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实现生态消费的途径选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王明彦 单位:长沙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并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战略任务。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模式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而生态消费正是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的全新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大力推行生态消费,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生态消费兴起的背景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尹世杰先生早就提出,消费是人们在物质资料和劳务的生产与生活中,对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耗过程,它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1]。消费过程既是人们不断向自然界索取的过程,也是人们使用和消耗一定劳动产品并丢弃一定废弃物的过程,因此,消费直接影响着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自近代工业革命以来,消费主义消费观和生活方式风靡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人们放纵着膨胀的物欲,崇尚奢侈的高消费,把消费作为生存的最终目标和人生的最高价值[2]。这种毫无节制的消费观和挥霍浪费的生活方式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全球性的土壤荒漠化、空气质量下降、森林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导致人类自身健康受损,人类的持续生存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同时,也剥夺了其他地球生物正常生存、享受自然的权利。《21世纪议程》指出:“地球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不适当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导致环境恶化,贫困加剧和各国的发展失衡”[3]。严峻的现实使人们意识到,消费主义消费方式是一种只注重人类眼前利益而忽视人类长远利益的、不利于人类全面发展的、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
消费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人类对自然界的索取和废弃物的排放必须控制在自然界的承受范围之内。而这一切的起点和终点就是消费。因此,人类必须从自身的活动———消费角度探寻适合人类自身发展需要的消费方式来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危机,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国际清洁生产宣言》指出:“我们认识到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种集体责任。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必须包括采用改善的可持续生产与消费实践”[4]。在这种背景下,生态消费应运而生。
我国人口占世界的1/5,自然资源的负担系数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而收入在世界上属于中下等水平。建国近60年来,我国的GDP增长了10多倍,但矿产资源消耗却增长了40多倍。有关专家指出,中国已进入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环境资源贫困与饥荒”时代。“人类今天所消费的已经不再是生态环境的利息了,而是生态环境资本的本金。不仅中国目前已经出现生态赤字,而且整个世界也早已经出现生态赤字”[5]。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人口、环境、资源、经济和社会发展失衡的严峻挑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极具战略意义和创新意义的执政理论;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建立在生态文明基础上的生态消费在我国渐渐兴起。
二、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生态消费内涵
生态消费是基于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的出现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它是指既符合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满足人的消费需求,又符合生态生产的发展水平,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一种消费行为[6]。建立在生态文明基础上的生态消费是一种高层次的理性消费,它把人类的消费纳入生态系统之中,使之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生态消费既尊重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又与我们人类社会最终发展的价值目标即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相一致。我们推行生态消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生态消费的科学内涵决定的。
1•以适度消费为前提
生态消费要求人类的消费需求理性地维持在一个“度”的范围内,即不能超过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所能承载的限度。因此,生态消费是一个合理的适度的消费需求,是建立在生产发展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基础上,既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又把消费水平控制在经济、技术和资源、环境等客观条件所允许的界限之内。适度消费要求人们的消费不能超越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而无穷无尽地掠夺,不能超越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无穷无尽地膨胀,不能超越自身的经济能力而无穷无尽地透支。适度消费观并不意味着放弃生活质量,并不反对随着科学进步和经济发展提高消费水平,而是倡导健康理性的、有节制的、有利于生态平衡的消费,抑制奢侈性消费和对环境代价过大的消费。适度消费中的“适度”是一个历史的、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其具体水平和内容,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调整的。适度消费追求的是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其目标是建立起一种与环境相协调的、低资源和能源消耗、高消费质量的科学的消费体系[7],提倡生产那些满足人类的需要并且和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的普通用品、耐用品、资源节约型商品,缩减奢侈品、资源消耗性商品的生产。
2•以责任消费为核心
人的消费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行为,它要求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承担消费责任。也就是说,每一个人在充分享受个人消费权利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在消费过程中应该为他人和社会承担的责任,即消费者应当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出发,将自己的消费行为既要控制在资源环境的承受范围之内,又不会对他人带来损害和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在西方,传统消费以“经济人”为前提,是一种资源耗竭型和环境污染型的消费。这种不负责任的消费时时威胁着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并且在社会消费领域造成不公平,使得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张。生态消费突破了“经济人”的局限,是以“生态人”为前提的。生态消费中的“生态人”不仅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成员,更为重要的是作为生物界具有较高能力的物种,具有良好的生态伦理素养,实践活动中遵循生态学规律,应该并且能够担负起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因素和谐发展的责任,这种责任的履行对于自然和人类自身的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消费者应该承担的消费责任主要体现在消费者应该在消费活动中维护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从消费的角度建立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和谐的关系。具体说,就是消费者应该自觉减少其在消费行为中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人类的消费活动必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负责。“对自然和社会环境负责,它不仅包含了对自己的负责,而且甚至是对自己负责的前提”[8]。#p#分页标题#e#
3•以公正消费为原则
公正消费是指每个人在行使消费自由权时,应当以不影响他人消费和整个社会消费等方面权益的实现为前提。传统的消费公正的立足点是商品的公平交易、等价交换,环境资源被看作是没有价值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物。事实上,由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这使得任何人对资源的浪费、对环境的污染都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他人的利益,在本质上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不道德行为[9]。生态消费的公正体现在以下四个层次:第一,国内公正消费,要求一个国家内部的任何一个人或群体的发展和消费都不能以损害其他人或其他群体为代价;第二,国际公正消费,要求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和消费不能以损害别的国家和地区为代价,各个国家和地区应平等地承担各自的义务,履行各自的权利;第三,代际公正消费,生态消费承认后代人与当代人享有平等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要求当代人自觉承担起在不同代际之间合理分配与消费资源的责任,当代人尽可能给后代人留下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第四,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公正消费,要求人类在承认并尊重生物和自然界的价值的基础上,承认并尊重生物和自然界的生存权利,约束和限制自己的行为,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不对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2]。
4•以精神消费为目标
精神消费是指生态消费突出人的精神心理方面的需要,这与高消费所一味追求的物质方面的需要有了明显的区别。生态消费不是通过消费量的无限增长来谋求幸福,而是注重通过提高精神生活水平来获得幸福感。生态消费不是以消耗更多的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为标志,而是以智慧和知识价值含量的高低为尺度。它在量上应是一种充实而舒适的生活,表现为商品和服务的种类、数量的多样化;在质上是能够满足消费者发挥自己个性的主观要求和爱好、提供更多消费选择的自由。生态消费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注重的是生活质量的提高与完善,强调的是生活舒适、便利的程度,精神上得到的享受和乐趣,生活的意义和精神价值。生态消费使人们不再为消费而消费、为虚荣而消费,人们开始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注重精神消费,从而全方位的提高生活的质量[10]。
三、发展生态消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举措
1•生态消费有利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的发展的首要条件是生活质量(包括消费质量)的不断提高。生态消费中消费需求的满足绝不仅仅是指物质需求的满足,幸福感也决不单单是指对物质的占有。生态消费重视精神的愉快与充实,鼓励人们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实现不断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目标。生态消费追求一种安全健康、适度合理的消费方式,在更高意义表现为一种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一种高尚品质和伦理道德的体现,生态消费作为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有助于消费者改变奢侈和浪费的消费观念,跳出纯粹的物化消费,达到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均衡。生态消费不仅可以满足人的生理需求,提高人的体质,而且可以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增进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因而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生态消费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生态文明的发展观,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立在节约资源、增强环境支撑能力及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基础上,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消费是一种科学、文明和理性的消费,生态消费要求我们把握消费尺度,既要满足主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又要确保资源和环境的永续开发和利用,反对过度追求物质享受,使得“物尽其用”,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效益,在消费过程中倡导节约、环保,尽一切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维护生态平衡。生态消费的倡导会使人们较多地关注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使人们意识到如果不遵从自然规律进行消费,必将受到自然的约束和惩罚,从而使人们树立起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科学的消费观。生态消费实质上就是要求正确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有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谐有序,人的发展才能走上可持续化道路。因此,生态消费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途径。
3•生态消费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内涵之一。构建和谐社会要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要在协调好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下,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以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为最终目的。生态消费是一种节约资源的、科学的消费理念,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协调的思想基础之上。它要求人们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把人类的发展控制在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范围内。生态消费倡导消费公正,要求地球上所有人、地区、国家以及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真正实现消费权利与地位的平等与公正,要求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力行节俭,杜绝浪费,要求人们在消费中以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因此,生态消费模式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四、实现生态消费的路径选择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和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资源循环为主要特征,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资源,将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按照生态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的闭环式经济流程,提倡减量化(Re-ducing)、再使用(Re-using)、再循环(Recycling)的3R原则。从消费的角度来看,循环经济从产品设计、制造、消费、回收、再循环等各个环节,都体现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合理和持久地利用资源的理念与原则。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生态消费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经济活动,把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增强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基础上,一切的物质、能源可以在不断进行的经济活动中得到最合理使用,整个经济系统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废物或污染物,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不断缩小[11]。发展循环经济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同时也将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实现生态消费的重要途径。#p#分页标题#e#
2•切实发展生态产业
生态消费的实现需要生态产业作支撑。发展生态产业,就要以高科技为依托,大力发展有市场潜力而又能节约资源与能源、可减少废弃物排放的产业领域。生产企业要从可持续发展出发,加强生态产品的开发,要把生态标准贯穿于产品设计、制造、消费、使用和处理、再利用的全过程。一是要开发和选用对环境无害的生态环保型材料;二是要搞好产品的生态设计,使其在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最小;三是要采用生态工艺,使生产末端处于无废或少废排放状态;四是要采用绿色简化产品包装;五是要重视绿色处理与循环利用。发展生态产业,不仅仅在于发展生产企业,而且还应该发展绿色营销企业。生态产业发展要重视绿色导向,要大力发展绿色科技,使绿色科技渗透到人类一切活动领域、特别是消费领域。要建立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其他生态产业在内的生态化产业体系,建立全国性的绿色产品开发体系和销售网络,发展绿色市场,更好地满足生态需要。
3•加强配套制度建设
生态消费需要法律、法规、政策等制度配套,予以保证政府、企业和个人生态消费行为的实现[12]。适应生态消费模式建立的需要,应探讨有利于生态消费发展的有效组织制度及激励机制,积极进行制度创新[13]。在法律层面上,应该完备我国的生态法律体系,以法律的手段对企业和消费者的行为进行“硬规范”,把环境的代价纳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决策范围,转变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方式,建立生态化的消费模式。在政策层面上,各级政府应运用现行投资、信贷、税收结构等宏观经济调控手段,通过建立严格的 限制排污、环境保护经济刺激等制度,引导企业建立“生态营销”模式,以支持循环型生态经济的持续“增长与发展”;对开发生态产品、综合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企业,给予减免税收、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保证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于生态工业、生态城镇的建设,要在征地、审批等方面予以一定的政策倾斜。随着配套政策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通过发挥政策制度的约束、导向、激励等作用,才能有力保障生态消费模式的顺利实现。
4•培育生态消费理念
生态消费是一种不受物役、精神自在、杜绝奢侈和浪费的消费方式,是一种俭朴的、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消费方式。生态消费理念是指涵盖了可持续消费理念在内的以资源节约为核心,能体现消费者和社会长期利益的消费哲学。用生态消费的理念去引导消费行为,理性地实现自身的消费需求,这是生态文明昭示于人类的必然选择。消费者是否采取生态消费方式直接决定着生态消费的社会化程度。因此,应要积极运用舆论工具,加强生态消费理念的宣传,向广大消费者传递生态消费信息,普及生态消费知识,使消费者从根本上认识生态消费的益处,要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开展资源节约宣传教育活动,传播生态消费观念,让生态消费成为每个公民的健康科学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营造浓厚的资源节约与保护环境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