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校英语教学现状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民族学校英语教学现状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民族学校英语教学现状思考

 

所谓全球化是指“在全世界范围内因经济、政治全球一体化的现象带来的文化一体化的趋势”。我国在加入WTO后,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将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分析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全球化对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产生的影响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民族高等教育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指的是“各国高等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采取的一种应对行动”。它使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增加。国内高校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不断改革,增强了自身的实力和影响力。同时,我国高校也出现了盲目攀比,趋同发展的现象,过度追求“一流”,失去了自己的定位和办学特色。民族院校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处于劣势,一方面,民族院校作为多民族文化的汇集地,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地。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受到极大的影响,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日益趋同,动摇了民族院校赖以生存的基础;另一方面,“我国民族院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存在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如结构失衡、重基础轻应用、重长线轻短线、重文轻理、无工的学科格局”,因此,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没有显现出应有的竞争优势。   第二,高等教育大众化。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经济实力得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获得资金支持的国内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使原本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但同时也会导致国内外高校抢夺优质生源。民族高校在这一过程中仍“被边缘化”。此外,民族院校的招生来源和服务对象都是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民族地区。与内地普通院校相比,民族院校缺乏资金和人才的支持,教学的“软件”和“硬件”都无法在短期内得到改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不具备竞争优势,致使民族院校无法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其生存日益艰难。民族院校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受到的影响远远大于从中获得的收益。在这一背景下,民族院校的外语教学又面临什么样的窘境?受篇幅所限,笔者仅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来探讨研究生公共英语的教学情况。     二、西北民族大学的研究生英语教学现状调查   西北民族大学在一年级研究生中实施了英语分级教学,将研究生入学总成绩(口试+面试)分为A,B,C 3个级别,而将零起点学生归为D类,一部分低起点的学生(如只学过3年英语的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归为E类。前3个级别采用统一教材,统一进度和统一考卷(因为D类和E类的特殊性,因此笔者在本次调查中没有将其涵盖)。A,B,C 3个级别以刘润清等主编的《当代研究生英语(读写教程)》和《当代研究生英语(听说教程)》为基本教材,每周4学时,课程为期1学年。对于二年级研究生,学校采取选修课的方式开设由外籍教师承担的应用英语课程和第二外语课程。专业英语教学没有统一规定,由学院自主决定是否开设。笔者随机抽取了A,B,C 3个级别的120名西北民族大学2010级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调查范围涵盖了西北民族大学14个学院的26个专业。   (一)调查状况   (1)对英语学习的自我评价。就目前的英语水平来看,98%的学生不满意,1%的学生无所谓,只有1%的学生满意;对于英语学习中面对的最大困难,97%的学生认为是英语基础薄弱,2%的学生认为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1%的学生认为是其他方面(如教师的水平、教材的难易度等);就英语学习目标来看,87%的学生是应对四、六级考试或考博(其中只有1%的学生要出国留学,这与发达地区的高校研究生相差较大),10%的学生是为了顺利毕业,只有不到2%的学生是出于对英语的兴趣和为了解西方文化。   (2)对英语教学的评价。98%的学生赞同进行分级教学,但在对目前分级教学的评价中,96%的学生表示不满意,2%的学生表示较满意,还有1%的学生不表态。91%的学生都认为教师在英语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86%的学生认为在研究生学习阶段,教师在分级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并不大。关于分级教学今后的改革措施,只有3%的学生提出了明确的建议(如增加选修课,实施差别教材,加大口试的比例等),而高达97%的学生感到茫然,不知道如何改善现有的教学现状。   (二)调查问卷分析   (1)在英语学习方面缺乏自信,尤以B级和C级的学生最为明显。部分学生赞成分级教学是因为觉得没有能力跟上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的学习进度。他们一方面对于自己的英语基础感到失望,希望能够达到普通高校研究生的程度;另一方面,又认为基础不好,英语水平无法提高是正常的,因此自己设立的英语学习目标过低(如通过四、六级或期末考试)。笔者在访谈中曾问及为何不参加托福、GRE、雅思等考试时,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肯定考不过去,还是不要浪费时间和金钱了”。当问及是否有出国留学的计划时,学生多回答“外语不好,出去也没法学习”。   (2)依赖心理严重,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学生把学习的主要责任都放在了老师身上,希望出现某个“点石成金”的名师帮助他们解决所有的困难。这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对于自己现有的英语水平不满意,迫切希望能在短期内改变这一状况,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学生普遍存在畏难情绪。   (3)分级教学本身存在问题,主要体现为分级流于形式,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民族院校的研究生英语基础较差,个体差异较大,采取分级教学是合适的,这也是大多数学生支持分级教学的原因。可英语教学的课时较少,一学期只有72学时左右,且没有开设相关的选修课,基础英语教育和专业英语教育没有很好的衔接。分级教学流于形式表现在除了任课教师不同,其他方面并没有体现分级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整个课堂大多围绕阅读开展,采用传统的老师讲解———学生练习———老师讲评的办法进行,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p#分页标题#e#   (三)调查原因分析   (1)生源的特殊性。民族院校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与汉族学生相比,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起点较低、起步较晚,对外界文化比较排斥。在面对沉重的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他们还要学习汉语,阅读大量的汉语资料,进行汉语写作(西北民族大学规定除个别民族语言专业和外语专业以外,毕业论文一律用汉语撰写),此外,还要学习英语。进入研究生二年级还可能因为专业原因,要学习梵语、藏语、蒙古语、日语、意大利语等,课业负担较重。学生们在英语学习中受到本族语和汉语的较大干扰,又要同时掌握三语或四语,自然会出现畏难情绪。   (2)教师的教学思想过于保守,一味迁就学生的现有水平。由于少数民族学生起点较低,教师在研究生英语教学阶段还停留在基础知识的讲解中,往往选取自己擅长的文学内容进行讲解,体裁单一,与学生的专业有一定距离,因而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很多教师受到社会文化和民族政策的影响,总认为少数民族学生是弱势群体,属于“被帮助”对象,就应该迁就他们基础差的现状,不做更高要求,考试也尽量简化。这样做固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但也很容易让学生对自己要求过低,过份依赖老师。   (3)社会经济和文化条件的限制。由于少数民族研究生的家乡大多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外界交流较少,受外界文化影响较弱。学生们认为英语对于家乡的经济文化建设作用不大。此外,由于地区经济实力较弱,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囊中羞涩”的少数民族学生认为出国留学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无法和普通院校学生设立相似的学习目标。     三、改变民族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滞后的措施   民族高校不可能游离于激烈的国际竞争之外,应顺应全球化趋势,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如何改变民族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滞后的不利局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民族院校研究生教育的定位以及培养目标   全球经济一体化,无论是人才、资源、资本都会向最有发展潜力的地区流动,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的经济在近几十年中一直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尽管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均衡,但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下,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因此对少数民族人才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创新型人才将取代传统意义的专业人才。民族院校“以培养政治干部和传统文理型人才为主的专业结构,已远远不能适应少数民族地区这一新的人才需求”。基于此,民族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通才”,即“培养文理兼通,理工结合,能够用外语与外国人进行日常交流,熟悉东西方文化,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人才”。在这样的目标下,民族院校的学生更应该学好英语,树立外语学习重要的观念,而学校在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上,要给予基础薄弱的民族研究生相关的倾斜政策,如安排比普通院校更多的英语教学课时,或以开设选修课的形式加强英语教学的力度,也可以发展双语教学,大力培养少数民族英语教师,鼓励他们用本民族的语言教授英语,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   (二)充分发挥民族院校的优势   民族院校的核心就是民族性。笔者认为在外语教学中,民族院校可以充分发挥多民族多元文化共存的优势。作为多民族多元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要场所,民族院校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佳场所。研究生的英语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语言层面,还应该增加文化学习的内容,加强文化教育,尤其是对比文化的教育,如东西方文化对比、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以及与西方文化间的对比。通过对比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消除民族偏见,同时也使其在对比中不断审视本民族的文化,达到完善和传承本民族文化的目的,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主动地与其他民族的文化接触;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辩证的文化观,明白文化没有优劣之分,各民族文化都应当获得尊重;有利于让学生认识到自身承担着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任,有义务向其他民族传播本民族文化;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