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英美文学教育状况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独立学院英美文学教育状况,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独立学院英美文学教育状况

 

英美文学是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2000年3月教育部颁发并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1]。针对英美文学课程的重要性,胡文仲先生曾强调说:“在外语教学中,文学作品往往是能够最生动、具体、深入、全面地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材料。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没有其他任何材料可以替代文学作品”[2]。   英美文学在高等教育中占据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少研究者对英美文学教学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是在独立二级学院这一本科层次的高校,其办学宗旨是“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置专业,主要为地方和区域社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3];一些独立学院认为英美文学课程远没有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外贸函电等课程的市场实用、减少了其教学课时,甚至取消了该门课程的设置,因此英美文学的教学从独立学院建校初始便遭遇了严重的危机。同时,相对普通本科高校的生源而言,独立学院的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较差、学习动力不足等,决定了其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相对较强,自主学习能力较低。鉴于独立学院学生的特殊性和课程的特点,我们有必要总结独立学院英美文学教学中的问题,研究新形势下适合于独立学院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增进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增强独立学院的学生就业竞争力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笔者在学校的支持和课题组同事的协助下,进行了一项旨在了解我国独立学院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从而探讨适合于独立学院特色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   一、研究问题与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为例,分别对来自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07级和2008级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涉及学院的英美文学课程的设置、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内容与课程学习的评估与效果等方面。调查学生人数共102人,收回有效卷91份。本文将统计数据和分析调查结果,以期对独立学院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有更详细的了解,在总结我院英美文学教学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尝试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从而为探索和实施适合于独立学院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帮助。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英美文学课程设置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英语专业把这门课程安排在高年级即第三学年上学期完成,课时安排为每周3学时,全期共计48个学时完成该门课的教学。我们对课程的设置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大部分学生认同我院的课时设置是基本合理的,认为每周三学时为宜(B),但有46%的学生认为该门课程应该开设2个学期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这点与我们对课程教学实际进展情况的调查结果相符:教师基本没能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实际上,到学期结束时,英国文学勉强结束批判现实主义的教学,而美国文学则刚进入浪漫主义时期,教学就嘎然而止。学生的普遍反应是意犹未尽,更确切的说,学生对整门课程的框架理解基本处于一个破碎支离的状态。然而,在独立学院现行的教学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下,并在能开设英美文学课程的学校并不多的前提下,要进一步地增加这门课的课时是非常不切实际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在不能增加现有课时的情况下,只能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提炼与选择。教师可以完全打破以往的“以史为序”的教学顺序,采用“断代”教学法;此外可以按照学生的喜好程度,对学生进行“体裁”教学法。例如在讲授英国文学时,教师可以跳过学生觉得最难学也是最容易消磨他们学习积极性的古代文学,直接进入学生感兴趣的英国中世纪文学尤其是莎士比亚的戏剧和诗歌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在兴趣中掌握了英语诗歌和英语戏剧这两种文学体裁的各种术语和格律知识等等,而不是一来就被枯涩艰难的英国古代文学知识所难倒。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能缓解“教学内容多、课时有限”与随之而来的学生“畏难、被动、走马观花地学习”两者之间的根本矛盾,因此处理好教学课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根本问题,我们也为顺利地解决如何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等方面的问题打下了基础。   (二)英美文学课程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在语言学习者诸个体因素中是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之一,动机是属于情感方面的因素,主要回答“为什么做”的问题,它贯穿学习的全过程[4]。学习动机的强烈程度直接影响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美文学课程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研究对独立学院英美文学课程学习动机的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表2所示,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虽然他们认为有必要开设英美文学课程,该门课程能增加其对英美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的了解(a)、提高其英语阅读和写作水平(b)、增强其文学的赏析与分析能力(c),并愉悦其性情(e),但鲜有学生认同考研的需要(d);不过在对于英美文学能否有助于其找工作的问题上,只有少部分学生表示没有帮助或没有意识到其作用,超过2/3的学生肯定了英美文学的实用性;但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所有的学生都表示,如果没有开设英美文学课,他们不会经常去学习英美文学,多达78%的学生表示偶尔才会去学习。表2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英美文学课程在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外语学习中的地位:学生确实重视该门课的学习,但众多的原因,比如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学生的功利主义心态日益突显;他们更多的关注一些有助于就业的实用性课程(a)如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外贸函电等,只有极少数学生为了考研的需要或者兴趣的驱使,把英美文学作为学习和毕业论文研写的方向,从而使得英美文学课程被严重地“边缘化”;另外一方面,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自身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教材旧、难、教学内容的历史跨度大、文学流派众多、作家风格多样、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单一等使众多学生由于“畏难”(b)而丧失对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上述这些原因使得教师“有效输入”不足,学生“有效输出”更是低下。这也不难理解不少学生仍然是以考试成绩为重,而不是享受英美文学学习过程、以提高文学素养为导向。#p#分页标题#e#   (三)英美文学课程学习策略   按照文秋芳对于学习策略的界定,学习策略是为有效学习所采取的措施;使用策略的目的在于提高学习效率,策略的实质是学习者的行动而不是想法[5]。本研究对独立学院英美文学课程学习策略的调查结果如表3。由表3可知,在过去的授课模式中,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老师讲述+学生偶尔答问”的教学方法(C),而不是学生所理想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A)、学生主题讲座(B)、戏剧表演(D)、音像赏析和老师采用现代视角进行批评总结(E)等。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实行“教师主讲”、“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观点,这也不难理解学生为何最后彻底失去对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调查问卷也显示,很少有学生做到预习和复习课程,他们认为其它专业功课繁忙,没时间进行预习(b),即使预习,内容也只偏重文本作者的生平知识和时代背景,(a)而其复习内容也限于课堂笔记的温习(a),这在很大程度上突显了独立学院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低,极大地依赖教师的现实情况;此外,通过表4,我们可知多达75%的学生偏好读中英文对照的作品;他们一般是通过看电视电影来了解英美文学作品(C),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和学生日益突显的功利主义心态对独立学院英美文学教学和学习所产生的强烈冲击,同时也反映了大部分学生既想获得文学知识又不想付出太多劳动的“快餐文化”心理。实际上,当代大学生的参与意识非常强烈,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例如在课堂的准备阶段,教师可以把英美文学史上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按照编年史的顺序列出清单分发给学生,同时把学生分成相应的讨论小组,由小组全体成员通力合作,尽可能地从网络和图书馆收集相关资料,并由其中一位成员综合大家的资料,写出相应的读书报告,在上课初分发给全班同学。上课时,在让全班学生研读读书报告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直观的图片和相关作品选段的视频,以感性的形式补充学生以理性形式呈现的读书报告。然后,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出在难度上有梯阶的问题,导入某种具体的英美文学批评方法让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做补充性点评。这样,师生频繁互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英美文学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不再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走,而这种独立思考、“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的培养恰恰也是英美文学课程的学习目的。   (四)英美文学课程学习内容   本研究对独立学院英美文学课程学习内容的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表4说明,在学习内容方面,学生对理想的英美文学课程的文学形式有了非常鲜明的立场:其爱好程度由弱到强分别是散文-自传-诗歌-戏剧-小说;因此教师可以自行按照体裁的分类从小说-戏剧-诗歌-自传-散文等的序列给学生进行讲解,另外在讲解某个具体的文学时期时可以采取专题讲座和中西文学比较的形式,这样学生更能系统地掌握各种文学体裁,也增进了对学习英美文学知识的兴趣。表4还反映了学生对于学习文学批评方法的重视(D)。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介绍文学史和分析文本本身,即使介绍了文学理论本身也没有重视如何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具体的文学作品。实际上,作为读者的学生不能仅满足于提取某些文本信息,还应该仔细体味篇章的语言风格,把握篇章结构,了解篇章的社会文化背景,领悟作者的深层含义,评判作者的态度或立场等。忽视了对文学批评理论的教学,无论是偏重“史”还是偏重“文”,抑或两者相结合,教师都只能是“授人以鱼”,不能“授人以渔”,而学生也只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教师通过借鉴不同的文学批评理论,在教学生对某个作家的作品进行个案分析和研究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新的阅读视角和培养了学生新的思维模式,这是文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文学教学的终极目的所在。   (五)英美文学课程学习的评估与效果   在研究的最后,本课题还对独立学院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的评估手段和教学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5所示。根据调查,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相对以前普遍使用的闭卷(A)和学期论文(C)的课程考核形式,他们更认可考核办法的多样性。传统的靠一张期末试卷来“一锤定音”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核,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素质教育的需要。现行的学期论文的撰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能力,但在很多情况下,由于资历和认识的不足,很多学生无法做出原创性的发现;于是他们对学期论文敷衍了事,许多人则干脆靠抄袭蒙混过关。因此,在现行的教学制度下,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读书笔记(B)和考察学生的课堂主题陈述与讨论表现(D)作为考核手段。这样,既防止了学生因应付“闭卷”考试所带来的“死记硬背”,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减少学生对英美文学学习“畏难”情绪的前提下,“在过程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学习英美文学的预期目标。三、结语通过这次问卷调查,笔者大体了解了独立学院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得出下面几项结论:   1.独立学院的英美文学教师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要在专业上下功夫,经常查阅国内外最新的文学资料,也要关注最新的文学研究动态,认真研究作家作品,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理论深度和历史厚度;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用积极上进的精神感染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扮演好课堂组织者、管理者、监督者和鼓励者的角色,形成教师与学生互动式的交际教学模式;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教师要尽可能的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如课件,视频、音频教学等等,在最大程度的补充课堂信息输入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p#分页标题#e#   2.学习策略的运用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但是独立学院的英语专业学生在英美文学学习策略的运用方面差强人意,这在一方面体现了受实用主义教学思想的影响,反映了独立学院的英语专业学生对于掌握学习方法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对英美文学的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甚至排斥英美文学的学习;另一方面,英美文学教师对这一局面的形成也负有一定的责任,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行“满堂灌”,完全忽视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和探索科学的适合自己的英美文学学习策略和方法。这点为今后独立学院英美文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   3.本次研究还有一定局限性。首先,这次调查是以封闭式问卷调查形式进行的,而且是一种描述性研究,难免有许多缺陷,应辅以多种研究手段如观察法、访谈法等,还应该融合教育实验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英美文学学习状况。其次,由于时间和条件所限,本次调查只对本院2007和2008级两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没有再对其它年级的学生进行持续跟踪的调查,缺乏历时性研究,这也使得调查的数据略显单薄。最后,这次被调查的人数不多,样本规模显小,调查结果也许会有偏差。这些不足希望能在以后的教学研究中得以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