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师反馈用语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英语教师反馈用语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英语教师反馈用语分析

 

教师话语,特别是教师反馈用语,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笔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反馈用语的顺应性进行研究,包括教师反馈用语的必要性、低调陈述和语码转换的有效性以及外在表现形式等实践内容。   一、文献回顾   (一)教师反馈   用语外语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课堂教学的最大不同在于语言既是学习的目的,也是教学的媒介。外语课堂的语言交流是语言学家研究外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他们越来越注意到,课堂内学习者成功的产出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话语及其在课堂中的作用密切相关。   在学生的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教师话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教师能否成功执行教学计划的工具,也是学习者获得可理解性目标语输入的主要来源。教师话语是指教师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课堂上传授知识和组织教学活动所使用的话语。教师话语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语言输入和教学媒介,对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研究外语教学的一个理想途径。教师话语可分为“教师提问用语、课堂组织用语和教师反馈用语”。   教师反馈用语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堂操练时对学生的语用行为作出评价的语言。反馈可以通过表扬、相关的评价、沉默和谴责等方式实现。所以反馈涉及许多变量,这些变量包括反馈人的说话目的、反馈的方式以及理解力。[1]教师的反馈用语通常分为肯定的反馈(PositiveFeedback)和否定的反馈(NegativeFeedback)两大类。肯定的反馈是指用“Good”、“Yes”、“Okay”、“Right”等对学生表示赞赏的肯定用语。否定的反馈一般包括三种:一种是忽视,学生回答正确教师不表扬;另一种是批评,包括间接的批评;还有一种是急于纠正学生出现的语音、语法和用词方面的错误,打断学生的回答,影响学生的思维和表达。(二)语言顺应性的相关理论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性理论(theTheoryofAdaptation)认为:“语言使用是一个在不同意识程度下,出于语言内部或外部原因,对语言作出选择的过程。”[2]与语言选择形影不离的是语言的顺应。选择与顺应是辩证的统一。选择是手段,顺应是目的和结果。人类之所以能够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不断地作出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3]语言顺应所涉及的四个方面(语言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重点意识突显)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是人类语言的特征,具有普遍性。在语言使用中,语言选择必须与语境相顺应。语境包括语言环境和交际环境。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言者应更多地管着交际环境。交际环境包括交际者的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等。所以语言顺应是动态发展的,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或者多维的。顺应既是过程又是结果,必然发生在语言使用的各个层次、各个阶段、各个使用者等方面。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语言顺应发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特别是教师的反馈用语中。二、教师反馈用语使用的必要性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及时与积极的反馈,因为积极反馈是教师顺应英语课堂教学的首要表现。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提倡及时与积极反馈,无论是单词拼写、作文修改、学生的课上口语表现还是考试中的表现等。   教师反馈用语作为语用策略,是由话语发出者和话语的理解者共同完成的。在课堂上分析语言点时,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回答给予积极的反馈,顺应了学生对自己的努力渴望被肯定的心理需求,教师也履行了作为鼓励者的角色的职责。[3]   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在给予积极反馈时,不仅能使学习者明确并正确地完成任务,而且还能通过赞扬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反馈在改变学生的语言行为方面比消极反馈有效得多,因为教师通过赞扬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4]   Holmes认为称赞语能不同程度地消除交际者彼此交往的心理障碍,拉近交际者之间的社会距离、联络感情并维系社会正常的人际关系。[5]   因此,称赞语也被语言学家们称为“社交场合的润滑剂”。例如,在精读课上对学生分组找语言点后进行点评,并给前三名(共8个学习小组)的小组全组成员加分。这样的激励机制不仅可以加强课堂教学活动的多样性,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竞争意识和小组荣誉感。   三、教师反馈用语的外在表现形式   (一)反馈用语力求简短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应尽量延长学生话语时间,缩短教师话语时间,为学习者创造一种交流信息、表达思想的环境和机会。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目的,转变教师的课堂角色,充分发挥教师话语在二语习得课堂上的作用。[6]   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师已经意识到课堂内最好的教师话语意味着较少的教师话语,一个好的教师会尽量延长学生话语时间,尽可能缩短教师话语时间。让学生说并且使用他们正在学的语言,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语言是一种交流媒介。学生学习目的语把它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而不是一种语言知识,所以,学生话语时间对于学生日常掌握运用目的语是非常关键的。SteveWalsh研究发现:教师话语占课堂时间的70%。[7]   一般认为,应该避免教师话语过多,否则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练习英语。如果教师话语所包含的信息量超出学生所需要的信息量,学生就会不堪重负,无所适从,信心下降,从而造成教与学过程中的“教”的信息无效传递,“学”的效果和信心下降。所以教师应控制好反馈话语的信息量,既能有效地传递信息,又能为学生进行思想表达、信息交流提供环境和机会。好的教师不但自身要有好的语言素质,还要能够让学生用目标语表达思想,与同学和教师有效沟通。这些都需要教师精炼课堂话语(包括反馈用语),留出更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操练语言,以促进语言习得。#p#分页标题#e#   (二)反馈用语可采用低调陈述   话语的表达并不是任意的,不受情景语境约束的。相反,任何一种语言策略的选择,都是为了要获得期望的人际交往价值,都只能是符合交际者语境制约的,合适和有效的言语行为。[6]   低调陈述(Understatement)实质上是参与者在交际过程中顺应交际语境作出的话语选择。低调陈述是一种认知性较强的有标志的话语表达方式,是言者交际意图与动机的语言外壳。   语言的表达及其真实用意之间常常有一定的距离。在交际中我们要在多变的策略中选择低调陈述作为策略,这需要经历选择的商讨阶段。在商讨过程中,语言环境以及非语言环境都是制约和影响这一过程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的因素。[6]   为表达不同程度的情感和动机,可以选择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教师在反馈中可以采纳低调陈述策略。低调陈述是交际双方的心理世界的一种顺应,因为低调陈述更能唤起受话者的心理感受,更具影响力,而这正是言者所希望达到的交际效果,即语用学中的“言以成事”。   因此使用低调陈述时必须顺应言者和受话者双方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这些因素是双方语言动态发展中生成并随着语言环境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的。低调陈述需要动态发展与更新,需要言者关注语言外部世界的发展变化进行有效顺应。   低调陈述作为交际过程所选择的一种语言策略,是对交际双方心理世界的一种顺应。如对大一新生单词抄写作业的反馈用语采用低调陈述,可以是“大多数同学都很认真,不过某某同学,如果你这样……就更好了,你可以参照某某同学的单词抄写方式……”等。   教师课堂反馈语言低调婉转,在相应的语气层次上作出的努力正是顺应了学生,特别是新生心理上渴望受尊重和肯定的需要,也淡化了教师自己的指责与不满,而这一策略也恰恰符合马斯洛的五个层次需求之“人要得到尊重”这一层次的需求。低调的运用正是考虑了他人的被尊重感受而作出顺应的结果。   语言应用的目的除了要传达各种信息以外,说话人还需要通过语言的使用来维持或改变一定的社交关系和权利关系,因此说话人通过不同的语言策略来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   比如让大一新生在第一学期结束时背诵一篇四级作文作为口语成绩,当学生和教师商讨是否可以带稿读时,教师要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可以这样说:哦?当然要背,而且一定要背出来,这样才像口语考试,否则是朗读了……而且背出来可以一举两得,因为口语考试之后马上就是期末考试,期末考试中有作文的,如果你恰好选对了题就赚到了,是么?还有老师也可考察一个学期下来你们的发音状况,这样也好给你们及时指导。   低调陈述的应用正是顺应了学生渴望得到优惠报偿的社会权力心理,从而给学生一种强烈的满足感,无意中降低了学生想继续讨价还价的欲望,而同时也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的。   (三)反馈可采取有效策略积极纠错   教师在反馈中的纠错应该顺应课堂的教学目标。关于教师的反馈中是否应该纠错,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纠正错误会使学习者处于自卫状态,进而使他们避免使用复杂结构并将注意力放在形式而不是意义上,不利于语言习得。教师应考虑学生的愿望和需求,给他们及时的指导。但反馈过程中要注意不能过于频繁纠错,以免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过分纠错不但使正在参与的学生感到焦虑和压力,也会使其他学生因怕出错而放弃参与,结果使课堂中应有的互动减少。所以是否纠错、何时纠错或怎样纠错应该与一堂课的教学目的相顺应。[1]   教师应意识到每一个开口说英语的学习者都期望受到注意,得到肯定和赞许。因此,教师不要轻易打断学习者的话语,应专注、安静和耐心地倾听。如果学习者遇到表达困难时,教师应该通过引导性的问题、暗示、新的词语和概念等帮助学习者将表达进行下去,而不能代替学习者表达其思想,从而完成交际。另外,礼貌是平等对话的基础。尊重对话方,交流才能顺利进行。因此,教师要尊重学习者应得的说话机会,给他们留下充分想象的空间和足够的反馈时间,使用幽默的话语来缓解纠错给学生造成的尴尬。   教师在保护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应该顺应当时语境,提供信息性反馈,用这种方式让学生知道自己为什么做得好或者做得不好,如何才能改正,从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我修正。   纠错的方式是多样性的结合,可以由教师来做,也可以是同学之间的互评(特别是讲演和看图说话口语操练)。这两种方式相较而言,学生之间的互评更为有效,当然教师也必须作适当的补充和纠正,这样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但在纠错时机的把握上要保证是在学生展示之后进行的,而不是打断学生进行纠错。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项英语比赛,顺应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在全班范围内给予指导,让更多的学生受益,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如演讲大赛可以让在座的学生给做展示的学生当评委,指出其优缺点。教师既要点评展示的学生,也要点评评价学生的语言表现和勇敢程度。   (四)反馈中可使用移动扩音器   最好使用可移动的扩音器,这样教师可以像主持人一样在教室各处走动,既可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又可以随时记录学生的表现,还可以将话筒交给作点评或发言的学生。   (五)教师反馈用语中适当进行语码转换   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不是一个随便的语言现象,也不是为了弥补语码转换者在语言上的欠缺。语码转换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语言使用者的目的和动机。也就是说,语码转换是语言使用者在意识程度不同的情况下作出的语言运用策略。至于他们为什么要运用这些策略就是顺应性的问题了。[8]#p#分页标题#e#   语码转换者主要是为了顺应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在语言现实的顺应中,如对于“Au-dience”和汉语的“听众”、“观众”,Audience显得比较笼统,因此,不同语境下,我们有时会倾向于选择英语表达,有时会选择汉语表达。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反馈时,更多需要汉语和英语的转换。   听力课堂上的语码转换对于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的顺应更为明显,特别是社会规约中的文化的制约,表现在对于所播放的外语片的选择上。国外电影中关于性的场面和话题会令中国人很尴尬,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顺应,并进行正面引导也很关键。如为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可以如此推荐学生观看课外美剧:《实习医生格蕾》语言较好,某某角色的语言对于女生提高听力和口语是很好的模本。   我们在课堂上可以观看动画片,比如《龟兔赛跑———世纪复赛》,因为情节生动,语言很纯净。教师通过语码转换能有效地避免某些尴尬的语境。   (六)反馈中应加强目标语的氛围营造   教师的声音决定着学习者对其话语的接受或排斥程度。适宜的声音应该是音质清晰、音量适度、语调丰富而真实。教师话语应随话语内容的变化适当地抑、扬、顿、挫,其最高境界是凭借自身特点传达出一种怡人的气质,渲染一种引人入胜的氛围,从而提升内容的格调和听者的兴趣。   教师的反馈用语应该始终传达出一种热情,自然地流露出教师内心的兴趣和关注,营造出一种相互接纳、齐心投入的氛围。   此外,在课堂特别是听力课堂上,要让学生多接触地道的适合学生英语水平的英美语视听材料,以培养学生纯正的英语语感。这也能为学生的英语顺应起到一定的“典范”作用。此外,教师除了要扮演好指导者、评价者、组织者和鼓动者的角色外,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扮演好平等参与者的角色,引导学生的交际活动,在交流中激发学生的英语顺应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