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途径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价值途径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价值途径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一个重大的时代命题被提出并加以讨论至少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有没有该命题解决的时代问题;二是该命题是不是解决时代问题的最佳方式。今天,当我们提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价值路径这一命题时,必须首先反思:一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需要解决哪些价值问题?二是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解决这些价值问题的最佳资源?本文在对这两个前提性问题回答的基础上,重点探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价值路径。   一   当代中国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价值观的困惑。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而提出的命题,这个命题首先要直面当代中国的价值问题。清醒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需要解决的实际价值问题,是探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价值路径的前提。   中国的传统价值体系建立在封建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基础上,并服务于封建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发展。这个价值体系中的天人合一、经世致用、内圣外王、中正平和等价值资源,支配着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伦理、科学和日常生活等方面,渗透在器物、制度和精神等层面,具有独特的价值魅力,是中国人理解世界、把握社会历史、领会人生意义的内在根据,也影响了世界上众多民族文化的发展。然而,这种建立在小农经济和宗法制度基础上的价值体系存在着内在的局限和弊端,随着人类文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其进步作用的“边际效应递减”日益明显,在近代西方文明的冲击下退场在所难免。   伴随着中国传统价值体系的衰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化和时代化互动的历史过程。就中国化来讲,主要是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使之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就时代化来讲,主要是解决近代中国面临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大时代任务。以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制度基础和提供了物质基础。然而,新中国的价值体系尚未彻底建立起来。固然,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需要一场文化革命为新的制度运行提供牢固的价值支撑,但是,通过“”这种极端方式完成价值观的构建难免是要失败的。实际上,“”遮蔽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价值资源,形成价值观高度一元化态势,严重影响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主要是在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展开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恢复后,中国共产党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功地把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和市场经济的经济优势结合起来,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辩证运用了计划和市场两种调节手段,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政治上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走上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康庄大道。然而,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传统价值观受到重大冲击,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日渐式微。当前,中国社会出现的贫富分化加剧、贪污腐败盛行、文化“三俗”泛滥,诚信公德缺失、生态环境恶化等不良现象,固然与制度、体制、机制有关,但从理念看是不科学的价值观使然。客观地讲,在价值观层面上尚未形成中、西、马在对话中创新的良好氛围,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因而现实生活中出现许多亟待解决的价值问题。   当前,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期,矛盾丛生,问题成堆。就价值问题来讲,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生态价值问题严峻。在西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主导下,人们在工业化进程中肆无忌惮地破坏资源和环境,导致全球性生态问题的产生。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落后的产业转移,加之我国自身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共同导致了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造成我国人民心理上的巨大压力,而且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二是社会主义正义价值凸现。在社会转型中,人们误读了邓小平的允许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的大政策,忘记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和根本目标,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模糊。中国人淡忘了传统价值观重修身正己的精神追求,也淡忘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盲目地把自由主义的利益最大化原则作为人生价值导向,在资本逻辑的驱动和自由主义的诱惑下,走上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的歧途,人越来越成为“单项度”的消费机器,生存意义的缺失导致的各种矛盾深深地折磨着中国人的心灵世界。[1]总之,这些现象折射出的是价值观的危机。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不解决这些价值问题,无论是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科学、伦理、教育等事业的发展,还是参加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都会受到根本性的制约。   二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不是解决中国价值问题的最好方式?马克思主义是不是解决当代中国价值问题的最佳资源?对此,我们可以从历史的选择和现实的抉择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在中国传统价值衰落之际,西方文化价值观涌入中国思想界。西方文化价值观包含的民主、科学、人文等观念是中国文化价值观所缺少的价值资源,也是中国现代化所需要的价值资源。但是,民主没有法制作为保障会走向暴政,科学没有人文价值导向必然导致工具理性、物化和异化,以个人主体性弘扬为核心的人文精神没有人类关怀必然堕落为利己主义,尤其是西方文化价值观缺乏对人的内在道德境界的自觉以及对人和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深刻领悟。因此,西方文化价值观对中国带来的不是文明的曙光,它在加剧封建社会解体中引发了中国社会的各种复杂矛盾,是导致近代中国社会贫穷与落后的重要原因。   马克思主义与西方文化有一定的缘承,也有本质的不同,它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揭示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开放性理论,是以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为价值追求的科学理论。[2]这种以改造世界为宗旨的理论满足了近代中国人民改变国家贫穷落后面貌的客观要求,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适合了广大人民群众世世代代追求的“大同世界”的价值期待,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指出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道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以重大启示。因此,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和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时代特点结合起来,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创造性地提出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解决了中国人民面临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并在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目标的奋斗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一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不仅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更是一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它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是解决中国价值问题的最好方式。#p#分页标题#e#   今天,中国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价值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需要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过去我们习惯于用实证主义的解释框架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科学,这种范式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走上了教条化和形式化的歧途,严重遮蔽了马克思主义丰富深刻的价值资源。马克思主义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的理论。就合规律性讲,马克思主义有深刻的实践性、批判性、革命性、开放性;就合目的性讲,马克思主义有深刻的阶级性、人文性、和谐性、公平性。马克思主义突破了西方价值观的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局限性,主张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必须保护自然,这种以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解为追求的生态价值观,为解决当代中国生态问题提供了最优秀的价值资源。马克思主义主张在无产阶级解放的同时实现人类解放,实现“形式上的公平”和“事实上的公平”的有机结合,使所有人都过上平等幸福的理想生活,这些重要论述是我们认识和解决当今中国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的价值武器。马克思主义在人的本质理论基础上,论述了人的价值在于奉献,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的理想目标,这对解决当代中国人的生存意义危机具有无可替代的时代价值。   现在有人试图通过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价值资源来解决我国的生态问题,客观地讲,这也能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价值观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当时还没有出现严重的生态问题,这种理论怎么能解决今天的生态问题?也有人主张用西方可持续发展理论解决生态问题。诚然,这种理论有借鉴之处,但是,只要在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前提下,资本逻辑导致的生态问题就不会得到彻底解决。实际上,只有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才是人们应对全球生态问题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武器,舍此,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难以彻底克服。一切真诚的马克思主义者应当担当起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时代化和中国化的重任,积极推进中国生态价值问题的解决。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中有许多关于公平的论述,这些思想价值资源值得继承。但是,这种建立在小农经济上的绝对平均主义公平观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特别是文化保守主义者的“天命论”思想更是为贫富分化辩护的工具,根本不能使人民群众过上真正富裕的生活。至于新自由主义则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解释贫富差距拉大,显然是粉饰“少数人的公平”的无耻谎言。马克思主义的公平观是形式公平和实质公平的有机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经济公平是所有公平的基础,政治公平和文化公平是公平的重要保证,社会公平是公平的真正体现,国际公平是公平的必要条件。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公平观是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公平问题的指导性理论,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公平价值观,中国的贫富分化还会加剧。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实际是“君本”,人民群众在封建社会只能是维护统治阶级统治的工具,在封建社会讲以人为本是奢谈。西方社会近代以来提倡人在哲学上是原子式的单个人,在经济上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人”,在政治上是脱离政治共同体的个体人。以“经济人”假定为理论基石的自由主义只能加剧“单面人”的发展,无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深刻理解和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思想的价值资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揭示人生存意义的真实含义,对于克服当代中国人的生存意义危机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总之,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所包含的以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决为目标的价值资源,具有世界历史的宏观视野和“天下情怀”的博大胸襟。因此,作为一种文化价值资源,是解决当代中国面临的价值问题的最优资源。当然,如果我们用一种简单、教条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抽象化和绝对化,主观地用马克思主义人为裁剪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和西方文化价值观中的优秀价值资源,使其与人类文化发展的优秀成果相割裂,那么,就会窒息马克思主义的生机与活力,也会弱化对当代中国面临的价值问题的解决力。这也是我们探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价值路径的缘由。   三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这一重大命题提出以来,学术界进行了认真严肃的研究,形成了总结历史经验的历史理路、探讨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论理路和以解决问题为取向的实践理路,三种理路共同演绎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研究格局。但是,鲜有从价值理路上进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探索。实际上,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价值理路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价值层面的时代化研究,其它层面上的时代化就会因为没有正确价值导向而陷入实证主义的泥潭。就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价值路径来讲,目前应该重视以下问题:   首先,价值自省。价值自省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资源的构成和价值的自我反省,它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价值路径。马克思主义价值资源是一个由核心价值资源、基本价值资源和具体价值资源组成的统一整体。其中核心价值资源最稳定,一般不随时代变化而变化,比如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观;基本价值资源较稳定,随时代变化而变化不大,比如生态价值观;具体价值资源稳定性最差,随时代化变化而变化最大,甚至有些会因为过时而淘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资源,也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核心的必须坚守,基本的加以发展,过时的应该舍弃。   其次,价值对话。价值对话就是中、西、马在协商基础上的互相借鉴和学习,它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主要价值路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中的天人合一、尚中贵和、内在超越等是西方文化价值观所缺少的价值资源,也是马克思主义需要借鉴的价值资源。西方文化价值观所倡导的民主、科学、法制等价值资源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所缺失的价值资源,也是马克思主义需要加以发扬的价值资源。马克思主义凸显了人的“自由的有意志的实践活动,并将其置于历史发展进程中加以考察,提出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人文价值目标,是对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双重超越。马克思主义应该在价值观层面上展开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积极对话,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的优秀价值资源,融合为自身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不仅能够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而且能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提供更加丰富的价值资源。#p#分页标题#e#   再次,价值批判。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对其它价值观本质和特征的揭露,它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要价值途径。今天,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批判应该主要指向资本主义价值观。我们在看到资本主义文化价值观进步性的同时,必须揭露其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本质和虚伪性。资产阶级思想家和政治家以抽象的人性论为依据,以绝对的普遍性为方法,借助强势话语霸权,把“自由、平等、博爱”说成是代表整个人类社会普遍利益的“普世价值”,把承载这些价值理念的资本主义制度说成是永恒的制度。实际上,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价值观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具有虚伪性、唯心性和欺骗性,因为在这些价值理念中,现实的个人利益往往被说成是普遍利益,因此“愈发下降为唯心的词句、有意识的幻想和有目的的虚伪”。站在价值观形态制高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伴随这一过程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当然,这个过程是一个复杂、艰巨和长期的历史过程。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清醒的认识,在持续不断的批判资本主义文化价值中开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崭新的价值路径,以促进这一历史进程。   最后,价值再生。价值再生就是在解决实际价值问题中提出新的价值思想、价值观点和价值判断,它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根本价值路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再生不是书斋里的文字游戏,而是在解决现实价值问题中的伟大实践,以及对这种伟大实践价值经验的理论提升。因此,只有确立了深入到当代中国面临的历史实际中去的理念,全面分析价值问题产生的观念、体制、机制等层面的原因,知晓了马克思主义为认识和解决当代中国面临的价值问题究竟提供了什么样的价值武器,并自觉地运用这一伟大的价值武器成功地解决当代中国面临的价值问题,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踏上了真正的价值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