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方言的迁移作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英语教学中方言的迁移作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英语教学中方言的迁移作用

 

通常我们所说的“语言迁移”中的“迁移”二字并不是第二语言习得的专用名词,它实际上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是指对任务A的学习会影响对任务B的学习的一种假设。在应用语言学中特指外语学习的一个过程,即学习者将已有的关于第一语言(母语)的知识转移到新语言的使用中[1]。   语言迁移的表现形式之一便是正向迁移和负向迁移。正向迁移是指母语和目的语言的相同之处会促进第二语言学习。负向迁移则是指母语的干扰,这种迁移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第二语言知识的形成[2]。本文以东北方言为例,探讨方言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学习产生的迁移作用。   一、东北方言的特点   (一)平翘舌不分   这里指的是z—zh、c—ch、s—sh三组有对应关系的音。其中z\c\s是舌尖前音,又称平舌音。zh\ch\sh都是舌尖后音,又称翘舌音。在东北方言中,平舌音和翘舌音都有,只是在使用上与普通话体系不相一致[3]。普通话中的翘舌音比较多,而东北方言中则是平舌音比较多。东北方言把普通话的绝大部分翘舌音都发成平舌音,又把普通话的平舌音都发成翘舌音。在普通话中,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是很严格的。东北方言将其混用,能造成很多歧义,容易引起语音混乱,出现交际障碍,如:市长—司长、诗人—私人、主力—阻力、终止—宗旨等。   (二)改换r声母   在东北方言中,有些地方的语音系统中几乎没有翘舌音声母r,普通话中的r声母音节分别被n、l和y(零声母)声母取代了。n取代r只涉及一个字“扔(rēng)”,l取代r的音节也不多,大部分是r声母音节被y(零声母)音节取代。东北方言区部分地方这种改换普通话r声母的现象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一般来说改换成n、l或y(零声母)这几个声母与韵母有关:普通话r与u、ui等韵母构成的音节,东北方言将r换成l,例如,“儒(rú)生”读“儒(lú)生”、“花蕊(ruǐ)”读“花蕊(luǐ)”;r与其它韵母构成的音节,r都被改换成y,例如,东北方言中,“吵嚷(rǎng)”读“吵嚷(yǎng)”、“闷热(rè)”读“闷热(yè)”、“肥肉(ròu)”读“肥肉(yòu)”;当y遇到不能与之相拼和的韵母时,韵母则发生变化,例如,“人(rén)民”东北方言读“人(yín)民”。东北方言区没有r声母音节的地方虽然不多,但影响却很大,有些有r声母音节的地方也常常出现将r声母改换的问题。   (三)以e代o   在普通话中,双唇音声母和唇齿音声母直接与圆唇音的单韵母o相拼,不与扁唇的单韵母e相拼。而东北方言恰恰不是这样的,双唇音声母和唇齿音声母都只和e相拼,不和o相拼。东北人不习惯发圆唇音,甚至是把o给取消了,是东北方言语音特点中一个很普遍的特点。这种以e代o的现象是成系统出现的,而且是很显著的。东北方言中没有bo、po、mo、fo音节,有的是be、pe、me、fe音节,例如,“胳膊(bo)”东北方言读“胳膊(be)”、“衣服破(pò)了”东北方言说成“衣服破(pè)了”、“抚摸(mō)”东北方言读“抚摸(mē)”、“乐山大佛(fó)”东北方言读“乐山大佛(fé)”。   (四)调值不到位   声调是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音节可以没有声母、韵头和韵尾,却不能没有声调和韵腹。声调也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东北方言的声调和普通话音节的声调作用相同,调值系统也相同,其差别主要表现在调类的调值不尽相同和一部分字的调类不同。   东北方言声调调值的基本形状与普通话声调相同,但每类声调的起止点却不同。普通话的阴平是高而平的“55”调值,东北方言的阴平调值一般只相当于“44”度;普通话的阳平是高升的“35”调值,东北方言的阳平调值一般只相当于“24”度;普通话的上声是低降升的“214”调值,东北方言的上声调值一般只相当于“213”度;普通话的去声是全降的“51”调值,东北方言的去声调值一般只相当于“42”度。与普通话相比,东北方言说出来显得平淡、含混,不够响亮、清晰,听起来缺乏起伏变化,不显抑扬顿挫。这种情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调值不到位。   二、假设   既然方言,这里特指东北方言,对普通话产生了影响,那么这种影响在英语习得中也会发生作用,主要表现为:平翘舌不分;改换r声母;以e代o的现象;调值不到位。   三、调查实验   (一)调查对象   本实验的调查对象是从南京市两所大学随机抽取的英语专业学生10人,其中男生8人,女生2人。所有受试者均出生在中国,家乡方言为东北话,均没有出国经历。公共场合和家庭环境中的日常用语都是汉语(普通话或东北话)。他们平时用英语交谈的机会很少,都已经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   (二)调查设计   采用口语调查方式。口语谈话题目:我的高中生活(myhighschooldays)。受试者就此题目用英语进行即兴讲话,时间为3分钟。然后调查者与受试者就其之前话题进行自由对话,时间为1分钟左右。对录音资料进行整理。筛选出语音、语调不恰当的句子,即未有轻重音区分或发音带有严重口音化等问题的句子(标准是人耳能辨别出来)。对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调查结果,验证假设。   (三)实验操作   1.数据收集。本次实验调查者使用录音机收集受试者的英语口语资料。调查者首先将10名受试者集中于一间教室内,然后在另一间教室对他们逐一进行口语调查。调查者提前设计好的题目在调查之前不对受试学生公开。每一名受试学生只有在进入与调查者单独会面的教室时才知道将要进行口语录音的题目内容。受试学生在录音前有三分钟的四、讨论与结论从上面的数据分析可知,10位同学共犯E1~E4类语音错误121例,占所有错误的85%(121/143),这121例分别是平翘舌不分、改换r声母、以e代o和调值不到位。可见,这10位母语为东北方言的学生所犯错误主要是方言影响所造成的。其中,E2和E3类错误显著高于E1和E4类错误,而E3类错误最多。以e代替o是东北话的一大特点,本研究的受试者明显地迁移了这一特征。另外,E2错误数量也较多,可能是因为汉语也有r声,很多同学还没有将之与英语的r声区分开,在汉语中r是一个腭擦音[4],而在英语中是一个卷舌无擦音,即迁移了汉语的语音。E4类错误可能的原因是,像大部分中国英语学习者一样,本研究的受试者显然没有掌握英语的语调,仍然以音节节拍代替重音节拍,即迁移了汉语的语调模式。由于本研究对调值的分析还不够深入,此类错误是否迁移东北方言,还有待进一步的分析。E1类错误相对较少,原因不明,可能受学生口语产出所使用的词汇有关,这也是本研究实验设计的一个缺陷,有待于更进一步的研究予准备时间。受试学生准备好之后开始进行录音,录音内容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其中沉默的时间计算在内。由受过专业语音训练的英语口语教师对录音的语音材料进行转写分析。#p#分页标题#e#   2.数据处理。首先对语音材料进行分析,筛选出语音、语调不恰当的句子。语内错误(将英语中已学到的知识错误地进行推广)暂且忽略不计,分析语间错误(二语对一语的影响),分析这种错误是否由于方言的影响产生。然后将实验数据列表处理,根据列表结合调查的语音资料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以改正。总之,东北方言对于英语的语音语调确实存在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出现在发音中,还出现在语调上。   另外,统计分析显示,男生和女生之间在所有5类错误的频数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p=.184)。这可能和本研究受试人数少有关。此外,本研究使用了两个口语任务(即兴讲话和自由对话),对此两类口语任务所产生的错误进行比较,均未发现显著差异(p=.484)。但这两类任务对受试口语能力的要求显然不同,这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讨的课题。本研究虽然考虑到受试者的综合英语能力(国家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但未能考虑到受试者的口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