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生态文明与构建小康社会论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何忠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可见生态文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极为密切,我们在这里对这个重大问题,从消费方面谈点粗浅的体会。
一、生态文明的重大作用
人们的消费总是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进行的。任何人都应该有生态需要。19年前,我在一本拙著中曾提出:“人们的消费需要,不仅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文化需要,还应包括生态需要在内……生态需要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对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具有极端重要性。”①生态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反映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大大有利于发展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出现了,对人的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作用很大。下面对这些问题进行简略的说明:
第一,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人的生存和发展,决不可能离开生态环境。正如恩格斯早就指出的:“……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②特别是我国当前,人们的生态消费,不仅是生存消费,也是享受和发展的消费,更需要具有高素质的人。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因为要多方面享受,他就必须有享受能力,因此他必须是具有高度文明的人”。“培养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因而具有尽可能广泛需要的人生产出来”。③要培养高素质的人,就必须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弘扬生态文明。应该看到:优美的生态环境,使人享受大自然的丰厚赐与,开拓人的胸怀,启发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智力、体力,对人的全面发展作用很大,反映人的本质要求。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反映“人的复归”,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④“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⑤在优美的生态环境的作用下,人真正占有了“人的本质”,就会使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正反映生态文化、生态文明对人的全面发展,作用很大。谈到“人的本质”问题,也就是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我一直认为,人不是“经济人”,而应该是“文化人”。早在1996年,我在一篇拙文中就提出:“现代化的根本内涵应该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的根本内涵是人具有高度的文化,具有文化意识和文化自觉,不断提高文化价值的含量”。⑥八年前,我又在一篇拙文中强调:“人不能说是‘经济人’,而应该是用先进文化武装的‘文化人’。”“人的塑造,特别是文化人的塑造,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工程”。⑦人成为“文化人”,具有高层次的文化素质,就会追求文化效益最大化,体现以人为本。从生态消费来说,就会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并培育优美的生态环境,弘扬生态文明。人成为“文化人”,在消费生活过程中和其他经济活动过程中体现高层次的文化内涵,追求文化效益,就大大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和社会全面进步。从我国当前来说,就大大有利于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这些问题还可进一步探讨。
第二,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作用。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在生态文明的作用下,人们的素质大大提高了,就会自觉地爱护环境,采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就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几年前,我在一篇短文中曾提出:“……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节能、节地、节水,发展循环经济。”“……根据消费需求的新变化,及时发展相应的产业和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文化含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而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⑧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大大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正如马克思谈到“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时所指出的:“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化,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的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⑨实现了“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就大大有利于促进消费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三,对提高消费力、生产力的作用。生态环境改善了,在生态文明的作用下,人们的生态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就会放心消费,乐于消费,就会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形成两个优化、升级之间的良性循环,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也就是说,在生态文明的作用下,提高了消费力。消费力提高了,就会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从而促进消费力与生产力之间的良性循环,直接促进经济增长。最近,我国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同志在“六五”世界环境日的文章中强调:“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需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战略思想……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所在……把扩大内需与发展环保产业结合起来,把生产力空间布局与生态环保要求结合起来,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国民经济体系,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多赢”。“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需要明确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需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⑩上面这些都说明:弘扬生态文明对提高生产力和消费力的作用。第四,对社会文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作用。生态文化有很大的渗透作用,它能渗透到物质生活领域和精神文化领域。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这是一种特殊的以太,它决定里面显露出来的一切存在的比重”。???生态文化发展了,就能促进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发展,促进三大文化协调发展,相互辉映。正如“生态美是天地之大美,自然之大美,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大美”。10多年前,我曾提出关于生态消费的四个“点”:“生态需要———生态消费的着眼点……生态环境———生态需要的立足点……生态文化———生态消费的闪光点……应该把发展生态消费、满足生态需要提到生态文化、生态文明的高度来认识。……生态需要得到较好的满足,正反映生态美,反映经济、社会、人、自然之间的协调,反映了高层次的社会文明”。???强调生态文化对社会文明的作用,这些问题还可进一步探讨。是否可以说:这四个“点”点燃了,就闪烁着全面小康的光芒?还应该说,生态文明是真、善、美的统一,是高层次社会文化,反映了社会文明和社会全面进步,这正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最近一二十年来,党中央在有关文件中,把“经济增长方式”改为“经济发展方式”,我体会,主要在于改善生态环境,搞发展方式生态化,以利于发展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明。#p#分页标题#e#
多年来,党中央一直强调发展生态文明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作用。同志在十六大的报告中就强调:“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发展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同志在十七大的报告中强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还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之一:“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党中央“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的主要目标:“与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列一章:“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还专列一章: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最后强调为实现“十二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最近党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在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又强调:“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现在是我们如何具体落实党中央这些大政方针的问题。
18年前,在我主编的一本关于小康水平的专著中,我们都强调发展生态文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作用。在“绪论”中就提出:“要把农村奔小康,作为全国实现小康水平的重点……”,强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要特别注意生态农业……要搞绿色农业”。谈到提高消费质量时,强调“要提高消费的质量……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其他有关章节中也是如此。谈到小康水平的消费质量时,强调“消费环境的改善……包括自然环境。”“……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污染,也就成为能否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关键”。谈到小康水平的消费模式时,强调“必须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适应我国资源的特点,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必须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科技、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在谈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小康水平”时,强调“加快林业发展,绿化祖国……要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绿化祖国的工作。”“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产品生产结构,使农业朝着高产、优质、高效和生态农业的方向发展”。???这些重大问题还可进一步探讨。
二、我国多年来生态环境的情况和问题
20世纪以来,在工业社会,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我国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大政方针的引领下,逐步有所改善,但过去长期存在的问题,还难以完全解决。2006年4月,同志在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5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5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化减少。”2011年6月3日,国新办举行新闻会,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指出: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全国七大水系统总体和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均为轻度污染。全国城市污染仍较严重;酸雨分布区域保持稳定,但酸雨污染仍较严重。农村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农业源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可见我国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还不少,对生态文明造成不良影响,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前不久,据世界银行测算:我国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GDP总量的10%左右,是世界上空气污染和水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此外,有些生产经营者价值观不端正,出现人为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如,吉林省长春市,被誉为“城市肺叶”的南湖,开发商为了卖景观房,将绿化“斩首”,使观景台前的绿化树带出了空当,破坏了南湖的美景。???又例如,杭州市西湖的凤凰山,是南宋皇城遗址,2009年8月,有关部门将该地以7.7亿元卖给房地产公司,建设超级豪宅绿城西子、御园。在施工过程中,还挖出南宋皇宫的建筑构件,如宝相花纹方形地砖、云纹石雕门廊残件等。这样,在寸土寸金的收益面前,那些真正的无价之宝难以重见天日,对我国文物保护造成极大的伤害。???上面这些破坏生态环境、破坏生态文化的情况,不仅是反自然的,也是反文化、反文明的。这些不良行为,对弘扬生态文明、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背道而驰的,必须大力杜绝、大力防止。
三、建立有利于生态文明的消费模式
消费模式是建立在一定的消费结构之上的。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建立优越的消费模式。小康水平正体现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正体现消费模式的优化。因此,下面先谈谈消费结构方面的问题。我认为,小康水平在消费结构方面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们的消费由数量的扩张转变为质量的提高;二是人们的消费需要,由以生存资料为主逐步转变为享受资料、发展资料为主;三是消费多样化,由简陋的消费资料转变为丰富多彩;四是消费的文明化,不仅体现物质文明,而且体现三大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相互辉映。上面这些良辰美景出现了,就大大有利于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还应该看到,任何人的消费结构的变化,离不开消费环境、特别是生态环境。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必须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文明环境。下面就从生态文明方面作些简略的说明。治理、保护、培育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这方面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从消费方面来说,我们强调以下几点:首先,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要充分认识: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生态文明对人的生存、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危害。促进生态平衡、建设生态文明对社会文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作用。早在1997年,我在日本参加“东亚社会经济与后工业社会”国际学术会议的发言中就着重提出:“赫尔曼•卡恩把人均GNP超过4000美元的国家称之为‘后工业社会’,我们认为,还应该加上一条:人民免于环境污染、生态需要得到较好的满足,出现高层次的生态文化,才谈得上进入‘后工业社会’……我们研究‘后工业社会’,也应该研究‘后工业社会’的生态问题,研究生态需要得到满足的问题,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促进生态文化的发展,促进生态文明新世纪的来临,这是我们一项长期的任务”。???确实,在工业社会,生态环境遭受污染的情况很严重,生态环境问题怎么能进入“后工业社会”?怎么能进入经济文化一体化的社会呢?发展生态消费,弘扬生态文明,必须端正人的价值导向,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并主动地培育优美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实际情况也是如此,近年来,我国有些省、市,大搞生态环境建设,卓著成效。如西安市就是如此。据新闻记者报导:“今天的古城西安,绿色成为流行色标……用绿色行为经营绿色生活,已经成为西安市民的时尚追求和生活理念……大家更是争先恐后地建设绿色”。“通过大力实施‘大水大绿工程’……已建成各类水面积近4万亩……6年来,新增城市绿地面积3400多万平方米,新增街头小绿地广场339个……截至2010年底,西安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1.99%,绿化覆盖面积达到40.4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5平方米……全市区现有园林式单位和园林式居住区1012个,占单位和居住区总数的63.4%和61.39%,大大改善了市民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些做法是很可取的,值得大力推广。#p#分页标题#e#
其次,要在培育优美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模式。这就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在生产领域,要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程,大搞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在生活消费领域,也要节约资源,反对奢侈消费,反对铺张浪费,保护生态环境。当前就要强调低碳经济、低碳消费,200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就是“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大搞节能、减排,开发新能源,就有利于构建低碳消费方式。而这种以低碳为导向的生态化消费方式,正是有利于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应该大力倡导和推行。这里还要强调的是:除了大搞循环经济、促进生态平衡外,还要大力培育优美的生态环境,大搞绿化,提高森林覆盖率。森林不仅能直接美化生态环境,形成生态景观,还能制造氧气,吸收二氧化碳,调节气候,大大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消费质量。我国近年来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工作并初具成效。据有关单位统计:2009年全国有4.1亿人次首次直接参加义务植树,栽植树木18.1亿株,另有1.8亿人次通过间接方式履行植树义务,折合栽植树木6.7亿株。截至2009年底,累计有121.1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563.3亿株。???这是良好的开端,是很可取的。10多年前,我在一次全国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发言中讲到发展绿色消费(生态消费)时,强调“发展绿色消费,决不止于发展产品,还要培育一个优美的生态环境……必须大搞植树造林,大搞绿化,培育一个绿化的环境……要把绿化大地作为广大群众的切身要求和自觉行动,成为建设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地区的重要内容……让绿色笼罩大地,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前不久,新闻记者报道:“既要发展的金山银山,更要生态的绿水青山……到2010年底,全国一共建立自然保护区2588处,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4.9%……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让森林草地生机盎然,让绿色在中华大地铺展”。???这些做法很好,作用很大。
具体说,就是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其他产业体系,从源头上培育优美的生态环境。从农村来说,发展生态农业,包括发展生态林业、生态畜牧业、生态渔业、庭院生态经济等,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优化产业布局。有些农村,还要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在城市,就要大力发展生态城市、生态社区、生态村镇、生态庭院等。城乡都要大搞绿化,植树造林,绿化大地,美化生态环境。落实上述要求,具体做法就是要发展绿色经济、绿色消费,发展绿色产业、产品,大搞绿色营销。前几年,我在一篇短文中曾提出“:发展绿色产品,要建立绿色产品的生产基地,建立清洁生产的完整体系……还要发展高科技,开发新产业、新产品,并向专业化、系列化的方向发展,要利用科学技术,建立绿色产品的生产、营销和消费的完整体系”。???这就要认真落实中央早就提出的“三绿工程”: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培育以绿色消费为主要内容,对绿色产品的生产、流通实现全程质量控制,要搞绿色GDP,完善绿色标志制度。培育优美的生态环境,不仅包括绿化大地,还要培育优美的人文环境,体现高层次的生态文化、生态文明。例如,要大力保护并培育生态文化景区、景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大量的生态文化景点,如闻名世界的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体现高层次的生态文化,每年吸引大量的游客,正如古人所说,“五年寻仙不辞远”。
还有很多省市、地区,有大量的生态文化景区,大搞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现在的问题是:除了大力保护已有的生态文化景区、景点外,还可根据具有地区特色、民族特色的资源优势,开发有特色的生态文化景点,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弘扬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发扬了,正体现马克思早就提出的“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出现了这些良辰美景,作用是很大的。
第三,要采取各种有效手段,保护、治理生态环境。从经济手段来说,政府有关部门就可运用税收手段来保护生态环境。很多国家早已开征各种各样的环境税。我国还是采取收环境费的办法,只对污染排放收费,对污染环境的资源和产品未能征税。应该进行费改税。对污染环境的生产和消费行为,一律征税,对生产污染环境的产品,更要征税。9年前,我在一篇短文中曾提出:生态环境税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土地、森林、水资源等)的行为进行课税;②对污染空气、水质以及固体废弃物等开征污染税;③对污染环境的产品开征“污染产品税”。要通盘考虑,确定税税秤,逐步开征。要合理确定税率,按不同污染程度,区别对待,还可搞累进税率。???这些问题还可进一步探讨,并促其实现。
从法律手段来说,我国早已有《环境保护法》等各种法律、法规,现在应该根据近年来的新情况、新问题,逐步进行适当的修改。关键是要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谈到法律手段时,我感到有个重要问题值得研究:人们都要求有良好的消费环境,这是非常必要的、合理的。因此,是否可以说:要求有良好的消费环境,是人的一种基本权利?20多年前,我在一篇短文中就提出:在消费者应有的权利中,应该包括“要求保护有益于健康的环境的权利”,“环境的好坏不仅影响当代人的健康,而且会影响子孙后代的健康”,“我们应该尽量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作为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一项内容”。???8年前,在一篇拙文中还提出:“我国当前正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正是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时期,更需要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文中谈到维权的范围时,强调:“不仅应该包括消费客体,还应包括消费环境在内,对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也应该是维权的重要内容……精神文化消费也应纳入维权范围”。???这些都强调:保护生态环境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些问题,还值得进一步探讨。从行政手段来说,除了建立、完善一些对生态环境的管理措施,适当增加对治理、保护生态环境的投入外,还要反对并制止某些地方政府不惜破坏环境而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应该把保护环境和提高环境质量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之一。还应强调:应该实施绿色国民核算制度,搞绿色GDP。第四,要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发展第三产业。#p#分页标题#e#
第三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投资少、物资消耗少、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具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效应,又能吸收大量劳动力就业。但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一直滞后,较之发达国家,差距还很大。早在2003年,第三产业在国内总值中的比重(%),全世界低收入国家为48.5,中等收入国家为54.2,中、低收入国家为53.4,高收入国家为71.3,其中美国为75.3,英国为72.4,日本为68.3,法国为72.8,德国为69.4,意大利为69.5,荷兰为71.6,澳大利亚为71.1,我国仅为33.4。???近年来,虽略有增长,如2010年已达38.9%。???但和上面一些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因此,我国还应该加速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发展高层次的生态产业、产品和服务(包括文化教育事业和产业),对发展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明作用很大,也大大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体地说,发展文化产业和服务业,就要发展包括生态文化在内的文化产业和服务业,实现“真”、“善”、“美”的统一,弘扬生态文化。现在的问题是,需要加速发展哪些文化产业和服务业?如何根据各地区、各市镇资源优势和特色,发展高层次的文化产业和服务业?这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和落实的。发展教育产业,必须明确教育产业的特殊性,它是培育高素质人才和高文化的产业。对发展教育产业的投资,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同志在十七大的报告中早就强调:“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展教育产业必须自始至终坚持党中央这些大政方针,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上面这些都说明:在发展第三产业中,发展文化教育产业,有它的特殊性,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对发展生产力有重大作用,对发展人的消费力也有重大作用,20年前,我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的启示下,提出文化教育是第一消费力的论点。在一篇拙文中具体提出:“第一,文化教育是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生产力的极重要的条件……第二,能直接提高消费者消费消费资料的能力……第三,发展文化教育,有利于发展享受资料,发展资料的消费,有利于提高消费的层次,扩展消费力……第四,发展文化教育,大大有利于促进消费合理化,提高消费效益……第五,文化教育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抗逆能力,保护消费力……综上可知,文化教育不仅是提高劳动力素质、发展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也是提高消费者素质、提高消费力的极重要的条件”。最后还强调:“发展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消费,提高精神文化产品质量,发展精神消费力”。???现在是否可以说:发挥文化教育作为第一消费力的作用,大大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这些问题还可进一步探讨。发展第三产业还要发展旅游产业,开拓有特色的旅游资源,以利于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近年来,我国有些省、市、地区,在这些方面已大见成效。例如,黑龙江大搞生态旅游,每年还举办国际冰雪节、国际滑雪节、雪雕博览会、冰灯游园会等活动。2005年以来,4年多时间全省入境旅游接待人数累计达530.55万人,旅游外汇收入23.45亿美元。国内旅游接待人数累计达2.45亿人次,旅游收入1446.3亿元。全省旅游总收入累计实现1623.1亿元,年均增长22.44%。???江西井冈山大搞红色旅游,2010年接待游客453.61万人次,2011年1月至9月,接待游客534.4万人次,充分发挥“红色吸引人、绿色留住人、情景感染人”的旅游资源优势。???又例如,湖南张家界是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据新闻记者报道,2010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350万人次,境外旅游者148万人次,同比增长73%,旅游总收入达到125亿元。……确立世界旅游精品的目标,把张家界建成功能齐全、人民富足、开放包容、文明和谐、具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特有的文化气质、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世界旅游目的地……2006年以来,投入城市建设资金43.7亿元,新建改造了30条主次干道,建设城市道路109千米,绿地面积264公顷,新增城市建成区面积6.31平方千米……张家界核心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8%,每立方厘米空气中有8万至12万负氧离子,是一般城市的20至100倍……拥有17类78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9.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8.1%,占比在全国处于前列。???上面这些都说明:发展高层次的旅游景点,大搞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对弘扬生态文明作用很大。这里还有个重要问题:我国古代生态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代很多名人写了很多专著和诗文,描述古代生态文化的丰富多彩以及他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里,享受生态文化之美,享受生态文明之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有不少人写了诗、文,宣扬这些,我也写了一篇拙文,题为“略论中国古代的生态文化及其对当代的意义”(发表于《湖南商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这里限于篇幅,也无法引述了。但我们任何时候必须大力弘扬自古以来的生态文化,普照中华大地,并使其走向世界。第五,要加强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的教育。现在还有些人缺乏生态环境、生态消费方面的知识,在消费教育中应加强生态环境、生态消费方面的内容。11年前,我在一篇拙文中谈到如何发展我国绿色消费时提出:“第一,要提高全民绿色消费观念……从生态文化和社会文明的高度来看待绿色消费……第二,要加速发展绿色产业和产品……不仅要建立绿色产品生产体系,还要建立绿色产品营销体系……第三,要强化市场管理、监督,净化市场……第四,要美化生态环境……要把绿化大地作为广大群众的切身要求和自觉行动,成为建设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地区的重要内容……第五,要加强环保教育……逐步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自觉地进行绿色消费……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培育,促进生态平衡”。???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有一章专讲环境教育问题,提出“从小学学龄到成年人都要接受环境与发展的教育”,“鼓励大学设立对环境有影响的跨学科课程”,“推广与当地环境与发展问题有关的成年教育计划”。并提议“开展一个全球教育活动。”最近一二十年来,很多国家已把生态环境的教育,纳入各级学校的教学计划之中。我们也应该把生态环境的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之中,作为素质教育一个重要方面。教学的内容,不仅包括价值观、生态伦理、生态环境知识,还应该包括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知识等。发展这方面的教育,提高人们的生态知识,大大有利于弘扬生态文明。#p#分页标题#e#
对生产经营者也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要诚信经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仅不能破坏生态环境,还要保护、培育优美的生态环境。4年前,我在一个有生产经营者参加的消费经济研讨会的发言中曾提出:生产经营者“应该坚持合法经营,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道德,优秀的传统文化。生产经营者应该坚持‘诚信为本,维权至上’的‘八字方针’,搞好生产经营,以维护消费者为己任”。???综上可知,人们树立了生态文明观念,建立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模式,并采取各种有效手段保护、治理生态环境,加速发展了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还加强了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的教育,这些良辰美景出现了,就大大有利于弘扬生态文明,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应该着力追求的。四、弘扬生态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质量不断优化,自始至终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体现全体人民的消费水平、消费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要实现这些崇高要求,必须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弘扬生态文明。同志在十七大的报告中强调:“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些都牵涉到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改善了,居民消费水平、消费质量不断提高了,生态文明不断发扬了,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是我们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9年前,我在全国第七次消费经济研讨会的主题报告中就提出:“不断提高消费质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标准……消费质量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就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形成生产力与消费力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还强调:“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提高消费质量,处理好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保护、培育优美的生态环境,使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弘扬生态文明、绿色文明……这是不断提高消费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这些也说明培育优美的生态环境,提高消费质量、弘扬生态文明,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用很大。应该看到,生态文化有很大的渗透作用,它会渗透到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之中,促进三大文化协调发展,光辉灿烂,这就大大有利于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就是要弘扬生态文化,并充分发挥它的渗透作用,促进三大文化普照大地,促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谈到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牵涉到一个具体问题:如何具体体现建设的历程?如何采取一些具体指标来体现小康水平发展的历程?九年前,我在一篇拙文中,从提高消费质量方面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指标:①国内生产总值;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④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⑤恩格尔系数;⑥人均高档耐用消费品;⑦文化教育水平(主要是大学入学率);⑧生态环境状况(主要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现在我感到:还应强调生态文明,应该增加关于弘扬生态文明方面的指标,如:人均生态文化产品拥有量、全国生态文化服务业总数量、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等指标,这些问题还可进一步探讨。总之,弘扬生态文明,并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三大文明相互辉映,就大大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其闪耀小康社会的光芒,大大有利于体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体现“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消耗最小的力量”,???有利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应该看到:生态文明,是“真”(生态规律)、善(生态伦理)、美(生态美)的统一,是社会文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一个极重要的内涵,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极其重要的方面。培育优美的生态环境,弘扬生态文明,是我们当前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这里使我想起了宋代名人张载的几句名言:“为天地立生,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认为,这应该是我们的座右铭。并感到,这也是研究生态文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