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相关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外语相关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外语相关

采矿工程外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

通过分析采矿工程专业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师资力量建设、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教材选取等方面出发,提出教学改革意见,旨在实现提高采矿工程专业外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采矿工程;专业外语;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采矿工程专业外语是面向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选修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涉及采矿工程领域中矿井设计与开拓、煤田地质与勘探、井巷工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采煤方法、矿山环境保护和系统工程等专业基础知识,通过课程学习,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专业英语文献的阅读技巧,了解外文文献检索、写作知识,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和专业交流能力。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如何扩大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在德智体上全面发展并且具有从事相关专业领域科研能力的精英人才,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目标之一[1,2]。随着煤炭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被引入煤矿,而扎实的专业外语基础及其应用能力成为汲取国外先进经验、丰富学术交流和开拓视野的必备条件[3]。虽然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进行了大学基础英语的学习,但这无法满足专业的发展和需要,必须在经过公共英语和四六级应试培训后,进行外语学习内容和专业课程相结合的专业外语。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外语的教学方面缺乏成熟教学方法,作者结合近几年采矿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和专业外语教学实践,对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教学改革措施。

一、当前采矿工程专业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师资力量薄弱且不稳定

阅读全文

商科学院法学双语教学定位

 

一、商科院校法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商科院校法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法律服务全球化的推进,法律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的联系日益紧密。入世后,世贸组织各成员国在法律制度上不断调整其与WTO基本原则不相容的地方,试图与WTO规则保持一致。   因此,在国际竞争中亟需大量有法律专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外语的复合型人才。而法学双语教学便是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一个很好途径。以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为例,国际公约的标准文本一般均为英文,如果该课使用双语教学,既可培养既掌握相关知识产权法规,又能熟练运用专业外语的高素质复合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这将为更好保护中国知识产权起到推动作用[1]。   因此,商科院校的法学双语教学应服务市场,培养学生在掌握法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懂得相关的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金融学知识[2]。而这些课程在专门性法科大学及综合性大学的法学院并不开设,但商科院校法学院均开设有经济学通论、管理学通论等相关课程。   因此,经济全球化、法律服务全球化背景下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使得商科院校的法学双语教学尤为必要。   2.商科院校法学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商科院校中经济学、管理学具有明显优势,而法学在依法治国、依法治校的大环境下也备受关注。商科院校中国际贸易、金融学、工商管理等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且经济管理又与法律密切相关,因而商科院校的经济学、管理学一般都开设了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法等法学专业课程,且授课教师大多从法学院中选聘。而相对法律专业学生而言,商科院校一般不仅要求其掌握法律基础知识,还要求其能够懂得经济学、管理学知识,因而法学院一般也将经济学、管理学等开设为选修课程,这种课程设置体系为法学双语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国际经济法为例,国际经济法采用双语教学,法学专业学生在此之前其已具备相关经济法、合同法等专业知识,因而双语教学能使学生更直接、更准确地获取知识。对经贸专业、管理学专业学生而言,其在学习国际经济法课程之前已有一定国际贸易知识,加之其外语水平高于其他专业学生外语水平,因此使用双语教学同样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1]   二、商科院校法学双语教学的特色和目标定位   1.以“法商结合”为特色。商科类院校强调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之间的相互渗透,一般以“经、管”为主体,以“法商结合”为理念。因此,商科院校法学双语教学应以“商法”为中心“,法”与“商”密切相关”,法”为“商”服务,形成“法商结合”特色。具体而言,即法学双语教学应以面向市场、面向企业、服务社会为宗旨,紧紧围绕现代市场经济科学地构筑学科体系,不断凝炼商科院校法学学科特色,形成“以商法为核心,以民法、经济法为主体,以商事仲裁、经济刑法、国际贸易法等为支撑,旨在培养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有丰富的法学专业知识的法学通识人才。此外,在课程体系设计上,还应开设“经济学通论”和“管理学通论”作为法学专业的公共基础课,鼓励法学专业学生选修经济、管理类等课程,这符合商科类院校“法商结合”人才的培养模式,也符合当前实际的需要。   2.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   中国法学教育属于通才教育,商科院校法学双语教学也应反映通才教育的特点。   目前,专门法科大学和综合性法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旨在培养以研究型人才为主,具体表现为在学历教育上是以硕士研究生培养和博士研究生培养为重点。而商科类高校法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定位为:依托商科院校商科教育为优势,充分利用商科类院校的教学资源,结合市场的需求,将培养法商结合的“应用型法律人才”作为基本目标。[3]   笔者认为,商科院校法学双语教学除加强理论教学外,更应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上,通过实践,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实践中学习”,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将纸质的法律转化为社会中的法律。   三、商科院校法学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   目前,各高校法学双语教学在实践中的做法很不统一。有的依据教师的外语水平而开设双语课程,有的将双语课开设为必修课,有的将其开设为选修课。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法学双语教学要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双语教学而言尤为重要。   笔者认为,商科院校法学双语课程设置不仅要考虑法学专业自身的特点,而且还要考虑其“商科”特色。因而,法学双语教学不宜以选修课和必修课为依据,更不可因人而设,而应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4]。例如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知识产权法都是必修课,其中大量的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和专业术语均是英语,因此,比较适合双语教学;而国际贸易法、国际知识产权法、WTO法等虽属于选修课,因具有较强国际性,同样适合双语教学。相对而言,有些课程受中国意识形态影响较深,例如中国法制史、中国宪法、中国法律思想史等,不适宜设置为双语课程[5]。   四、商科院校法学双语教学的模式   1.法学双语教材的选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目前法学双语教学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缺乏合适的教材。使用原版英文教材固然可使学生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了解国外相关法律与制度,但这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有极高的要求,除需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外,还要有良好的英文思维习惯及对历史背景的详细了解;不使用原版教材,学生容易理解,但其中却不乏中式英语的表达和思维。笔者认为,商科院校法学双语教材的选择不应僵化地、不区分实际情况统一规定必须使用原版外文教材,而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过渡。首先,对于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中采用汉语言授课为主,英文授课为辅,并同时使用中文版法学教材和双语版法学教材并行的方法。例如笔者在国际法双语教学中,一般采用两本教材。一本是邵津老师主编的国际法中文版教材,该教材对国际法相关专业术语都配有英文翻译。另一本是杨泽伟老师主编的双语版国际法,该书在尊重原版英文翻译的基础上,对国际法专业术语、相关立法背景及具体内容都有详细而又通俗易懂的介绍,学生只要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都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看懂。#p#分页标题#e#   其次,对于高年级学生,随着其英语水平的逐步提高,学生希望接受原汁原味的英美法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可渐渐采用原版教材授课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甚至可聘请国外学者以专题讲座的方式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效果更好。   2.使用外语比例的选择。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有关文件要求双语教学使用外语讲授要占相关课程课时的50%以上。   其实,双语教学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所谓教无定法,学无定法。笔者认为,法学双语教学中外语使用比例不应硬性规定。当然,笔者也并不赞成“平分秋色”的教法,即先用英语讲一遍,再用汉语翻译一遍;或中文讲50%,再用英语讲5O%。笔者认为,双语教学中使用外语教学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外语更好理解法律概念。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外语不应是一种装饰,而是一种必要的手段和工具,当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在语义上不存在歧义,可不使用外语讲授。毕竟法学双语教学有别于外语教学。前者应以法学概念的理解为重点,外语只是一种辅助工具,而后者重在语言的学习。法学双语教学中不加区分地规定用外语讲授课程的比例,对于一些法学专业基础好,但外语基础较弱的学生可能适得其反,法学双语教学也就有流于形式之嫌。   3.法学办学形式的选择。长期以来,法学专业的招生形式严格限制了双语教学。法学专业班级划分大多依据学生报到先后,划分为不同的行政班级进行授课。首先,如果以小班授课,在人数上比较适宜于双语教学,但学生外语水平可能高低不一;如果以合班授课,一是从人数上看不适合双语教学,二是学生与老师之间很难互动。如果在法学办学理念和办学形式上能够创新,招收法学专业实验班,学生入校后必须经过英语水平测试,采取双语教学方式,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法律专业知识后,就派往境外著名商科院校进行集训,或者采用联合教学的方式,相信对法学双语教学会有极大的促进。目前,我院与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采取联合培养方式,由我院选拔优秀本科毕业生推荐到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攻读硕士学位,这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法学双语教,而且也提高了学生进行双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结语   虽然商科院校法学双语教学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但我们相信法学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式,随着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化,一定会有新的突破,通过法学双语教学也一定会为社会培养更多既懂法律又懂经济,会管理,熟练掌握外语的高素质人才。正如著名的双语教育专家M•F麦凯教授和M•西格恩教授所言“:就世界范围而言,双语教育对加强各民族相互理解是我们所能够做的最有价值的贡献……双语教育的代价无论多么昂贵,它都将比不能进行双语教育所付出的社会代价要低”[6]。

阅读全文

职业教学中跨文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欧洲的语言文化教学与美国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二战后,受美国的听说教学法和西欧的视听法的影响,语法作为欧洲的外语教学法教学重点,到1988年出版的两部论文集体现一些学者对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研究有兴趣。其中法国的代表Zarate(1986)提出了两种互补的文化教学模式,即传统的文化知识和较新的体验是学习和本族文化与目的文化的对比。英国的代表Byram(1989)主要研究了学习者心里、认知和情感发展过程的文化教学框架激起与外语教学它层面的关系。此后,一系列的文化教学措施在欧洲各国展开了,跨文化外语教学理念在欧洲全面实施。由于中国闭关锁国的历史、对外来文化过分谨慎的态度和文化教学的匮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文化教学的认识,妨碍了文化教学的有效发展。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不断深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跨文化外语教学理念的著作和论文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版,如:邓炎昌(1989)、顾嘉祖(1990)、胡文仲、高一虹(1997)、陈申(1999)、戴炜栋,王雪梅(2006)、高永晨(2006)、许力生(2007)。这些研究对于推动我国文化教学的进程,为文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但文化教学与职业英语教育联系的相关研究还很少。

跨文化外语教学理念在职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的理论基础

(1)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外语教学的目的具有多样性,但是就正规的学校外语教学而言,提高学习着外语交际能力是一个共同的目标。外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必然要求学习者了解目的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意义系统,通过目的文化与本族文化进行对比,调整和修改自己的认知图式和参考框架。只关注语言符号和语言形式,忽视语言使用中的文化内涵的教学显然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外语教学应该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和。在美国1996年的“外语教育国家标准”工程对于语言教育中文化知识的传授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外语教育国家标准”工程提出了《外语学习标准:面向21世纪》。强调了外语学习中的五个主要目标(5C’s)即交流(Communication)、文化(Cultures)、联系(Connections)、比较(Comparisons)和社区(Communities),其中之一是文化教学目标;另外在11个具体标准中有4个涉及到语言教学中文化传授目标的达成。因此,在职业英语教学过程中,传授文化知识,理解外来文化,与本族文化进行差异比较,应是我们职业英语教学中的目标所在。(2)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高职高专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跨文化交际是全球化时代下最明显的特征。作为公共必修课,职业英语教学应该是要按照社会发展需求、职业岗位需求和个人发展需求,结合行业知识和英语语言知识,为社会培养具有熟练英语交际能力和扎实专业知识及综合能力较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跨文化交际中我们不仅要面临与本国不同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及经济环境,还会遇到许多文化障碍。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个人的生活、公司的发展、国家的前途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气到了重要的作用。(3)跨文化外语教学是职业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外语教学课程中,语言、文学和文化构成这一课程的主要内容。但目前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多数仍已语言教学为主,在现实的跨文化交际中,学生只能依靠母语的思维方式、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及交际规则来表达思想,从而引起误解甚至产生冲突,进而影响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成功。可见,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战略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将成为职业英语教学面临的中心任务。因此,我们建立的“基础英语模块+行业英语模块+素质英语模块(包括文化知识)+专业英语模块”模块化体系的教学模式,以适应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

跨文化外语教学理念在职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1.设置与“文化”相关的课程自09级学生起,我院建构的职业英语课程体系确立了以发展学生职业英语能力为中心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遵循学生在校英语学习不断线的原则,灵活设置课程,选用了“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必修课”要求学生完成“基础英语模块”和“行业英语模块”的学习。在第一学期我们完成《职业英语》(上)即“基础英语模块”的教学。本课程以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为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和应用文体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第四学期我们完成《职业英语》(下)即“行业英语模块”的教学,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和掌握与职业工作有关的英语语言技能,培养学生的职场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职场听、说能力,使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交际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能够进行较为流畅的英语交流和表达,同时兼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英语应用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选修课”要求学生完成“素质英语模块”和“专业英语模块”的学习。在第二学期学生可以完“成素质模块”课程,可选修《跨文化交际》、《英美文化入门》、《英美概况》和《英美文学鉴赏》,其主旨是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人生观、科学观等,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第三学期学生可以完成“专业模块”课程,可选修《食品英语》、《药学英语》、《医疗器械英语》和《物流英语》等,这些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提高学生本专业和相关专业领域的口语和文字交流能力。

2.制定文化教学课程目标我们通过修订《职业英语课程标准》将跨文化外语教学理念夯实于职业英语教学中,即在《职业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我们在借鉴James的跨文化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我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制订了文化课程目标主要有:①理解并掌握英语语言所涉及到的文化问题,包括目标语(英语)国家的历史、风俗、种族和文化身份问题等。②理解并掌握尊重目标语与本族语(英语与汉语)的文化差异性,更好地理解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异化和文化同化问题。③要求学生在英汉文化差异中进一步理解自身文化,提供文化认识的新角度,意识到民族中心思想存在的及危害性。④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和观察文化现象,采用灵活、多角度的立体思维方式进行有效地跨文化交际。#p#分页标题#e#

3.采用多维的文化教学法在教学中,我们从目前我国职业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现实语境出发,结合社会学、文化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研究开发了一下如下方法:(1)文化导入法。教师是文化教学的引导者,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注意文化差异,培养其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领悟到文化多元性的意义和具体表现,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语言知识,而且学到了语言的文化背景、文化蕴涵。(2)情景模拟法。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背景资料,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国外的文化发展变化,结合跨文化交际的具体项目,为学生设置跨文化交际情景,鼓励学生模拟表演经典的英语小说或电影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英语语境下的不同文化。(3)亲身体验法。一方面,我们鼓励学生利用外国留学生及工作人员在华数量与日俱增的大好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并创造机会与其进行跨文化交际实践;另一方面,我们也积极指导学生并支持学生自己去探索各种文化,帮助学生建立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阅读全文

外语教学的文化背景定义

 

1文化背景教育在教学和交际中重要性必要性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信息丰富的文化又是蕴涵于语言之中的。外语学习目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跨文化交际。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养,把握了文化背景,学习者才能深层去理解和掌握语言,从而有效地理解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所以无论学生学习外语还是教师教授外语,在语言技能的同时,应该重视和了解外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那么文化背景知识(culturalbackgroundknowledge)主要包括哪些呢?主要是外语学习材料所涉及的社会文化因素以及情景因素。例如:历史、政治地理、环境、文化遗产、文学作品、传统意识、宗教信仰等;还包括所学外语国家和本国内部文化差异对比。   1.1学生外语学习时重视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重要和必要性   例如,如果我们学生不了解英国的地理以及一日多变的天气特征,就不会理解英国人日常生活见面总是提及天气来寒暄的现象,就很难真正正确理解语言内容。同样西方学生如果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很难正确的理解具有广深文化的汉语语言。例如,在现在使用中等职业英语教材中Book1Unit12Festivals详细介绍theSpringFestival春节这一传统节日以及各项传统各类活动。西方学生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如果对中国传统文化不了解,当听到springFestivalCouplets春联,dumping饺子,redlanterns红灯笼“月饼”,“粽子"等中国传统历史文化词语时,很难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可见,外语教学中文化背景教育非常重要,要让学生获得交际的语言能力,外语教学应与文化教学相结合,以理解语言的真正含义。”   1.2教师语言教学中要融入渗透语言的文化背景重要必要性   我们在与外国人交谈时,如果犯了语音和语法的错误他们往往比较宽容。但如果因不了解对方文化而违反社交或习俗或宗教习惯就会让对方觉得没礼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脱离文化只重视语言技巧和语法训练,还有指导学生了解所学语言相关文化的必要。   2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手段和途径   那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指导帮助学生学习积累有关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呢?   2.1课堂教学中启发,渗透,注重文化背景,培养跨文化交际首先在教材选编上应使语言教学和文化教育同步发展。   目前使用的中学和中职英语教材就很好,既有图文并茂的语言语法内容又融入丰富的语言文化内容。它有时代性强的现代生活主题,涉及多领域,而且注重实用性,便于交际。教材中丰富文化背景知识为我们教与学提供很好素材,这就要求我们有意识地把文化知识渗透到具体的词汇教学、课文教学和听力教学中和写作中,达到在教学融入渗透了解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目的,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   首先在词汇教学中,关注所学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多了解词汇所包含的文化底蕴,以更加掌握英语这门语言。   例如:当阅读时遇到theGardenofEden伊甸园,theBible圣经等词时教师要把基督教以及圣经中相关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否则这些词对汉语言学生难理解。翻译时也得让学生注意语言文化差异。如“狗”在汉语言中是的贬义词,不忠义是“狗腿子”;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因而汉语中的成语:爱屋及乌,在英语中将其翻译为:Lovemelovemydog。英语颜色词汇它们蕴含了大量的文化,西方人喜欢白色是圣洁象征,可中国人最爱红色象征吉祥喜庆。然后,在课文教学中融入。如中等职业教材Book1Unit10Sports单元中Marathonrace马拉松比赛文章中教师要利用这篇体育教材融入这项奥运会运动的历史由来等相关历史文化以及马拉松运动精神文化thespiritofmarathon,“Keepon,nevergiveup.”教师文章教学中还要渗透外语文化和本土文化对比。例如,东方与西方进餐待客的习惯多有不同,两文化中餐具的摆放,餐前,餐中,餐桌上的谈话饮酒等有不同,对此一无所知,难免闹出笑话。著名学者钱歌川先生曾经举过的例子:李鸿章应德国俾斯麦之邀前往赴宴,由于不懂西餐礼仪,他把一碗吃水果后洗手用的水端起来喝了。当时俾斯麦不了解中国虚实,为不使李鸿章丢丑,他也将洗手水一饮而尽,见此情形,其他文武百官只得忍笑奉陪。又如,Unit3CampusLife单元ALettertoaFriend课文教学中教师在讲解语句时融入英文书信格式与汉语书信文化对比。3)在听力训练中,材料涉及有大量文化的差异和文化背景知识,听力教学中教师融合渗透文化。例如学生听新闻:IsraelPrimeMinistervisitedtheUnitedStatesonMon-dayinWashington.ThetwoleaderstalkedabouttheMiddleEastpeaceprocess.(新闻涉及中东和平进程问题)。如果学生不知道,不了解PalestineandIsrael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相关历史和政治方面文化背景,那么听到材料就很难很好地把握理解语言内容。   总的来说,这些教学中点滴语言文化知识教师要适时融合,对比,渗透,学生才能逐渐了解,才能用更加贴近对方生活和思维方式的语言来交际。   2.2仅有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要进行课外补充   1)恰当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文化背景十分丰富,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谈及所有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个很好的补充。教学之余可向学生推荐难度适当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英文版的文学作品简易读本,如牛津简易英文读本系列(OxfordProgres-siveEnglishReaders),还可以引导学生读一些报刊、杂志。如:Reader'sDigest,ChinaDaily,,《21世纪报.中学生版》等,让学生们课外积累更多有关社会习俗以及日常交际等方面的知识。教师要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有的要掠读,有的要精读,还有的就要反复阅读,必要时让学生写阅读心得或总结,加深巩固。让学生课外获得丰富有用语言文化知识,有助于语言的最终交际应用;#p#分页标题#e#   2)利用多媒体教学影视,录音图片,收集一些外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利用这些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   3)选修课。教师可利用《英美概况》、《语言与文化》、《英语学习文化背景》、《西方文化背景知识选讲》等材料以讲座的形式,分章向学生介绍外语国家的文化情况,如衣食住行、教育、金融、节日等情况。也可以运用外语电影、电视、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让学生身临其境直观对外语文化的了解,可以增加学习兴趣。   4)组织课外活动,英语角,英语晚会等,让学生有实践机会,提高语言应用力。   3实施文化背景教育的注意事项   1)教师要先加强自己各文化素质,自己有一桶知识才能给学生半桶   2)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循序渐进,   3)教师在指导学生了解别国文化同时还要融入本国文化避免学生学其他国文化背景时抛弃自己文化传统。

阅读全文

基础教育双语教师职前培养

一、基础教育双语师资现状调查分析

一是目前担任双语教学的双语教师的数量不足,表现在能胜任双语教学任务的双语教师数量不能满足当前西安市社会对于中小学双语教学的需求。在笔者对没有开展实施双语教学的36所中小学的校长或教务主任的访谈中,有17人表示没有开设的主要原因是考虑到没有能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在问及他们未来的规划时,其中19人(占未开设学校的52.8%)表示只要双语师资问题得到解决,他们将会尽快开设相关的双语教学,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二是目前担任双语教学的双语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素养和双语科研能力普遍较低。在笔者对目前担任双语教学的教师进行的进一步问卷调查中(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双语师资的教师类型、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英语水平、教学年限、双语执教年限、双语学科分布、教学工作与教学效果、意见和建议等情况)发现,目前担任中小学双语教学的教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历偏低,教龄偏短,双语执教时间更短,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及双语教学知识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目前担任双语教学的双语教师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对某一学科有兴趣或专长的外语教师,二是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科教师。这就造成学科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平、能力素养有限,不能用英语授课或者是不能用英文完整授课;而外语专业教师因为缺乏足够的学科知识,又不能讲授学科专业课程。由此可见,合格的双语师资短缺仍是制约双语教学的最大问题。

二、解决途径

(一)对传统的外语专业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传统的外语师范生,虽然其外语水平和教学能力都很强,但因为其缺乏其他的专业学科知识,很难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双语人才的需求。鉴于此,要对传统师范外语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理念和课程设置、实习机制以及考核评价方式进行改革,使其毕业后能成为有专业特长、外语良好的跨学科双语人才,能够从事中小学双语教育教学。1.改变传统的招生模式传统的外语专业的学生大多来自高中文科班,他们文科综合基础知识较好,但理科和其他专业知识欠缺,所以很难将外语与某一门学科尤其是数、理、化等专业结合起来从事学科双语教学工作。而其他专业的学生,外语基础又比较差,很难用英语讲授学科知识。无论哪一种招生模式都不能适应新的专业培养要求,这在生源质量上就制约了专业人才培养的前景。因此,笔者建议,在以后的师范院校外语专业招生时,可以考虑录取一些理科基础较好的学生,经过专业学习,使他们成为能文能理,具有能把外语和专业结合起来的复合型人才,为培养优秀的双语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2“.双学位”模式外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其外语知识水平往往是“普而不专”,他们可能了解很多领域的外语知识和词汇,但由于不够专业,不能用外语进行其他学科的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鉴于此,笔者建议:外语专业的学生有必要辅修另一门专业学科,比如历史、地理、生物或者化学等,或者采取双学位的方式,使外语专业的学生成为能够从事中小学双语教育教学工作的“外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和教育国际化的需求。

(二)将双语教育理念渗透到相关专业教学中

在师范院校一、二年级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学生英语听力、口语的训练和提高,强化英语口语能力训练;另一方面要在大学英语常规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各个专业的专业特点,进行相关专业的英语通识教育,为三、四年级的专业英语做好铺垫。在三、四年级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特点,开设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即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alPurposes)课程,如化学、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双语课程,提高学生在相关专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同时,还可以以选修课的方式开设双语教学论课程,提升他们的双语双文化意识、双语思维能力和双语教学能力。此外,应加强与实施双语教学的中学的联系,为双语专业提供见习、实习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阅读全文

语言文化的跨文化发展途径

 

语言一直以来在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经济飞速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也对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国外语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偏重听说读写、语法等传统英语技能的训练,忽视了语言的社会文化教育,忽视了中西方文化差异,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怎样使学生全面掌握英语,达到听说读写与外语交际均衡发展,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1语言文化的内涵和英语的发展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化是一个群体(国家、民族、企业等)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以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不同民族的独特文化主要体现在语言中,任何语言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促进语言发展,二者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了解文化又必须借助语言。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中耳曼语族下的西日耳曼语支,由古代从欧洲大陆移民到大不列颠岛的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部落的日耳曼人的语言演变而来,并通过英国的殖民活动传播到世界各地,融合了拉丁语、日耳曼语、凯尔特语、挪威语等。由于上两个世纪英美在文化、经济、军事、政治和学术上的领先地位,英语广泛应用在国际交往中,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准国际语言。目前我国的外语教学主要是指英语教学,其文化的代表国家是英国和美国。英国文化源远流长,从16世纪起先后历经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阶段。美国自1789年成立以来,经济文化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兼容并包的民族文化,至今已成为世界主流文化之一,在文学、建筑、绘画、雕塑等方面深深影响着世界文化发展。   2语言文化教育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在语言正确和流利的基本前提下,要保证特定语境下的准确交流,就必须运用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避免一些可能的交际误区。所以,语言文化教育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首先,加强语言文化教育是语言本质的需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只有放到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才有意义。教学中应该通过文化学习语言,通过语言领会文化,达到互相促进的效果。在外语教学中引入文化背景介绍,可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对语言学习的需求和对异国文化的好奇,开拓学生视野,增强教学效果。   其次,加强语言文化教育可以弥补外语教学中的不足。目前我国的外语教学过分注重听说读写而忽视中西方文化差异教育,导致学生在交际时缺乏相关文化背景,严重影响语言表达交流,甚至因为文化差异导致交际误区,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教师应将语言文化知识与基本语言技能相结合,讲授跨文化交际中所涉及的语言文化背景和相关语境要素,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语境语言应用,提高交际水平。   3外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教育的途径   3.1改革教学教育模式,增强教师语言文化素养   我国目前高校英语教学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吸引性,很多学生也仅仅把英语课作为通过四六级的保障,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所以急需改革教学教育模式,构建科学的外语教育体系,增强教师的文化素养。首先要从教材编写入手,选择一些影响力大的英文名篇,如名人演讲、文化著作等,无形中渗透文化教育,增强学生对英语国家的了解。其次可以开设相关文化课程,如国际礼仪、英美文学选读等,让学生多途径掌握相关的文化知识。另外高校间应加强交流合作,建立教师培训进修机制,定期举办研讨会、组织实地考察等,提高教师自身的语言文化素质。   3.2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对比法是跨文化语言教学中的重要的手段,教师应将中西文化差异渗透到英语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比从多角度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教师也可采用导入法,在教授课程内容时介绍相关文化背景,引导学生根据语境使用得体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意识。如在西方国家见面礼仪是拥抱或亲吻,而在东方国家见面礼仪仅局限于握手。如在英美国家寒暄一般以天气、交通等大众问题开头,谈话中不涉及年龄、收入、婚姻等隐私,在中国谈话则多围绕工资、人际、婚姻等。如国外对于别人的夸奖一般回应“Thanks”表示对欣赏自己的感谢,而中国人一般比较谦虚。如“dog”一词,在汉语中常出现在“狼心狗肺”、“狗眼看人低”等贬义词中,但在英美国家,人们把狗看成人类最忠实的朋友。所以,充分了解语言文化有助于更好的交际。   3.3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体验异国文化。比如展示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以较为直观的方式了解外国的艺术、雕塑、风土人情等。比如多媒体教学,以形象的画面配以优美的背景音乐或生动的讲述,能很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语言知识。比如播放相关影片,把枯燥的知识学习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感官享受,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感知和记忆。另外也可以邀请一些有国外生活经历的老师、同学讲述其真实生活的见闻感受。   3.4丰富课外活动,营造异国文化氛围   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能起到补充巩固作用,在外语教学中,更要丰富课外活动,积极营造异国文化氛围,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使用英语。如布置难度适宜的外文阅读任务,撰写读书心得,举办读书交流会,这有助于学生扩展词汇量,丰富语言文化知识。如鼓励学生参加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话剧大赛、英语辩论赛、英语模仿秀等活动,使学生尽可能多的锻炼英语口语,加深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综上所述,语言文化教育是外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有效实施是外语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既要教授基本的语言读写知识,更应注重渗透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为国家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p#分页标题#e#

阅读全文

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分析

【摘要】概述、梳理英语教育专业的相关研究。选取三所外语院校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通过文献分析和数据统计,对三所外语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通识教育课程中增设汉语语言和文化课程;整合相关语言技能课程,增加学术写作课时;增加教师教育课程的课时,提供教学实践课程;丰富实践教学环节,适当延长实习时间等建议。

【关键词】英语教育;课程设置;外语院校

引言

英语教育指的是英语作为外语的英语学科教育学,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英语教育专业已经成为一个专门服务于英语教师教育的独立学科(胡银萍2016)。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基础阶段的英语教育,且英语教育专业一直承担着培养英语教师的责任,因此英语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方式逐渐受到英语学界的广泛关注。英语教育专业通过“英语+教育”的模式培养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合格外语教育人才。本科学校建设英语教育专业,能够推进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一体化,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升英语教师队伍的质量。

一、相关研究综述

英语教育专业在国外又称TESL、TESOL、ELT、TEFL、EE,美国有200多所院校开设了英语教育专业(李辉2011)。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实现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也是高等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关系着培养未来英语教师的目标能否实现。在提高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课程设置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季舒鸿(2012)提出了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分别是思想性、实践性、师范性和学术性;刘蕴秋和邹为诚(2012)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教育见习课程对英语专业师范生的教育理念、专业素养和职业需求的影响;陈卫安和申玉革(2014)认为运用实践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所以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英语专业的所有课程,还要学习教育教学类课程。孙旭春和刘立伟(2014)对两所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所师范大学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均不重视教师教育课程。李宏强(2018)研究发现西北6所高校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教师职业技能课程没有开设,因此他提出要合理开设英语专业课程,培养高素质英语教师。现有研究主要以高职院校和地方师范院校为研究对象,针对外语院校的研究几乎没有;另外,以往的研究者只选择课程类别中的一个方面进行研究,对课程设置的全面研究较少。外语院校开设英语教育专业,旨在打造具有外语院校特色的英语学科教学和英语师范教育专业。本研究选取三所重点外语院校为研究对象,从课程设置的现状入手,具体分析课时学分、课程组织和课程内容,并针对现有的问题提出建议。

二、课程设置分析

阅读全文

外语教师教学课堂提问探究

一、外语教师教学观以及课堂提问

1.外语教师的教学观

所谓外语教师教学观所指的是外语老师在教学实践与学生进行互动,并且通过协商而形成对外语教学的看法与理解。外语教师利用形成的这个教学看法,正确地做出外语课堂的决策。外语教师教学观应该理解三个方面的教学框架:第一,要认真理解外语的本质;第二,要认真理解学习外语的本质,要理解学习外语的策略以及手段;第三,要理解课堂决策,通过长期的课堂教学来把握师生关系与教学任务。

2.外语教师课堂提问

所谓的外语教师课堂提问题指的是通外语教师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从而来体现出外语教师的教学观。在这个互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的内容体现出了外语教师的语言观,课堂提问的方式则体现出了外语教师的学习观。

二、课堂提问教学观对学生的影响

外语教师在开展课堂提问教学时,要针对课堂提问的内容、类型、方式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与分析,才能顺利地把课堂提问教学顺利的进行开展。如果对于这些内容处理不当,除了直接影响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外,还会影响到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认知与理解。比如:我们在提出参考性问题时,学生一般都会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来进行思考。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都不尽相同,这时就会产生许多不同的答案,那么可以促进学生来尝试着用外语来阐述答案的机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选择让优秀的学生进行回答,那么会影响到其它学生的发言机会,那么会导致成绩好的学生对于外语的理解以及运用发展更快,在成绩稍差的学生中会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会觉得反正教师又不会让我来回答的情绪,逐渐就失去了学习外语的信心与兴趣,从而让班级中学生的外语水平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情况。因此,课堂提问教学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学习因素,要寻找出能够均衡班级成绩的有效方法,通过课堂提问教学来提升全班的外语水平。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