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生态文化创建及发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向仕斌 单位:湖北省林业局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并作出了具体部署,小康社会的内涵进一步充实、外延进一步拓展,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林业的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现代林业建设所追求的目标之一,是一种现代生态文化的体现与要求。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对于实现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准确把握生态文化的内涵及其表现形态
《现代汉语词典》对文化有三种解释:一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二是指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三是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这里所说的生态文化主要指的是第一种文化。生态文化是和谐的文化,是以生态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的文化形态。体现在对待生态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社会风尚、文化产品等形式上,它不仅能创造无穷的精神文明更能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
(一)生态文化的内涵:生态文化体现着人类对美的追求,蕴含着一种和谐、自然、恬淡的生活情趣
1、生态文化是自然生态与人类智力活动相结合的文化
生态文化的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环境,是人类智力活动与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完美结合。自然生态本身并不是文化,仅靠自己也不可能成为文化。但当它与人类的智力活动相结合时,与人类的想象力相统一时,就产生了生态文化。两者缺一不可,互相影响。生态资源是人类宝贵的财富,人类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不仅能充分认识自然界,还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不仅能被大自然美妙幽静的景观陶醉,还能尽情地赞美那如诗如画的景色。当我们亲爱地祖国到处呈现一片茂林修竹、鸟语花香、天高云淡、生机勃勃时,一定是盛产生态文化的大好时节。
2、生态文化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
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一方面,良好的自然环境为人类的居住、生存提供基本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良好的自然环境为人类的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创造较好的发展条件。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必定要消耗一定量的资源和环境。如何把资源和环境消耗量控制在自然界自净能力之内,关键还要看人类的自身品质、科技水平以及人文素养等因素。良好的道德,高尚的情操,有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生态文化是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文化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经历了盲目崇拜、掠夺开发等阶段。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全球大气变暖、土地荒漠化、乱砍滥伐等现象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不断被全世界大多数国家所认同,也成为我国的基本战略。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协调好经济社会与环境发展的关系。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工具的改进,技术的升级,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扩大,资源破坏性、生态污染性的产业不断发展,自然环境恶化的脚步就伴随着技术更新的脚步而不断向前。面对如此恶化的自然环境,当务之急是树立一种全新的生态价值观,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文化的表现形态:生态文化的表现形态极其丰富,主要指由自然生态所衍生、演化、孕育、塑造、派生的种种文化及其艺术作品,涉及的范围较为宽泛
1、由自然生态衍生的群众文化
文化是在劳动中产生的,并伴随劳动的发展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和发明的一些既能愉悦身心又能促进生产的健康活泼的文化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示着人民群众的智慧。鄂西土家山寨的“摆手舞”、“巴山舞”,体现着土家先民对自然的崇拜与天人合一的思想;神农架的梆鼓,就是伟大的劳动人民在生产中,由抵御野猪入侵而编演的一种歌舞形式。这些文化将大自然的博大精深和人类杰出的才智体现得淋漓尽致。
2、由自然生态演化的文学作品
在中国的文学发展潮流中,有一批心系自然、热爱自然的山水田园文学家,用自己对自然的理解,对生态的关怀,书写着宁静志远、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如诗歌、散文、小说、电影、电视、歌舞、绘画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对大自然环境优美的最好赞美;“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是对田园生活的最好诠释。文学作品与大自然的结合,使得抒情更加和谐自然,使得意境更加悠远缠绵,使得情感更加真挚感人。
3、由自然生态孕育的宗教文化
我国大多数道观庙宇或是建在深山密林里,或是修在山顶云端间,或是伴着潺潺流水声,或是和着鸟鸣蝉啼音。一种天地人和的思想,一派人类文明与大自然互相融合的景象,将我国的宗教文化与自然生态照耀得熠熠生辉。那峨眉山顶的“金顶”,那武当山上的道观,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
4、由自然生态造就的自然景观
自然遗产,是大自然以其神仙般的画笔为人类描绘的一幅幅美丽的自然图画;是大自然以其诗人般的情怀为人类书写的高远深邃的散文诗。久负盛名的“三山五岳”,钟毓灵秀的“张家界”、神农架,神奇的“九寨沟”,用它们那千百年来没受污染的身躯向我们诉说着人类远古的文明;洁净清澈的“三江源”将洁白的雪莲从高山带入海洋,向我们讲述着中华民族的血脉传承;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蜿蜒绵绵的九曲黄河,养育了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并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5、由自然生态派生的城市园林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城市污染的日益严重,城市的园林绿化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城市里的树木、花草大多是走出寂静冷清的深山沟壑在繁华喧嚣的城市繁衍生息,城市中美丽的园林景观也是大自然的缩影,通过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改造与加工,就是一种绝好的蕴涵着人的智慧的文化作品。
6、由自然生态微缩的盆景、花卉和插花艺术盆景、花卉和插花艺术,来源于大自然,是人类通过对自然界树根、树枝和花卉等的雕琢、培育和剪插,使其具有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将人类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融入其中,从而达到无穷的拟人、拟物、拟景化效果。许多十分出色的盆景、花卉和插花艺术作品,其最初也不过是一些废弃与闲置在荒山野岭里的“木头疙瘩”和普通花卉,但经过艺术家的加工与制作,就成为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品,就形成了一种生态文化。#p#分页标题#e#
二、深刻认识生态文化建设在生态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一)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生态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首先,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我国解决一切问题的核心与关键。科学发展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生态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不论是在把握生态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时,还是在具体传播积极向上的生态文化时,都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生态文化建设的有序发展。其次,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实现生态的良好,使自然环境得到保护和恢复。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也有助于促进和繁荣生态文化建设。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环境逐渐呈现出负面影响。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一系列重大而紧迫的全球环境问题不断出现,诸如大气臭氧层耗损、温室气体增加、植被破坏与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退化与沙漠化、淡水资源短缺等,使人们在感受着人类创造的辉煌文明成果的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逐渐恶化。试想,当人类面对荒漠与荒山时,面对干涸的湖泊和江河时,还能舒心地吟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吗?第三,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是我国林业建设在今后要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它对改善我国日益恶化的环境和不断下降的生态质量有着突出的作用,其重要地位也是十分明显的。生态文化建设,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从而能从根本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当漫山碧透、层林尽染时,自然会出现万千种类的生态文化交相辉映。
(二)生态文化发挥着生态文明的重要功能
生态功能、文化功能和经济功能共同组成了生态文明的三大功能。生态文化体现着生态文明的生态功能和森林的文化功能。其一,生态文化体现着生态文明的生态功能。生态文化是通过一定的形式或由一定的载体加以表现,形成的一种物质与精神的综合。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如果不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与质量的改善,将会使环境严重恶化。那么,生态文化将直接把日益恶化的环境状况反映出来,其结果不但不能促进生态文化的进步,反而遏止了它的发展。其二,生态文化体现着森林的文化功能。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乔、灌、草多种类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群集的共生相结合的,与其相应的水、土、气资源共处于同一空间范围的自然资源综合体。人类许多文化都与其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人类告别喧嚣的城市来到这空气清新、风景秀丽的大自然,怎不抒发压抑许久的情感?怎不安抚疲惫不堪的身心?其三,生态文化的社会效益经过积累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生态文化经过深层次的挖掘,可以实行生态文化产业化。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推进,将生态文化发展成一种产业,可以从一个侧面促进经济的增长,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积极有效地整体推进我省生态文化建设
(一)我省生态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的生态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不能忽略,由于长期受原有体制的影响,我省生态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对生态文化的认识程度与社会、人民群众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目前,我省对生态文化建设的认识,与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与人民群众对生态的需求,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第一,大多数人对生态文化建设的认识只停留在对生态保护上,而忽略了生态文化建设中还包含着生态文化产业。生态文化产业能够促进林业经济增长,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第二,没有把生态文化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大多数人认为,生态文化建设就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属于文化部门的职责范围。其实,这种认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它不仅包含精神文明还包含着物质文明,它需要文化部门的参与,更需要林业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因为它与生态文明紧密相连。
2、管理机制不够合理,发展思路不够科学在林业部门内部,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负责生态文化建设,而是由多个部门共同负责、管理。因此,涉及部门多、牵扯到的关系复杂、职权不够集中,对生态文化建设的发展不利。在林业部门外部,没有一个专门的或者能够有效的行使监督职能的部门对生态文化建设进行监督,对于生态文化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3、对生态文化衍生的相关产业的内涵挖掘不够生态文化产业是由生态文化衍生出的相关产业,是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深入挖掘山区民间艺术的文化产业价值不够。民间艺术,可以按照发展一种文化产业的思路进行发展。在发挥市场的作用的同时,加强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其作用,促进生态文化的进步。其二,深入挖掘生态艺术工艺品的内涵不够。生态文化产业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我们要不遗余力的挖掘其内涵,发挥其功能。
4、政策引导与支持力度不够从目前来看,社会各界对生态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算太高。首先,林业主管部门自身的宣传力度不够。应该较好的履行职能,提供政策指导,鼓励大家参与到生态文化建设中来。其次,没有较好的提供参与生态文化建设的条件。应为社会各界参与生态文化建设创造一个较好的环境,积极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家参与生态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二)加强我省生态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生态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文明的最高形态,是现代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必要措施和步骤。根据当前社会对林业的要求,我省应如何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实行生态文明建设包括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各项工作的展开和各项事业的进行,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扎实推进。首先,努力做好节能降耗减排,增强对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的意识,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的力度。其次,更新观念,增强生态文化建设的意识,紧跟世界的发展潮流和时代前进的步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的需求。
2、必须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是生态保护和环境恢复的重要手段,有利于生态和资源的恢复与保护,是生态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我省这些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深度挖掘方面还有待加强,还有许多环节亟待完善。其一,要理清思路,不断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其二,要精简编制,提高效率。我省许多自然保护区,是在国有林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然保护区内部机构臃肿,编制没有落实等问题还很突出。其三,要确定目标,明确责任。经过几年的改革与实践,我们在自然保护区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要对生态和资源的长远建设和保护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并付诸实施。#p#分页标题#e#
3、必须加大生态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生态文化遗产,既包括“摆手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武当山道观”等自然文化遗产,还包括“神农架”等自然遗产。可见,其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首先,要充分重视生态文化遗产的价值。生态文化遗产经过相关组织的认定后,又可以产生经济价值。第二,要重视申报世界生态文化遗产的工作。因为一个景观之所以称为文化遗产必须要得到相关组织和部门的认可,才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所以,要想使其价值得到最大发挥,必须重视申报工作。但是,不要盲目追风。一味的去追求申报,而忽略了对生态的保护与恢复,这显然是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旨相违背的。
4、必须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生态旅游是近些年来被人们所推崇的一种旅游形式。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和维系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它已经成为带动生态文化进一步发展和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因素。首先,要加大对生态旅游业的宣传,让人们不断认识到生态旅游的快乐和美好。其次,要不断开发和拓展新的生态旅游项目和资源,吸引游客,推动林业经济的发展。第三,加大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各部门应该多制定适合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符合时代的要求,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这项工作不仅是林业部门一家的责任,也是其他许多政府部门共同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