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堤防创建的生态问题及措施,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王立春 韩玮 单位:通化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通化市东昌区水利局
引言
堤防工程建设的主要功能是防汛,但是也不能忽略其生态功能,以生态修复为重点的堤防建设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建国以来我国逐步修建了一些堤防工程,但数量很少,建造标准普遍偏低。1998年大洪水发生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堤防建设的新高潮。现阶段我国已建海堤13718km,其中全国重点海堤项目为8367km,已有5246km达标。迄今为止,全国累计保护耕地4386.7万hm2,保护人口超过6亿人。总体来说,堤防工程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保障国计民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已修建的堤防大多是采用传统的手段、理念设计的,大多以防洪为主要目的,对工程建设的生态问题考虑不足,忽视了河流生态系统自身的需求,导致河流生态系统的功能弱化,损害人们的长远利益。
1生态堤防建设存在的问题
堤防工程是维持水陆两大生态系统生态流流动的重要通道。但是为满足经济和社会效益,现阶段我国的堤防建设大多采用浆砌石垂直断面型式河堤或人工混凝土河堤,这种河堤仅注重泄洪排水,忽视堤内外生物群落与环境的关系,忽视河流与岸上生态系统的联系,从而导致在堤防建设中面临种种问题。
1.1对天然河道“裁弯取直”
天然形成的河道宽窄深浅不一,河流蜿蜒曲折,分布并无具体规则。传统的堤防工程,堤线布置强调单一平直,单纯注重“裁弯取直”,使得河道的形态及河道断面都渐渐失去了天然的、蜿蜒曲折的不规则形态,逐步呈现直线化,浅滩、深潭不复存在,使水生物失去了回水栖息带,对水生生物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1.2对岸坡进行硬质化处理、护岸处理不当
岸坡防护工程修建的好坏与否与生态系统息息相关,因为岸坡等水陆过渡地带是水生动物的繁衍和栖息地带,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但是现阶段,堤防岸坡的处理偏向于采用硬质化处理方法,也即采用大片的混凝土或浆砌石等护坡,该手段忽视不仅忽视了生态的防护措施,而且阻碍了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生态流的通道,减低了水资源的自身的循环系统,使水质下降。
1.3片面追求保护面积的最大化
现阶段,我国的堤防建设以片面追求保护面积的最大化为原则,即以堤线紧靠岸坡坡顶布置为主、堤防体型及岸坡都呈规则的放坡斜面或直立面、岸坡坡脚附近的河床,无论是深潭还是浅滩也基本都被填平,使整体河道呈现出规则的矩形或组合梯形,该种设计理念即通过改变天然河道的体型,使其失去不规则的形态来破坏了水生生物等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
1.4对料场及弃渣场处理过于简单
堤防建设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如果处理不当,将对生态环境产生直接影响和破坏:即施工时对料场、弃渣场的处理过于简单;施工后,施工现场的施工设备随处乱放,未能及时恢复到施工前的状态,道路边坡等也不能进行必要的防护处理,导致水土流失,河床淤积,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
2解决堤防工程生态问题的对策
现阶段,我国的堤防工程存在种种问题,如要彻底解决,不仅需要政策和资金保障,更需要重视的是生态堤防的设计和施工的合理性。
2.1堤线的布置
堤防建设中,堤线的布置应尽可能地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尽量维持天然河道的蜿蜒弯曲形态和分汊散乱状态,而且设计过程中,还要确保堤防的走向与天然河道的形态吻合,避免“裁弯取直”等问题的出现。此外,为保证堤防有足够的行洪断面、维持堤身的稳定,可以使堤线与岸坡坡顶保持距离,不宜紧靠岸坡坡顶布置堤线,避免河道渠化给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2.2堤型的选择
堤防建设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堤型的选择。一般来说,堤型的选择不仅要满足工程质量安全,还要根据周围环境因素,考虑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筑堤的材料应优先选择适合当地的材料。同时建筑过程中,尽量避免大量的采用浆砌石或钢筋混凝土堤型,因为该类堤型与周围环境不协调,不利于堤内外空气的交换。在个别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选择生态环保的土堤堤型,以促进堤坡的绿化及内外生态环境的协调。
2.3岸坡防护,加强“软硬结合处理措施”
岸坡的防护与整个生态系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传统的岸坡防护过于强调“硬处理方法”,较少考虑“软处理方法”也即生物防护方法,这种片面强调“硬处理措施”的方法容易导致河道渠化和岸坡植被破坏。因此,加强软处理措施,并且促进软硬措施相结合至关重要。促进软硬措施相结合需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建筑过程中尽量减少干砌石、浆砌石及混凝土护坡的使用量,适当增加植物护坡的数量,即可以在坡面种植适宜的、防洪防冲的植物(如香根草等)以达到固坡、绿化岸坡的目的;第二,要保护岸坡坡脚附近的深潭和浅滩,因为它们是河床多样化的体现,可促进水陆两大生态系统的和谐。
2.4减小施工场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施工场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包含三个方面:料场和弃渣场缺乏统一规划、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三废”污染等。其中料场和弃渣场缺乏统一规划是现阶段堤防建设中面临的最普遍问题,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不仅需要政府等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更需要其深化监管机制,以确保施工过程中料场和弃渣场都能投入使用,而且项目竣工后设专人对料场和弃渣场进行生态修复;避免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的方法是可以在施工道路边坡进行必要的防护、修复排水设施、增加植被面积等;“三废”污染主要指水体的污染,由于堤防建设施工主要是近水或在水中作业,施工产生的废水一般不经过滤,直接排人水中,这就造成了水体的污染,要解决此问题必须加强施工和建筑单位的环保意识,设置专门的澄清池,对废水进行过滤后再排入水中。只有这样,才能减小施工场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5总结经验,修复已建堤防的生态环境由于认识和技术的局限,目前我国已修建的一些堤防工程仍面临种种问题,给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所以,在堤防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尽可能的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如通过栽种植物、增加植被面积等方法以修复已建堤防周围的生态环境,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总之,修复已建堤防周边的生态环境要以“修”复为主,尽量保护河岸原有的植被。#p#分页标题#e#
3结语
重视堤防建设过程中的生态问题,不仅可以使堤防排洪泄洪功能上新台阶,还可以有效改进了周边的生态和自然环境,因此政府等有关职能部门及建设施工单位都必须予以重视,为解决生态问题提供了政策、法规支持和技术支持,使堤防建设的生态问题逐步得以解决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