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翻译技能分级教育设想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汉英翻译技能分级教育设想,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汉英翻译技能分级教育设想

 

1.引言   目前我国的专业翻译教学已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同步展开,探讨不同阶段的学习者翻译能力表现及其特点有助于提高翻译教学的针对性以及本科和研究生两个层次的翻译教学的衔接性。本文根据国内外翻译能力研究的成果,以笔者所在高校的翻译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样本分析等调查手段,探讨了学习者汉译英翻译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学习者汉译英翻译能力发展的阶段、特点以及分级教学的可行性。   2.翻译能力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根据目前国内外翻译界对翻译过程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处于不同能力阶段的译者的翻译表现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翻译能力是译者后天习得的,其发展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2.1翻译能力发展的阶段   对于翻译能力发展的阶段,目前学者们有着不同的看法。Presas(2000:19-31)根据PACTE小组早期提出的翻译能力模式,认为译者翻译能力的发展包括以下三个阶段:1)习得以前没有的能力;2)重新组合已经习得的能力,提高转换能力;3)习得策略能力。Chesterman(2000:77-89)认为翻译能力的发展包括五个阶段:初学者阶段、高级阶段、能力阶段、熟练阶段和专家阶段。Hoffman(1997:189-230)则将能力的发展分为七个阶段:无知阶段(naive)、新手阶段(novice)、入门阶段(initiator)、学徒阶段(apprentice)、学徒期满阶段(jour-neyman)、专家阶段(expert)、以及大师阶段(master)。以上对能力阶段划分的不同显然是由研究者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不同所造成的。有的学者只关注学习者翻译能力的发展(如Presas),有的学者则包括了从翻译新手到翻译大师整个阶段的能力发展(如Chesterman和Hoff-man)。但是这些研究都承认翻译能力的发展是阶段性的,而且呈上升趋势。换句话说,一个学习者从翻译门外汉成为翻译大师,需要经过一个“有意寻求交际经验”的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获得成为大师所需要的翻译能力(Shreve1997:125)。   2.2翻译能力发展的特点   Hoffman(1997:197-198)指出,在很多专业领域,从新手发展成为专家的过程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行为表现上都需要经过一个质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成为专家的过程就是从对问题表面的、简单的理解转变为对问题清楚的、概念性强的、原则性的理解。2)在能力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跳过某个阶段是很罕见的。一个水平高的实践者很少会停步不前或退步。3)经过练习,技巧的获得不再是有意识的努力费劲获得的,而是自动的、模式化了的认知。4)培训他人时,一个高水平的实践者能够预见到学员可能要犯的错误,考虑到每个学员技巧水平的不同而预见到他们可能要犯的错误。PACTE(2003:49-50)翻译能力专项研究小组认为翻译能力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同任何学习过程一样,翻译能力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螺旋上升的过程,经历一个从新手的无知(翻译能力前阶段)到专家知识(翻译能力阶段)的发展阶段。2)在翻译能力发展的过程中,操作性知识和翻译策略能力的发展是最根本的。3)在翻译能力发展的过程中,翻译能力的各个单项能力成分得以发展和重组。可见,翻译新手要获得翻译能力,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译者需要经过一个“阶段性的质变”(stage-likequalita-tiveshifts)阶段。翻译能力的发展是“动态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一方面,不仅把学到的新知识合并到已经获得的知识网络当中去(获得信息),而且在这种合并的基础上(细化新知识),重组已经获得的知识。另一方面,学习者不仅仅是学习规则和知识(陈述性知识),还要学会把这些规则和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操作性知识)”(Presas2000:29)。构成翻译能力的各项能力成分是在不同阶段分别习得的,已习得的各项分能力会在翻译能力的大框架下重新组合,进而体现为译者当下已习得的翻译能力。翻译能力的习得并不仅仅是翻译知识或翻译技巧的获得,译者还需要能够将已习得的知识或技巧应用到翻译实践当中去。翻译能力的习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翻译能力的发展是开放性的,呈上升趋势。   3.中国学习者汉译英翻译能力分级实证研究   上文提到,不同的研究者对翻译能力发展阶段的划分有不同的看法,但基本上都同意翻译能力是随着译者翻译经验的增加而发展的。本研究参考Hoffman(1997)对翻译能力阶段的划分,根据笔者所在高校汉英翻译教学的对象和实际情况,将汉英翻译学习者分为三个级别:新手阶段,学徒阶段,以及学徒期满阶段。新手阶段指学习者经过了两学年的英语技能课程训练,但还没有真正接受过汉英翻译课程的训练,对翻译实践缺乏感性认识。学徒阶段指学习者刚通过翻译研究生的入学考试,开始进入翻译研究生项目学习,学徒期限两年半。学徒期满阶段指学习者已完成了两年的翻译研究生阶段的翻译课程训练,通过了汉英翻译课程的毕业考试,基本上可以独立承担翻译任务。实验假设是这三个级别确实存在着翻译能力的差异,但差异体现在哪里还需要进一步调查。   3.1实验对象   受试者包括A、B、C三组。A组是没有或有很少汉英翻译经验的翻译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属于翻译新手阶段。B组是刚通过翻译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研究生,属于翻译学徒阶段。C组则是已经经过两年翻译培训的翻译研究生,属于翻译学徒期满阶段。根据问卷调查,以及参考Hoffman(1997:189-270)对能力发展阶段的划分,本研究考察的三组受试者对象分别具有以下特点:1)翻译初学者,指翻译专业本科生三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两年的英语技能课程,但尚未进行过正式的翻译专业培训,对翻译实践缺乏感性认识,76%的学生没有或偶尔做过一些汉英翻译,90%的人翻译的字数少于2万字。2)翻译学徒,指刚通过翻译硕士研究生入门考试的一年级研究生。绝大部分学生在本科阶段学过一或两年的翻译课,了解一些基本的翻译专业知识,64%以上的受试者有过8个月以上的翻译经验,41%以上的受试者翻译的字数多于2万字。3)学徒期满的译者,指经过了二年的翻译硕士课程学习,即将毕业的二年级研究生,已分别学习了一年的英译汉和汉译英。受试者100%承担过汉译英的翻译任务;55%的受试者翻译的字数在2万到5万之间,45%的受试者翻译的字数在5万字以上。由上可以看出,这三个级别的学习者在从事汉英翻译的时间和数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些处于不同级别的学习者的汉译英能力都有怎样的特点?他们的能力差异又体现在哪里?这是下面的实验要考察的内容。#p#分页标题#e#   3.2实验内容及样本分析   在确定了考察对象后,我们要求受试者将同一篇汉语短文翻译成英语,一周后交,具体翻译时间不限;而且在翻译过程中,受试者可以使用任何查询工具,并写下他们在翻译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下面是三组受试者在调查问卷中对自己翻译能力的描述:A组———翻译新手阶段的能力特点在调查问卷中,A组受试者在描述自己的翻译时谈及以下问题:1)中文中一些常见的表达难以找到英文的对应词。2)对自己翻译出的英语单词之间是否存在搭配关系感到难以确定。3)在翻译中文的句子时不知道采用何种句式,译出的句式感觉比较单一,不够多样化。4)感觉自己的译文不地道,翻译受中文思维的影响。通过分析该组有代表性的译文,我们发现该译文在语言层面上存在着相当多的语言错误,包括连词使用错误、语态使用错误、比较级使用错误等;而在翻译层面上则存在着词语翻译随意;译文一句对应原文一句,不知道使用断句技巧;以及译文受原文句子结构的影响等。B组———翻译学徒阶段的能力特点在调查问卷中,B组受试者认为自己翻译过程中遇到了以下问题:1)选词困难,不知道究竟哪个英文单词最贴切,在词义的斟酌上花费时间多。2)不知道如何用形合的英语处理意合的汉语。3)无法或不能确定自己的译文是否为地道的英语。4)认识到英汉语言在逻辑结构上的差异。分析B组有代表性的译文,可以发现,与A组相比,该组受试者的翻译能力有明显提高。具体表现为,语言错误明显减少,使用准确、得体的词汇增多;会使用英文的句套子;能够正确使用翻译技巧。但另一方面译文仍存在着选词受汉语表达方式的影响;译文表达不准确;以及采用不当的删减、简化处理等翻译技巧。C组———翻译学徒期满阶段的能力特点在调查问卷中,C组受试者结合自己的翻译体会,较为深入地思考了有关汉英翻译的问题:1)汉英翻译的困难主要在于英语表达。2)对中英文句子结构上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有更深刻的认识。3)对翻译技巧的使用和对翻译原则的思考,以及明显的读者意识。4)对如何提高汉译英进行了思考。通过分析C组有代表性的译文,可以发现该译文质量明显高于A、B两组:语言错误少,译文语言地道,能够较为得体地应用翻译技巧处理汉英语言的差异;而且受试者对于自己的不足之处有明确的认识,指出翻译的主要困难仍然是“英语表达能力上的不足”。   3.3实验结论   根据以上对三组受试者的汉译英调查问卷和样本的能力特点的分析,可以发现处于不同能力发展阶段的受试者有不同的能力表现,具体总结如下:A组———翻译新手阶段该阶段的受试者在谈及自己翻译中遇到的问题时,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是“不知道怎么去做”。当遇到汉语中一些常见表达时,不知道怎样去翻译?翻译中文的长句时,不知道断句还是不断?也不知道选用哪种英语句式最为合适?基本上处于“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能力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学习者汉译英翻译能力的特点基本上受制于英语语言的表达,小到词语的选择,大到句子的转换,翻译新手都不知道如何应对。由于尚未开始接受正式的汉英翻译培训,他们认为汉英翻译的困难主要集中在英语字词句的表达上,对句子以上的篇章层次很少考虑,对汉英翻译中涉及到的一些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也很少谈及。B组———翻译学徒阶段该阶段的受试者与翻译初学者有一些共同的问题:如词汇量不够丰富,对词汇的具体用法不够了解,英语表达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等。但就整体而言,这一阶段的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比A组的受试者要强,体现在选词上反复斟酌,译文的句式结构也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他们对汉英翻译的认识以及对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的思考要比翻译初学者更为深刻一些:了解英汉语言的一些基本差异,能够采用较为灵活的翻译策略应对汉英翻译的困难。该阶段的学习者的关注点仍在短语、句子层面上,缺乏对语篇层面的关注;翻译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译文因受原文语言结构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中式英语痕迹。翻译能力基本上处于“我知道我不知道”的阶段,对于已经认识到的问题目前尚不能很好的解决。C组———翻译学徒期满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受试者与A组和B组相比,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共同点在于该阶段的受试者对一些词语的翻译不是很有把握,需要借助字典和网络工具帮助自己判断译得是否地道。在英语表达方面,这三个阶段的受试者虽然都认为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但C组受试者尤其强调汉英翻译中对同义词、近义词词义辨析的重要性。不同之处是C组比其他两组不仅在语言能力上有明显的优势,译文少有语言错误,而且有更积极的翻译意识:不论是对句式的灵活处理,还是对翻译技巧和翻译原则的使用,都体现出译者的主动性。C组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很多受试者对自己的汉英翻译有较为客观的评价,并对自己汉英翻译中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这反映出翻译学徒期满阶段的受试者的翻译能力特点是“我知道我知道”,了解自己翻译中的问题和难点,知道怎样去克服,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翻译的量上的训练,要成为一个翻译专家,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实践磨练。   4.依据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进行分级教学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不同学习阶段的中国学习者的汉译英能力的发展是不同的,处于不同能力发展阶段的学习者的翻译能力表现是有差异的,而且学习者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能力特点。这一发现不仅符合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教学规律:即学习者在能力发展的过程中要经过从低到高的三个阶段:“无意识无能力”、“有意识但没能力”、以及“有意识又有能力”的阶段(GonzálezDavies2004:40-41),而且也符合一般技能发展的特点:粗略掌握、改进提高及巩固和运用自如三个阶段(刘和平2008:37)。依据翻译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参考中国学习者对英语语言的掌握程度,我们建议将汉译英教学分为三个级别:初级、中级和高级。具体级别特点描述如下:   A.笔译初级   主要对象是翻译专业本科生三年级学生。他们已学习了两年的英语技能课程,英语听说等各项能力应能够达到英语专业的四级要求(未能达到者,建议继续选修英语语言技能课程),并修完了一学期的翻译基础课,了解了一些英汉翻译的基本概念和掌握了一些基本翻译技巧。但没有或有很少汉英翻译经验。训练的目标是让学生明确汉英翻译的一些基本要求、汉英翻译的标准,掌握常用的汉英翻译技巧,在训练翻译技能和传授翻译基本知识的过程中侧重翻译语言交际能力尤其是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能在一小时内将250个字左右的一般性材料翻译成英语。经过一学年的训练(72学时)基本能够胜任一般的汉英材料的翻译工作。#p#分页标题#e#   B.笔译中级   主要对象是翻译专业四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英语听说等各项能力已基本能够达到英语专业八级要求(未能达到者,建议继续选修英语语言技能课程),并修完了一年的汉英翻译课,且成绩达到了70分以上。他们有一定的汉英翻译经验,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汉英翻译技巧。训练的目标是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与汉英翻译密切相关的一些基本翻译知识,巩固已习得的汉英翻译技巧,在继续提高翻译的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学习者的翻译策略能力和使用翻译工具的能力,培养学习者的翻译文化意识。能在一小时内将300个字左右的一般难度的非文学材料翻译成英语。经过一学年的训练(72学时)基本能够胜任一般难度的非文学材料的汉英翻译工作。   C.笔译高级   笔译高级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熟练阶段和2)能力阶段。   1)在熟练阶段,主要对象是翻译专业和翻译学专业一年级研究生。他们的英语听说等各项能力已达到了熟练程度,通过了翻译研究生的入门考试,他们有一定量的汉英翻译经验,掌握了一定的翻译专业知识,能够较为得体地使用汉英翻译技巧。训练的目标是继续提高学生翻译的语言能力,巩固已习得的汉英翻译技巧,使他们能够根据英汉语言的差异有意识地摆脱母语对翻译的影响,并根据职业翻译的要求恰当使用翻译的查询工具,采取各种翻译策略完成客户的翻译要求,能在一小时内将300个字左右的有一定难度的非文学材料翻译成英语。经过一学年的训练(72学时)基本能够胜任有一定难度的非文学题材的汉英翻译工作。   2)在能力阶段,主要对象是翻译专业和翻译学专业二年级研究生。他们在研究生阶段已修过了汉英一年的汉英翻译课,且成绩达到了70分以上。他们已有2万到5万的汉英翻译实践经验,承接过真正的翻译任务。训练的目标是能够将课堂上习得的翻译专业知识和翻译策略内化成自己的翻译能力,并在翻译实践中综合运用其他各项分能力,能够在一小时内将400个字左右的难度较大的非文学材料翻译成英语。经过一学年的训练(72学时),基本能够胜任难度较大的各类非文学题材的汉英翻译工作,且翻译的质量基本能够达到专业翻译的水平。   以上描述的三级能力笔译教学对象和训练目标与教育部考试中心推出的“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NationalAccreditationExaminationsforTranslatorsandInterpreters,NAETI)对翻译能力考察的三个级别的分级情况大体一致。参考刘和平(2003:35-39);李向东(2007:92-95);文军、穆雷(2009:92-95)对翻译教学体系的设置的建议,在笔译能力分级教学中,教师对不同级别的翻译教学的内容应根据每一级别的能力发展特点有不同的侧重:初级为学习者基本感知和了解汉英翻译的阶段,以培养翻译的语言能力为核心;中级为基础训练阶段,强调翻译专业知识和翻译策略能力的培养;高级为专业化训练阶段,突出各项单项能力成分的综合运用。但是,无论是在哪一个级别,汉译英教学中都应贯穿着对语言交际能力、翻译专业知识、翻译策略能力、语言外能力和使用查询工具的能力的培养(马会娟、管兴忠2010:39-44)。这是因为在实际翻译教学中,这些单项能力成分的培养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有时它们也以综合能力训练的形式在同一语篇中出现。总之,只要教师对每级教学的培养目标明确,对各项分能力的训练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活动中既可以侧重某一个单项成分的训练,也可以进行综合能力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