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化建构战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生态文化建构战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生态文化建构战略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确立的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新的战略目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执政理念上的又一次重大创新。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新观念,必须大力弘扬和建设生态文化。生态文化“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将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列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南阳市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省辖市,是对接周边的先锋区和连南启西的重要桥梁。如何加强生态文化建设,进一步扩大区域影响力,寻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逐步提高南阳市文化软实力乃至区域综合实力是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生态文化的内涵   余谋昌认为:“从狭义理解,生态文化是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精神和社会制度。如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法学,生态文艺学,生态美学等等;从广义理解,生态文化是人类新的生存方式,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存方式”[1]。杨立新认为,生态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生态文化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它是一种生态价值观,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狭义的生态文化主要是指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人文精神和社会制度的总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同进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形态[2]。郭云甫认为,生态文化是探讨和解决人与自然之间复杂关系的文化;是基于生态系统、尊重生态规律的文化;是以实现生态系统的多重价值来满足人的多重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是渗透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中,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的文化[3]。笔者认为,生态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为指导,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人类生态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反映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由原来的强调征服自然、以人类为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向以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荣共生、共同发展的生态主义价值观的转变,由此形成以生态意识和生态思维为主体的一个全新的文化体系。   二、南阳市生态文化功能基本定位   南阳市在地理上处于郑州、西安、武汉三大都市之间的中心地区,介于长江经济带和欧亚大陆桥两廊中间地带,是豫西南的交通枢纽;从自然条件看,南阳市地处南北方气候过渡带,生态环境优越,拥有独具特色的中原地区山水景观,社会安定祥和、人民安居乐业;从历史文化背景看,南阳市是国务院确定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也使得这里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河南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南阳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南阳市的发展远景作出了科学规划,提出了南阳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任务之一就是创建省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4]。《南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南阳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之一是成为国家低碳文化产业经济区[5]。根据省、市对南阳市经济发展的定位,结合自身的基本市情,笔者认为未来南阳市生态文化总体功能定位是通过“四个带动”(即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创新带动、服务带动),以南阳市文化资源优势为基础,以全面提高人的生态文明素质和实现南阳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核心,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繁荣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南阳市、休闲养生之都”的区域形象,服务豫、鄂陕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将南阳市建成河南省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文化强市。   三、南阳市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三大主题   1.生态涵养区   依托丰富水资源,改善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建设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防护林体系。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流域综合治理,恢复山地植被,提高生态涵养能力,使其成为空气质量好、水土流失少、植被覆盖率高的生态涵养区。通过努力,形成“两山两水”(伏牛山、桐柏山,鸭河口水库及白河流域、丹江口水库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走廊)为重点的生态涵养区战略格局。   2.人文凝聚地   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是一座城市最宝贵的资源,也是形成城市特色和城市品牌的主要依托。通过资源整合形成以武侯祠、医圣祠、张衡墓等为龙头的汉文化资源;以南阳市府衙和内乡县衙为代表的衙署文化旅游线。重点建设卧龙岗文化产业集聚区、镇平玉文化产业园区、赊店商业文化产业示范园等。使南阳市成为人文聚集地,成为省内著名、周边知名、国内有名的旅游目的地。 3.健康养生园   随着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之当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口老龄社会的到来,人们越来越追求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休闲养生产业方兴未艾。发展中医药养生,用中医药调养人们的身体成为健康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阳市有中医药养生保健的深厚土壤,是医圣故里,中药之都,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的“内养正气,外慎风邪”的养生基本方针,利用药疗、食疗、体疗、针疗等方法来扶正祛邪,促进健康,对南阳市中医养生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南阳市地质和气候条件十分适合中药材的生长,因而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中医药种植历史悠久,规模庞大,是全国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   (二)三种文化   1.以“南水北调”水源地和渠首为载体的水源文化   南阳市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分属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水系,必须做好水的文章。白河是南阳市中心最大河流,白河湿地公园在城中心形成16000多亩碧波荡漾的水面,与城北的独山森林公园相呼应,使城市更具山水相连、水秀景明的鲜明特色。丹江口水库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作为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南阳市是沿线干渠长度最长、占地最多、工程量最大、环保任务最重的省辖市。建设生态文明,首要任务是抓好水源地生态建设,围绕丹江口水库及中线干渠着重建设生态水源涵养林。#p#分页标题#e#   2.以“一馆两祠”(“汉画像馆”、“医圣祠”和“武侯祠”)为载体的汉文化   南阳市有武侯祠、医圣祠、张衡墓、汉画像馆等多处人文历史景观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遗存。自古以来逐渐孕育了以诸葛亮为代表的政治文化,包括官署衙门文化和历代政治家的执政思想;以张衡为代表的科技文化;以医圣张仲景为代表的中医药文化;以范蠡和社旗山陕会馆为代表的商业文化;以汉画馆为代表的汉文化;以桐柏淮河源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等。尤其以“一馆两祠”为代表的汉文化,若能充分挖掘这些文化资源,统一开发,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无疑将从精神层面上提升南阳人的文化素养,成为南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以“休闲、养生、安康”为载体的养生文化   旅游与文化结合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建设养生文化要突出“休闲、养生、安康”的主题,重点在发展休闲旅游文化,打造一批知名休闲养生基地,核心在建设休闲旅游景区。首先,打造农业现代化休闲养生生态示范基地。充分挖掘南阳市在发展生物能源、循环经济、农村清洁能源方面的优势;其次,发展伏牛山、桐柏山为代表的高山森林休闲养生。南阳市森林资源丰富,原始森林茂密,森林疗养保健优势得天独厚,以全新的养生保健理念,设置养生度假功能区,创建生态养生保健山庄,使游客在休闲娱乐中养生,在旅游度假中获得健康,获得最佳的养生保健效果;再次,建设一批绿色中药材养生示范基地。充分挖掘张仲景品牌,发挥中医药人才多的优势,发展以养生为需求的养生会所、保健疗养医院、瑜伽养生馆等。   四、南阳市生态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大力宣传生态文化,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生态文化要建设好,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保护环境,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干部群众齐心协力保护环境的局面。必须广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和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体和方式。生态文化的教育和宣传是生态文化建设受益面最广、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全面深入系统地宣传生态文化的丰富内涵,传播生态文化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传播生态道德、生态伦理、生态哲学、生态美学、生态艺术的重要内容。二是鼓励各类社会团体或组织编印生态文化普及读物,结合“植树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全国土地日”、“世界水日”等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化传播活动,建立健全形式多样、覆盖广泛的生态文化传播体系,使生态文化的理念成为全市人民的共识和行动,营造有利于实施生态大市战略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通过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办好各种节庆活动,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大力宣传南阳市的生态文化产业,以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全社会生态文化的繁荣。多形式、多方位、多层面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政策和法律法规,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提高全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二)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创建生态宜居城市   首先,构筑山地森林绿色生态屏障。在山地种植水土保持林,保护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搞好伏牛山和桐柏山淮河源头生态保护;在农村推进南阳盆地农业生态区生态防护林,构筑生态安全保护体系,建立乡村休闲度假庄园、南阳休闲农业展馆,让都市人在南阳市享生态大餐、购绿色产品、观生态农业;在城市加快市区绿地和白河人工湿地建设,加强城市公园、绿化带、片林、草坪的建设与保护,推广庭院、墙面、屋顶、桥体的绿化和美化。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重点地区防护林等重点林业工程,搞好森林抚育和改造,提高森林蓄积量。   其次,统筹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水环境休养生息。组织实施“蓝天、碧水、安静、绿色”四大工程,在中心城区打造山、水、绿、城融为一体,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的城市风貌,以白河为重点实施城市河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加大城市内几条主要河流及各县市城镇内河整治力度,逐步恢复和建设城镇水系,使城区内河都由死水变成活水,污水变成清水,真正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把历史之韵、生态之美、文化之魂、经济之强充分展现,使南阳市真正成为最适宜人居的生态家园。加强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生态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实验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水质,提升南水北调水源地战略地位。正如国务院总理视察丹江口水库时指出的,“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央决策的重大工程,必须建设好……第一是水质问题。要保证一廊清水到北京,这既涉及库区周边水环境,也涉及南水北调沿途输送环境”[6]。   最后,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循环经济。着力发展循环经济,抓住国家实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机遇,把新材料、新能源工业作为工业强市战略的基础性产业来抓,大力开发多晶硅太阳能、水电、生物能源、风能、核电等无污染、可再生“绿色能源”,普遍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制度,着重发展燃料乙醇等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使天冠集团燃料乙醇项目成为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完成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改造,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国家、省下达的指标范围内,成为河南省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   (三)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建设一批特色品牌项目   地域风格是品牌的生命和支柱,也是地方文化最有价值的名片。文化品牌的创建,要紧密联系地域特色、历史特色、民族特色,将优秀的地域文化带入品牌文化,让大众产生共鸣。因此,品牌的创建,必须把富有魅力的地域风格和体现时代气息的人文精华有机融合,形成独一无二的地域文化特征。首先要以搞好特色生态文化项目建设为重点,提升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诸葛躬耕地、中华恐龙第一馆、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等特色品牌。实施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心城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整合分散的旅游景点,选取有代表性的文化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开发,提高档次品味,成为提高南阳市知名度的名片,带动南阳市旅游业发展提速增效、转型升级。此外,要打响张仲景文化品牌。南阳市是医圣张仲景的故乡,同时又是一座“天然药库”,境内生长有天然中药材2356种,要充分利用南阳市这一独特的文化优势,深刻发掘张仲景的文化内涵,努力使南阳市中医特色更加浓厚,中医养生优势更加明显。建设张仲景展厅、医圣祠、张仲景博物馆等场馆的基础设施,搞好仲景百草药园农业和工业景区的旅游,搞好仲景养生经方的开发,开放种植产业园,姹紫嫣红的景观不仅会吸引游客的目光,既让游客欣赏了花卉,陶冶了情操,而且让游客在品尝养生膳食中也熟悉了花卉中药的药理作用,增加了医药保健知识。#p#分页标题#e#   (四)创新经营管理机制,提升景区服务水平   推动生态文化建设,旅游行业是南阳市形象的窗口,通过创新旅游业经营管理机制,努力提升景区服务水平,树立良好形象,更好地将生态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化产品和经济优势。   创新国有景区管理体制,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创新企业经营机制,组建大型旅游集团;创新旅游投融资机制,实现借力发展。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从细节入手,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高行业规范化管理水平,让游客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提高游客对南阳市旅游的满意度和美誉度[7]。搞好武侯祠、丹江风景区、淮源风景区等国有旅游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创新旅游企业经营机制,加强资源整合和资本融合,力争培育旅游上市企业。切实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力争新建成若干家四星级以上宾馆,全面完成中心城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购物中心、旅游演艺中心和餐饮一条街、商业步行街建设,提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水平。坚持旅游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工业旅游、都市休闲、文化体验、温泉度假、山地度假等旅游新产品,综合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