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哥特因子对英美文学风格的影响,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本文作者:王婷 单位: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英国作家霍勒斯•沃波尔在发表《奥特兰托城堡》之后被称为哥特风格文学风格的鼻祖,开创了早期的古典哥特式的小说模式。这种哥特风格的传统随后一直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延续下来。哥特式小说宣扬人类情感中极端、暴虐、神秘、超自然、颓废、阴郁、厄运和死亡,通常运用家族诅咒、神秘建筑、悬疑案件、宿命等作为卖点,具有自己非常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震撼力。在文学史中占据一席之地。
一、“哥特式”由来及其文学作品的内容来源
(一)“哥特式”由来
哥特式小说最初出现的时候,并不被评论界普遍认可。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带着对古典时代的向往,对处于古典时代与文艺复兴时期之间这个被称之为中世纪的阶段表现出极大的反感和否定。哥特最早期是以国家的形式出现,作为攻入罗马杀烧抢掠的一个国家,哥特以“野蛮”和“粗野”的形象深入人心。意大利人因为记恨哥特人摧毁了属于他们辉煌文明的罗马帝国,因此将中世纪称之为“哥特时期”(Gothic)。哥特式文学更因霍勒斯在《奥特兰托城堡》序言中“哥特式小说”的定位备受当时西方文艺评论界的争议与质疑,认为“哥特式”有违“小说”的严肃、讽喻、理性以及科学等思想基调。当时,小说作为现代新词,在启蒙运动背景下追求的主题思想是“理性”和“科学”,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是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和理查逊的《帕梅拉》。随着哥特式文学发展,人们发现“哥特式”和“小说”之间不存在必然的矛盾,霍勒斯也曾经在序言中表明自己创作《奥特兰托城堡》的目的是为了实验性地融合两种文学式样。
(二)哥特式文学作品的内容来源
哥特式作品故事通常有以下几种来源:(1)日耳曼民族中流传广泛、内容丰富的传说。(2)文艺复兴时期兴盛的戏剧作品。其中世俗剧作家们创作的“复仇剧”因为充斥着暴力、阴谋与凶杀,甚至鬼魂等元素而影响深远。(3)《圣经》或者基督教的传说。具有代表性的哥特小说中的典型形象,如恶魔、流浪的犹太人、恶棍英雄等都可以在《圣经》之中找到原型。
二、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哥特因子”
(一)哥特式背景———充斥着令人窒息的神秘和诡异
哥特式小说背景通常设置在封闭场所,并极力渲染一种神秘诡异的氛围。哥特(GOTH)也被用来表达一种建筑风格———耸立玲珑的顶尖,石壁很厚重、窗户通常很狭窄、彩色玻璃、圣经故事彩绘、内部幽暗、地道阴森,有些城堡或者教堂还存在地下藏尸所。哥特式小说的场景设置通常都会选择和哥特风格建筑相关联的地点。其背景设置如下:暮气低沉的墓穴、幽静封闭的地下室、昏暗阴影晃动的阁楼、气流浑浊的地下通道、天气诡异的荒原、弥乱的异国情调、残破坍塌的城垣或者古堡、迷宫一样的长廊和无限旋转的楼梯、月高天黑的午夜时分、超自然力量或者魔法、烛光摇曳下的血腥、谋杀等恐怖事件。这种场景设置的传统可以增加作品的神秘和诡异,在英美文学中被广泛地应用,很多一流的文学作品都在故事时代背景的设置中含有哥特因子。比如:《呼啸山庄》虽然改变了原有故事中世纪的时代背景,但是作者出于烘托气氛和铺垫故事情节考虑,仍然在剧情中保留了历时“1500这样一个年份”的山庄,并加入一望无际且晦暗的荒原这一“哥特因子”,这个设置更是给这个“窗子狭窄”“墙壁厚重”“古怪石刻”的山庄创造了一个因缺少光线渲染而成的阴森和昏暗的氛围。
(二)哥特式人物———恶与善的交织提升了任务的丰富性
哥特式因子在英美文学中表达了一种对理性和新古典主义主流地位的叛逆,追求颠覆性和边缘性。因此,它的人物和情节通常都潜伏着恐惧和冲动的情绪底色,通过魔鬼、神秘的古堡、阴郁的荒原、窒息压抑的地下室等解释人们灵魂深处隐藏的邪恶的一面。主人公通常都具有曲折离奇神秘的身世、特异的外表、扭曲的心灵,主人公经历的一切都伴随着死亡,黑暗势力如影随形,充满了怪异、神秘、矛盾和恐怖的特征。具有哥特因子的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通常兼具邪魅和诱惑、残酷和敏感、冲动或脆弱,作者极尽所能地想要彰显人性深处的隐秘的黑暗面,以期达到恐惧和共鸣。通过哥特因子在人物塑造中的巧妙运用,能够丰富英美文学作品的戏剧张力。对于小说中的这种“恶棍英雄”形象,读者是既憎恶他们,却又不自觉地为他们所吸引。如果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因为读者容易对这类形象产生一种特殊的共鸣,他们身上所具备的某些特征,如进攻性、压迫性和毁灭欲恰恰是读者潜意识的体现,是读者分裂人格中的另一半。当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那些被抑制的欲望以另一种形式得到满足,而这种满足感又扩展了读者的生活体验。有评论曾指出,“哥特式小说是关于梦魇的文学。潜意识是梦境的基本元素。它表现了恐惧慌乱和冲动。它的题材大都来自传说、神话和作者自身的潜意识体验等,魔鬼、疯癫的僧倡、神秘的城堡、悬崖峭壁等是其基本意象,目的是要揭示人们头脑中所隐藏的邪恶的一面。”因此,哥特小说中的主人翁大多是“villainhero”(即恶棍英雄),有着神秘的身世、奇怪的外表、扭曲的灵魂,以他人的遭遇为快乐,与黑暗和死亡相伴,并以恐怖、神秘、怪异、矛盾为特征。
(三)哥特式艺术效果———恐怖和崇高都值得被歌颂
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哥特因子主要通过阴森恐怖的艺术效果表达了一种突破主流、深究灵魂真相主题。哥特式文学作品中最普遍、最突出,也是最持久的主题就是善恶之间永恒不变的冲突。因此,通过阴森恐怖的布局来促使读者体会善恶争斗之中的道德崇高,宣扬真善美以及不向邪恶妥协的正义感。哥特式的主题之所以备受人们的关注,源于文学作品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反应时代变化下人们的异化变形的问题,凸显出人们对未来以及外层空间的未知所引起的恐惧心理与认知愿望,带有强烈的反抗主流思潮的叛逆和社会批判性。这种主题深化了哥特因子乃至哥特式文学的艺术魅力。
如果我们对哥特式艺术的心理基础建构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可以发现哥特式艺术作品的心理基础建立在厌倦和鄙弃尘世的世俗生活、期盼并歌颂天堂的极乐生活、抗拒与恐惧残暴野蛮这三个方面之上。对于哥特式艺术,我们可以这样形象化地理解:它是诞生于欧美文化土壤当中的一个亦正亦邪的精灵。这个精灵向世人展示了生命对于人类的强大诱惑力,但是它却以犹豫的风格面对世人、感染世人,通过对人类感官巧妙并且恰如其分的刺激,让人类体会到自我否定之后所带来的一种另类的快乐,在反思之后实现美的升华。但是,哥特式艺术的目标并不是到此为止,它会最终带领人们向现实生活中的伦理发起冲击,并实现超越现实伦理之后的道德性。哥特式艺术及其作品所呈现出的艺术效果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关注与追捧,关键在于它的触角延伸到了人们的内心世界以及人们的心理异变,它关注人们对于未来和未知的恐惧。它向人们清晰地呈现出了艺术认知和科学认知的矛盾冲突及其日渐激烈的发展趋势,它更有其他艺术形式无法与之匹敌的独特的社会批判能力。正是因为以上原因,哥特式艺术一直在欧美文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并对于其他文化类型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