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地方生态旅游创建思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玉树建设高原生态旅游城市的有利条件
在现代城市化的历程中,起初工业城市是其目标,在工业成为城市主体的同时,也成为区域的主要污染源。随着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深入人心,追求生态平衡、促进城市和自然更和谐发展的生态城市建设成为各国大中小城市的共同行动目标,相应地城市也开始由工业生产型城市向消费型城市—生态型城市过渡。玉树地区突出的生态地位和功能可用“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来概括。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此。全州辖地总面积26.7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27.5%。因此,生态环境保护是玉树当前乃至今后最首要的任务。建立生态城市是玉树城市化的根本方向,只有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自然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城市化发展规律表明,城市化历程大体可以划分为早期、中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城市化水平在10%至30%以下为早期阶段,城市化水平在30%至70%之间为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在70%以上为成熟期阶段。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玉树城镇化率为32.11%[2],进入城市化中期加速发展阶段。在玉树州确定的“十二五”时期发展的目标任务中提出,要全面完成玉树撤县建市工作,加快小城镇和新牧区建设步伐,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到“十二五”末,全地区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同时,为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分享发展成果之需求矛盾,玉树地区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吸收农牧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减轻草场压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推进科技进步,促使产业结构、社会结构优化,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扩大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差距,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发展;通过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扶贫搬迁等政策,使广大的移民向更适宜生活的地方迁移,分享城市化带来的生活条件改善、物质更丰富、生活更方便的好处。
玉树生态旅游资源优势非常突出,为建设高原生态旅游城市提供了生态基础。总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三性”:(1)垄断性。玉树地处三江源区,拥有独特的高寒生态系统,是中亚高原高寒环境和世界高寒草原的典型代表,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湿地类型最丰富和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特点最显著的地区,高原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垄断性。(2)多样性。玉树享有“江河之源、名山之宗、中华水塔、牦牛之地、歌舞之乡的”美誉,不但拥有大山、大江、大河、大雪山、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大峡谷、大动物乐园等地理、水域、气候、生物原生态的自然景观资源,而且还汇集了藏传佛教、唐蕃古道等宗教、遗址等文化生态旅游资源,更有歌舞、赛马会等多姿多彩的民俗生态旅游资源。高原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多样。(3)神秘性。由于玉树地区高海拔、气候寒冷、地域辽阔、路途艰辛,这里的一切对域外的人来说,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里天高地阔、山高水长,让人们不能不敬畏大自然神秘力量。当地独特的天人合一的高原生态文化、宗教思想,具有探究不尽的深奥。
2010年4月14日,玉树结古镇发生7.1级特大地震,造成严重社会经济损失。但灾后的大规模重建,有利于塑造城市全新的形象。独特、优美、性格鲜明的城市物理空间是生态旅游城市发展的必备要素。结古镇不仅是玉树州行政、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而且也是未来体现玉树生态旅游城市城镇面貌的重要地区。通过科学规划和重建,形成结古镇及周边城镇统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城镇面貌,全面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对于塑造玉树全新的城镇面貌、增强结古作为区域旅游中心的服务和支撑功能,建设鲜明的生态旅游城市形象是难得机会。同时,地震发生后不久,国务院和青海省政府确定了玉树建设高原生态旅游城市的总体目标,并制定了财政转移支付、税收减免、土地利用、生态建设、信贷优惠、产业发展投资、外来资金投入、人员培训、移民开发等诸多扶持政策,[3]这不仅为灾区恢复生产生活、稳定社会秩序和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也为玉树加快建设生态旅游城市提供了政策、物质方面的支持。
玉树建立高原生态旅游城市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般而言,城市总是在地理、气候、土质、矿藏条件和原有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产生和发展,并不断吸引人口、资本向其聚集,而自然资源匮乏或长期难以利用的地区,其城市化水平总是落后于资源丰富或利用条件较好的地区。玉树州辖区虽然辽阔,但雪地、高山、沙漠、戈壁等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占很大比重,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明显处于劣势,不少地方不具备城镇建设的条件,难以快速形成密集且相互呼应的城镇群。地质考查表明,青藏高原板内盆山耦合具有特殊的时空结构,[4]受下地壳流动的制约。[5]中新世以来,以恒河盆地为主要源区的下地壳流动开启了青藏高原的整体隆升过程,年轻的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大,特别是处于流动状态的下地壳软流层厚度大,因此板内地震十分发育。[6]玉树州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较高级别的地震。“4•14”地震导致结古镇房屋大量倒塌,教育、卫生、电力、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坏,[7]原有的城市格局基本被全部摧毁,一些重要旅游景区景点也未能幸免。因此,灾后重建任务繁重。但高寒气候和峡谷地形,又缩短了施工期,提高了施工难度,给玉树建设生态旅游城市带来了诸多困难。
三江源地区在中国和整个亚洲承担着巨大而特殊的生态任务,同时高、寒、旱的自然环境特征和长期低强度人类活动,造成地区生态系统封闭性强,对自然和人为干扰的承受能力和恢复性弱。在《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中,玉树属于“三江源水源涵养重要区”,为禁止开发区,地区发展以水源涵养功能为主。[8]自2007年三江源地区实施大规模生态保护工程以来,玉树生态退化趋势明显缓解,水源涵养功能初步恢复,生态保障功能不断加强,三江源旅游资源的价值禀赋进一步提升。但2010年的地震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域内的生态系统,再加上灾区防疫中使用的消毒剂、灭菌剂,救灾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另外,从2005年起,陆续迁出三江源地区的2万多生态移民在地震中损失严重,如果他们的生产生活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一些人可能重返三江源草原牧区,进一步增大地区生态环境压力。[9]所以,协调生态保护功能、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玉树打造高原生态旅游城市所面临的巨大挑战。#p#分页标题#e#
鲜明的城市形象是成功的生态旅游城市必备的素质。随着国内旅游景区开发日益增多,各地旅游产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发达省份的旅游业起步较早,已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和规模优势。玉树地处偏远地区,多数居民仍以传统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旅游产业刚刚起步,缺乏品牌意识和市场概念,还没有利用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优势形成自己的品牌。生态城市旅游形象设计、建设和宣传不够。(四)基础设施欠账多,城市整体服务水平低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底子薄、欠账多、投入缺口大,加之当地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导致玉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成本高、见效慢,硬件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十分滞后,严重制约着玉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高质量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水平是成功的生态旅游城市必备的一个重要条件。玉树地区宾馆、饭店、旅行社等行业不仅数量不足,且质量不高,旅游服务从业人员和民众的文化素质及服务意识不强,旅游管理人才奇缺,严重影响城市整体旅游服务功能。另外,大多数当地居民对旅游活动的参与意识薄弱,居民生活与旅游者活动分离,既不能让游客体会到生态旅游城市的独特气息,也没有让旅游产业成为带动居民增收、提高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
加快建设高原生态旅游城市的对策建议
一是在城镇规划和建设中严格遵循生态学原理,坚持城市自然化,产业生态化。高原生态旅游城市发展必须本着“生态优先、科学规划、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原则,严守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立完善的旅游资源开发管理机制,确保城市建设与地区生态保护协调发展。二是不同的生态承载力地区采取不同的生态旅游发展策略。规划重点发展的“一区四带”,需要根据地区环境容量限制旅游人数、基建项目及人造景观建设的规模;高品质的探险旅游区,应当实施准入许可证制度,严格控制游客流量;生态脆弱旅游极品资源区则应征收高额旅游消费税或生态保护税,发展极少数人消费得起的高端旅游产品。三是实行游客空间和时间上的分流。玉树地区旅游季节差异明显,应当科学预测旺季旅游人数,并合理调控旅游者。旅游服务设施要本着“区内游、区外住”的原则,不在景区内修建宾馆、饭店和娱乐设施。四是建立重要生态功能区旅游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将主要旅游收入用于地方生态保护和生态环境补偿,以保证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持久支持。五是把生态教育始终贯穿于城市建设和高原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始末。对当地居民、城市建设者、生态旅游产业从业人员和旅游者进行环境教育,让他们深刻认识到生态旅游、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密切关系。
对生态城市而言,生态文化是其“神”,生态景观是其“形”。生态旅游城市将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独特、优美、性格鲜明的城市物理空间对旅游者产生最直观的吸引力。所以,高原生态城市形象的塑造,必须充分挖掘当地文化特点,将其融会于城市设计和建设之中,用与众不同的城市之“形”体现独特的城市之“神”,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灾后制定的《青海玉树州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划定的土地生态功能分区中,满足特定条件后可以进行建设的区域,即生态城镇发展区主要为结古镇、加吉博洛镇、萨呼腾镇、称文镇的镇驻地和巴塘乡驻地,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这个区域的城镇建设,应科学紧凑布局,节约集约用地,同时注重民俗韵味,突出城市历史文化的积淀。城市格局和建筑应突出藏民族风俗和藏传佛教文化,做到城镇建筑样式统一化,民族风格化。要在中心城市———结古镇修建几处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建筑景观,在市民和游客脑海中导入具有特色的城市形象识别系统,突出玉树高原生态旅游城市的形象,并让它深入人心。城市配套设施建设要注重文化品位,修建一批文化休闲场所,让市民和游客在休闲的同时,感受到地方特色文化。城镇绿色空间和开敞空间的修建对玉树城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塑造宽松、幽雅的生态环境氛围,体现高原藏区人与万物宇宙和谐共存的思想;另一方面,地震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威胁犹在,绿地和广场可以起到地震防护、防火、减轻地震灾害威胁的作用。
生态旅游城市必须为旅行者提供一体化的旅游服务。生态旅游城市建设的核心是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生态旅游不仅是一种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回归大自然的旅游活动形式和旅游产品,更重要的是生态旅游还承担环境保护、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责任。[10]一要着眼于行、购、吃、住、游、娱等旅游综合要素,完善城镇和景区内部及之间的道路网、开辟旅游专线和巴塘机场的新航线,提高区域可达性。二要完善城市餐饮、购物、娱乐设施和服务中心、游客接待点、自驾车营地等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三要提高宾馆、酒店的整体规格,增强餐饮、住宿、接待中的民族特色,扩大部分景区藏式帐篷宾馆的使用范围。四要积极拓展旅游消费环节,开发一批具有纪念性、实用性、工艺性和便携性的旅游商品。五要引入先进的旅游服务理念和管理体制,提升玉树旅游业整体服务水平。培养具有生态保护专业知识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队伍。按照“鼓励发展、规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思路,加快星级饭店、导游、旅游社、景区(点)等各项服务国家标准的推广和实施,规范服务人员的行为,提升服务质量。六要遵循当地居民参与的原则,让当地贫困人口参与到旅游发展中,打造旅游扶贫新模式,[11]在提升旅游者对地方特有的文化氛围的感知和体验的同时,让贫困人口从中受益。
一要由地方政府主导,进行玉树高原生态旅游城市整体形象、高原生态旅游资源特色、高原生态旅游产品、高原生态旅游精品线路等方面的宣传。打开人们认识玉树、了解玉树、向往玉树、接近玉树的窗口,将玉树高原生态旅游城市的整体形象植入人心,让玉树尽快在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二要紧扣“三江源”和“唐蕃古道”等主题,推出“思源之旅”、“感恩之旅”、“探险之旅”、“朝圣之旅”等旅游产品,把玉树建设成为高原生态型商贸旅游城市和国际知名的高原特色旅游目的地。三要充分利用玉树作为青藏川三省区交界地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开展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缓解市场竞争压力,获取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实施科学规划,将旅游资源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组合,打造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跨地区、跨省区的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区域,充分利用周边成熟市场的带动辐射效应,在企业间形成跨区域的点线共联、资源互用、产品互补、市场共享、客源互送、品牌互创的生态旅游合作经营模式。总之,在玉树建设高原生态旅游城市道路中,应当遵循生态学、经济学和旅游学的原理,以生态保护为根本,通过挖掘地区生态文化内涵、科学规划建设城镇物理空间、提升城市总体旅游服务水平等手段,树立独特鲜明的高原生态旅游城市总体形象。加强对外宣传和旅游产业的区域合作,以确保玉树这座美丽的高原城市走上一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科学发展之路。(本文作者:丁悦 单位:中国科学院)#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