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生态文明建设策略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王晓政 单位: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
2010年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共产党适时的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思想,顺应了时代潮流,把握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反映了我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一、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
从人类历史进程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个更高阶段。从人类历史发展的程度和水平来看,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是并列的文明形式,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在人类发展史上,最先把生态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视为解决生态问题根本出路的是西方的生态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认为生态问题实际上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只有废除资本主义制度,才能从跟上解决生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致力于生态原则和社会主义的结合,力图超越资本主义和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构建一种新兴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进步体现为文明的转型,社会文明的转型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有内在联系。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标志之一。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包含着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从而使生态文明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两大和解”的生态文明社会。人的解放,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生态文明恰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这一基本原则。另外,在可持续发展与公平公正方面,生态文明也与当代社会主义原则基本一致。生态文明应成为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享受。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前提。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冲突日趋激烈,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已经到了极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全球生态问题的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在工业文明所倡导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指导下,人类却追求物质利益而舍弃生态环境。对生态环境缺乏保护和建设意识,不合理利用土地、森林、水和矿产等资源,从而使得生态环境面临严峻形势。这些生态问题不仅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还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环境安全。要解决这些生态问题,人们必须加强对生态文明的研究,从而为解决当前的生态问题保驾护航。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生态文明是一种高级的文明形态,反映的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全新的、和谐的状态。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就是要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辩证统一起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求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等方面,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持续发展从自然属性角度来分析,就是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要求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要求实现不超过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要求在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生活品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发展,即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建设生态文明,应在更广范围内,开发更有效地使用矿物能源的技术,提供安全而又经济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来限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CO2的排放,并通过恰当的技术选择,停止某些化学品的生产与使用,以保护臭氧层,逐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三、当代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路径选择
(一)发展生态文化,加强生态理论教育和宣传
1.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念生态文明观念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因而要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高度加强生态文明观念的教育,弘扬环境文化,努力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因此,要培养全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并把它作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方法指导。首先,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人类一定要认识到,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母体,自然中的一切都与人类息息相关。其次,要认识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是持续的,但怎样才能使自然为人类造福,这就要求人们必须认识自然,把握自然的内在规律性,按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就要遭受自然的惩罚。第三,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这要求人们在实际生活中,要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和消费道路,在全社会培养环境伦理和道德,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制度,形成爱护自然的良好社会风尚。
2.加大生态文明的宣传力度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基础是生态文明的观念被公众所熟悉。科技的发展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多种途径。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自不必说,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生态意识的传播更为快捷。通过媒体的倡导,绿色和生态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公众对生态环境有了更为全面地认识。在社会活动中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活动,普及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宣传国家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鼓励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各种艺术形式的作品发表,鼓励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境优美乡镇等公益活动。在科学活动中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科学精神,正确认识自然和尊重自然规律。培育有利于生态文明观念树立的文化氛围,通过教育、文学、艺术等形式,运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大力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树立起尊重自然的价值观与道德观,从而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p#分页标题#e#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民的义务。要健全法制,依靠政策和科学,加强监管,保护自然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激励公众参与,全面推进各项工作。首先,要完善有利于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其次,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实用技术,全面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后,发展推广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观、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构建和谐的消费观,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模式
1.提倡绿色消费,崇尚简朴生活绿色消费,是指一种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简朴、自然和保护生态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绿色消费与崇尚简朴的生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简朴生活是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中心的适度消费生活。提倡绿色消费、崇尚简朴生活,不仅仅是消费观念的转变,它还体现了人们利益观念的转变,体现了人类崭新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消费观念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是绿色消费的推广还不尽如人意,距离真正的绿色消费行动还有很大差距。所以,要逐步形成政府、公众、企业三方面良性互动的机制,以促进绿色消费在我国的全面推广。
2.转变发展观念,倡导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是一种简约、简单、简朴的生活方式,它通过个人适度减低碳排放量来达到集体总和碳排放的减少,达到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低碳生活是生态文明的前提与基础。就目前而言,我国虽尚未确立明确的“低碳生活”的法规、条例,但种种社会发展理念却在实实在在地践行着“低碳”原则。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在党的正式文献中第一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把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到了“文明”的高度。“低碳生活”是生态文明的基础,生态文明是“低碳生活”的最终归属,它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协调、人与人的协调和人与自我的协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环境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是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理念在处理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方面的升华,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