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逻辑学科发展状况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院校逻辑学科发展状况,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院校逻辑学科发展状况

作者:胡泽 单位:广东教育出版社

作为逻辑学专业的毕业生之一,尽管一直无缘从事高校逻辑学的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然而由于心中那份难舍的逻辑情结,加上身为教育出版社教材编辑的特殊身份,我一直没有放下对逻辑的关爱。近年来,通过经常与周边高校师生的深入接触,加上较多参加全国及广东省内各次专业会议,我了解到国内高校逻辑学科发展一定程度上处于萎缩的现状,本人仅从个人角度,谈谈对高校逻辑学科发展的认识,以期抛砖引玉,为高校逻辑学科的美好明天献一份力。

一、高校逻辑学科发展现状之我见

目前,通过个人的体察及与众多国内、省内高校一线教师的交流,我了解到国内高校逻辑学科发展境况不如人意。客观地讲,目前高校逻辑学科发展存在着较多需要改善的地方,但也并非四面楚歌,毫无亮点。归结起来,高校逻辑学科发展现状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专业教师转行不少。据日常与部分高校逻辑专业教师的交流和观察,目前,不少高校的逻辑学教师较少时间从事高校逻辑学科教学工作,大多数甚至全部时间是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高校公共课教师。究其原因,一来,多数高校的逻辑学课程多不是必修专业课程,而作为选修课程的逻辑学课程总体课时较少,吸纳不了非常多的专业老师;二来,因为逻辑学教学内容偏离生活实际较远、教师讲课不太注意方法,相当一部分高校逻辑学教师所授课程不能有效地使学生产生兴趣,使得选修学生的数量逐步减少,最终导致逻辑课程这个本已很少之“粥”极难满足众多“僧”需要的尴尬局面。

2.专业学生数量不多。专业学生数量少这种情况在各个学历层次都有明显体现。据笔者的体验与不完全观察,国内在校的逻辑学专业本科、专科两个层级学生极少,在校学生较多集中在硕士与博士两个层次。单从广东省内高校情况看,全日制逻辑学专业专科层次学生几乎没有;而招收逻辑学本科层次学生的只有中山大学,即使是与逻辑学关联度极高的哲学专业,招生院校也不过再加上华南农业大学,总数是大约每个年级不超过100人;而招收硕士与博士层次的逻辑学专业学生的高校主要集中在中山大学与华南师范大学,其他学校则少有听闻。这么少的在校学生人数简直可以用“冷清”一词来形容。

3.各高校所开设课程共性不足,差异大。仔细分析各个层次专业学生的专业结构,我们会发现,各所高校由于学科专业传统、教师专业结构、教学所用教材等原因,相互之间所开课程差异极大,共性极小,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业学生毕业后的择业与研究,也使得众多一线教师相聚时自说自话,话不投机。

4.专业课时相对不足。据笔者的观察,目前国内,至少是在广东省内的诸多高校中,本科层次上的逻辑学多是一门选修课,这就决定了它的学期课时较少(一般不超过40课时),也使得学生一定程度上产生“逻辑学是不重要的”这样一种错觉,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5.专业教材既多又乱。专业学生人数不多,而专业教材数量却不少。逻辑学专业教材的现状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多”、“乱”。例如,当我们登录百度网页,仅仅输入“逻辑学”与“教程”两个关键词,我们就会看到下面这些包含这两个关键词的词条的众多信息,如:(1)《逻辑学教程》(高职高专公共课教材)张志成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逻辑学基础教程(修订版)》,(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彭涟漪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逻辑学教程》,何向东主编,袁正校、郭泽深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4)《逻辑学教程》,丛书主编张礼建,重庆大学出版社。(5)《逻辑学教程》,张君,中南大学出版社。(6)《逻辑学基础教程》,南开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南开大学出版社。(7)《逻辑学》,杨树森,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8)《逻辑学教程》,杜雄柏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9)《逻辑学教程》,郭彩琴,北京大学出版社。单单百度网上包含“逻辑学”与“教程”关键词的项目就有这么多,假如再考虑其他网络、其他关键词,那么可以搜到的信息就更多了。就百度这个网络的信息看,这些教材中有的以传统逻辑为主,辅之以一定的数理逻辑知识和符号,内容包括概念、词项逻辑、命题演算、关系与模态、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科学的逻辑方法、论证和反驳、归纳与类比,计划作为高等院校文、理科各类学生教学用书,并力图成为报考工程硕士、MBA、MPA类考生在复习、巩固逻辑知识时的参考书;有的标有“形式逻辑—高等教育—教材”字样,想打造成“21世纪高等院校通识教育规划教材”;也有的只规矩地定位为高职高专公共课教材;还有一些是专门为非哲学专业学生学习逻辑学基本知识编写的教材,书后练习题中含有运用相关知识的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的真题,并且附录有历年国家考试的判断推理题和解题思路分析,以对提高解题能力有所帮助。这些具备不同特征的教材仅仅是逻辑学教材资源的一小部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共性,但更多地强调自身特征,在丰富了人们的选择的同时,却也打乱了人们的视野,给教材选用带来一定的难度,更深层次上阻碍了逻辑学共性研究的开展。

6.公务员考试现象———这边风景独好。公务员考试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在我们喟叹逻辑学式微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一个与逻辑学教学联系紧密、却又与整个学科命运不同的情况———公务员考试。作为就业时获得公务员这个金饭碗的一个重要途径,公务员考试成为包含逻辑学专业毕业生在内的众多专科、本科、硕士层次毕业生的重要取向,众多毕业生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为之一搏。这个现象值得深思。

二、逻辑学学科表现之现状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逻辑学之所以表现出目前的这种现状,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1.学科发展缺乏统一规划与安排。目前,由于逻辑学科发展整体上缺乏统一有效的规划与安排,实际教学中各逻辑学科分支的发展没有注意共同的目标,各所高校也不注重作为学科基础的共性建设,片面追求自身特征的发展,自说自话,相互之间没有形成合力。在全国范围内,毫不夸张地说,就连“什么是逻辑”、“逻辑学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目标”这些基础共识都没有达成,长此以往,逻辑学甚至作为一个学科整体存在的基础都不牢固,遑论发展。#p#分页标题#e#

2.就业管径实际狭窄。逻辑之“冷”,与就业大环境无法完全分开。我们见到,在知识爆炸的21世纪的中国,每年都有几百万不同层次的毕业生寻找就业机会,其中需要理论研究水平的岗位极其少,逻辑学作为一个不能为众多工厂、企业、公司带来直接、可视效益的学科,自然免不了不受重视的命运,毕业生就业端口不可避免地愈发狭窄。

3.教与学口径严重不一致。这也是高校逻辑学科发展的巨大瓶颈。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由于逻辑学不能马上产生重大直接成果,部分高校领导和老师把目光转向那些能带来直接效益的“热门”专业,这无形之中加剧了逻辑学的“冷”;加上不少教师重科研、轻教学,不注意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不能切实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指挥棒,课堂效果很差,产生不了一定的亲和力、向心力,从而变相把学生拒于千里之外。

4.专业设置不尽合理。目前看,国内众多高校的逻辑学科设置多放在哲学系内,由于哲学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偏重理论素养的培养与提高,距离实际生活较远,让大批理科、工科、农科、医科、艺术等学生望而生畏,给学科发展带来极大限制。事实上,逻辑学不仅仅包含深奥的道理,也有极强的实用性(如法律、公文写作等方面使用),是所有专业学生学术成长的不可或缺的武器。

5.公务员考试———就业的实际需要。在高校就业选择中,公务员作为社会上为数不多的金饭碗无疑为广大毕业生所倾心。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含有大量的逻辑知识,但是它与具体的逻辑知识考察又有很大的不同。公务员考试注重逻辑规律的应用,但并不以具体逻辑规律为直接考查对象,这就决定了它与逻辑学科有较大的交叉。公务员考试热本是就业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利用好了,既可以服务广大毕业生的就业取向,也可以为逻辑学科的蓬勃发展增加一个坚实的跳板,这应该成为逻辑学科今后再次振兴的一个重要的考量。

三、走出困境之途径(猛药或可治重病)

逻辑学科发展并非不可能,下面几招或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窘境,为学科发展注入一支强劲针:

1.编制统一的教学大纲,指导纷繁复杂的教学实际。学科发展需要所有人共谋良策。为了学科的共同进步,需要召集全国各分支学科中有一定影响的专家、教授,研究学科发展的切实可行的共性目标,让全国所有逻辑学人才拧成一股绳,这样才能为学科发展提供一个有力的方向。在实际操作层面,教学大纲的编写应该依据教学与学生的实际,仔细研究学生成长所需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并从必修与选修层面选择、规定那些学生亟需的知识。

2.争取教育部和各具体高校的大力支持。由于逻辑思维和逻辑运用能力人人离不开,西方逻辑史上也有“七艺”传统的存在,在教育部层面,逻辑学科应争取被列为本、专科生的必修课程;在具体高校层面,逻辑学科应该力争增加具体可操作的教学课时,聚集人气,拢住专业人才的心,这样才能给专业学生更多的接触机会和发展空间。

3.普及逻辑知识,吸引学生精英参与。集中精力,利用高超的教学技巧、有效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内容普,让逻辑学走下神坛,成为每个学生熟练运用的有力工具,这既可以让逻辑知识装备所有大学生的头脑,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大感兴趣学生的比例,为逻辑学科储备大量真正感兴趣的爱好者;也能为逻辑学科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4.编制同一版本的高质量的教材。编制同一版本的高质量的教材,这是营造专业和谐与共同发展的重要一环。逻辑教材建设应该涵盖必修和选修两个层面。具体来说:必修教材应该组织全国范围的各分支学科的真正意义上的专家,抛弃分歧,敞开心扉,平心静气地商讨内容与框架,研究文理科各专业学生的共性需要角度,真正落实普及基础知识的基本要义。编写教材时,应该选用与生活联系紧密、通俗易懂、有极强代表性的例子,增强趣味性,反对抽象说教,拒绝假大空;应尽量减少,甚至不安排涉及模态、运算等高深数理知识的逻辑知识,免得将那些欲进逻辑殿堂的莘莘学子拦在大门之外。全国范围内各方面专家群策群力、各尽所长地共同编写一本通用教材,可以营造共同的学科话题氛围,也会减少你强我弱的争论。选修教材则应依据目前中国逻辑学会的各个分支以及各所高校的特长和现状,认真组织有丰富一线教学经验和专业所长的教师,编写具有不同侧重点的分支教材,简洁、清楚地介绍分支学科的重点学科成就,体现学科及生活的多样性。各所高校、各个逻辑分支应针对自身的优势和传统,恰当选择适合需要的教材,这样可以逐步引导那些真正感兴趣的学生入门、探究,真正为逻辑学科的发展壮大培养人才,也可以充分发挥分支学科人才的专长。编写教材时,还应认真研究公务员考试和所有在校学生的实际需要,巧妙组织教材,避免学生花费不必要的时间既学习逻辑学知识,又去花大价钱请人辅导公务员考试知识。

5.积极营造和谐的研究空间,留住大量的逻辑学人才。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所有分子的众志成城的努力。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设立科研项目、定期开展学术活动等方式,聚集人气,汇集各逻辑分支的智慧,营造一个和谐的、积极的科研空间,让每个逻辑人扬眉吐气,以自己的逻辑身份而自豪。

6.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发展轨迹。检查督导制度。在编制统一的教学大纲、出版统一的范本教材后,中国逻辑学会、教育部相关机构、各分支学科、各省市区学会可以组成固定专家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个层次的高校或科研机构展开检查或督导,并通过现场点评、指导等形式进行点拨提高,好的方面及时表扬,不到的地方及时规范,上下形成合力,有效提高一线学校课堂教学水平,真正留住老师和学生。这个活动的开展,对专家来说,需要静心准备指导意见,甚至要拿出毕生凝练的看家本领;对具体院校师生来说,得瞻全国著名大师风采、现场聆听教诲可谓三生有幸,不虚此生。优课评比制度。在日常教学或督导检查中,可以对一线教师的课堂水平进行集中评比,好的可以发奖状、奖金进行嘉奖,这样也会增强一线教师的成功感。这些奖励在一线教师的职称评比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一线教师也会感觉教学有奔头。优秀论文评比制度。每年在固定的时候,中国逻辑学会可以与教育部等部委,以及各省市区逻辑学会联合开展一些论文评比活动,鼓励一线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评比结果在中国逻辑学会年会或重大学术活动期间颁奖,进一步激发师生的科研兴趣;特别好的成果还可以科研转化。#p#分页标题#e#

当然,这几项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一定需要一定的经费,在制度制定和执行之际,可以用过收集会员费的形式展开,也可以发动一些重点院校支持,还可以作为一个科研项目申请教育部、各省市区的支持,也可以实行几个常务院校轮流主办的形式开展。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逻辑学科这棵大树根深干壮,才有各逻辑分支的共同的枝繁叶茂。让我们所有人切实抛弃成见,开诚布公,共商良策,在一个和谐、自由、幸福的环境中共同推进逻辑学的宏伟发展,让所有逻辑人心中的这个良好愿景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