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生态文明与生态价值的建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自然界是人类生命存在的基础和前提。任何人、任何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的存在。没有自然,任何发展都没有基础。没有基础的发展,就算暂时发展得好,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最终也会走向末路。离开自然的人,就如同离开水的鱼,没有基础,没有依托,那又如何发展。
第二,自然资源在生产力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客观能力。生产力由人、劳动资源和劳动对象组成。这三者都离不开自然资源的供给。没有自然就没有人的存在,同样,没有自然,也就谈不上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可以说,自然贯穿于生产力的结构中,对生产力的结构、质量和发展速度产生着重要影响。
第三,自然环境是维护人的自然生命的基本条件。环境的改善,为人类提供自然纯净空气、水和其他资源,将有效地遏制工业文明所带来的负面问题。在市场经济的早期阶段,人们往往紧紧盯着短期的经济效益忽略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忽略人特别是人生命健康的根本意义。这种发展模式从长远和根本上来说,又是资源成本的极大浪费。只有尊重自然的客观发展规律,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生态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二、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产物
相对于农业文明而言,工业文明代表着先进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确实,工业文明作为人类认识、征服自然的新阶段,为推动人类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构建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工业文明的成果,我们可能还处于原始农耕时代,也根本不可能创造出如此丰富的物质文化产品,更谈不上新的科技成果的出现。并且,工业文明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基础,正是在工业文明的结构和进程中,马克思、恩格斯才能从动态的社会联系中,才能从新的大工业生产方式中,总结出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对于长期处于农业社会的中国而言,工业文明对我国现代化的推进更具特殊意义。当然,工业文明在高歌猛进的同时,人们有可能过分陶醉于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成果,从而失去对工业文明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警戒。生态文明是一个历史性问题。特别是随着工业文明的生长而引起普遍关注。应当承认,在工业化历史进程中,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但给大自然所带来的污染也越发严重。我们要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现象的蔓延,构建生态文明,但绝不意味着就此否定工业文明的历史性贡献,更不能由此拒绝走现代化道路。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在一定时期存在着矛盾。在现实中我们会发现,越是经济落后的群体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越高,因为工业文明是人们通过对大自然的认识和开发而取得的成果,它已经超出简单以来自然的层面,而是能通过工业化大生产对自然资源和产品进行深度加工。但对于一些落后的农村经济而言,由于他们缺少新的提高初级产品附加值的能力,缺少提高生产力的知识技能,只能停留在自然所提供的最低生命线上。在一个额外回报都没有解决的地方,要求这些地方的人具有保护生态的自觉意识,这是不可能的。我们所要做的,不是责备落后地区缺乏生态意识,而是应当寻求一条生态与经济共同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点,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意义特别重大。
三、寻找生态与经济共同发展的新路子
在传统工业文明理念中,工业化机械化是至高无上的,大自然都可以在工业化理性中得到解释。因此,只要运用工业标准理性去应对自然,就能解决自然本身的问题,并实现人类生产力发展的飞跃。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今天讲的生态文明史高于工业文明的新的文明形态,是工业文明新的转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工业文明纳入生态文明的流程体系中,从而促进我们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相对于工业文明而言,生态文明是一个更高层次的文明系统,是工业文明的高级形式。正如著名生态学家布朗所认为的:“一种经济只有最终生态学诸原理才会是可持续发展的。一架飞机要想能飞,就得符合推力和生理原理的要求。同样,一种经济要想能持续进步,就一定得遵循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如果违背这些原理,就一定会由盛转衰,江河日下,终至崩溃。非此即彼,绝无它途。任何经济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就一定是不可持续发展的。”
生态文明必将超越工业文明。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科技创新,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的循环经济之路,这既是我国现有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对人类生态文明的重大贡献。
本文作者:王冠文 单位: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