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譬喻经的语篇结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佛典譬喻经的语篇结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佛典譬喻经的语篇结构

 

一、佛典譬喻经的语篇结构   语体是决定语句结构和语篇结构的基本要素,“着眼于功能类型,叙事语篇与非叙事语篇的差异是基本的差异。”(方梅2007)汉译佛经文学有四种重要叙事文体类型:佛传、本生、因缘、譬喻,它们在叙事上各有独特之处。李小荣(2009)考察了汉译譬喻类佛经的文体表现,将汉译佛经中的譬喻故事分为三类,分别是原始例证型、独立完整型和变化复合型。南齐求那毗地译《百喻经》便是独立完整型譬喻经的代表性作品。《百喻经》中的譬喻故事大多篇幅短小,其语篇结构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寓题、寓体与寓意。如:(1)渴见水喻(标题)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渴须水,见热时焰,谓为是水,即便逐走,至辛头河。既至河所,对视不饮。傍人语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饮?”愚人答言“:若可饮尽,我当饮之。此水极多,俱不可尽,是故不饮。”尔时众人闻其此语,皆大嗤笑。譬如外道,僻取于理,以己不能具持佛戒,遂便不受,致使将来无得道分,流转生死。若彼愚人见水不饮,为时所笑,亦复如是。(《百喻经•渴见水喻》)“渴见水喻”是这则譬喻故事的寓题。《百喻经》在每则譬喻经之前都给出篇名,又如“愚人食盐喻、愚人集牛乳喻、以梨打破头喻、煮黑石蜜浆喻”等。篇名是整则故事的寓题,具有称说故事、提示话题与突显文体类别的功能。“喻”是标明经文的譬喻文体特征的显性词语标记,由于每篇经文都以“……喻”为题,这种词语重复手段使得《百喻经》九十八篇譬喻故事成为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过去有人……,皆大嗤笑”部分为这则譬喻故事的寓体,佛陀以见证人的全知全觉的外视角来叙述故事内容。寓体是譬喻经文的主体,属于叙述性文体,大多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一个可以作为例证来说明佛理的故事,一般包含人物、时间和地点等要素的介绍和具体的事件描述。“譬如外道……,亦复如是”部分为这则譬喻故事的寓意部分,佛陀在故事结束之后对事件做出评价,借以阐释佛教哲理。每则譬喻在叙述完故事后,都直接点明了寓意,批判外道的愚昧和无知。用来表明寓意的段落大多属于论说性文体。例如,在“渴见水喻”中“,譬如外道,僻取于理……为时所笑,亦复如是”说明了讲述痴人渴饮故事的寓意,告诫信徒不要蹈此覆辙。本文以《百喻经》作为佛典譬喻经的典型样本,从篇章研究的角度,研究文体对佛典譬喻经语篇结构及其衔接方式的影响。《百喻经》中大量使用存现式复句、回指、时间连接成分和语篇结束标记等衔接手段,由此实现寓题、寓体和寓意之间的篇章连贯。   二、存现式复句———寓题与寓体的衔接   《百喻经》寓题的语言成分以名词与动词居多,大量使用具有回指功能的名词(包括名词性短语)。在《百喻经》98个寓题中,名词(名词短语)出现266次,出现频率高达60.04%。动词出现127次,出现频率为28.69%,居第二位。其他出现在《百喻经》寓题中的词类还有副词、形容词、介词、数词、代词、助词、连词等,但数量明显少于名词和动词,合计出现频率为11.27%。寓题中的名词绝大多数是该寓题中动词的论元,充当不同的论旨角色,具有各异的语法表现,如施事、与事、主事、受事等。《百喻经》寓题中名词与动词数量居多的原因在于,叙事语体以事件的叙述为中心,因此动作行为的时间连续性和动作行为的主体是重要的构成要素。寓题中的名词和动词在寓体和寓意部分不断重复,分别构成行为主体叙述线索、行为与事叙述线索与时间叙述链条。   寓题与寓体之间最为常用的衔接方式是存现式复句。在叙事语篇中,叙述者(言者或写作者)讲述连续的事件,并随着事件在时空中展开引进新的人物、时间和地点。在譬喻经的寓体部分,行为主体绝大多数是由存现式复句引入的。具有篇章行为主体引入作用的存现式复句出现在语篇的开始部分,《百喻经》中的98个故事无一例外都是以存现结构开篇。所谓存现式复句,是由存现句充当第一个分句的复句。此类存现句的主语绝大多数都是时间词语,如“昔、昔时、过去、过去之世、往、往昔之世”等,有时也有空间词语。如:(2)昔有一人,贫穷困苦,为王作事。(《百喻经•就楼磨刀喻》)(3)往有商人贷他半钱,久不得偿。即便往债,前有大河。(《百喻经•债半钱喻》)(4)往昔之世有富愚人,疑无所知。到余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轩敞疏朗,心生渴仰。(《百喻经•三重楼喻》)(5)过去之世有一山羌,偷王库物,而远逃走。(《百喻经•山羌偷官库喻》)譬喻经为了说服教化民众,常以过去之事作为例证,这是因为过去发生的事情其真实性无需怀疑。此外,“昔”之类的时间成分也是一种叙述者视角的标示成分,提示全知全觉的佛陀是一个“出场但不介入故事”的见证者,是以第一人称见证人的“外视角”来讲述佛经故事。这些词语“仍能让读者感受到有一个讲述者正用心宣讲佛经的声气和口吻。这暗示了佛经故事别有叙述者存在,只是这个全知的叙述者隐身于佛经故事的背后了”(何清清2008)。譬喻经中篇首通常用存现句,通过动词“有”实现从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的过渡。“有”字句的常规焦点通常在句末,其宾语位置的部分往往承载重要的信息,用来引起读者的特别注意。出现在存现句中“有”的宾语位置上的人或事物,是寓题中陈述性短语的动作行为发出者,由此实现寓题与寓体之间的衔接,完成语篇寓题与寓体两个结构间的连贯。   从寓体内部的篇章结构看,存现式复句中位于句首的时间或空间作为旧信息,以此为基础启动一个话题,引出新信息。存现式复句中“有”的宾语与下文许多篇章成分具有同指关系。这种指称对应是譬喻类汉译佛经富有特色的重要篇章衔接手段,对于篇章的连贯发挥了必不可少的作用。如(圆括号表示省略):(6)婆罗门杀子喻(标题)昔有婆罗门,自谓多知,于诸星术种种技艺无不明达。()恃己如此,()欲显其德,()遂至他国,()抱儿而哭。有人问婆罗门言“:汝何故哭?”婆罗门言:“今此小儿七日当死。愍其夭伤,以是哭耳。”时人语言:“人命难知,计算喜错。设七日头或能不死,何为预哭?”婆罗门言:“日月可暗,星宿可落,我之所记终无违失。”为名利故,()至七日头自杀其子,以证己说。时诸世人却後七日闻其儿死,咸皆叹言:“真是智者,所言不错。”心生信服,悉来致敬。犹如佛之四辈弟子,为利养故,自称得道,有愚人法杀善男子,诈现慈德,故使将来受苦无穷。如婆罗门为验己言,杀子惑世。(《百喻经•婆罗门杀子喻》)寓题中的“婆罗门杀子喻”是对譬喻故事核心内容的概括。在篇章之首的存现式复句中,“有”字存现句的宾语“婆罗门”是对篇名中“婆罗门”一词的复现,由此建立了寓题与寓体的关联。而且,篇首存现式复句引入的“婆罗门”一词在寓体部分重复出现3次,省略5次,并用代词“己、其、汝、我、自”与“婆罗门”进行照应,藉此实现文章的连贯。篇首存现式复句的第二个分句“自谓多知”、第三个分句“于诸星术种种技艺无不明达”是对这个婆罗门长于占星并且自以为是等特征的描写,也是推动下文情节展开的缘起。#p#分页标题#e#   三、代词回指———关注行为主体的衔接手段   譬喻经寓体部分的主要话题都涉及人或事物,代词回指是一种可以有效突出行为主体的衔接方式,既可以使文章简洁,又可以在上下文之间形成照应,起到篇章衔接的作用。先行词和回指成分之间具有回指照应关系,回指形式的选择目的在于标记语篇结构,以便使语篇呈现出更为明显的语义层级结构并易于理解。(Halliday&Hasan1976)《百喻经》中以人称回指和指示回指等两种衔接手段出现频率最高。使用人称代词及其相应的限定词构成的回指照应关系叫做人称回指,一般被指代的对象都会出现在前文。《百喻经》中的人称回指有第一人称回指、第二人称回指、第三人称回指、反身回指、疑问代词回指。如:(7)我去之后,汝可赍一死妇女尸,安著屋中。语我夫言,云我已死。(《百喻经•妇诈称死喻》)(8)尔等所争,我已得去。今使尔等更无所争。(《百喻经•毗舍闍喻》)(9)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复多钱财,举世人间无不称叹。时有愚人,见其如此,便言我兄。(《百喻经•认人为兄喻》)(10)时此愚人见子既死,便欲停置于其家中,自欲弃去。(《百喻经•子死欲停置家中喻》)(11)王闻是语,即大嗔恚,竟不究悉谁作此语,信傍佞人,捉一贤臣,仰使剥脊,取百两肉。(《百喻经•人说王纵暴喻》)使用指示代词及其相应的限定词所表示的回指照应关系叫做指示回指,一般是通过指明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的远近来确定所指对象的。《百喻经》中出现的远指指示代词有“彼”,近指指示代词有“此、是”等。如:(12)我有财钱,不减于彼,云何顷来而不造作如是之楼?(《百喻经•三重楼喻》)(13)譬如昔日有二小儿,入河遨戏,于此水底得一把毛。一小儿言“:此是仙须。”一小儿言“:此是罴毛。”(《百喻经•小儿争分别毛喻》)(14)昔有一人,共他相嗔,愁忧不乐。有人问言“:汝今何故愁悴如是?”(《百喻经•共相怨害喻》)上三例中,指示代词都需要到前文寻找其所指代的内容,由此篇章的结构紧密衔接起来。   四、时间连接成分———关注行为过程的衔接手段   譬喻佛经的寓体部分是典型的叙事语篇,重视事件与过程的记录。时间标记有助于更清晰地叙述事件过程,是叙事文体的一种表达形式。廖秋忠(1986)指出:“一系列相关事件或一个事件的几个阶段发生的时间,如果按其先后顺序排列,同时又包含或蕴含起始时间,那么这些时间就构成了一个时间序列。”《百喻经》讲述在过去时间里发生的事件,所以常在寓体部分开头的存现式复句中出现过去时点词语“昔、往、昔时、往昔之世”等,如例(2)-(5)。又如:(15)昔有愚人,头上无毛。时有一人,以梨打头,乃至二三,悉皆伤破。(《百喻经•以梨打头破喻》)(16)往昔世时,有妇女人,始有一子,更欲求子,问余妇女:“谁有能使我重有子?”(《百喻经•妇女欲更求子喻》)先时连接成分“先、向、初时、时、尔时”等作为标记,表明将要叙述的事件或环节是发生在正在叙述或默认的事件或环节之前。如:(17)其于初时虽无净心,然彼其施遇善知识便获胜报。不净之施。犹尚如此,况复善心欢喜布施。是故应当于福田所勤心修施。(《百喻经•五百欢喜丸喻》)(18)尔时远人既受敕已,坚强其意,向师子所。师子见之,奋激鸣吼,腾跃而前。(《百喻经•五百欢喜丸喻》)后时连接成分有“即、遂、后、后日、却后、其后、后时、然后、卒、终、便、遂便、复、又、更”等。它们是以某一具体事件或事件中具体环节的发生时间为参照点,在叙述发生在这一时间点后的事件或环节时使用的时间连接成分。后时连接成分是《百喻经》时间连接成分中数量最大的一类。如:(19)到余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轩敞疏朗,心生渴仰,即作是念“:我有财钱,不减于彼,云何顷来而不造作如是之楼?”即唤木匠而问言曰:“解作彼家端正舍不?”(《百喻经•三重楼喻》)(20)鬼闻其语,寻即远避。此人即时抱箧捉杖蹑屐而飞。(《百喻经•毗舍闍喻》)包括《百喻经》在内的佛典譬喻经复句种类齐全,各类复句数量不均,其中连贯复句最多,①约为6090例,占总数的40.17%;其次为因果复句,约为3479例,占总数的22.96%,远远少于连贯复句的用例数量。这种分布情况与譬喻经的叙事性文体相关,叙事主要依据时间的连续性和动作的连贯性,而连贯复句最适合表达这种时间连续性和动作连贯性。连贯复句中常用的关系词语如“然后、遂便、即、即便、遂”等能够将故事情节依照时间和逻辑顺序紧密衔接起来。   五、语篇结束标记———寓体与寓意的衔接   廖秋忠(1986)指出,总结连接成分就是把前面己说过的话加以归纳,用单的一句话或几句话把要点概括出来,主要是帮助读者或听者掌握作者或说的意图。胡壮麟(1994)认为,总结关系既可以对己经发生的事件作一总结性回顾评论,也可以对未来事件作出展望。总结连接词语可以连接句子与句子,或者段落与段落等不同层级的语言成分之间。段落间总结连接成分一般位于句首,它们往往和后一段落融合在一起。语篇结束标记也就是整个语篇结尾一段中,由该段第一句话充当的显性标记成分。作为篇章结束的成分越长,越需要一个结束标记。在譬喻经文体中,寓意是文章不可缺少的点睛之笔,因此篇章结束段落一般都比较长。所以,语篇结束标记也就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百喻经》的98篇文章无一例外地使用了语篇结束标记。《百喻经》使用总体认同连接成分充当譬喻故事的结束标记,衔接寓体与寓意,实现譬喻故事的篇章连贯。典型的譬喻经主要使用总体认同连接成分来连接寓体与寓意等两个部分。总体比较就是从整体上来对于两个事件或事物进行比较,因为进行比较在提及一事物时总会是人联想起另一事物,于是相互之间形成照应。一般来说,总体比较总是分为相互对立的两个部分,总体认同和总体不同。但《百喻经》中的情况有点特殊。寓体部分讲述一个具体的故事,在寓意部分阐明相关的佛理,采用相似的例子来从正面进行说明而不是否定相反的方向来进行说明。因此,在《百喻经》等典型譬喻经中,只有总体认同的比较照应,而没有总体不同的比较照应。在譬喻经中经常出现的总体认同衔接成分有:不别、相似、无异、无有异、犹如、犹、若、譬如、譬、如、亦如、此亦如是、彼亦如是、亦尔、此亦复尔、亦等。这些篇章连接成分又可分为比况类与按断类两种。比况类语篇结束标记的功能在于,将寓意部分抽象的佛教义理说教与寓体部分生动具体的事件连接起来,用后者来说明前者,指出两者的相似之处。常见的比况类标记成分有:如、亦如、譬、譬如、若、犹、犹如等。如:(21)如彼愚人,以盐美故,而空食之,致令口爽,此亦复尔。(《百喻经•愚人食盐喻》)(22)犹如世间无智之流,欲赞人德,不识其实,反致毁呰。(《百喻经•叹父德行喻》)按断类语篇结束标记的功能在于,在寓意部分,先是简要总结寓体部分的内容,然后列举与之相仿或相异的外道的行为,然后用按语进行判断。常见的按断类标记成分有:此亦复尔、此亦如是、彼亦如是、亦复如是等。如:(23)譬彼外道,闻节饮食可以得道,即便断食。或经七日或十五日,徒自困饿,无益于道。如彼愚人,以盐美故,而空食之,致令口爽,此亦复尔。(《百喻经•愚人食盐喻》)(24)犹如世间无智之流,欲赞人德,不识其实,反致毁呰,如彼愚者,意好叹父,言成过失,此亦如是。(百喻经•叹父德行喻)#p#分页标题#e#   六、结论   “篇章结构研究的首要任务是找出各种文体或语体的结构要素及这些要素组成篇章的情况。这种研究首先涉及篇章结构单位与结构层次的确定以及结构单位的关系与组合。”(廖秋忠1992)汉译佛经分为经部、律部与论部三大类别,经部佛经以叙事为主,律部佛经中有许多规范佛教徒行为的说明性内容,论部佛经是一种重视逻辑推理的论说文体。每一部类佛经都有着自己明显的文体特征,又表现为不同的语言面貌。比方说,论部佛典把通过论议问答进行辨理作为特定写作目的,对名相事理的辨析、条分缕析的论说结构,以及因明三支作法的运用使得论部佛典呈现出鲜明的论说文体特征。(王继红2011)譬喻经篇章结构衔接方式的选择也正是其叙事文体所决定的。典型的叙事文体重视时间连续性,所以譬喻经中有大量的寓题中动词的复现现象,并且频繁使用时间连接标记成分,构成叙事时间线索。典型的叙事文体关注动作行为的主体,所以譬喻经大量使用存现式复句、代词回指等衔接手段来实现语篇结构的连接。语篇结束标记成分将寓体与寓意连贯起来,并最终实现了譬喻经的教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