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多媒体教育的实践安排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英美文学多媒体教育的实践安排,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英美文学多媒体教育的实践安排

本文作者:贺亮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美文学课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在人才培养和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开设文学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接触并领悟人类文明的经典之作。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课程的教学状况令人担忧,面临种种困境和不足,调查表明,英语专业三、四年级学生对文学课的满意率仅为48%(何其莘,2001:89)。

一、英美文学课主要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课程的设置和课时问题。本门课程主要以讲授文学史为主,选修课偏少,而且英美文学史和文学作品选读没有分开讲授;英美文学课程一般在本科三、四年级开设,每周开设2学时,很难满足学生们的要求。其次是教材问题。目前很多高校教师所使用的教材比较陈旧,新颖性和可读性不强,作品分析的不够深刻;实际上,文学教材应该体现全面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并配有一些插图。第三是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问题。英美文学历史悠久,作品繁多,文学流派众多,文艺批评理论晦涩难懂,教学任务繁重;教学方法单一,“超过60%的教师仍然沿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程爱民,2002:14)“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这种教学模式仍然占绝对的统治地位。”(鲁吉,2003:31)第四是师资问题。担任教学任务的以中青年教师居多,他们的理论水平、文学和文化修养、科研能力等有待提高,教学方法有待改进,以适应这门主干课的教学。最后是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策略问题。高校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认为英美文学学习没有实际意义,毫无用武之地,不考研的同学对其有排斥思想。另外,有一部分英语专业的学生存在学习策略问题,他们通常“把文学课当作精读课来上,缺乏主动与作者及作品进行互动的意识,学习手段单一,没有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服务。”(刘可,2008:216)

以上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迫在眉睫。我们可以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采用网络多媒体教学,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学会自己学习,自己探索,以获取知识。”(张耀龙,2007:82)

二、英美文学教学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

20世纪盛行于西方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网络多媒体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使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它既是学习者个人的建构活动,也是学习共同体的合作建构过程。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其任务是创造能使学习者建构知识意义的学习环境,培养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现代建构主义的基本假设是:认识并非是主体对于客观存在的简单的,被动的反映,而是一个主动的,不断深化的建构过程,即所有知识意义都是通过内在表征过程主动建构出来;“在知识意义建构过程中,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即所有知识意义是随着学习环境的变化而处于不断发展之中。”(丁家永,2000:35)可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积极建构意义。它强调了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重要性。这些思想都体现在了基于网络多媒体的英美文学教学实践中。

三、英美文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安排

首先是课前准备。教师在课前给学生们安排适量的任务,要求其通过网络来完成。预习的整个过程并不是在老师的监督下进行,而是学生凭着个人的兴趣和能力去做。如在讲到亨利•菲尔丁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上网搜索有关菲尔丁的生平简介、重要作品、创作特点和手法等。同时,他们还可以下载菲尔丁的肖像照片和相关作品的图片,因为图片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鼓励同学们把查找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最好能够做成幻灯片,配上合适的音乐在课堂上播放。音乐的使用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避免课堂的枯燥和乏味。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视频资料。视频资料包括动画和电影,这些都是表现力很强的媒体形式。但由于课时有限,可以节选影片的片段,尤其是那些能够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或经典的精彩片段。

其次是课堂展示。课堂展示需要使用多媒体设备,多媒体包括文本、图片、静态图像、动画、视频影像、声音和音乐等多种形式。同学们把课前在网络上收集到的文字材料、图片、视频等整理好,制成幻灯片。他们可以制作简单的幻灯片亦或精美的幻灯片,精美的幻灯片要求学生有超链接的部分,比如说插入背景音乐、图片、节选的视频等。按照理顺好的思路,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当然在讲解的过程中,重点要突出。然后教师对于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要进行点评,提出优缺点,以鼓励为主,并做相应的补充。

第三是交流讨论。这一环节要充分体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因为对于文学文本的解读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拘泥于一个模式或是一种定论。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展开热烈讨论,同学们可以就主题、人物、写作手法、叙事技巧、原型批评、意象分析等。通过不同形式的讨论,同学们可以开拓思路,取长补短。实践证明交流经验、讨论感悟在文学学习中行之有效。

第四是经典重现。现在大量的经典文学作品被翻拍成动画和电影作品,使传统的经典文本重新为人们所重视和欣赏。电影积淀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它能把小说、戏剧的内容、情节、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以一种崭新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备受学生的喜爱。学生们可以截取部分视频在课堂上播放,如简•奥斯汀的《曼斯菲尔德庄园》、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沃克的《紫色》、谭恩美的《喜福会》、哈珀•李的《杀死一只知更鸟》等,以此来加深印象。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模仿影片中的对白来表演或做配音演示,达到视觉和听觉上的效果。“这一环节中,教师是绝对的旁观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真正体现了一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刘喜波,2011:159)#p#分页标题#e#

最后是课后复习。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题目,试题可以是主观的,也可以是客观的,比如让同学们写一个小论文,或是做一些判断题、选择题、名词解释题或论述题,让学生在网上完成,提交答案。这样就能让学生们自己检测一下本节或本章学习的效果,以及很好地了解自己对于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虽然,英美文学课的课时有限,但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将课堂延伸,使课堂内容课后消化。同时,学生们可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结束语

多媒体为英美文学教学提供了优越的教学条件,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升了欣赏水平,因为“人类是通过视、听、嗅、触、味五种感官来接受信息的……图、文、声、视并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周群,2005:62)因此,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应用多媒体辅助英美文学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为英美文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这是英美文学教学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