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与开发滨海特色旅游文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挖掘与开发滨海特色旅游文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挖掘与开发滨海特色旅游文化

作者:简王华 陆聪慧 张金霞 余述琼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北海市的旅游资源优势表现在海字系列(海洋、海滩、海滨、海岛、海底、海角、海路、海上森林、海珍、海鲜)景观特色突出;临海性所致的历史文化积淀及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又突显它独特的滨海人文旅游资源.现代化的立体交通,发达的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已使它成为中国南部迅速崛起的滨海旅游城市.而从旅游开发现状看,其旅游资源潜势仍有很大空间,生态化旅游开发,即“所追求的目标是生态、社会、经济综合效益的最大化”[1]方面,还应有更深层次的拓展.

1滨海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其生态化问题

1.1银滩区

银滩旅游度假区规划利用岸线5km,已开发利用3km,其中银滩公园开发利用近0.9km.20世纪90年代初的旅游开发,海滩上修建了数十幢建筑物、挡浪墙和汽车道等,湖区被防波堤分隔,沙坝顶部沙丘被推平,防风固沙的木麻黄林带大多被毁.从旅游开发角度看,银滩度假区的旅游功能以海滨浴场为主,缺乏中高层次旅游项目,不利于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从生态性角度看,人工建筑破坏了海岸的自然发育过程,局部沙滩发生退化,高潮线向岸后退约22m[2];湖区的人为隔断使其被逐渐填淤,航片上可见内淤积面积已达1/3;防护林带的破坏大大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旅游功能的发挥.目前,银滩公园内的建筑物已全部被拆除,海滩自然发育的过程将趋于良好.

1.2银滩西部区

银滩西部区自冠头岭至侨港镇.目前东部仅开发为海滨浴场,旅游功能项目单一.西端的冠头岭1998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沿岸是北海仅有的岩石海岸,拥有林地约200hm2,规划建设的植物园仍处于初建阶段,且森林公园缺乏有效管理,非法猎鸟、乱伐现象严重.本区未能充分利用林区和惊涛拍岩的优势开发相应的旅游项目,令人颇为遗憾.

1.3海岛区

涠洲岛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岛上有省级鸟类保护区、多种名贵海产品养殖基地,已开发有海底珊瑚观光、鳄鱼火山公园和渔民风情村等项目.但急功近利的旅游商品开发使沿岸50%的珊瑚[3]遭破坏;岛上地下水有限,旅游发展使淡水供应危机加剧;南油油气处理厂的建设使用和游客的陡增使海岛环境容量超载,沿岛水质富营养化,导致2001年5、6月份连续出现3次赤潮[4].距涠洲岛18km的斜阳岛风光旖旎,自然风貌基本保持原始特征,旅游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

1.4外沙岛景区

外沙岛位于市区北部,通过跨越港湾的外沙桥与市区相连,经人工推沙填海后面积已达30hm2,已形成了以海鲜美食和购物为特色的旅游区,旅游旺季日均接待游客7500多人次[5].岛上旅游建设所憾未能突出渔家风貌,原有反映渔家特色的“蛋家棚”已拆除,“海”与“蛋家”的生态性尚未充分展现.此外,岛上的废水、废渣倾泄于港湾,加上泊港渔船的机油泄漏,港内水质污染日趋严重.此外,市区的北部湾广场、海滨公园和海门公园等,亦是开发较成功的旅游景点.但这些景点之间及其与市区周边其它景点亟待进一步整合,以提高旅游文化的层次.

2资源开发潜力及滨海旅游可持续性分析

(1)海岸与海滩资源我国适宜度假旅游的沙质海岸为1400km,人均仅为0.0012m.北海海岸线长500.13km,人均为0.3496m,是全国人均量的291倍,且沙滩朝向好,质细色白,细腻柔滑,与国际的A级沙滩标准接近(表1),与国内较著名的沙滩比亦有很大优势.2002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部分沿海城市海水浴场水质周报表明,北海浴场水质一直保持最优状态.与资源条件相当的滨海旅游城市比,北海的旅游开发程度仍较低,如银滩长12km,现仅利用3km,开发潜力显而易见.高品质的世界级海滨资源、独特的海岛风光和大容量的滨海沙滩,使北海完全可以发展为大型的国际性滨海旅游城市.

(2)气候资源北海日照总时数1920.9h,年均温22.4℃,绝对最低气温2℃,无低于10℃的日均温,全年基本无霜,日平均气温≥16℃达118天,且夏无酷暑,冬季暖和短暂,气候条件利于滨海旅游活动开展和维持较长的旅游旺季.随着度假旅游需求的增长以及区域性气候条件的差异,国内滨海旅游度假逐步移向南方.拥有冬暖夏凉、泳期长和大面积海滩资源的北海,应成为滨海度假旅游胜地,尤应加大避寒避暑和疗养康复度假的发展.而资料表明,北海游客中观光占60%,会议旅游占17.5%,度假仅占12.3%,其他占9.9%,因此发展滨海疗养度假旅游潜力巨大.

(3)滨海生物资源涠洲岛周边2~10m的海域中广泛分布着45种珊瑚、88中软体动物和500多种海洋脊椎动物,珊瑚暗礁分布于岛屿的北、东、西侧,活珊瑚覆盖率分别为20%~40%,10%~20%,30%~80%[2],沙滩上色彩缤纷的贝壳随手可拾.潜水观光项目可使游客观赏到海底森林、海洋生物等,具有开发的现势性和独创性.北海的海鲜美食已成为一种特有的资源吸引着广西各地及至西南各省区的游客慕名而来,对于这一品牌性资源的维护及其深度开发是相当必要的.合浦山口达44km2的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合浦沿海儒银保护区和涠洲岛鸟类保护区等亦应是有待进一步开发的区域性特色资源之一.此外,北海以海为主题的人文旅游资源亦相当丰富,如以海为家的蛋家文化和特有的渔乡风情;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由海路入侵北海留下的西洋建筑(多为国家级保护文物)等历史文化遗痕;珠海街与中山路等见证沿海商埠早期繁荣的岭南风格建筑老街等.这些资源的挖掘开发无疑会增添北海旅游发展的丰富性和层次性.

(4)生态环境分析北海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一级标准,大气环境中SO2平均浓度0.01mg/m3,氮氧化物0.02mg/m3,总悬浮微粒0.1mg/m3,各环境功能区达标率100%,2002年空气优良率达90%,污染指数50以下的一级空气质量天数全年达329天.北海空气负离子含量高达2500~5000个/cm3[6],较一般城市的40~50个/cm3高出80~100倍,是北京的100倍.1999年和2000年北海市曾两度荣登全国47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榜首,被誉为中国最大的“氧吧”.除局部受污染的区域外,各风景旅游区海域水质与居民饮用水水质优良,水环境质量好,城市声环境质量符合Ⅰ类区噪声标准.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4.6%,人均绿地6.09m2.优良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北海旅游发展的优势.

(5)区域旅游发展分析北海处于广西黄金旅游带(桂林-柳州-南宁-北海)的南端,交通便利,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滨海旅游特色鲜明,是广西的旅游品牌之一,其旅游功能对广西旅游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广西在“十五”计划中确定重点建设和完善桂林、南宁和北海3个城市,逐步建设桂北、桂南、桂东、桂西四大旅游经济区[7].桂南区旅游业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逐步形成以滨海旅游为主体,边境旅游、商务旅游、生态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共同发展的具有国际水平的旅游体系.北海是桂南旅游经济区的龙头,滨海旅游发展潜力巨大.另一方面,北海是大西南出口的重要通道,它的旅游辐射范围远及东南亚和太平洋西南岸,发展国际旅游前景广阔.#p#分页标题#e#

3滨海旅游资源综合生态开发

3.1旅游景区的生态性建设针对北海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结合其资源特色,在滨海旅游各景区开发中应多方面考虑环境生态因素,强化旅游景区建设的生态性.南部海滨:由海向陆分别建为沙滩景观带、滨海功能带、景观绿化带.将银滩进行东中西功能分区,东区为休闲胜地,以生态湿地保护为主,恢复红树林生境,保护海滩的自然状态;中区重点实施生态恢复,湖的南部建设园林观赏休闲区,湖的北部建设园林式服务区,完善周边的林带廊道工程,将咸田渔港迁出湖区;西区为新海滨浴场开发区,留出足够空间的绿化带,提高建筑景观的生态性,适当发展文化品位高的休闲度假项目.涠洲岛:建设生态防护林,增植可供鸟食类植物,扩大森林覆盖率;严格控制滥采石花和滥开火山岩;发挥海岛资源潜力,开发以海岛特色为核心的生态性旅游;合理调节和适当限制岛上游客数量;合理调配水资源,解决供水问题.北部海滨:景观建设要突出观海、美食和“海”文化三大生态主题.将外沙渔港迁出、并入地角渔港,清除内港淤积物,建设大面积绿地,净化和开阔观海视野;在保持原有渔民聚居点的基础上,适当增建竹木或仿竹木结构的原汁原味的“蛋家棚”区,让游客感受蛋家文化和渔乡风情;沿北部海滨建设体现南国海滨风情的绿色观海大道,连接外沙岛与东部的水族馆、海底世界等,并与市区的北部湾广场、海门公园、珠海老街等构成功能各异、层次丰富、整体体现“海”文化的滨城旅游区.包括山口红树林保护区、儒艮自然保护区和营盘的珍珠养殖区等的东南沿岸,在逐步进行的旅游开发中要强调生态化,其中包括原有的保护性、旅游活动的生态性和生态环境建设等,适当发展生态观光游.

3.2生态性旅游项目的策划与开发生态化旅游开发的核心是经济、社会文化与环境的协调,北海市的滨海旅游项目开发应以此为基点,与环境资源相融合,突出生态性(表2).

3.3滨海特色旅游文化的挖掘与开发北海具有蛋家文化,渔家文化和珍珠文化等滨海文化特色,应该深层次地挖掘开发、优化整合各类滨海旅游文化资源,使之成为北海旅游发展的主题与灵魂,构建独特的品牌性旅游产品体系,以文化塑造滨海旅游城市新形象,提高旅游业的层次与品位.

3.3.1以北部湾广场的珠贝雕像为龙头的“南珠”文化开发珍珠养殖观光参与游的开发;白龙珠城遗址暨“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8]历史文化游的开发;珍珠饰品、纪念品加工基地、商铺商场、专售夜市的合理布局与建设完善;珍珠、珠贝类旅游商品购物游的进一步开发与合理发展;珍珠、珠贝类制品的深加工、多样化、特色化;珍珠、珠贝类旅游商品加工基地的游客参与性开发.

3.3.2以外沙岛为中心的蛋家文化开发典型蛋家棚区的恢复改造;家庭旅馆、同吃同住同渔的小型蛋家村的开发建设;蛋家民俗风情园;蛋家美食园;蛋家文化展示馆;摇橹式蛋家渔船参与性海上游系列活动

3.3.3“海”文化的挖掘开发海岛参与性度假与海底探险;海岛古朴民风采风;海岛露营与时段性孤岛生存体验;典型渔村观光;沿海历史文化、民情考察;南国滨海风情的观海大道的建设.

3.4资源容量的确定和游客量的控制调节尽管旅游容量的相关理论与测算方法在旅游规划或管理的实际应用上还不很成熟,但其测算结果以及由此所起到的旅游环境保护效应,仍有着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测算,可确定景区的饱和、超载或旅游污染的状态,并可按其发生的时空特点找出各种状态的周期性或偶发性的规律,从而采取相应的适量减低游客流量或提高旅游供给能力等空间分流措施,以保证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1]本着这一原则,我们采用面积容量法(C=A/a×D)和完全游道法(C=M/m×D),并参照日本旅游场所基本空间标准选取容量指标[9],测算了银滩和涠洲岛的旅游资源容量(表3).测算结果是,银滩的资源日容量为1.5万人次.按规划,海滩公园至侨港镇共3km长的海滩划为滨海浴场,日容量可增大到3.6万人次.据预测,2020年银滩未可预见用水量按10%计,日均用水量为49.15吨/天,按每位游客耗水量0.492m3/日算,即银滩的水资源容量可达约9万人;涠洲岛水资源有限,岛上淡水可采量为1.27万m3/天,全岛居民平均用水量7824m3,剩余可供水量4876m3,按0.5m3/日•人,即按供水容量计,可接待人数为(4876m3÷0.5m3/日•人=9752日•人),1万人次以内.测算结果显然带有一定的粗略性,但对于旅游旺季游客量的调节、分流显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参考作用.尤为重要的是,其所起到的警示作用对于管理人员、游客等旅游环境保护意识的强化无疑是潜移默化的、意义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