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竹林生态经营技术措施和发展方向,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浙江省自然条件和竹类资源概况
1.1自然条件和竹类资源分布
浙江省位于北纬(N)26“58‘一31“12‘,东经(E)118044‘一122“36‘,年平均温度15一20℃,1月平均温度4℃一8℃,年降水量1200一2230mm。原始森林植被约占浙江省现有森林面积的2%,主要分布在森林可及度较低的陡坡山地和自然保护区。浙江是我国竹类植物资源的中心分布区之一,也是亚太竹区的分布与起源中心,现有竹类资源20余属80多种。浙江省毛竹资源居江西、福建、湖南省之后,位居全国第四。龙泉、遂昌、奉化、安吉处于毛竹生长最适宜区,桐庐、丽水、街州、义乌、永康、余姚、新昌、诸暨处于适宜区。据第四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显示,[’〕目前全省竹林面积68.04万公顷,占全省森林面积的13.5%,其中毛竹林面积57.53万公顷,占竹林面积的84.55%,毛竹总株数13.1亿株,2004年全省竹业年产值逾55亿元人民币。浙江省“九五”调查结果:全省竹林面积1000.67万亩,其中毛竹林862.89万亩,占竹林面积的84.5%,杂竹林157.78万亩,占巧.5%。全省毛竹总立竹130937.03万株,其中毛竹林分129805.56万株,占毛竹总株数的99.1%,散生毛竹1131.47万株,占0.9%。全省巧万亩竹林县(市)有:杭州市的富阳、余杭、临安,宁波市的奉化、余姚、宁海、郸县,温州市的泰顺,湖州市的德清、长兴、安吉,绍兴市的诸暨、嵘州、绍兴,金华的武义,衙州市的街县、龙游,丽水市的龙泉、庆元、景宁、遂昌,共计21个。其面积占全省竹林面积比例状况为:竹林68.4%,毛竹林面积65.8%,毛竹林总株数63.8%,杂竹林面积82.8%。
1.2竹类资源在生态省建设中的重要性
浙江省处于长江一南岭竹区,本区也是中国竹林面积最大、竹子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浙江现有毛竹林面积约占全国毛竹林面积280万公顷的20.55%。近68万公顷的竹类资源主要有:刚竹属、苦竹属、短穗竹属、大节竹属、慈竹属、方竹属等资源,以毛竹、花毛竹、厚皮毛竹、刚竹和刺竹等竹种为主要竹种。现代竹产业已成为浙江林业最具特色和优势的产业,在发展区域经济和改善生态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环境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如何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持续改善是一个现实的重要课题。根据当前我国林业发展的总体判断,林业发展处于破坏和治理相持阶段,如何保证在森林资源不断提高和质量优化的基础之上,促进浙江林业的和谐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目前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还有25“以上坡耕地近8万公顷,竹子和其他针(阔)叶树种组成的次生竹林约占竹林面积的2/3。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问题还未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稀缺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一系列生态瓶颈约束依然制约浙江林业的和谐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封山育林力度加大,次生林恢复进程加快,竹林作为集约经营的经济林种,一方面资源的恢复和营建取得了巨大成绩,其经营理论探索和经营方式的实践也取得了可喜进展,另一方面竹类资源的布局和不同经营目标的竹种资源比例失当,以发挥生态保护为主要经营目标的生态竹林资源亚待加强。
2竹林资源与生态省建设的关系
2.1现代竹产业在生态省建设中的地位作用
2003年8月中共中央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建设的决定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全党高度重视林业建设的时代号角已经吹响,生态建设的迫切性从未像今天这样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是省委省政府根据浙江实际作出的英明决策。生态省建设核心是以生态系统工程原理和发展循环经济理念,进行物质生产、消费与可持续利用,实行资源再生利用和实现环境的最大效益化。生态公益林作为以发挥生态效益为其主要经营目标的森林类型,在现代林业建设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按照自然条件和经营目标营建不同结构和组成特征的生态竹林,以发挥其改善环境的作用,是生态公益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浙江省的林业发展规划,为实现到2010年建设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目标,按照森林分类经营的原则,突出区域森林类型特征和林业产业优势,重点发展竹林、经济林、工业用材林和种苗为第一产业,林产工业、森林食品加工业为第二产业,森林旅游为第三产业,在现有620万公顷林地中,规划220万公顷生态公益林、267万公顷商品林、133万公顷兼用林。显然竹林资源的科学经营和竹产业的和谐发展在实现浙江林业两大体系建设目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浙江省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称,由于地处东南沿海亚热带地区,雨量充沛,森林资源丰富。但因历史上森林遭受破坏和多次过量采伐,省内具有完整林相的天然林资源所剩无几,次生植被遍布全省。浙西南、浙南为常绿阔叶林区域,浙中和浙东为次生阔叶林区域,浙北为平原水网地区自然植被相对较少,而人工营造的农田林网相对较多。同时,各地在适生立地条件区域,经过全面绿化,发展了数目相当的人工林(针阔叶用材林)和经济林。如今浙江大地到处充满绿色生机,2003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9%,位居全国各省(区)前列。按照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科学管护和经营好次生竹林,开展竹林森林生物多样性、生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关系研究是今后需要深人探究的方向。开展竹林生物多样性编目、优质抗逆竹种的筛选、新型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及主要病虫害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恢复和重建退化竹林生态系统是当前需要关注的研究方向。
2.2天然竹林保护和退化竹林的恢复途径
作为毛竹林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天然毛竹阔叶树混交林,目前的资源状况和经营状态令人担忧,当今在注重发展毛竹集约林的同时,更多地关注这一特殊森林类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的竹林面积居世界第一位,据2000年统计结果显示:全国竹林总面积约有620万公顷,占竹林面积68.7%的毛竹林面积有近420万公顷,蓄积量达到55亿株;全国竹业年产值逾220亿元。单从浙江省来看,竹林面积达68.04万公顷,其中毛竹林总面积为57.53万公顷,毛竹蓄积量13.1亿株。目前,竹类资源中集约经营和中等经营水平的竹林面积分别占到资源总量的10%和30%,尚有60%左右的资源仍处于粗放经营状态,这其中多数是竹针(阔)混交类型,主要分布在生态敏感和环境相对脆弱的中低山陡坡和交通不便的深远山区。竹类植物地下茎和须根量多,而且主要集中在表土20厘米附近,因而其对降雨所造成的地表土壤冲刷有较大的减缓作用。同时,竹类植物更新能力强、生产力高、用途广泛,可以开展竹材深加工,现代竹产业是很有希望的新兴产业。因此,如何进一步开发竹类资源,是今后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开发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竹类植物作为山区经济发展和石漠化工程治理的优选树种之一,应引起有关部门足够的重视和更多的关注。#p#分页标题#e#
3竹林生态系统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内涵
3.1竹林生态建设的内涵和要求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当前生态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圈内栖息地差异和生态学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是森林物种的丰富度。生态培育就是在竹林更新与利用的循环过程中,采取生态系统管理,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改善竹林生态质量,使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达到最佳结合。贯彻“适地适竹”的原则,注重分类经营,较差立地采取免耕或少耕措施,在土壤条件较好的地段集中发展材用或笋用竹林,高山陡坡地段加大封山育林的力度,发展竹木混交林,综合利用竹林生境,在竹林内种植耐荫植物,林下种植绿肥如黑麦草、山姜、中草药,地面覆盖,林下保留有益灌木和藏类植物,从而在获取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改善了林地条件,培育了土壤肥力。
3.2毛竹林生态经营的土壤肥力管理
毛竹是一种典型永续经营的森林资源,更新培育是其区别于其他林种独特的经营方式。由于毛竹林择伐强度较大,加之春季和冬季挖笋,土壤扰动较大,再加割灌除杂等经营措施的实施,势必对竹林下植被的更新恢复产生影响。笋用毛竹林经营模式单纯,片面追求面积和规模,强调经济利益,忽视竹林生态效益,在其具体的经营方式中过分强调竹林深翻垦复从而加剧林地水土流失等发生,因此,必须十分重视生态培育措施的实施,以利建立协调稳定的竹林生态系统。土壤是一个具有生命的开放系统,其中包含着大量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种群,能源源不断地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提供营养、能量和水分。森林有助于防止土壤侵蚀,积累有机物质,保持营养元素。竹林生态经营的目标应该是维持林地功能的持续发挥和土壤肥力的不断提高,竹林经营活动应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壤的影响,选择科学的经营方式以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优化和土壤质量的稳定提高。
4生态竹林建设和循环经济建设途径
4.1毛竹林生态经营的方向
集约经营竹林土壤施肥以测土配方施肥为原则,以有机肥料为主,逐步推广使用生物复混肥,注重肥料施用效果的研究,开展竹类植物菌肥和硅酸盐肥料的开发和中试研究,开展竹林土壤水分管理模式研究。竹林结构调整和施肥是改造毛竹低产林的重要措施。另外,应加大毛竹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研究。水土保持已成为我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江河的根本性措施,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中心内容。由于水土保持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其效益主要体现在生态、社会效益上,而治理经费主要以政府投人为主,因此通过提高栽培技术和调整竹林结构来改善竹林环境,以减少水土流失同时能保证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对流域治理和发展山区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4.2毛竹资源加工的循环经济模式剖析
循环经济是一种应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应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组织生产,实现林业高产、优质、低耗、生态、安全的新型现代林业发展模式。浙江省竹资源加工利用和资源化利用程度居全国之首,全省各地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勇于开拓市场,走出了一条可喜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宁波通过致力于发展竹业循环经济,废弃竹料的综合利用使多方受益。2003年以来,茂森公司与当地10多家竹制品厂合作,收购用剩的废弃竹料如蔑白生产竹胶模板,每年收购蔑白3500吨,收购地区覆盖奉化、余姚等周边县市,年产值1000多万元,一年可以节约木材3000多立方米。从2005年开始在供热设备上尝试以竹粉代煤,每月从山区装运130吨竹粉废料,代煤使用。此举每年可为公司节约燃煤600吨,节约成本30多万元,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也增加了农民收人。宁海县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产品加工由资源消耗型向高效利用型转变,这是该县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本思路。地处偏僻山区的象山发业竹材公司把竹梢、竹草等毛竹的废料精加工成无污染活化高强度竹材,远销欧美地区。目前,湖州安吉县100多万亩竹林立竹量1.4亿枝以上,年产商品竹2700万枝左右,现有竹业企业16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70多家;竹产品形成了六大类近千个品种,竹转椅是安吉竹业的新亮点,市场遍布全国所有地级市以上城市,并有大量产品长期出口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2005年全县消耗原竹8000万枝左右,其中5800万枝来自县外。安吉县年销售收人500万元以上的竹地板企业有47家,竹地板生产已形成了重组、竹屑、贴面、复合、碳化等多种制造工艺的上百个品种,年产竹地板600万平方米,产值超过n亿元,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改造,所有竹类废弃物实现了循环利用,形成了上下游产品良胜互动的循环经济模式。
5结语
竹林植被作为浙江省的重要生态型经济林种,在建设生态省、推进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竹种资源的多样性为浙江省竹类植被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由于竹林具有与别的林种不同的生长更新特点,以及竹材的多目标利用途径,所以在经营过程中既要维持现有竹林丰产和稳定的森林群落结构,同时又要探索竹林生态效益尤其是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最大发挥的有效途径,依托科技进步发展竹业循环经济,延长生产链,变末端废弃物为再加工原料,最大限度发挥竹产业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充分发挥优势竹种毛竹林资源在建设生态省与发展林业循环经济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