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生态经济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模糊数学视野下的生态经济论文
一、市域生态经济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基础
1.模糊数学。
模糊数学是在市域生态经济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中主要的描述语言和实现的必要手段,能将评估指标尽可能定量化。模糊数学的概念是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首次提出的,其主要思想就是把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模糊现象,如多少、快慢、美丑、深浅、贵贱等,都用定量的数学语言描述出来,将模糊的概念定量化、数学化。在对市域生态经济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时候,就需要将模糊数学的理论和评估指标相结合,力争每一个指标的设计都是定量化,将一些原本定性的指标定量化,保证评估指标的合理性、科学性、可行性。具体在该设计中的表现为把总系统的指标用子系统来定量地描述出来,能更准确地确定生态经济评估指标,更好地确定市域的生态经济发展情况,促进下一步工作的计划实施和落实。
2.生态经济。
生态经济基本理论主要为人、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态经济的本质是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在发展经济的时候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之间实现双赢。在市域中,存在着几种基本的关系来维系,一个是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一个是与社会的关系。综合来看,生态和经济之间的关系需要人来选择和维护,所以在确定评估指标的时候要将人为因素加入其中,保证指标的合理性。在本市域生态经济评估指标体系中的表现为社会子系统中添加了市域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指标上,更好地从人为因素表现生态经济指标,也不排除人为因素对生态经济的影响。
二、市域生态经济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1.实用性原则。
低炭城市生态经济论文
一、发展低炭生态经济城市离不开国家政策体制的保障和支撑
1、树立绿色低炭发展理念,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2012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开展低炭排放和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关键是节约能源,提高能耗,减少污染。要抓紧制定出台合理控制能源消耗总量工作方案,加快理顺能源价格体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突出抓好工业、能源、交通、建筑、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和千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减排,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用能管理,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实施节能发电调度、合同能源管理、政府节能采购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树立绿色低炭发展理念,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2、创建城市发展模式,推进城市和谐发展。
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安全高效利用,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提高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加强能源通道建设,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开展节能认证和能效标识监督检查,鼓励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监管危险化学品,加强环境保护,着力解决重金属、饮用水源、大气、土壤、海洋污染等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减少农业面临的污染问题。推进生态建设,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成果,加强草原生态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推进荒漠化、石漠化、坡耕地治理,严格保护江河源、湿地、湖泊等生态功能区。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公平原则,建设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进程。我们要用行动昭告世界,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发展低炭生态经济城市更要注重实践操作
低炭生态城市发展需要理念的更新,也需要技术的支持。工业文明形式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为辉煌的文明形式,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后,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为人类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但是,工业文明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及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等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威胁着会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使得人类开始重新考虑工业文明。因此,有学者指出:“自然界中,人类无论怎样推进自己的文明,都无法摆脱文明对自然的依赖和自然对文明的约束。自然环境的衰落,也必将是人类文明的衰落”。而工业文明是当前城市建设陷入高污染、高能耗发展困境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工业文明的框架下,城市是掠夺性的,城市的发展与地球空间和资源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走向生态文明是当下世界的大势所趋。从世界各国发展的实践来看:清洁生产、高效的交通运营方式和先进的生产、绿色建筑、科学的规划手段、规划技术和管理手段的运用等等,所有这些是实现低炭生态经济城市发展的模式选择,在实践中具有十分良好的效果。我国对于低炭生态经济城市研究、开发和改进低炭生态经济城市发展的技术手段,在条件成熟的地区积极开展推广运用低炭技术,为城市化进程中低炭生态城市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而实现这些就要我们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一是要大力进行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研究。二是要不断进行清洁能源的利用与引导,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实现区域性部分自给的新型可再生能源利用。采用高效、安全的能源利用模式。三是要采用科学技术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再生水利用、海水利用、雨水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等一批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资源梯级利用形式。运用绿色科技,解决水资源综合利用和能源供给两项核心问题。四是要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我国城市交通耗能之所以长期居高不下,而且从最近些年的发展情况看还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不仅会消耗能源,而且还会的环境污染。因此要实践中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为促进未来城市的可持续交通系统的构建和运营维护,要采取相应的技术经济政策。五是要加大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修复、维护和建设。促进低炭生态经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带来自然生态效益发展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良好的社会文化效益。因此我们应当结合农业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生态理念的进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注重保护原生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四大家鱼生态经济论文
一、鄱阳湖“四大家鱼”现状分析
统计资料表明,2012年鄱阳湖区有作业渔船18076艘,近几年鄱阳湖湖区捕捞船只数基本稳定。全湖捕捞产量2.85万吨,与2010年的捕捞量相当。鄱阳湖渔获物品种主要由“四大家鱼”、鲤、鲫、鲇、黄颡、鳜、翘嘴红鲌、!鱼及短颌鲚等组成,由此可知其以湖泊定居性鱼类为主要捕捞对象,其中:“四大家鱼”1891.52吨,占捕捞总量的6.64%。朱其广等2010年的调查表明,四大家鱼幼鱼从长江由湖口通江水道进入鄱阳湖的最早时间为6月26日,高峰期集中在7月下旬和8月中旬。整个通江水道在调查期间四大家鱼幼鱼总产量为3.1×106尾。其中鲢鱼占78.75%,草鱼占18.43%,鳙鱼和青鱼分别占2.06%和0.76%。而江西省2013年鄱阳湖及长江江西段禁渔暨增殖放流活动3月20日在南昌市红谷滩秋水广场举行。当天共放流“四大家鱼”冬片鱼种共1000kg。2013年江西省向鄱阳湖、长江江西段和五大河流放流经济鱼类苗种6亿尾以上,其中九江市2013年秋季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就放流四大家鱼共计6.7万斤。由此可见,人工增殖放流是鄱阳湖四大家鱼鱼苗的重要来源,长江鱼苗对鄱阳湖四大家鱼资源的影响力正在下降。
二、鄱阳湖“四大家鱼”的生态经济前景
1.鄱阳湖“四大家鱼”的碳汇渔业前景展望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作为单篇论述,明确提出推进“绿色发展,生态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鄱阳湖既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又是绿色生态经济的聚宝盆。在渔业固碳方面,中国工程院唐启升院士率先提出“渔业碳汇”的概念。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各国的共识,也是国内经济发展与转型的必然之路,而近年来出现的“碳汇渔业”更是成为了低碳生态经济的新亮点。解绶启等(2013)指出,鄱阳湖为大型浅水湖泊,从20世纪50年代~90年代,其通过渔业移出的碳为11.8~27.6kg/公顷•年,总移出碳为3890~9061吨/年,总固定的碳为8558~19935吨/年。鲢鱼和鳙鱼是滤食性鱼类,通过滤食水体中浮游生物和悬浮的颗粒有机碳来促进机体生长,构成鱼体生物碳的主要来源,其输出主要包括鱼类的代谢、死亡和捕捞等。由于滤食性鱼类的养殖不需要人工投饵,其碳的来源本质上属于淡水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伴随着滤食性鱼类的捕捞,大量的碳直接从淡水中移出,间接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发挥碳汇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释义:第50条》还提出:养殖500g鳙鱼可从水中吸收57.85g碳;养殖500g白鲢可从水中吸收60.75g碳。选择以鲢、鳙鱼等滤食性鱼进行养殖,利用食物链原理,消耗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达到增强淡水渔业碳汇和调节水质、保护饮用水源安全的目的。鲢鳙鱼是水体初级生产力的高效转化者,如果其资源量过低,就会影响水域生态系统中正常的物质转移和能量流动,造成生态失衡,初级生产者初低级消费者(鲢鳙等)少→中高级消费受阻,伴随的就是,初级生产→初级消费→自我分解→再生产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水华等水体富营养化现象。1959年四大家鱼在鄱阳湖渔获物中占10%~15%,但目前只有7%左右,可以通过增殖放流等高效手段,同时强化禁渔期制度和加大非法捕捞执法,逐步提高四大家鱼的天然资源量。目前鄱阳湖除禁渔期3个月外常年允许渔业生产,这种长时间、无序化的捕捞超过了资源的可再生能力,应当加强顶层设计,合理规划禁渔制度。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构建适合鄱阳湖渔业可持续利用的定法定点定期定人捕捞制度。此外,积极规划建立四大家鱼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发展壮大四大家鱼深度开发龙头企业,实行良种、良法,围绕优质、高产、高效的生态经济,努力实现渔业产业生态化。通过适度捕捞将初级生产力转化为鲢鳙水产品移出,同时通过渔获物分析,调整增殖放养量,并适度补充草鱼、青鱼,即防止水体富营养化,保存生态平衡,又增加可捕捞量,围绕高效生态、优质安全的总体目标,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型渔业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鄱阳湖“四大家鱼”的休闲渔业前景展望
休闲渔业的核心吸引力是能够让人们快速建立“天人合一”的关系,进入亲近自然和享受生活的放松状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休闲渔业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重要形式,深度发掘传统渔业的休闲娱乐属性逐步具备了经济上的可行性与必然性。鄱阳湖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四大家鱼”又是经过一千多年人工选择的优良水产品种,非常适合进行休闲渔业开发。同时,我们也应当明白,在休闲渔业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是“渔“,而不是“鱼”,即休闲渔业应当重点关注消费者的行为理性,而不是生产者的经济人理性。通过让消费者享受贴心的产品与服务,获得良好的体验,实现最高附加价值。笔者利用4大类休闲渔业可利用的资源构成核心吸引力,以及由生态经济和新型城镇化双轮构成的休闲渔业核心驱动力构建了休闲渔业发展模式。休闲渔业也是渔业产业链的重要延伸途径之一,在开发新的休闲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可以把鄱阳湖一些风景独特的渔村小岛,转变成休闲旅游宝岛,将渔船等科学改造成休闲娱乐设施,渔民培训转型为休闲渔业的经营者和服务人员,在保护渔业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基础上,实现了传统渔业产业链的改造升级和延伸。
关于价值内核的生态经济论文
一、何为自然资本:基于文献分析的视角
“自然资本”一词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Pearce和Turenr在《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中将经济学生产函数中的资本称为人造资本,进而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自然资本,从此开启了学术界对于自然资本的研究。1993年英国伦敦大学环境经济学家Pearce在他的著作《世界无末日》中提出用自然资本和另外两种资本来估算可持续发展能力,Turner也提出了将自然资本作为可持续性评价标准的观点。1994年世界银行出版了《扩展衡量财富的手段》的研究报告,将资本划分为4个部分:人造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和社会资本,提出一个国家的财富应该包括自然资本,并将土地、森林、湿地等作为自然资本的组成部分,对世界各个国家的自然资本的经济价值进行了评估。2000年,保尔•霍根等出版了题为《自然资本论:关于下一次工业革命》的论著,自然资本一经提出,就引起了世界上知名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并逐渐为大多数专家、学者和管理者所接受。2011年联合国《迈向绿色经济》报告中认可了自然资本的价值,认为自然资本是人类福祉的贡献者,是贫困家庭生计提供者,是全新体面工作的来源①。然而到底何为自然资本?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认知,学者们的表述也不尽相同,包括自然资本(产)、生态资本(产)、环境资本等,但本质却基本接近,他们对于自然资本的论述大致从三个角度进行。
1.将自然资本直接等同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世界银行副行长伊斯梅尔•萨拉丁认为自然资本指一切自然资源。EISerafy(1989,1991)指出生态环境提供环境产品和服务就是自然资本,把自然资本分为可再生的自然资本和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本。刘思华(1997)认为生态资本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总量(可更新的和不可更新的)和环境的自净能力、生态潜力、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使用价值②。Hawken(2000)指出自然资本可以被看做支持生命的生态系统的总和③。王健民等(2002)认为,生态资产从广义来说是一切生态资源的价值形式;从狭义来说是国家拥有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并能带来直接、间接或潜在经济利益的生态经济资源从生态资产价值的角度,指出生态资产的构成包括生物资产、基因资产、生态功能资产和生境资产(以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适宜度来度量其价值)四大方面④。
2.将自然资本界定为一种有用的资源和环境存量。
Constanza等(1997)认为“资本”是在一个时间点上存在的物资或信息的存量,每一种资本存量形式自主地或与其他资本存量一起产生一种服务流,这种服务流可以增进人类的福利⑤。Daily(2000)认为自然资本是指能够在现在或未来提供有用的产品流或服务流的自然资源及环境资本的存量⑥。黄兴文等(1999)将生态资产定义为“所有者对其实施生态所有权并且所有者可以从中获得经济利益的生态景观实体”⑦。董捷(2003)指出所谓生态资本是指产出自然资源流的存量,也就是能为未来产生有用商品和服务流的自然资源存量⑧。
3.将自然资本范围扩大到纯自然资本和人造自然资本。
钢铁产业生态经济论文
一、生态经济绩效研究背景
(一)我国钢铁工业的资源、能源消耗状况
我国铁矿石需求量巨大,被称为“全球吸铁石”,是世界上铁矿石市场最大的买主。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对于铁矿石的需求量也急剧增加,虽然国内铁矿石产量很大,但也无法满足需求,进口铁矿石数量连年攀升,进口量占需求量的比重亦逐步提高。1999年,我国进口铁矿石占总需求量只有28%左右;而到了2008年,进口铁矿石已经达到44414万吨,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最大铁矿石进口国。我国能源消耗以煤为主,占到总能源消耗的70%以上,钢铁是耗煤大户,煤占总燃料消耗的80%左右。2005年我国钢铁工业消耗能源折合为标煤19453.07万吨,到2010年就增长到26036万吨标煤,增长了将近34个百分点。新水总耗得到一定控制,2005年消耗新水210712.3万吨,而到2010年消耗175602.5万吨,钢产量从1996年一直保持头把交椅的位置。吨钢综合能耗、吨钢电耗、吨钢耗新水逐年下降,某些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领先水平,某些指标还有提升的空间。
(二)钢铁工业产生的环境问题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钢铁企业产生的污染可分为三类: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我国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工业排放总量的6%左右,烟尘占5.5%,粉尘占12.6%;废水的排放量占废水排放总量的10.3%,居世界第五;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占16.7%。钢铁工业所产生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研究的热点,钢铁产业政策也成为我国政府重点关注对象。2005年出台了《钢铁产业政策》,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振兴钢铁产业,2009年颁布了《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了更好的发展钢铁产业、调整产业生产力布局,2011年出台《钢铁产业生产力布局和调整规划》。这些政策的出台,充分说明了钢铁工业的重要性,环境问题的严重性。那么,在能源面临枯竭、环境不断恶化、钢铁企业利润不断萎缩的大背景下,如何把生态理念纳入到钢铁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中,如何从效率、效果两个维度测度企业绩效,如何把企业效率-效果测度结果更为直观的表现出来,以及研究落后企业的最优发展路径,影响钢铁企业生态经济绩效的因素等问题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生态经济绩效理论基础
(一)循环经济理论
生态旅游圈县域经济论文
1灞陵河生态文化旅游圈概况
1.1区域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滇黔锁钥,黔西门户。关岭位于贵州西南部,东北、西北与镇宁、六枝特区毗邻,西南以北盘江为界和晴隆、兴仁、贞丰三县相望。灞陵河大桥把黄果树景区和关岭自治县连为一体。(2)交通区位优越-四通八达,陆航快捷。航空、高速铁路,在建沪昆高铁、G60沪昆高速、国道、关兴公路、省道。随着沪昆高铁的通车,同时依托与周边区域交通的联系,以及关岭目前已具有的良好道路系统,为各地游客的进入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1.2机遇优势。
(1)国家层面———观光旅游持续火热,休闲度假快速升温。世界度假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国民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休闲度假需求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国民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旅游形态开始进入成熟的度假经济阶段。(2)省域层面———3万亿投资,贵州旅游迈入“大干快进”全速时期。a.国发二号文件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贵州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战略定位,把“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的一项重点任务和支柱产业来发展,为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和旅游强省建设提供了难得机遇。b.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将贵州省定位为国家公园省,将在10年内通过投资数百个项目打造旅游强省,投资总额约3万亿元。
1.3区域层面———划时代机遇,“可遇也可求”。
(1)一条路打开关岭旅游新通道。沪昆高铁开通,将使上海、杭州、南昌、长沙、昆明等旅游消费力强劲、出游率高的城市游客能快速、便捷地到达关岭旅游。(2)一座城(顶云新城)助推关岭成为黔西南旅游集散大本营。以高铁开通为契机,以顶云新城建设为助力,新城建设将助推、保障并快速实现关岭作为贵州西南旅游集散大本营的地位。
农田防护林生态经济论文
1黑龙江省两大平原分布
1.1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的地位
东北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面积35万km2,平均海拔200m以下,辽阔坦荡,沿河多沼泽。包括三江、松辽、辽河平原。黑龙江省的平原包括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占东北平原60%以上。华北平原由黄河、淮河和海河冲积而成,面积30万km2,海拔100m以下,土层深厚。长江中下游平原由长江冲积而成,面积16万km2。平均海拔在50m以下,湖泊众多。珠江三角洲平原位于广东中南部,由珠江在入海处冲积而成,面积1.13万km2,平均海拔50m以下。
1.2三江平原概况
位于黑龙江省东部,总面积10.88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23.20%,海拔50~200m,地势低洼,沼泽湿地丰富,土壤主要为草甸土、白浆土和黑土,年均气温1~4℃。无霜期为120~140d;年降水量为500~650mm。完达山脉将三江平原分为南北两部分,山北4.25万km2(狭义三江平原),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冲积而成;山南8800km2(兴凯平原),由乌苏里江与兴凯湖共同冲积而成。三江平原区内共有23个县市,分别为佳木斯、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市及其所属的县市,和牡丹江所属的穆棱市、哈尔滨所属的依兰县。三江平原森林主要分布在周围低山、丘陵及完达山区域,原生地带性森林是阔叶红松林,目前红松仅零星分布在山脊的陡坡上,平原区只零星分布小面积的岛状林。森林面积252万hm2。天然沼泽湿地面积134.7万hm2。
1.3松嫩平原概况
松嫩平原是松辽平原的一部分。位于大、小兴安岭与长白山脉及松辽分水岭之间,由松花江、嫩江冲积而成,大部分位于黑龙江省西部,面积为15.4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32.84%。地势平坦,土壤主要为黑钙土、黑土和风沙土。年均气温2~6℃,年均降水量约450mm,而年蒸发量却为1200~1400mm。海拔100~200m。松嫩平原黑土农业区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包括五大连池、嫩江、绥棱、庆安、五常、阿城、宾县、巴彦、木兰、讷河、依安、克山、北安、克东、拜泉、海伦、绥化、望奎、哈尔滨、双城等20县(市),脆弱带农业区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包括齐齐哈尔、龙江、泰来、甘南、富裕、绥化、安达、肇东、兰西、青冈、明水、大庆、肇州、肇源、林甸、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因自然灾害(洪水、干旱和风蚀)和人为干扰(过度开垦、草场过牧和石油开发),平原西部是我国东北生态环境最薄弱的地区之一。除低山丘陵地区分布一些低质次生林外,核心区主要是农田防护林,是黑龙江省平原森林的主体,也称西部林业。
绿色建筑生态经济论文
1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与经济优势
社会的进步使人们对建筑的认识不断更新。在当今注重生态和谐、环境舒适及科学合理建筑的背景下,引发了人们对优化的空间利用与建筑设计的新追求,同时也对建筑综合症提高了警惕并加紧防范,这一切都使得具有节能效应和健康性能的绿色建筑备受追捧。绿色建筑在为社会提供良好的环境效益的同时,也具备着许多潜在的经济优势。第一,由于绿色建筑对能源消耗较低,因此可以极大地降低建设成本。第二,由于绿色建筑在设计理念上符合保护自然生态的时代趋势,能够带来长远的环境效益并有益于人体的健康,因此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经济优势并不会直接转化为市场动力,众多开发商不愿主动进行绿色建筑投资。因此,绿色建筑本身的经济优势和实际的经济效益之间就形成了极大的矛盾,亟待政府部门和建筑学家的解决。
2绿色建筑在生态经济优化中面临的困境
2.1全生命周期优势难以实现
从长远的眼光来看,绿色建筑对环境效益的实现和降低资源消耗方面具有其他建筑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若从短期效应来看,这种优越性则表现得并不明显,经济及环境优势会被极大程度地削弱。这一优势无法实现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全生命周期价值与使用主体的阶段性之间的矛盾。由于一栋建筑的使用寿命与每位使用者的使用期间相比显得极其漫长,在这漫长的生命周期内会涉及到政府、开发商、设计单位、物业管理及各个用户等多方利益主体,而这些利益主体的利益所在和经济需求是多样化的,例如他们需要在各自的使用期内履行义务,追求各自的经济目标。这就造成了绿色建筑的成本效益在实际分配中变得复杂,无法使自身的经济优势得到应有的发挥。
2.2国家标准与操作协同不一致
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以建筑专家设定的权重系数为参照而形成的框架体系。目前这一体系在解决绿色建筑生态经济优化的问题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足。首先,体系中对生态目标的制定进行了统一的规划,且生态目标的组成与相互关系也比较固定。然而,实际的建设和操作中,情况往往复杂多样的。表现为各地区的资源和地理环境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特点,因此难以按照统一的目标加以实施。同时,这一目标在不同环境下实行的结果,往往是对促进生态和谐发展初衷的背离。其次,该标准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等要素缺乏必要的考虑。绿色建筑的理念要求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在这一标准的限制下显然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