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师英语教学课程设立构想,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目前,我国英语教育专业的教师培养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三年制专科,另一类是四年制本科。本文分析探讨的是第一类三年制专科的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本文的“高师”指高等师范本科及专科院校,即培养具有本科和专科学历的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机构。如何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英语课程改革的要求,改进高师英语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以提高未来英语教师的水平,完善未来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培养优秀的英语教师,已成为英语教育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师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师范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主要由通识类、学科类、教育类三大类课程构成。师范类专科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育类课程与学科专业课程的比例有待调整。学科专业课程偏多,教育类课程不足,这与高师课程设置“师范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相悖,师范院校“师范性”特点没有得到突出体现,所以学科专业课程的比例应适度减小,同时教育类课程的比重应有所扩大。 2.通识课程、教育类课程内容单一,学生选修课程的自由度不大。通识课程中,必修课政治理论占主导地位,涉及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则相对较少。选修课以艺术为主,教育类课程按国家规定基本沿用过去中师开设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现代教育技术学。总体而言,通识课程、教育类课程的内容较为狭窄单一,基本以必修课为主,备选课程普遍较少,学生选课的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3.专业课程分歧较大,必修课、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界限模糊。高师院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差别较大。英语专业到底应该开设哪些课程才有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在所设课程中哪些课应列为必修课,哪些课应列为限定选修课,哪些课应列为任意选修课,各学校不固定,有的把限定选修课等同于必修课,任意选修课亦或不开设,亦或是对英语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其他专业知识少有涉猎。 4.文化课程有待加强。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承的关系,脱离了文化的语言学习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因此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也必须重视文化教学。高师院校都开设文化课程,但是有关英语文化的课程尚有待加强。 5.语言技能课的训练力度不够。在语言技能提高方面,学生的口语、阅读能力还需加强。但是师范类专科学校的课程中,有的没有开设“高级阅读”,有的没有开设初级阅读、中级听说、高级听说,有的没有开设高级听说,这与学生的需求相矛盾,因而高师英语专业在设置专业课程时,还需在语言单项技能上加大力度。 二、基础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新课程目标的设置、新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及适应新课程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都会影响到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式。在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中,必然引起教师的知识结构发生新的变化,从而对教师的培养提出更多更新的要求。 1.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在基础教育阶段设置品德与生活、体育、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打破了传统基础教育课程中分科教学过早、容易造成知识割裂的局面,以全新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培养,使他们能够对知识对世界形成整体认识。基础教育课程的这种变化趋势必然要求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要随之变化,要求英语教育专业调整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比例。 2.新基础教育课程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基础课程改革要求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置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提供与社会生活贴近的机会。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新基础教育的这种变化给教育专业提出了新的课题,因为目前英语教育专业活动课程设置较少,以专业理论居多,很少有让高师学生自己动手、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课程,教出来的师范生只懂理论,不懂操作。因此,必须加强英语教育专业的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 3.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针对基础教育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新基础教育课程倡导以“主动参与、勇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英语教育专业加大教育类课程的比重,同时对教育类课程进行整合,加强教育类课程与英语教育实践的联系。形成正确教育理念必须依赖教育类课程的学习与掌握,所以,新基础教育课程中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求我们对英语教育专业的教育类课程设置进行整合。 4.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就要求英语教育专业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课程。 三、高师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设想 如何根据基础教育的特点,正确处理好通识类、学科类、教育类三者的关系是基础教育教师培养课程设置中的关键。在课程形式上,由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三种形式展开,在课程教学模式上由理论教学、技能训练、教育实习、教育科研有机结合。另外,英语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还要从社会需求实际出发来制定。依我国各省份情况来看,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必须坚持为基础教育,特别是为农村基础教育服务的理念来培养英语教师。目前,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更受欢迎,并非只能胜任某一学科教学的学科专家,要求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加强基础性、综合性,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动手、实践能力。针对高师英语专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师课程结构的挑战,还有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我们对高师英语专业在通识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类课程的设置上做出一些调整。由于这些课程的比例、学时规定世界尚无统一标准,因此我们采取的是世界各国的平均值(见表1)。#p#分页标题#e# 1.调整通识课程。从国外的通识课程来看,其内容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大领域。我国高师通识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课、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体育、军事训练和劳动课等。这类课程对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作用较大,但是门类欠缺,难以实现高师生知识结构的广博性目标,另外学生对课程缺乏自主性选择,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在保留原通识课程的基础上,可在必修课中增加高等数学,同时原必修课的课时相应减少20-30%,以利于学生进行选修课的学习。增加文史哲类、艺术类、自然类、其他公共管理及健康类选修课。 2.调整教育类课程。教育类课程需增强综合性、时代性。英语教育专业开设的教育类课程主要是综合性程度较小的课程,每门课程在教学时通常更为关心自己理论上的内在逻辑,追求理论性的提升,与基础教育实际相脱离。而基础教育中的许多复杂问题是需要从整合的层面上加以解决的,仅仅开设一些缺乏综合性的课程,会使学生将来在遇到复杂的问题时感到棘手、难以应付。所以,英语教育专业有必要适当压缩一些理论课程,在此基础上结合基础教育的特点,以必修、选修、微型课程等多种形式,开设一些综合性的课程。英语教育专业的教育课程需增强时代性,体现在某些课程内容陈旧或过于注重理论体系,不能根据社会生活和基础教育的发展,及时淘汰旧内容、增加新内容,致使学生所学知识严重滞后于教育的实际发展。在教育类课程的设置上,可以借鉴首都师大的经验,他们开设了包括儿童少年卫生学、班级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英语教学技能训练等必修课程,提供了心理辅导、情绪心理专题研究、英语教学案例研究等多门选修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地了解基础教育教学工作,增强工作后的适应能力与创造力。要使师范生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教育类课程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一是增加教育课程的门类和时数;二是加强教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三是合理分配课时,加强内容的开放性。 改革前的教育类课程只有四门必修课:心理学、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学、学科教学法。改革后的教育类课程增加选修课与自修课。(1)先修课。选修课分为理论知识课和教育技能课两类,学生要求从两类课程中各任选2门。理论知识课:教育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儿童心理教育、家庭教育学、班主任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学、教育行政与管理。教育技能课: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组织与实施、教学方法与策略教直行政与管理、电化教育技术。(2)自修课。中国教育法规常识、教师教育案例,这2门不组织上课,但对学生进行“等级达标”和“考查”计学分。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见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等环节。随着对人才实践能力要求的逐步提高,各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主要表现在实践教学时间的延长,有的学校实践教学时间已占到总学时的50%,足见其重视程度。但有的学校实践教学时间比例偏低,有的还不足30%。实践能力必须在实践中培养和训练,时间的长短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实践教学的效果。所以,建议学校加大实践教学力度,首先从延长实践教学时间入手,提高实践教学所占比例,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调整学科专业课程。尽管目前社会的流动性要求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以增强其适应性,但用人单位仍然注重人才专业对口,这就决定了学科专业课程精深化的观念不能丢弃。考虑到师范院校的特殊性、英语专业的学科性质以及历年来用人单位的需求,专业课程亟待加强。在师范学生学习的三年中,保持不间断,以确保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各专业方向的必修课由低年级向高年级逐年增加,使学生在获得英语知识的同时又能掌握一门与英语紧密相关的专业知识。 限定选修课分为三类: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和文化文学,要求学生从各类中至少选择一门。任意选修课是学生根据自身需要任意选择的课程。改革后的高师英语教育专业主要采取主副修制的学习方式,学生既可以学习某一专业的知识,又可以根据兴趣、爱好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今后提供更为广阔的就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