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幼儿语言教育剖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最近一个时期,有一个想法一直在我的脑海中萦绕,那就是语文课堂到底要教什么以及该怎么教的问题。这个问题虽然近乎常规,但大凡常规问题如果能经过我们大脑筛选、过滤,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随时注意充实、更新内容,那么这个问题也就不“常规”了,把它放进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能改变语文课堂的面貌,增添语文学科的魅力,让语文教师教学有抓手,学生学习语文也有了着力点,同时也为语文教师自修、提升个人能力开阔了空间。 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 2001年,在国际、国内复杂情况背景下,推出“新课标”。而“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语文教学获得新生,出现了许多新的教法、学法,各种崭新的语文教学模式也变得层出不穷。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随时注意更新观念、改变教法,于是,那种枯燥的课文讲解慢慢远离了课堂,那种机械繁琐的作业训练也悄悄隐去了,抓住人文性这根主线,语文学科便呈现出异样的色彩,语文教学也能冲破重围,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但是,成绩与困惑又是同时并存的,我们在庆幸语文课堂教学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了许多新的困惑 1.语文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 “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教材编写主要侧重学生在不同人生领域的发展来编排课文,按照每学期六个单元的篇幅来遴选文段。 比如七年级上册的六个单元分别是“珍爱生命”“理想、信念、修养”“热爱大自然“”科普知识“”亲情世界”和“童话、想象世界”。这样安排设计,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以学生为中心、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但其缺点就是知识零散、杂乱,让灵活度很大的语文更加灵活了,也让语文教师更难掌控语文这门学科了。 每上一篇课文,我总觉得有许多事情要做,比如正音正字、朗读课文、揣摩结构、品味语言、探究讨论、拓展延伸、布置作业,尤其是公开课更是这样,少了哪一个环节总觉得美中不足。静而思之,我还是喜欢以前按文体划分来确定教学内容的做法,我还有一个设想,就是能否尝试按照从古至今的时间顺序来整合语文资源,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就能接受系统的语文知识、打下坚实的语文功底呢? 2.语文教学评价的随意性 语文课怎么上都可以,语文课怎么评都可以,没有一个定规,这让语文教学难以很快步入专业化的轨道。为此,我思考了几条语文好课的标准供大家讨论:(1)语文教师要使用普通话,表达要流畅,尽量优美;(2)语文课堂导入要迅速,尽量富有启发性;(3)语文课堂离不开知识积累,包括字词句、重要作家、重要文学现象等;(4)语文课要向学生灌输写作知识,做到读写结合;(5)语文课堂要尽量多地朗读;(6)语文课堂要有情趣;(7)语文课堂要充满文化气息;(8)语文教师让学生感觉到的应该是扎实的语文功底;(9)师生愉快合作;(10)语文课的知识覆盖面要广博。 另外,语文测试也是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一环,我们看到现在的语文试卷内容丰富多了,也精彩多了,但是随意性太强,只要随便拿几段材料就可以检测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况,同时试题答案的灵活性也很大,这让阅卷教师很难把握尺度。难怪有人感叹,学生的语文成绩真的是批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