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英语言文化的相同与异同,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它受着文化的制约和影响,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和传播工具。因此只有了解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才能真正掌握语言。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同一个词或短语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来说,可能会是完全不同的事物;有时即便所指的是相同的事物,在人们的心目中该事物产生的联想也会有差异的。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某人对外国人讲了一个笑话,相反对方却受到了伤害;外国人听了一句话后捧腹大笑,而我们却莫名其妙。据语言学家讲,在国际交往中,对对方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往往会比语言知识的缺乏犯下的错误更严重。 动物与我们的生活是分不开的。人与动物的近邻关系使人们非常熟悉它们的习性,渐渐地人们便常常把某些动物身上某些特性或品质与人类生活中某些人的特点加以联系,于是人类的语言中常常出现动物,因而人类的语言也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和活泼。不同民族的人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可能会对相同动物的熟悉程度不同,加之各民族所特有的神话传说、历史风貌及寓言故事等,使动物在人们心目中的褒贬形象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一、不同语言的文化共识 在人类发展史上,民族迁徙、国际交往、文化交流都酝酿了不同语言的文化共识。就是这种共识加快了不同语言使用者的信息交流及沟通。虽然中英语言不同,但动物传达信息未必不同。 例如猪(pig)。它所得到待遇可以说最糟,人们总是吃猪肉(pork)的同时对猪恶语相加,真可谓以怨报德。中国人养猪的历史悠久和经验丰富,除一些少数民族外,对猪肉的食用方法也是五花八门(不仅食肉,觉得内脏也美味)。但在中文里,猪却以“懒、笨、蠢”闻名,如“蠢猪”、“蠢货”、“肥猪(指身体胖而蠢的人)”、“猪狗不如”、“人头猪脑”、“猪圈(肮脏的地方)”等等。西方人也给pig以丑恶的形象,对猪的嘲讽诸多:如to make a pig of oneself(大吃大喝,狼吞虎咽);buy apig in a poke(未见实物而瞎买东西);to pig together(像猪一般地挤在一起生活);as far as a pig(肥得像猪);cold pig(用冷水把睡着的人泼醒的方法);drive one’s pigs to mar-ket(打鼾);grease the fat pig(对有钱人行贿);sellapig in a bag(挂羊头卖狗肉);sweat like a pig(因出力或恐惧而全身冒汗);teach a pig to play on aflute(做荒唐、不可能的事);live like pigs in clover(生活优裕,养尊处优);Pigs might fly(if they hadwings)(除非公鸡下蛋,奇事也许会发生)等等。 二、不同语言的文化差异 中英两国相距甚远,而且都有悠久的历史和较深的文化积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更是东西相隔,各自为政。两国人民的信仰、观念、思维方式各不相同。在对动物的认识上有三个方面的差异表现得比较突出。 (一)信仰差异 中西信仰不同。中国人信仰自由,有信佛教的也有信道教的,还有信基督、穆斯林的。而英美人信仰基督者居多,一生都离不开———受洗、祈祷、婚礼、忏悔、葬礼。信仰不同,有时对同种动物就有了完全不同的意象。 例如龙(dragon)。中国人的“龙崇拜”历史可谓悠久、程度可谓大观。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意味着至高权威,受景仰的程度可与西方人的上帝类似。 中国封建王朝时代,人们把龙和凤(phoenix)作为皇权的传统象征。龙代表帝王,威严、权威;凤代表后妃,端庄、文雅。在今天的东方龙仍备受推崇。“亚洲四小龙”是经济腾飞的典范;“龙子龙孙”是国人骄傲的自称。龙象征吉祥,所以中文中常说家长“望子成龙”,即希望孩子长大后能有所成就,传统中也常给孩子起名用“龙”字。有关“龙”字,有很多的成语,且含有褒义,如“龙跃凤鸣”、“龙飞凤舞”、“龙腾虎跃”、“龙跃凤鸣”、“龙凤呈祥”等。 而西方人对“dragon”却没有好感,认为它是一种凶残可怕、能喷烟吐火的怪物,是灾难的象征。在圣徒和英雄的传说中,就讲到和这种怪物———龙作斗争的故事,多以怪物被杀为结局。最有名的是公园700年左右盎格鲁-撒克逊人关于贝奥伍尔夫(Beowulf)事迹的叙事诗。诗中主人公贝奥伍尔夫打败妖怪格伦而(Grendel)后,与恶龙搏斗,两者同归于尽。英语中赞扬龙的词语也非常少,多数含有贬义,而“Dragon”多指严厉的人,凶暴的人,凶恶严格的监护人,凶恶的老妇人等。如果称女性为drag-on,意思是她很凶狠,令人讨厌。有关dragon的词组也多含贬义。如dragon’s teeth(相互争斗的根源,不和的种子);blind dragon(青年男女初谈恋爱时的陪客,多为已婚妇女);the old Dragon(魔鬼)。 有趣的是,中国图上的龙没有翅膀,却能腾飞。但《圣经》中,人类祖先夏娃和亚当被蛇引诱,偷食禁果而犯下滔天大罪,最终被上帝驱出伊甸园。 古希腊神话中的冥王,加之古代非洲传说中的诸多图腾(如济慈之“Lamia”的源泉)亦有蛇类形象。因而snake多指冷酷阴险的人,虚伪的人,卑鄙的人,不可靠的人;美国俚语指追求和欺骗少女的流氓(一般指男青年);男阿飞。如:John’behavior showedhim to be a snake.约翰的行为表明他是一个冷酷阴险的人。与snake组成的习语、谚语有许多,如:asnake in the grass(潜伏的敌人;潜伏的危险;阴险而伪善的朋友);warm/cherish a snake in one’sbosom(姑息坏人;养虎贻患);Great snake!(啊呀!天啊!);have/see snakes in one’s boots(烂醉如泥;患震颤性谵妄);poor snake(穷人;干苦力的人);raise/wake snakes(引起骚动;制造恐慌;引起激烈的争吵);scotch the snake(not kill it)(刺伤了蛇身却没杀死它,使它暂时不为害但留有后患)等。#p#分页标题#e# (二)概念差异有的动物形象虽和信仰无关,但中英人却有截然不同的概念。就以狗(dog)为例。 是人类的朋友,这在两个文化中类似。可为伴,还可看家。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同一个词的意义是不同的。中国人在生活中并没普遍认可狗,虽然许多中国人喜欢把狗当宠物养,但“狗”一词,在中国人眼里是贬义的,狗在中文里是一种卑微的、遭人鄙视的下贱动物,中文中许多与狗有关的习语含有贬义:如我们常说“走狗”、“癞皮狗”、“狗腿子”、“狗崽子”,“狗奴才”、“狗头军师”、“狐朋狗友”、“狼心狗肺”、“狗急跳墙”、“狗眼看人低”等等,用来描绘所厌恶的人。虽然近几年养狗的人越来越多,“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变,但狗的贬义形象在中国人眼里还是根深蒂固的。 在西方,“狗”是人的忠实朋友、家庭成员之一,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优厚的待遇,人们往往认为它忠诚、友好、可爱,含有褒情善意。在英语习语中,有关狗的习语多是赞誉之辞,经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 are,indeed,a lucky dog.”(你真是个幸运儿)但按字面译成汉语这句话就是:“你真是一条幸运的狗。”完全是一句骂人话。在这儿“狗”用来指人不但没有骂人的意思,而且还表示一种亲昵的关系。类似的还有:ajolly/gay dog(快活的人,有趣的伙伴);be top dog(处于支配地位,最重要的人);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教八十岁的姥姥学吹打;是守旧的人接受新事物)。还有一些用狗表达的谚语:Dog does not eat dog.(同类不相残);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Barking dogs do not/seldom bite.(吠犬不咬人);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 当然,英语中也有说狗的坏话的:a dead dog(没用的东西、废物);die as a dog’s death/die like adog(可耻地死去、悲惨的死去);go to the dogs(堕落,毁灭);wake a sleeping dog(招惹是非);谚语:Every dog is a lion at home.(狗是百步王,只在门前凶);Let sleeping dogs lie.(莫惹是非);Hungrydogs will eat dirty puddings.(饥不择食);The dogthat fetches will carry.(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三)关注差异 地域不同、生活方式及物资条件不同导致关注点的不同。鼠患处猫受到欢迎,北极人则离不开狗;鸬鹚在水乡金贵,而在北方只是一盘菜。也就是说同一样动物,在不同的语言中、不同的环境下可能有着不同的关注程度。以狮子(lion)为例。 狮子是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雄狮拥有夸张的鬃毛,在中国和英国都不是土生土长的,而是在亚洲西部和非洲。据说狮子是从传说来的,成为一种赋予了神力的灵兽。在中国的文化中,狮子更多是作为一种神话中的动物,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动物。 它影响了我国的建筑业,不知从何时起,狮子成了看守门户的吉祥物,并且逐渐和中国文化相融合。直到现代,许多建筑物大门前,一些商店的门口还有这种安放石狮子镇宅护院的遗风不泯。石狮子在文化上的含义历来没有统一的说法:避邪纳吉,预卜洪灾,彰显权贵,艺术装饰。 狮子(lion)在英文中意义很多,“勇敢”、“尊严”、“威武”、“强大”;“名人”、“社交场合的名人”;英国还以lion象征自己国家,狮子徽章(象征英国);the British Lion英国的别称;Lion(英王查理一世);在特定场合beard the lion或twist the lion’s tail用来表示(冒犯英国人、藐视英国);see the lions(游览名胜);还有习语:come in like a lion and goout like a lamb(虎头蛇尾);like a donkey in a lion’s hide(狐假虎威);play oneself in the lion’s mouth(置身虎穴)等。它还有“强权”、“困难”、“危险”之意,如:a lionin the way/path(拦路虎———尤指臆想的危险);beard the lion in the den(太岁头上动土、虎口拔牙);throw/feed sb.to the lion(把某人送人狮口、虎穴———遇危难时丢下不管);the lion’s share(最大、最好的份额)。 三、结论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人们常常借助动物来寄托和表达感情,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英两国赋予同一种动物的文化内涵一般是不同的。来自不同文化群体的双方,用动物的某种象征意义承载着文化信息,因此动物象征意义的错位很容易引起误解,发生交际障碍。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日益发展,了解这些知识,中英两国跨文化交际逐步加深,对中英文化中动物基本象征意义的对比分析,则可以在英语学习中避免跨文化交际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