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态问题的解决策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现代生态问题的解决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现代生态问题的解决策略

作者:徐水华 周红山 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哲学与社会问题研究所

一、资本的双重逻辑和现代生态题的缘起

现代生态问题主要是指当今人类面临的自然资源锐减、自然环境污染、生态系统失衡、人口急剧膨胀等一系列的困境问题,它集中体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之间矛盾日趋激化的趋势。从资本逻辑的视角看现代生态问题的生成,解析现代生态问题的缘起,结论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去追求无止境利润的资本,对现代生态问题的缘起负有不可推卸的原罪责任。马克思在其用毕生精力撰写的《资本论》中详细地揭示了资本本性和资本的双重逻辑———创造文明的逻辑和追求价值增殖的逻辑对自然、对人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马克思认为,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推进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功不可没。资本激发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生产力,它使“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的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本彻底改变了传统社会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资本一出现,就标志着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新时代。”[1]277资本“创造出资产阶级社会,并创造出社会成员对自然界和社会联系本身的普遍占有。由此产生了资本伟大的文明作用:它创造了这样一个社会阶段,与这个社会阶段相比,以前的一切社会阶段都只表现为人类的地方性发展和对自然的崇拜”[2]393。资本使“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资本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了一个世界,为人类的解放和自由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

然而马克思认为,资本的“进步这个概念绝不能在通常的抽象意义上去理解”[3]27,资本的文明作用并不能掩盖资本的贪婪本性和资本的内在强制逻辑,因为资本所创造的资本主义是一个文明与野蛮共生,进步与退步并存,自由与奴役相伴的世界。资本把人从中世纪的宗法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的同时又把人置于资本的统治之下。资本的本性就在于它迫使资本家将更多的剩余资本投入到物质生产体系中,以期产生更多的利润,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增殖。马克思指出:“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殖自身。创造剩余价值,用自己不变部分即生产资料吮吸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4]269所以资本逻辑主要是指资本扩张逻辑,是资本本身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一般本性,它是资本运动的内在规律和必然趋势,它以一种必然如此的方式贯穿于资本的发展过程之中,并通过一系列经济环节及其相互作用而得以具体体现。[5]25

资本的双重逻辑在今天已演绎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一方面资本大大步地推动了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类需要的满足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资本又使人类失去自身的价值而成为实现资本本性的工具,进而使人类日益丧失作为自身安身立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使人们对现代生态问题的资本根源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可以说作为现代社会的内在灵魂和核心原则的资本决定着现代生态问题的走向和解决。既然如此,就有必要以马克思对资本的内在逻辑分析范式为维度,在资本逻辑的视域中考察现代生态问题的生成,通过对资本的生产扩张和消费扩张逻辑的揭露和批判,揭示现代生态问题的资本根源,寻找现代生态问题的解决路径,以推动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和生态文明的建设。

二、资本的生产扩张逻辑与生态问题的生成

资本的本性决定了资本的扩张要求,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进行资本的扩大再生产是其必然选择,因此生产强制是资本扩张的内在逻辑。资源和环境是生产扩张的基本要素,资本的生产扩张就是通过资源的资本化来实现的。资本的生产扩张过程就是把资本生产体系之外的自然资源吸收到资本扩张的体系中来的过程。资本通过支配和使用三种自然力实现资本扩张和增值:一是劳动力,即人类生命体的“自然力”;二是自然界的“自然力”,如水力、矿藏、土地肥力等自然资源;三是“社会劳动的自然力”,即人们的劳动关系中所蕴含的生产力,如协作与分工等。[6]24资本只有不断地吸收各种资源自然力以及劳动力这一人类生命自然力,把自然资源卷入资本生产体系内部,形成产品推行市场,才能实现资本扩张的目的。资本不惜一切进行强制生产,必然会对自然进行掠夺和占有,这是资本之所以为资本的前提。对资本来说,“实现资本无限增值,追逐物质财富的最大化是资本‘天然的使命’。它迫使资本家不断追求剩余价值以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生存。为了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扩张以追求价值增值,资本把现实生活世界的各个事物都收编进自身的增殖体系中,把尽可能多的社会成员变成资本增殖机器的环节,使一切事物都实现资本化。对资源和环境的消耗是资本增殖的代价。在资本看来,自然界的丰盛万物是给予有产者的无偿礼物,自然仅仅是作为人的有用物、作为使用价值、作为可加工的材料而出现的。资本逻辑主导下的自然只是资本的占有物。

马克思指出:“以前的一切社会阶段都只表现为人类的地方性发展和对自然的崇拜。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才不过是人的对象,不过是有用物。它不再被视为自发的力量。”[2]393当自然从被崇拜的对象降低为“有用物”之后,人与自然的关系被倒转了过来,人类开始大肆破坏自然界,使资源和环境自然力遭到无止境耗用,打乱了自然的内在运行逻辑,导致了生态系统链的紊乱和断裂,从而引发生态危机;其次是对人体“自然力”的掠夺性使用导致人的异化和人的发展危机。由于资本的本性是要实现无限制的增殖目的,所以资本在实现了它的增值目的后绝不就此罢休,资本家继续把那些新增的剩余价值作为资本再次投入到下一个生产过程中(即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资本就这样像一匹发疯的野马从此奔上一条不归之路。”[7]32-33资本无限追逐剩余价值的结果必然是资本积累的无限性。而无限扩大的资本积累对于作为生产资料的自然物的需求必然存在无限增长的天然趋势。这样资本积累必然试图突破自然设立的时间界限和空间界限,贪婪地剥夺外在自然。资本所要做的就是同化一切异己,扩大自己的运作空间,永无止境地扩大自己的领地,把触角尽可能地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形成一股顺资本者昌逆资本者则亡的世界性潮流。当人们一旦把社会累积下来的社会剩余劳动投入到市场化的社会生产过程中而转化为资本,并得到增值,就会使整个经济系统不断扩张,从而成为强制性的客观资本力量。“由于追逐利润的最大化,资本不断榨取各种有利资源,占有一切领域,去扩大再生产,产能惊人的扩大造就了经济扩张与繁荣”[8]6,“但地球是一个有限的生态系统,这就意味人类对自然不可能进行持续的干预,同时意味着资本的扩张本性与地球有限生态系统之间必然会出现矛盾冲突。”[9]69按照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奥康纳的观点,资本主义是以追求经济无限增长为发展目标的自我扩张系统,与之相反,自然界却无法进行自我扩张,由此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本各要素成本的提高,最终导致生产不足的危机。[10]503可见,在资本统治时代,人和自然的关系就内容和实质来说,是资本同自然的关系,是资本对自然的占有。资本的生产强制逻辑的直接结果是它破坏生态的平衡,危害了人类自身的生存,而造成难以预料的灾难性后果。#p#分页标题#e#

资本肆无忌惮地打断自然生态固有的新陈代谢之链条,使自然的生物圈和人类社会的技术圈之间的发生剧烈冲突,使人与自然关系发生紊乱和失衡;资本致使生态环境支离破碎,导致森林、煤矿、铁矿等资源枯竭,从而造成自然的满目疮痍;大量自然资源被消耗后留下的废弃物又危及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从而引发生态危机以及整个人类社会和整个自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以追逐利润为目的的资本的强制生产逻辑使它在本质上是暴力的、反生态的,而且会剥夺人的创造性劳动,人的自由和发展。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去追求无止境利润的资本,对现代生态问题的缘起负有不可推卸的原罪责任。

三、资本的消费强制逻辑与生态问题的激化

资本的消费强制逻辑从本质上说是由资本的内在逻辑决定的。资本的增值本质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不是关乎于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追求尽可能多的交换价值。毋宁说资本增值能否实现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则直接取决于交换价值能否实现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而资本的本性决定了资本家总是想方设法压低工人工资以获取最大化的剩余价值,努力克制自己的消费欲望以使更多的剩余价值转化为再生产的资本。所以资本的生产扩张逻辑必然导致消费品规模的扩张,并由此造成了资本扩张的悖论:以限制消费为前提的资本扩张,导致的结果却是消费品规模的扩张,从而破坏了资本再生产的条件。[11]31所以如何来刺激消费、拉动消费就成了各国解决供过于求、克服相对过剩危机的主要手段。因为如果没有不断扩大的、不断变化的消费,生产的自由性质和全面性质就会受到遏止。在资本主义社会,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贪欲刺激着资本家不断地扩大生产,为了克服市场狭窄及由此引起的危机:一方面,资本家只好尽量在商品生产上推陈出新,大肆地鼓吹和煽动消费,刺激消费意欲。所以每一次新的繁荣周期,都以新的科技革命、新的商品、从而是新的消费热点为其起点。正如马克思指出:“资本家不顾一切‘虔诚的’词句,却是寻求一切办法刺激工人的消费,使自己的商品具有新的诱惑力,强使工人有新的需求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这个方面正好是重要的文明因素,资本的历史的合理性就是以此为基础的,而且资本今天的力量也是以此为基础的。”[2]247

另一方面,资本家要在空间上不断扩展其商品销售市场。殖民掠夺、资本输出以及建立国际经济旧秩序等是资本抢占海外商品销售市场的“常规武器”。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借助现代大众传媒等先进技术手段制造令人炫目的虚假广告等是资本竭力挖掘大众消费能力、购买力的惯用伎俩。[7]33因此从本性上来说,资本不承认任何限制,它的扩张过程打破了国家和民族的疆域,最终的必然结果就是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消费社会的形成。在市场机制的强大作用下,消费者得到商品的过程不是出于真正自身的需要,而是为了占有商品的符号价值而购买商品,把追求消费当作真正的满足,这就表明人们的消费行为发生了异化。所谓“异化消费”,是指“人们为补偿自己的那种单调乏味的、非创造性的,且常常是报酬不足的劳动而致力于获得商品的一种现象。”[12]494由于人们在强制的生产劳动中依附于庞大的经济体系,从事一种缺乏自由的、令人讨厌的劳动,为进行逃避,他们把消费作为补偿其艰辛劳动,作为自我慰藉的惟一手段,形成一种为消费而消费的趋势。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马尔库塞将现代西方人们的这种消费视为一种被资本所操纵、控制的“虚假消费”。人在消费面前已经失去了“自我意识”,已然忘却了自己的本真需要,而沉迷于对商品的符号性消费。人变成了消费的工具,由此造成了当代人人生价值的错位。人们把人生的幸福等同于永不餍足的消费,人们幸福的标准被归结为拥有财富和消费物品的多少,人们只有徜徉在琳琅满目商品柜台进行疯狂消费的时候才觉得幸福。资本逻辑所支配的社会激励人们成为赚钱和消费的好手。而自然则完全沦落为为了满足人类非理性欲望和需要的纯粹客体。所以以资本为生产方式的社会“与众不同的特征是,它所要满足的不是需要,而是欲求,欲求超过了生理本能,进入心理层次,因而它是无限的要求。”[13]68

一旦消费者的消费愿望经欲望中介后达到无限的层次,那么资本增殖就具有可靠而持久的保证。但是强制的消费扩张,一方面除了导致人们消费行为的异化,使人最终成为“商品拜物教徒”外;另一方面在消费主义价值观和生存方式的支配下,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被归结为主人与奴隶的工具性关系,这必然造成人们以无情的方式对自然的无止境掠夺和对商品的疯狂消费,从而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进一步加剧生态的失衡,从而推动生态危机向纵深发展。

首先,消费强制和人们无节制的消费使大量的废弃物返回自然,使地球成了堆积工业垃圾的场所,从而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这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严重。特别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发展中国家不仅成为发达国家的原材料产地和商品推销市场,而且成为“洋垃圾”、工业废料、高耗能与高污染的夕阳工业的转嫁地。正如福斯特所指出:“资本主义经济把追求利润增长作为首要目的,所以要不惜任何代价追求经济增长,包括剥削和牺牲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这种迅猛增长通常意味着迅速消耗能源和材料,同时向环境倾倒越来越多的废物,导致环境恶化。”

其次,消费强制和人们无节制的消费反过来又推动生产扩张的继续。一方面,异化的生产加速了资本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另一方面,异化的生产使大量的废弃物排向自然界,从而引起空气、水源、土壤、动植物的污染,使自然净化能力下降,使自然资源再生能力衰减,进而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破坏。资本逻辑主导下的自然界已经成为“商品化了的自然界,被污染的自然界,军事化了的自然界”[14]145。

可见资本虽然具有创造文明的逻辑,但对资本来说,无限追逐利润的逻辑才是资本本性的自然体现。随着资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断扩张,特别是在资本全球化的浪潮中,生产强制和消费强制在相互促动中的快速发展,已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根基———自然环境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正是由于这种“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产生活模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负担,从而使现代生态问题无法得以真正解决。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问题警示我们,在资本逻辑主导的现代社会建制中,自然界面临难以逃脱的死亡之厄运;在资本主义视界之内,是不可能获得化解生态困境的根本出路;经济主义和消费主义激励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必须改变这种生产生活方式,我们才能安全地生活在地球上,才能使现代生态问题得到真正解决。这就需要我们在全球化前提下,必须正确对待资本的双重逻辑,既要充分发挥资本创造文明的作用,又要合理引导资本的发展;必须确立资本边界意识,把限制资本与引导资本统一起来;必须实现科学发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