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旅游翻译问题与化解对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浅析旅游翻译问题与化解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浅析旅游翻译问题与化解对策

前言

要改善浙江涉外旅游软环境,增强浙江旅游的国际竞争力,旅游翻译是一项不可或缺的研究课题。旅游翻译应是为旅游活动、旅游专业和行业进行的翻译(实践),属于专业翻译。概括地说,旅游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社会、跨时空、跨文化、跨心理的交际活动”。同其他类型的翻译相比,它在跨文化、跨心理交际的特点上表现得更直接、更突出、更典型、更全面[1]。旅游翻译以实用为目的,涉及多种相关学科,面广且杂。“由于其特殊性、多样性与复杂性,仍不为我们翻译工作者所熟悉和掌握[2]”。浙江译界学人士已就浙江旅游翻译中的问题展开个案研究,如朱盼盼[3]对浙江市政府网站旅游资料的误译进行分析;罗坚[4]对浙江市公共场所的公示语相应英译文进行了调查与评析。结论是“旅游翻译良莠不齐,问题颇多”,归纳起来有拼写遗漏错误、语法错误、中式英语、用词不当、语言累赘、文化误解等。但以上研究重点多放在具体翻译对错的分析上,缺乏有深度的宏观层面的理论探讨,无法从理论上指导浙江旅游翻译实践。

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生态翻译学,以翻译生态的整体视野,基于翻译实践,对翻译活动作出从自然生态到翻译生态的参照类比和综观描述,从翻译学、语言学、文化学、人类学和生态学等不同学科视角对翻译活动进行跨学科的综观整合性研究,从而使翻译生态学研究具有整体主义的方法论意义,这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启示[5]。本文尝试以翻译生态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依据,分析浙江旅游翻译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旅游翻译生态环境的基本涵义

翻译生态环境可定义为:影响翻译主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6]这里的主体是广义的,即参与翻译活动的一切生命体,包括原文作者、译者、读者、翻译发起人、赞助人、出版商、营销商、编辑等。而外界环境可包括与翻译活动有关的自然经济环境、语言文化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等。翻译生态环境也就包含两个方面:翻译生态和翻译环境。翻译生态可表述为:翻译主体之间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也就是说,翻译主体在其周围环境的生存和工作状态。翻译环境主要指翻译活动所涉及的外部环境(客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文化语言环境以及社会政治环境等的总和。

如上所述,旅游翻译生态环境包含旅游翻译生态与旅游翻译环境两个方面。旅游翻译生态可表述为:旅游翻译主体之间(旅行社专职翻译、地方导译、全程导译、定点导游、国际导游)及旅游翻译主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互相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也即旅游翻译主体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下的生存状态与工作状况。而旅游翻译环境则可简单定义为:与旅游翻译活动相关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的总和。

二、浙江旅游翻译生态与环境透视

旅游翻译生态网络是由分工不同、相互协作的旅游翻译主体组成的共同体,可以包括旅游文本创作主体的作者、作为原文解释主体和译文译作主体的译者、作为译文解释主体的读者和作为委托主体的委托者等。“作为语言信息转换的翻译生产过程……翻译行动中的各个行动者,是在相互协商、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一个翻译网络,并为实现翻译的目的而共同维系着这个网络。”[7]在旅游翻译活动过程中,翻译主体间的交往并不是简单地以单一的直线的形式展开的,而是以错综的,立体、多维的形式呈现。每对“主体—主体”关系都是其共同客体“主体—客体”关系的自然生成,其中还包括语言、文化、社会关系等中介,从而构成翻译活动的群体交互性旅游翻译生态网络体系。而旅游翻译主体之间只要进行交往,就必然要以某种形式承认和遵循某些规范的要求。这种对规范的承认与遵循正好与翻译伦理的要求相契合。伦理问题归根到底也是人与人,即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主体与主体交往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在翻译伦理中,再现伦理重视译者对原文作者意图的“忠实”;服务伦理强调对客户服务的重要性;交流伦理关注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规范伦理顾虑目的语文化和译文读者的期待;承诺伦理则从职业的角度规范译者的行为[8]。旅游翻译生态场中的每一个角色———旅游翻译主体,都有其独特的任务和作用,相互之间共同依存且无法相互替代。因此,在旅游翻译活动中,旅游翻译主体间的相互尊重和平等对话本是应有之义。然而,在浙江旅游翻译实践中,旅游翻译主体间的这种应有的尊重和平等对话却未能落到实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译者对原文作者的不忠诚:对旅游文本创作主体的尊重及对其意图的准确传译,是译者应力图达到的目的。而要做到准确传译,关键在于译者能否融入作者视阈。然而在浙江旅游翻译实践中,有些译者误解原文,望文生义,用词不当,甚至炮制中式英语令人啼笑皆非,更不用说对原文作者的忠实。如在外国游客经常到访的杭州河坊街,“土特产一条街”被译为:“Onestreetofthesoilspecialproduct”,“土特产”竟被误译为“thesoilspecialproduct”。

2.译者对委托者服务意识缺失:旅游翻译隶属于服务业,翻译服务的首要品质是对客户的“忠诚”,宗旨是依照客户的要求,完成由客户交予的任务。译者在接受委托者的委托时,就有责任和义务按委托者的要求去完成委托的任务。然而翻译实践中,部分译文拼写错误与遗漏到处可见。如杭州西湖边一家旅游纪念品店的商品吊牌上将本应是“Chopsticks”的“筷子”错译成“Chop-Sticks”。

3.委托者与读者的无效沟通:由于语言表达方式不当,或语法使用不当使外国游客不解其意,重要任务应该是帮助旅游翻译委托者与外国游客间的跨文化有效沟通,如景区绿地中的“请爱护花草”被译为“Keepawayfromthegrassland”,而非国外游客习惯的“Keepoffthegrass”。

4.译文无法满足外国读者期待:旅游翻译译文要遵守目的语文化的语言文化规范,迎合而不是惊扰来自异国他乡的游客的期待。这种期待反映出游客对译文的特定要求,如确保译文的可接受性和译文的语言风格的适宜性等。但在浙江旅游翻译实践中,由于文化误读等原因,一些译文足以吓坏外国读者。如杭州一家涉外饭店的英文菜单上“口水鸡”被错译成“spitchicken”,这令到访的外国游客异常惊愕。“spit”意为“唾液”,“spitchicken”岂不是令人大倒胃口?应译为“Steamedchickenwithchilisaule”,读者脑海中会浮现一副口水哒哒的饕餮美食的情景。浙江地处中国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南翼,第三产业发达,2010年第三产业占浙江省生产总值的43.1%。第三产业中的旅游服务业发展迅速,据浙江省旅游局统计,2010年浙江省共接待入境外国游客684.7万人次,比2009年增加10%,位列全国前三甲。迅速发展的入境旅游,不但对旅游翻译人才数量的需求急剧扩大,而且对旅游翻译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浙江省旅游翻译人才和翻译质量尚无法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毫无疑问,浙江入境旅游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旅游翻译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窘境,需要通过教育文化系统解决。一种语言代表一种文化。文化包括民族的历史传统、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心理意识、习俗信仰、地域风貌等一系列因素。合格的旅游翻译译员,除了熟练掌握中外两种语言技能之外,还必须熟谙两国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旅游翻译就是异质文化交流。对旅游翻译人才的培养,目前还没有引起浙江教育主管部门及涉外旅游教育界的足够重视。除了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为首的职业院校中有专门的旅游外语专业之外,本科院校尚无旅游翻译专业方向。懂旅游、懂翻译的人才不多,再加上旅游翻译收入不稳定等因素,使更多人才流失。#p#分页标题#e#

翻译表面上是语言符号间的转换,实质上是异质文化模式间的转换。因此,从权力话语的视角来看,翻译是一种双重权力话语规约下的文化再创造活动,旅游翻译所涉及的中西文化的强弱势必会对旅游翻译过程和结果产生影响。西方文化目前依旧处于强势地位,在浙江旅游翻译实践中,为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旅游翻译行为往往迎合西方游客,从而使作为弱势文化(weakerculture)的浙江文化在与作为强势文化(dominantculture)西方文化进行对话时,基本上丧失了文化话语权。浙江文化本想赢得强势文化的认同,其结果或许是会受到西方强势文化的渗透与挤压。

三、适应与协调:旅游翻译环境下翻译主体的应对

旅游翻译生态主体所处的旅游翻译环境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当面对变化着的旅游翻译生态环境时,翻译生态场中的旅游翻译主体会依据自身特有的地位和功能产生不同的响应。在变动的翻译生态环境中,无法适应这种环境的变迁的主体将最终会被边缘化,被边缘化的旅游翻译主体在旅游翻译生态场中将逐步失去话语权。由此可见,旅游翻译生态和旅游翻译环境以一个互为依存的整体形态存在。在旅游翻译中,译者只能在特定的旅游翻译生态场中起作用,并无时无刻不受其他旅游翻译主体的制约,翻译主体也应主动或被动地作出调整。

(一)翻译主体对翻译环境的动态性适应

旅游翻译行为所处的外部环境,包括社会政治环境、语言文化环境和经济环境等都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历史性地演化。而旅游翻译生态和旅游翻译环境共存共生,互为一体,二者不可割裂开来。由此,旅游翻译生态场中的主体应随着旅游翻译环境的变迁而做出积极的响应,以适应变动不居的旅游翻译环境,从而实现旅游翻译生态与旅游翻译环境间的动态平衡与良性循环。

(二)翻译主体对翻译环境的多层次协调

旅游翻译的生态环境是有层次的,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从宏观上看,作为中国文化一部分的浙江文化与西方文化有着不同的社会政治环境和语言文化氛围;从微观上看,旅游翻译场中的各旅游翻译主体面对的翻译生态环境又包含差异。因此,不仅要协调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话,以克服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强势文化对相对弱势文化的渗透与挤压,而且还应协调浙江翻译生态主体间的相互尊重与协作,以实现译者对原文作者意图的“忠实”,译者对客户的忠诚服务,促成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满足译文读者的期待。

(三)基于翻译环境的翻译主体个性化保持

旅游翻译主体,包括旅游职业翻译、自由旅游翻译、地方导译、全程导译、定点导游、国际导游等,个人的境遇是不一样的。职业翻译受雇于不同的翻译公司,其翻译行为必然受到不同企业文化的影响及企业制度的规约。自由译员的旅游翻译行为自由度较大,因而缺乏相应的稳定性。外语导游受雇于旅游公司,除了翻译之外更多的是服务职能。译者个人的成长环境、职业经历、教育背景、价值观等,都会形成其翻译的个体特征。因此,在浙江旅游翻译实践中,保持译者的个性,保证译者发挥创造性,有助于实现翻译生态一体化与多样化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