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中语言文化融合途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商务英语中语言文化融合途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商务英语中语言文化融合途径

 

1992年,胡文仲教授首次撰文提出了“文化教学”这一概念,即在外语教学中将语言教学与所学语言国的国情、文化知识及语言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融为一体的教学形式与方法。即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要求》)把商务英语本科课程划分为四大模块:语言知识与技能、商务知识与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并由此构成商务英语专业三大课程体系:语言类课程、文化类课程和(全英)商务类课程。可见我们在培养商务英语人才时要以语言、商务知识与技能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应该要突出对学生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才能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虽然在我校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课程中,英语文化类课程所占比例较少。但实际上,这三大课程体系有交叉融合的部分,通过改革现有的语言类和商务类课程的教学,合理融入商务文化的内容,也能有效地实现对学生国际商务文化知识的传授。   笔者在担任大四上学期商务英语专业《商务人力资源管理》(英文)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企业招聘和甄选,设计了从工作描述到模拟面试的情景教学实践环节,学生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和考试中来。   当时多数学生正在找工作或实习,后来应学生要求又补充了一些商务礼仪方面的知识。随后的访谈和问卷表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而忽略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于是笔者便开始尝试在原有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如在语言知识和技能课内创设相关的文化实践环节,既能让学生探究文化知识,实践所学语言知识和技能,又能在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也兼顾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一、论商务英语口语课和国际商务礼仪课程的整合   (一)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商务礼仪知识现状调查   笔者在2009年10月以班级为单位抽样调查了商务英语专业和汉语言文学(商务秘书方向)学生商务礼仪知识了解的状况。问卷设计了20道判断是非礼仪知识测试题和8道学习动机及个人信息问题。1.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开设《社交礼仪与文化》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普遍得分较高。礼仪课在工商管理学院和文学院作为专业基础课或专业选修课等均有开设,但并未在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开设。问卷中,有97.65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开设商务礼仪课;100%的学生认为学习商务礼仪知识有助于提升个人形象,对目前找工作和参加面试和未来的工作很有帮助。100%学生认为学校应开展礼仪培训,并赞成学习礼仪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实践而不是理论学习。   2.本调查对学生礼仪文化知识掌握程度与学生的语言专业学习成绩①进行了相关性的研究,发现学生的礼仪文化成绩与个人的语言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可见,学生的语言水平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文化。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的基础是语言教学。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水平,才可能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并实践外国文化。   [1](P19—20)问卷结果表明,学生有学习商务礼仪的需求,良好的语言水平有助于学生的文化学习。在目前我校商务英语专业没有开设商务礼仪课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在语言学科教学中融入商务礼仪文化内容。在跨文化商务交往中,不可能有不讲究商务礼仪规范的纯粹的商务语言交际,也没有脱离语言交际的纯粹的商务礼仪,因此有必要在口语课中融入商务礼仪的实践。并且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在短期内提高商务实践技能和就业能力。   (二)传统商务口语和国际商务礼仪课程教学的局限性   1.目前商务英语教学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学生的口语比较标准而流利,但却不能很好地和外国人沟通,特别是在一些国际会议和商务谈判场合,他们的英语沟通能力可以说是逊色于那些口音浓但英语沟通能力却很好的印阿人士。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美国外语教学专家WinstonBrembeck曾说过:采用只教语言,不教文化的教学法,只能培养出语言流利的大傻瓜。Birdwhistell的研究证实: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高达65%-70%的信息是通过无声语言获得的,有声语言传递的信息仅占30%-35%。[2](P50)并且,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失误往往比语言方面的错误导致的后果更严重。   可以想象,一个不怎么会说英语的人在和英语国家的人交谈时,对方往往会包容、谅解其语言方面的错误;相反,若一个人英语流利,在交谈过程中易给对方造成在同一文化背景下交谈的“错觉”,而当双方的非语言行为出现冲突时,往往会造成交际失败。传统的商务英语口语课堂操练侧重于商务基本词汇和语言技巧,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盲点,这就导致了学生交际能力的片面性,即:语言交际(verbalcommunication)能力较强,而非语言交际(nonverbalcommunication)能力欠缺。只教语言而忽略非语言的交际的课堂,就不是完全的和成功的教学。   2.国际商务礼仪文化的课程内容很多地涉及到前面提到的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但礼仪实践课在许多学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并未开设,即使有开设,侧重的也是礼仪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操练,学生实践技能的语言也主要以汉语为主。用汉语进行以英语为主要工作语言的国际商务规范训练,是忽略英语语言规则的,不全面的跨文化交际教学。   (三)整合口语和礼仪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课程整合   (CurriculumIntegration)指的是在原来相互分裂的各门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基础上,将这些课程综合化。   1.整合两门课程的实践内容是实现对学生全面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要求许多教学研究告诉我们,语言教学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教学。[3]   同时,文化教学必须跨越文化知识层达到文化理解。[3]文化实践教学能有效地实现文化理解,因为让学生在文化实践中体验文化,才能使学生成为一个积极的学习者和实践者,从而学习理解文化,形成积极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1](P19-20)#p#分页标题#e#   PatrickR.Moran认为要进行文化实践,就必须巧妙地使用语言①和非语言②。   只有当学生语言行为正确、地道,非语言行为能正确、得体、自然地传达和接收交际信息时,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一方面,在交际中,脱离非语言配合的孤立语言行为往往难以达到有效的交际目的(传统商务口语课的弊端);另外一方面也要认识到非语言行为只能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表达明确的含义,而且它只有与语言行为或其他非语言行为配合,才能提供明确的信息。Widdowson说“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交际能力”。[5](P50)   交际能力应当是语言交际能力和非语言交际能力的结合。整合商务口语课和国际商务礼仪课的实践内容,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加入非语言交际考察的内容,保证了学生同时使用英语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完整性,能有效避免顾此失彼的传统教学的尴尬。   2.商务情景是整合两门课程学习的共同载体   主题式语言教学(Theme-basedlanguageinstruction)是内容教学法(ContentBasedInstruction)的三种基本模式之一,是目前国际商务礼仪文化和商务口语课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普遍采用的教学法。考察教学实践内容,就会发现这两门课有着一个共同的语言、文化知识学习的载体,即商务情景。我校外贸口语采用了由陈准民编著的《实用经贸英语口语》,这本教材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设计有意义的商务情景让学生多讲多练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来实现的。   语言学习是重点,商务情景是语言学习的载体。本书设计的多数商务场景载体和一般的商务礼仪课程选取的客户的接待与拜访、商务宴请、商务会议、特定商务活动的主题教学场景一致,因篇幅有限,表二以《实用经贸英语口语》前三章内容为例,列出在同一商务场景中语言知识技能实践过程中涉及到的礼仪培训的内容。表二表明,基于同一个商务交际场景,我们可以整合两门课程中与该交际场景相关的语言知识技能和非语言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商务礼仪文化知识,并能在随后的模拟商务场景中同时操练语言技能和商务交际技能。这样课程整合,使得原本需要两门课教学才能实现的培养目标在同一门课程中便可实现,节约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和资源,提高了教学效率。   3.现代教育技术为课程整合提供了保障   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课堂的有效延伸与拓宽。一方面,《实用经贸英语口语》课后有丰富的自学材料和剧本录音,原本必须在课内讲解的部分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外自学,由此节约出一部分课堂时间来进行文化教学。另一方面,将文化教学融入语言课堂,便是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体验文化。课堂上的引导,是为了课外学生更好的自学。口语课堂不能保证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系统的礼仪文化教学,所以在阅读剧本和观看录像时,教师主要是围绕交际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了语言表达过程中涉及到的国际商务礼仪知识点和技能点。对于商务礼仪知识的详细信息和技能要求,则需要学生在课外通过阅读教师提供的参考教材,登录教师提供的电子课件和精品课程网站进行学习。   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商务礼仪》和天津对外贸易职业学院《商务礼仪》网上精品课程是我们推荐给学生课外学习商务礼仪的主要资源,学生普遍反映收益很大。另外,学生课外而不是在课堂上排练情景剧,也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搜集语料和礼仪知识,即保证课堂呈现的质量,又为课堂的文化学习和实践争取了时间。   课程整合后,学生普遍反映整合后的课堂为他们实践语言和礼仪规范提供了场所,并强化了他们课外自学的习惯,为日后的工作做了有益的积累。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和改进,本课题研究认为基于同一商务交际场景将两门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整合,采用主题式教学方法,以实际商务交际内容为依托,在侧重语言教学的同时进行商务礼仪文化的学习和实践,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二、商务英语口语课和国际商务礼仪课程的整合设计和实施   (一)融合语言与文化、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设计   (二)融合语言与文化、知识与技能的实施细则   1.坚持语言教学为基础   国内外很多研究表明: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水平,才可能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并实践外国文化。[1]本研究(表一)证明了该观点。围绕经贸英语口语的基本词汇与语言技巧这一教学重点进行的示范和操练在新的课程设计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与传统的口语课堂不同之处在于:词汇记忆和剧情了解安排学生在课外借助教辅材料进行,课堂则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式,从单词接龙、看谁表达多、剧本朗读和剧情报告四方面考察学生课前语言学习的成果。小组竞赛的形式,学生是活动的主角,改变了以往操练中教师控制为主,学生被动练习的方式,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课外预习、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课堂语言操练的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也为文化教学节约出了课堂时间。   2.将文化教学融入语言课堂   文化教学的基础是语言教学,将文化教学融入语言交际课堂,即文化内容要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紧密相关。融入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强调“学习引导”,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去寻找文化信息。本研究在原有的以熟悉剧情和经贸用语为目的的“剧本讨论”教学环节中,设计了“礼仪文化探究”这一新任务。学生在阅读剧本时,需要探究语言表达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以客户接待(表二)中的介绍为例,教师的教学不应该只满足于要求学生掌握一些称谓、职位的专业词汇,操练“Pleaseallowmetointroduce…”“Thisis…”这些句型,而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剧本中读出国际商务文化和礼仪规范。如如何、何时做自我介绍,应该由谁来做集体介绍,集体介绍时要遵循什么样的顺序等等。另外,介绍过程中伴随的握手礼仪、致意礼仪和名片礼仪、引导礼仪等涉及到的非语言交际规范也贯穿了商务交际的全过程。#p#分页标题#e#   但这部分非语言交际规范不像语言交际规则那样,可以从剧本中获取。为了弥补这一不足,课题组选取了一些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商务交际情景的视听录像,或作为内容导入,或作为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观看讨论交际过程中的语言技巧和非语言文化信息。如接待过程中,引导者在上下楼梯时、出入轿车、进出电梯时都有不同引导规范,这些没办法从剧本中获取的礼仪,学生可以从录像的观看过程中学习到。   影视剧中也经常有涉及交际礼仪的片段,如《公主日记》《风月俏佳人》里的诙谐片段都可以作案例讨论的资料。“文化探究”的设计和“文化对比”(表三),引导学生从被动阅读和观看转到主动、积极阅读和观看,当探究形成一种习惯时,学生便成为了有意识的文化学习者。   3.创设体验性文化实践课堂   知识只有通过应用才能转化为实际的能力。学生通过一单元课内和课外的学习,积累了特定商务交际场景所需的语言、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设置商务活动的真实场景,让学生在其中扮演商务活动中的有关角色,即通过体验式学习演练,才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验了解到国际商务礼仪文化,并把语言和非语言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际的交际能力。   以第一单元商务接待情景剧为例。   表演前学生必须了解商务接待前的准备工作内容,接待工作具体实施细节和相关的礼仪规范,并在表演过程中通过自行设计情节,实践语言表达和语言技巧,并同时进行礼仪规范演示。模拟情境和角色扮演能让学生置身有意义的跨文化交际中,小组成员在排练中会不断地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如不同国籍来宾的设计要求学生收集商务交往中不同国家的礼仪习俗,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适应力。还有很多学生反映,情景演练使自己开始关注自身和同学们的举止仪态,举手投足,以前忽略的问题在实践中忽然显得重要起来。   体验性的实践活动,不再只停留在语言表达层面,也考察了学生整体协调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模拟情境,使学生提前体验未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进行解决。试想,如果我们的教学只停留在语言层面上,学生在非语言交际方面没有太多的积累,那么在今后实际的商务活动中,他们肯定要碰到很多但很实际的跨文化交际问题。这些细节对他们交际势必造成干扰,甚至导致交际的失败。从上述例子可见,教师不仅要教授语言规则,还要教授外语文化的交际规则,而交际规则既包括语言交际规则也包括非语言交际规则。[6](P164)因此,融入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还要为学生提供文化体验实践的课堂,训练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正确得体地运用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与手段进行跨文化交际,使他们成为积极的体验者。   4.改革评价体系   融入礼仪文化教学的口语课程评价体系因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改革,也应做相应的调整。首先,评价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每单元的角色扮演是学生单元学习成果的集中体现,应占过程考核成绩的80%,过程考核成绩占学生总成绩的70%。期末占30%。其次,评价要体现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考核。考核内容不仅包括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占60%),而且还包括角色扮演中的礼仪规范程度(30%)学生策划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等(10%)。   三、对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两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证明,商务英语专业三大课程体系(语言类课程、文化类课程和商务类课程)之间有很多有机联系的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有效地实现语言、文化和商务专业知识的融合,提高课程设置合理性和课堂时间的有效分配。英语教学不是单纯的语言知识的传授,而是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的结合。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体验性的商务文化实践课堂,引导学生成为有意识的文化学习者、积极的体验者、理性的分析比较者,[1]使他们真正成为语言、文化学习和实践活动的主体,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当然在改革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教材创新的要求。目前市面上商务礼仪教材大多侧重商务礼仪知识介绍和商务技能的操练,实践语言为中文。礼仪教学录像也多为中文,重点在礼仪规范而较少涉及英语语言表达的跨文化实践。编写一本专门为商务英语本科生量身定做的,配合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内容并配有有丰富英文影像资料的商务礼仪实践教材,是提高商务英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迫切需要。   (二)“双师型教师”的需求。目前教授礼仪的老师大都不是英文老师,所以在礼仪实践教学中,中文是实践语言,同时商务英语专业老师很多又缺乏礼仪方面的系统训练,这便很难实现对商务英语学生的全面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双师型”教师是课程改革对商务英语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三)改善教学环境的要求。假设表二中宴请现场模拟表演如果能在中西餐实训室里进行的话,学生便不必借助PPT来呈现道具了。许多兄弟院校都建立起了配合语言实践教学的实训室,如英语情景教室、礼仪实训室、模拟商务接待室、模拟商务谈判室和商务英语资源数据库等,这些实训室设施配套齐全,实训目标明确。运用商务语言实训基地的建设在我校的外国语学院是空白,我们迫切希望学校能尽快进行这方面的建设,为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物质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