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论中西宗教文化差异,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 要:本文从宗教的来源、形成的心理基础、宗教的教义、对异教的态度、其社会地位、对人的影响、人对神的态度等不同的角度,比较了中西宗教的文化差异,以便更好的促进中西方文化交融与沟通。
关键词:宗教 文化 神
一、宗教中神的来源:
代表西方人的基督教是以神的儿子--耶稣,来拯救人类而出现于世的。上帝是超脱、处于人类世俗之外的神,是永恒,绝对的,它创造了自然万物;并通过某个人向人类宣布自己的告示。例如摩西,摩西之成为神,不是由于他的个人的思想、学问或者德行超出常人,而仅仅是由于他转达了神的谕示;
而在中国宗教中,几乎所有的神都是由非常平常的、现实的、世俗的人经过修炼而成就的。如儒教的孔子,道教的老子,包括从印度传播到中国的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等,他们都是现实社会中的人。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神,纯粹是因为他们或想探索人生的真理 ,或想解救无数处于痛苦之中的人民,努力修行,体验,最终以他们深邃的思想、广博的学识和伟大的人格力量征服了天下的民众,赢得人们的信仰,乃至成为人们崇拜并追随的偶像,而变成神的。
二、宗教的心理基础:
西方宗教的心里基础是他们的罪恶感。《圣经》中告诉我们,伊甸园里的始祖亚当和夏娃, 违背了上帝的意旨,偷吃禁果,犯了人类第一个罪--称之为“原罪”。之后被逐出伊甸园,到世间去经受生活的磨难。所以我们要赎其罪,其次,要为自己违背上帝意愿所做的事情悔过,求得原谅,以期获得上帝的拯救。
而中国宗教的心理基础则是 “畏惧感”。人们认为个人的意志薄弱,面向社会和外来的威胁,人往往会产生一种恐惧感,因此需要一个外在的,超强的力量 来保佑自己,以避难获福。所以儒家认为,作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必须时时保有一种畏惧心理,事事小心谨慎,深刻理解并体会自己力量的微弱,从而去尊重现实,尊重一切未知的、神秘的力量。
三、宗教的教义
西方的基督教以神为中心而建立的,上帝他创造自然万物,为自然立法,上帝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并为人类赎罪;因此人都相信他们的前世是有罪的,是应该受到惩罚的;所以他们应该服从上帝,犯罪感与忏悔成为圣经的永恒主题。人类要靠上帝的恩典,基督的救赎,主张善行,以期获得最终的拯救。
与基督教不同,中国道教关注的中心是人,主张“天人合一”。传统文化强调用省察克制、修德养心来体悟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佛家注重因果,深信轮回。 儒道则具有很强的忧患意识和仁道精神。人通过自省与教化去希望人们与自然、社会达到和谐,并涵养一种博大的人格修养。
四、对异教的态度:
在基督教中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他们认为,一个人只能信奉一个神,一个宗教。除基督教之外的一切宗教都是非法的,信奉这些非法宗教的人被称之为异教徒,是要受到惩罚的。耶和华就曾通过摩西向以色列人说:“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在中国,各宗教之间大多时候,是互相平等、互相尊重、互相交流。三教并存是一个最常见的局面。尽管各宗教之间也有教义上的论争,比如佛教与儒教之间在学理上的论争,但谁也不去消灭谁。而且,从唐代起,儒、道、禅三教逐渐走向融合。中国各教教徒对其他宗教的领袖大都抱有相当的尊敬。在他们看来,这些宗教思想都代表了人类中的最高智慧和最高人格,一样都能够得到人们的礼拜和尊敬。
五、宗教的社会地位:
在西方文化中,宗教往往是超越于政治、文化等。教权高于一切。例如中世纪罗马教皇的权利就高于国王。并置于其它一切政治、法律等文化权力之上,乃至于对国王的任命,宗教成为衡量一切价值的最高准绳。在当时, 如果你是一个异教徒或一个无神论者,那你不仅毫无价值,甚至还可能是被打击和消灭的对象。
而在中国,由于各宗教的领袖都是世俗的杰出人物修炼而成, 其宗教也是伟人对人生的憬悟和理解及对人生思考的结晶。所以它就只是一种社会的文化现象,具有强烈的世俗性。所以宗教永远也不能够与皇权相抗衡。 并且,在中国许多大寺庙的兴废也往往是直接受皇帝的喜好影响。
六、宗教对人生的影响
在西方人的心中,宗教自始至终都是生活中,一个离不开的精神支撑,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并渗透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上帝是一个外在的、超自然的存在, 人们带着虔敬的心情向上帝求教,并按照上帝的旨意,拯救人类社会;
而在中国人看来,自然、天道与人道始终是合为一体的,所以人不但能够成为其中一部分,而且可以直接参与天地的造化,人们的观念中更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价值、信仰与理智就像自然与人—样从来就没有分离过,而维持各方面平衡、和谐的传统伦理观念在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所以人文主义的色彩也比其他国家更浓厚。
七、宗教中人对神的态度
西方人只信耶和华或上帝,非常重视死后灵魂的超升,进入天堂,就正是这种皈依精神的体现。基督教徒对上帝的态度是认真的,无疑惑的,虔诚的,无条件的,故导致了人神之间的单向皈依和膜拜,人失去了讨价还价的权利和自由。
与之不同,中国人多是“多神论”者,信仰玉皇大帝、观世音菩萨、如来佛祖等等。中国的祈福与恭敬所表示的人神关系则是双向的,有条件的。当神灵能够给自己带来好处时,中国人是相信它的;否则,就去改信别的神灵。主动权在人,而不在神。你也可以什么都不相信,做个无神论者。在中国人看来, 人恭敬并祈福于上天,以作回报,上天就要保佑和赐福人们,这是一种双向的、交换关系, 一切都是可以通融、变通的。#p#分页标题#e#
结束语
中西宗教文化对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可谓是历久而广博,这里也可谓是挂一漏万; 而谈论比较其差异, 则各有所见。为促进中西方文化的发展与交流,本人不揣浅陋,述一己之见,不当之处,望各位大家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梁晓鹏.中西宗教文化管见[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侯杰,范丽珠著,《世俗与宗教》 [M]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
4.方立天,《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