取得一定成就。 (二)茶叶输入的曲折发展 早在20世纪初期,俄国就已经成为欧洲最大的茶叶消费国,95%的居民饮茶,人均茶叶消费量仅次于中国和印度。20世纪初俄国茶叶进口曾达到7万吨左右,约占世界茶叶进口的20%,仅次于英国。一战以前,光是从中国输入的茶平均每年就超过5万吨。20到30年代前苏联茶叶进口减少到2万吨左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茶叶进口大大下降,减少到万吨以下甚至千吨以下的低水平。直到50年代中期才转为恢复性增加,但是仍在较低水平上徘徊。此时苏联输入的茶叶主要来源于中国,苏联曾从中国大量进口珍眉、贡熙等绿茶,在整个50年代中苏茶叶贸易势头良好,中国茶叶在政府协议贸易的支持下,在苏联市场的占有率为40%以上。但到了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不再进口中国绿茶,转从印度输入大量红茶,因此时印度政府用红茶还债,印度红茶支撑了苏联时期的茶叶需求,同时扶植起前苏联政府的五月茶公司和“五月茶”。但由于还债的茶级别档次低,五月茶也就定位在了大众消费层面,进入市井小民的生活。所以到苏联解体时,大多数居民都养成了饮红茶的习惯。70年代中叶苏联茶叶进口突破5万吨,80年代中叶又突破10万吨,超过了20世纪初叶的水平。这时由于中苏关系缓和,华茶的份额也在增长。随后几年,苏联茶叶进口逐年增加,1990年增至23.5万吨的创纪录水平,第一次超过英国,因而改写了长期未变的世界茶叶进口国的排行榜(15)。 (三)实现制茶机械化 采用机器制茶,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我国早在唐朝时就已经利用水力机械碾磨,制造团茶。西方国家在工业革命开始后也开始研制制茶机械,于是逐渐趋向于动力代替人工。制茶的特殊技术是揉捻工艺。为了实现制茶机械化,苏联科学院茶叶工业研究所做出3种连续揉捻的模型,并且完成了实验工作。“沙尔科夫创造连续操作式揉茶机,这种机器由几个独立的揉筒和一个共同的揉盘组成,以筒下面的联络槽或通过圆筒上面的输送器把茶叶转送至另一个揉筒,最后,揉筒通过分筛机。每个揉筒内装置倾斜的平面板,阻挡未揉好的叶子转移至另一揉筒,并代替压力器的作用。卡卡拉什维里式联动揉茶机是一个能转动的滚筒,筒内装置螺旋形的铁质板条和揉手与筒相反的转动。萎凋叶通过盛叶漏洞进入滚筒,揉捻后,从漏斗流入分筛机”(16)。苏联时期茶叶生产基本上实现了机械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比较高。与此同时,苏联也培养出了一大批种茶、制茶方面的专家,甚至实现了技术的反向输出。20世纪50年代,苏联专家来支援中国,其中就有茶业专家。1952年10月20日,为了帮助茶农发展茶业生产,做好茶籽选种工作,苏联农业专家拉乌莫夫、布尔丘拉兹、石建依丘克及随行10余人到了淳安县威坪茶区鸠坑乡,一个比较偏僻的小村,当时大部分人以种茶为生。苏联专家对茶籽的采摘与保管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还介绍了他们选种的方法,在技术上进一步帮助了当地的茶农。#p#分页标题#e# (四)苏联时期的茶风、茶俗 苏联时期,茶室遍及都市、乡镇和农村,不分日夜,可随时饮茶,茶室已经取代沙俄时代的酒店。而且在火车上,清晨饮茶免费供给,旅客都感到非常方便。苏联的文学艺术创作中也处处有茶及茶炊的影子,比如1918年俄罗斯著名的画家巴•库斯托季耶夫以饮茶为题材作有油画《商妇品茗》,画面左侧靠边就是一把高高立在餐桌上的铜制茶炊,通过人的视觉,传递俄罗斯茶文化的信息。苏联1978年3月3日为纪念库斯托季耶夫诞生100周年,还特意发行了绘画邮票《商妇品茗》。1941年有一首嘲讽敌人的歌曲《茶炊-火绳枪》,歌词第一段这样写道:土拉地方有群铁匠,他们的美名到处扬,造出一种新式茶炊,功能胜过火绳枪。这种茶炊能够打仗,它的构造不一样:开水泼到千里路外,烫得敌人叫爹娘。咳!这首歌曲用茶炊喻指喀秋莎火箭炮。也可说明当时茶炊的普及以及受人们喜爱的程度。此外,苏联亚洲地区的各民族也十分酷爱饮茶,并且创造出别具特色的饮茶风格。格鲁吉亚南部是苏联著名的茶区之一,那里烹茶方式近似欧洲,但与欧洲又不完全相同。格鲁吉亚式属清饮系统,但作法有点类似中国云南的烤茶。这种泡茶法需用金属壶,饮茶时先把壶放在火上烤至100度以上,然后按每杯水一匙半左右的用量将茶叶先投入炙热的壶底,随后倒温开水冲泡几分钟,一壶香茶便冲好了。这种泡法要求色、香、味俱佳,不但要看着红艳可爱,而且烹调时闻着幽香,还要在倒水冲茶时发出噼啪的爆响。所以,要求在炙壶的火候、操作的方法上都十分精巧熟练方能取得最佳效果。这在苏联亚洲地区一些民族中很流行。 五.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茶文化 (一)外来产品主打的茶叶市场 苏联解体后,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两大产茶区都已独立,广袤的俄罗斯领土上仅有克拉斯诺达尔地区出产少量的茶叶。索契是俄罗斯唯一生产叶片茶并进行初加工的地方,独立之初索契年产红茶约1700吨,只占原苏联茶叶总产量的1.5%,只有两个茶厂主要生产低档的红碎茶。当时俄罗斯没有专门的茶叶商店,茶叶大多由食品店兼营,所销茶叶花色品种很单一,几乎是清一色的低档红茶。经过几年的发展,索契现在共有6家茶叶生产企业,但2007年索契仅收获600吨茶叶,不能满足巨大的茶叶消费市场。目前,俄罗斯仍是世界最大的茶叶进口国,尤其是2001年以来,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复苏,俄罗斯茶叶进口需求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茶叶进口额从2001年的2.08亿美元增长至2008年的5.11亿美元。贸易自由化大大改变了俄罗斯茶叶的进口来源国。印度茶叶在俄罗斯的市场份额大幅度下降,而斯里兰卡的市场份额则直线上升,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俄罗斯消费者偏好的变化。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好转,居民收入的提高,俄罗斯消费者偏好品质较好的斯里兰卡茶叶。目前斯里兰卡已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进口来源国,2008年斯里兰卡茶叶在俄罗斯市场的占有率高达49.2%。其他重要的进口来源国分别是:印度(19.9%)、肯尼亚(7.9%)、中国(6.8%)、印度尼西亚(5.4%)和越南(3.8%),上述5国的进口占俄罗斯茶叶进口的93%。俄罗斯也从欧洲进口部分茶叶,主要是进口德国和英国拼配而成的茶叶。尽管俄罗斯仍在不断进口大量茶叶,“但茶叶的进口组合正发生着变化。俄罗斯国内拼配与包装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已有50%的产品包装本土化,相对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升了10%,这也预示着俄罗斯人正努力在本国的茶叶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二)当代俄罗斯饮茶习俗 茶在当下的俄罗斯仍然是最普及的热饮,俄罗斯人认为喝茶是人生的重要享受,也是交流信息、联络感情的重要手段。因此,俄罗斯的许多机关、企业、学校、厂矿都“郑重其事”地订出饮茶时间,好让大家喝茶。饮茶时间通常是在上午10点和下午4点,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上午茶和下午茶几乎是雷打不动的习俗。与中国人喝茶不同的是,俄罗斯人喝茶常常为三餐外的垫补,有时甚至就代替了其中的一餐。甚至茶都可以代替钟表,“在俄罗斯人之间,如果说,这是‘茶前’、‘茶后’的事,人们自然会明白,这‘事’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在俄罗斯新闻中,也常出现关于“茶日”、“茶节”的报道。不论哪个阶层的俄罗斯人都乐于用茶来招待客人。在节日期间,人们常常邀请亲朋密友到家里作客,品茶聚会。喝茶成为人们表达友谊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民间一种重要的社交礼仪,人们常以“请来喝杯茶”来显示主人殷勤好客。倘若去俄罗斯人家做客,正赶上主人用茶,他们会热情地向客人让茶。此时,客人也应向主人打招呼:“茶加糖———祝喝茶愉快!”喝完茶后,客人应向主人致谢,可以说:“谢谢您的茶!谢谢您的款待!”现代俄罗斯人的家庭生活中仍离不开茶炊,只是传统茶炊逐渐被新式的电茶炊取代。电茶炊的中心部分已没有了盛木炭的直筒,也没有其他隔片,茶炊的主要用途变得单一,主要就是烧开水。人们通常会用瓷茶壶泡茶叶,茶叶量根据喝茶人数而定,一般一人一茶勺。茶被泡3-5分钟之后,给每人杯中倒入适量泡好的浓茶叶,再从茶炊里接煮开的水入杯。不过在现代俄罗斯城市家庭中的流行趋势是用茶壶代替了茶炊,茶炊更多时候只起到装饰品、工艺品的作用。但每逢隆重的节日,俄罗斯人一定会把茶炊摆上餐桌,家人、亲朋好友则围坐在茶炊旁饮茶,似乎只有这样,节日的气氛才能被烘托出来,人间的亲情才得以尽情喧染,而传统意义上的питьчайзасамоваром(围着茶炊饮茶)在俄罗斯乡村的木屋里一直流传至今。 (三)饮茶之风的新变化 绝大多数俄罗斯人喜欢喝红茶,喝茶时喜欢加糖或蜜,口味偏甜。目前这种情况已经开始改变,因为俄罗斯人开始意识到饮食带给其人口负面的因素,尤其最近欧洲掀起崇尚健康生活方式的潮流,其中包括健康的饮茶习惯。绿茶,这种降血脂、清肠胃、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茶品,成为一种新的时尚,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绿茶并开始尝试。在绿色潮流的推动下,中国绿茶和乌龙茶在俄罗斯市场逐渐开始绽放光彩。这除了改变俄罗斯人的传统饮茶习惯外,还使陶瓷、紫砂茶具等相关用品也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重视和喜爱。同时,也为中国茶商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实现品牌化经营,提高中国茶叶在俄罗斯市场的占有率。#p#分页标题#e# 随着俄罗斯茶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专门的茶馆。在莫斯科,初具规模的专业茶馆已经相继建立。莫斯科目前有十多家茶馆,近一半主营中国茶。最大的“东方茶馆”占地200多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一楼是一间茶商店,专门销售茶叶、茶具、与茶叶及中国文化有关的书籍。二楼是饮茶区,风格也完全是中国的古典式。目前,将茶作为礼物进行馈赠也成为俄罗斯的新时尚,因此茶馆不失时机地推出了自制的礼品茶。除“东方茶馆”外,还有“茶文化俱乐部”、“铁观音俱乐部”、“凤凰单枞俱乐部”、“丝绸之路茶馆”等,众多富有中国文化色彩的品茗场所,成为莫斯科有钱人聚会的地方。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聚会谈生意,可以买到包装精美的中国茶叶和茶具,而且可以观赏茶艺表演,听茶文化知识讲座,欣赏中国的民乐。 如今,在俄罗斯,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代俄罗斯人在享受前人所创造的茶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创造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更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已经渗透到俄罗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俄罗斯大大小小的工艺品、绘画、雕塑作品,甚至民间童话故事中均能感觉到饮茶文化在俄罗斯民族文化及日常生活中的渗透。除此之外,在许多明信片、贺卡甚至俄罗斯套娃的花纹上我们也能见到茶文化的身影。俄罗斯所酿造的这杯“茶”真是越久越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