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化产业发展形式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生态文化产业发展形式,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生态文化产业发展形式

作者:张沭宁 单位:淮阴师范学院传媒学院

背景

(一)统一部署:文化创意产业要发挥战略引领作用,形成产业集群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以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战略产业。“十二五”期间江苏文化产业与科技产业共同担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重任。“十二五”期间在实施江苏省“三大计划”中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是充分发挥创意产业的耦合文化、促进精益、提升附加值等产业功能[1]。积聚优化整合各产业现有的处于分散、未专业化和资本化的科技、人才、品牌、设计、自主知识产权等产业价值链高端要素资源[2]。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是是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的积聚、优化,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关联度,形成互动效应是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特点。

(二)生态模式是实现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发展的特色化之路江苏省内文化产业板块的梯度差异比较明显,[3]单就文化创意而言只有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的几个项目在全国叫得响。与苏南相比,淮安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苏北市、县均一样处于待开发阶段,亟待突破创新。在淮安周边区域中,山东地市一级的旅游产业集群效应初现端倪,市场品牌认可度节节攀升,其中潍坊风筝、临沂手工艺,还有红色旅游、民俗旅游等特色体验旅游占有一席之地。依托农业、生态经济发展要素与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创新的生态模式是实现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发展的特色化之路,要注意发展乡村休闲、农业生态、商务观光、创意娱乐等形态。

(三)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对于文化创意与旅游、生态资源的创意开发、创意设计、手工艺之间的关联、组织等进行系统研究,破解创意的制约因素,确立发展模式。第二,加快特色资源梳理,在本地文化规划中确立具有关联性大、产业链长、带动力好的文化创意与生态产业嫁接的形态,形成核心明确、支撑众多、有市场号召力的文化创意品牌。

文化创意与生态产业要素融合的主要内

首先,做好创意资源评估,掌握空间分异布局。其次,进行区域内外SWOT竞争分析,反复论证文创产业资源的比较优势;确立文化创意产业的规划和基本形态。再次,按照“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思路,遵循“越界—扩散—渗透—联动”规律,因地制宜重点加强文化、旅游与生态、农业、民俗手工艺等产业要素的融合、联动。落实物质、非物质文化资源的资产评估和商业开发模式,将之作为城市文化创意(网游动漫、影视演艺等)的重要组成部分;扶植融入生态环境要素的特色农庄、现代手工艺等为代表的新兴业态。主推一批在文化产业分类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行业企业和产品品牌在既有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域、文化产业园的基础上遴选特色文化区。最后,以生态文化创意园、特色文化产业园等大项目建设带动文化行业企业的集约化发展,形成不同形态的文化产业集聚区,构筑不同特色、相互补充、错位经营的产业格局。

(一)生态文化资源的活化和开发组织对传统文化物质资源、非物质文化资产的甄别,开展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活化、开发,将其作为进一步挖掘、发展的重点,特别是以农耕文化为依托的民间艺术、手工艺和非物质遗产的民俗、节庆资源等[4]。开展民俗节庆品牌与民间手工艺产品的升级、开发工作,积极申报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组织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名录,整合各方面资源,打造生态节庆品牌、文化产业扶持项目和创新项目。

(二)构造生态与文化创意的融合模式生态经济与文化创意互动发展的重点之一是乡村创意体验,其市场对接点就是乡村休闲、旅游。推进乡村旅游内涵建设,制定标准化方案,形成因地制宜的乡村旅游个性化发展,思考创意农业模式以及向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演进发展。以创意旅游、创意设计为纽带,带动农业、生态、文化服务企业按照工业化标准要素,完善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将区域比较优势的内容重新定位、包装设计,对农村手工艺、民俗文化进行商品化与重点品牌打造[5],以创意生态产业为抓手,带动生态农庄休闲体验、会展商贸、娱乐观光购物等的发展,使更多的经济社会要素获得文化产业化形式和高附加值。(三)民间艺术的创意、创新民间艺术、民俗风情,是深受都市人喜爱的诗意田园。乡村文化需要文化产业的现代性重构,对乡村文化的生产空间进行反思,对于其文化意象进行重新设计、构建;从而在再生产与消费的制度性重构中建立起符合现代产业标准、规范和现代生活需求的的价值体系。探索区域特色的民间艺术资源的可持续性传承以及优化配置、利用,要秉持与城市文化创意合作开发的原则,创作现代性的产品。

(三)高科技支撑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软件园、创业园、科技孵化中心等信息服务、软件外包产业具有与文化创意的天然耦合性,应用创意文化、文化科技,融合生态资源要素,打造产业品牌,有效方式驱动、带动区域内居民文化消费。

(四)政府主导、协调,搭建平台,实现城市—农村互动的发展格局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涵盖行政审批、创意和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技术服务、金融和孵化、中介、推介等),制定配套措施从资金、税收等方面扶持;鼓励民间兴办文化企业,引进外资发展本地手工艺产业;重点资助重大产业项目,设立专项基金,完善文化产业贷款担保机制,引导专业投资、担保向创意企业倾斜。利用文化周、文化日、节庆活动等带动城市消费者到乡村消费。

淮安的生态—文化创意模式:“河、湖联动外延开发”

淮安是历史上与扬州、杭州并称的运河四大都市之一,在2006年左右确立“运河之都”城市定位,十一五时期运河文化产业得到了开拓、发展,形成了市区清江浦里运河、古末口、古清口等四水环绕的水景空间。市区周边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景区等将区域内12个组团有机相连。一直以来,发展绿色生态经济是淮安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之一,把生态产业作为战略支柱性规划发展产业之一,2010年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以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构建食品工业、物流、动漫科技等为主导的生态产业链。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市的目标,对照国家生态市的5项基本条件和19项考核指标,淮安已有4项基本条件和10项指标达到要求。2011年“建设以淮安蚌埠为双核的淮河生态经济走廊”伟大设想又跃然纸上。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认为在推介城市经济发展的生态特色时提出“生态也是生产力”,这一提法正好和“文化产业作为重要的发展生产力”精神相得益彰。#p#分页标题#e#

淮安拥有淮河、洪泽湖、白马湖等自然生态资源以及周边高邮湖、宝应湖水域湖泊等得天独厚的资源,是国家粮食的主产区之一,以农产品、特色水产品(盱眙龙虾、洪泽大闸蟹等)及其加工为代表的生态经济产业在当地形成产业链条,这与以农(水)产品加工为特色淮安的淮扬菜以及众多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也为生态产品与文化创意产品耦合研发提供了基础条件。在淮安的五大战略“构筑大交通、发展大流通、培育大产业、繁荣大文化、开发大旅游”方面,培育了盱眙凹土等列入国家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生态产业,以生态特色景区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壮大,在“开发大旅游”上主推“文化名城、名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乡、生态家园”五大品牌,但是生态产业与文化产业特别是和创意产业的结合能力比较弱,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呈现形态与资源潜力、前景不相称。

为此,我们提出淮安生态文化产业的“河湖联动———外延式”开发模式,旨在突破瓶颈制约,以水资源、农特产品、特色生态环境等生态资源为纽带,促进管辖区域内南、北片区的文化资源整合。淮安的南、北地理分布比较狭长,区域内南(盱眙、洪泽、金湖等)、北片区(淮阴、涟水等)处于对峙局面。这就需要在区域资源规划、整合时,解决协调一致的问题。将北片区淮阴区的韩信、漂母品牌、涟水县的人才教育以及它们共有的农业资源整合到全市统一部署安排之下。发挥南片区的白马湖沿岸的金湖前进镇、淮河流域的节点城市盱眙的生态优势以及马坝、朱坝等交通优势,扩大其在区域联动的功能。应以部门横向与纵向的协调运作为整合机制,比如农业局水产部门、农业委员会、文化旅游局、体育局在民间文艺、水乡体育、渔民风俗节庆等项目上加强协作,而区域内的横向区位整合则要以不同时期所形成的纵向文化资源为整合内容,以主题、联盟为纽带,统筹安排时段、线路、客流、活动项目和形式,这样就形成了“集聚互补、融合联动、合理定位,错位发展”战略思路。

经过筛选论证、确立创意旅游(民俗、演艺、实景等)、生态创意农业为全局重点,以动漫、台资新高地、区域大物流等为区域重点的发展框架。形成南北交汇的河、湖联动的生态特色板块,包括:一是古城历史文化感受区,以河下等古镇、古街区为重点;二是清河新区文化体验区;三是古运河历史文化展示区,将里运河等河段进行生态整理、遗址展示,打造水上文化长廊。四是洪泽湖生态旅游示范区。争取在南北片区的金湖、洪泽和盱眙等多点突破,分设湖区观光、实景演出、温泉休闲等不同功能区。

(一)生态文化创意的多元化应用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采用文化创意与经济社会产业要素的融合模式,构造生态、文化、旅游等耦合的多元化战略应用。2012年起,江苏旅游启动为期3年的“美好江苏欢乐游”活动,淮安22个景区(点)位列其中,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铁山寺、第一山、洪泽湖古堰景区、老子山温泉度假区、金湖水上森林公园等生态群落独树一帜。中国淮扬菜美食文化国际旅游节、盱眙龙虾节、洪泽湖大闸蟹节、金湖荷花节也成功入选。

1.发展支持型:金湖、淮阴等区县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以农耕、民俗、乡土文化等为特色的生态创意农业,要集中民俗演艺歌舞、原生态休闲等资源优势,抓住金湖前锋镇、盱眙盱城镇等节点形成服务能力强的产业集聚区。除了淮安生态农业园,因地制宜发展创意农庄,销售稻米、大闸蟹等特色产品、服务。在淮扬菜工业标准制定中融入、突出莲藕、龙虾等当地特色水产,与景区景点、会展博览等形成创意美食之旅。

2.资源复合利用型:洪泽湖渔文化生态创意园淮安的水利、渔业、农业等第二产业资源相对丰富,把文化创意与渔业、商务、生态农业等部类结合的文章做好,可以填补空白。洪泽湖沿岸区域交通便利,客源(宁、沪、苏南小三角)质量高,消费能力强,通过政府主导、外引内联,筹建洪泽湖生态渔文化创意产业园。洪泽县围绕“名湖名城”,依托大湖、古堰、名山等核心资源,打造美丽清纯洪泽湖品牌。规划沿洪三路两侧打造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旅游,开发温泉资源、鱼米之乡“一村一品”工程、特色船坞系列景观工程、古堰历史文化长廊、白马湖休闲旅游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渔文化、水文化、生态养生,建设“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三河闸水利风景区等生态景区,建设“温泉养生、寻道访古、生态风光”的老子山度假区。发挥盱眙龙虾、洪泽湖大闸蟹、金湖荷文化等品牌集聚、辐射效应,促进城区外围的生态观光、体验休闲(淮扬美食)、城区内文化旅游、演艺娱乐、特色餐饮娱乐相互支撑、联动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品牌,促进生态旅游、休闲娱乐(掼蛋、淮扬美食)与文化旅游、休闲观光产业的紧密结合,形成集吃住行食娱购一体的大文化、大旅游、大交通体系。对当地手工艺(渔具、渔鼓等水上产品)、民俗文化(渔歌等)进行商品化与重点品牌打造,加强民俗节庆品牌的内涵建设。探索淮剧、十番锣鼓等区域民艺、民俗以及手工艺、特色淮扬菜资源的优化配置、可持续性发展,城市文化创意部门出人才、技术,农村提供知识产权,合作开发,创作符合现代需求的产品。

3.替代融合型:传统文化旅游的集聚发展和升级改造在运河古镇河下以及西游记大舞台、吴承恩纪念馆形成西游记诞生地明清特色旅游景区;周边还集聚纪念馆、故居以及胯下桥、韩信祠、关天培祠、梁红玉祠构成近代名人展示区。在市区清浦区的清江浦里运河沿岸,形成自东向西文庙———慈云寺—都天庙—东西大街历史街区,连接都天庙的周信芳、王瑶卿等名人故居以及河道总督府旧址(清晏园)—童年读书处等众多景点。河下的明清特色区、清江浦的近代名人区等需要集聚发展和升级改造。

4.“原生境”全景开发:“印象洪泽湖”洪泽湖区水体丰美,景观独家,联合沿岸的洪泽等乡镇发展“印象洪泽湖”实景演出。在国家休闲旅游纲要颁布实施之际,顺势而上,打造集休憩、观光、影视展演为一体的全景式旅游文化平台。抓紧洪泽湖、高邮湖等四湖的水文化生态品牌的保护性开发,结合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中演艺类民俗比较丰富的特点,开展水上实景演出等项目。#p#分页标题#e#

(二)建设“淮河生态文化实验示范区”

在原有的洪泽、金湖等节点城镇的基础上,依托淮河生态打造盱眙为中心节点、聚合户外考古、温泉养生、影视体验、休闲美食娱乐的文化产业集聚区。盱眙临近南京,有山有水,有“凹土之都”等美誉,拥有淮河、低山丘陵等自然生态,人文景观汇集,以东阳为代表地的名人辈出,作家张贤亮出生于盱眙,后创建宁夏华夏西部影视城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华夏西部影视是以沙漠等原生态景观为主要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他的经历和经验都值得学习借鉴。泗州城遗址号称“东方的庞贝古城”,即将揭开神秘的面纱。大云山汉墓群作为江苏省古墓葬类文物代表,2010年位列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加上原来的明祖陵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总量达到5处,可称文物大县。省铁山寺林场属于原生态风景,适宜户外自助游,周边正在建成毗邻南京的养生游基地。大王山温泉正在开发之中,凤凰山影视基地和红楼梦大世界的建成将成为周边首屈一指的游览胜地。“洪泽湖—淮河—铁山寺—第一山”特色线路以游船为载体,开发水上游乐、垂钓等度假休闲项目,融入温泉(老子山)、中医疗养等项目,并将洪泽湖、白马湖度假、淮河游览结合起来,构筑“白天观光游乐,中午美食、垂钓、沐浴,晚上演出购物游(城区月光夜游)”的全天候、适合不同群体的产品组合。

(三)承接产业转型发展“生态新城—淮安开

发区—大学城”一线的文化科技创意产业集聚区名人、名著、名湖等六名战略比较优势要重新定位、包装设计,利用清河新区西游记博物馆、淮扬美食博物馆为代表的城市橱窗式展示,结合生态新城、长荣大剧院的舞台演艺、古淮河生态园形成清河新区的文化特色产业园区。淮安目前已经成为“北有昆山,南有淮安”的台资新高地,浙商、闽商云集,形成了以台资企业富士康为代表的IT科技加工、电子制造企业,以浙商义乌商城为代表的商贸物流业,还有闽商的轻工制造等,这些都是支撑文化创意产业的物质基础。要利用淮安软件园、淮安开发区留创园、清河文创园等创意产业的孵化功能和科技支撑作用,在清浦区大学城附近,依托食品学院、工学院等筹建高教科技文化产业园,主打文化科技创意;在新的淮安市行政中心附近或者清浦区城南,打造动漫、网游的特色基地,加紧掼蛋网游、电子商务等开发。创意产业园将主要选择发展信息服务业(互联网信息和软件服务)、设计服务业(影视、食品加工设计、广告包装等)、教育培训(高层次继续教育),以尽快形成优势产业,从而带动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发展。随着“蚌埠———淮安”淮河流域生态走廊的战略构想的提出,一条横跨淮河两岸的生态产业前景已经跃然纸上,这里将吸收安徽省皖江经济带的成功经验,在跨区域合作中把生态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四)按照产业标准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管理

制定乡村旅游标准化方案,在卫生、安全、保障等各个方面做到标准严格、程序规范。加快农业、渔业的技术服务人员的人才储备,通过专业培训将一部分人转型成为文创行业的经营服务人员。加紧农村手工艺传承人、手艺技师、传习班学习者的培养。开展地理标志、非遗申报、原产地保护,实施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战略。乡村旅游要排除小散乱的分散经营,引导、形成前锋、朱坝、马坝等沿湖、沿路的乡村旅游带,集聚成为接待、餐饮、农产品研发加工为特色的产业带。探索乡村俱乐部、休闲庄园等新业态①,发展“公司+农户”“企业专营”“公司+协会+专业生产联营社”的管理模式,按管理标准、服务流程规范、安全卫生标准发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