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建构现状与进展思路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林业生态建构现状与进展思路,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林业生态建构现状与进展思路

 

加强生态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的重大举措。近几年,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动力,大力开展林业生态建设,先后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三北”四期工程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生态环境得到了初步改善。   一、林业发展现状   根据2006年林业二类调查结果,赛罕区总土地面积为101310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32720.6公顷,占赛罕区总土地面积的32.3%;非林地面积68589.4公顷,占67.7%;森林覆盖率为17.5%,林木绿化率为17.6%。在林业用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10490.3公顷、疏林地面积76.7公顷、灌木林地面积6985.5公顷、未成林造林地面积6136.2公顷、苗圃地面积46公顷、无立木林地面积1160公顷、宜林地面积7509.5公顷、辅助生产林地面积361.1公顷。林业用地按森林类别划分为重点公益林、一般公益林和商品林。其中,重点公益林面积20221.8公顷,一般公益林面积7275.1公顷,商品林面积5223.7公顷。赛罕区活立木蓄积量为781448.5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积量为751736.4立方米,占活立木总蓄积量的96.2%;疏林地蓄积量1679.3立方米,占0.2%;“四旁”树蓄积量25875.4立方米,占3.3%;散生木蓄积量2157.4立方米,占0.3%。   二、林业生态建设成就   自2000年起,赛罕区实施了四项国家重点工程和地方生态工程。四项国家重点工程分别为大青山生态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四期工程。地方生态工程包括义务植树、“四旁”植树、村屯绿化、通道绿化、一般造林。   大青山前坡生态治理工程于2000年启动,2003年完成,共完成人工造林9.9万亩、人工种苗0.85万亩,共用各类苗木906.41万株,动用人工80万工日,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退耕还林工程于2002年启动,截至2007年,共完成人工造林6.4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2.25万亩,荒山荒地造林4.2万亩,造林成活率达到70%以上。天然林保护工程于2000年启动,截至2007年,共完成飞播造林5.3万亩,封山育林9.82万亩,飞播造林成活率为80%以上,封育区植被恢复较好。“三北”四期工程于2005年启动,截至2007年,共完成人工造林6000亩。2000~2007年,赛罕区地方工程共完成义务植树548万株,“四旁”植树128.7万株,平原、村屯绿化2184亩,一般造林9000亩。   三、林业发展思路   1、荒山绿化   近几年赛罕区生态建设树种以沙棘、柠条为主,沙棘和柠条在没有形成产业之前,不能给当地百姓带来相应的经济利益,因此,今后在荒山绿化中,应选择经济效益较高的油松、山杏等树种,调动群众绿化荒山的积极性。经过几年的生态建设,赛罕区共造林17.55万亩,其中退耕6.45万亩、大青山北山绿化5.3万亩、飞播造林5.2万亩、“三北”四期0.6万亩,所剩宜林地仅为11.26万亩,所以今后在整地、树种选择和栽植后期管理上,要体现出“精”,要将新科技成果应用到各个环节,加大造林的科技含量,具体体现在抗旱造林技术、优良树种和品种的推广以及新产品、新材料应用等几个方面。在抗旱造林中,推广径流整地抗旱、覆膜保墒造林以及容器育苗;在优良树种、品种的推广方面,通过对乡土树种的优选,建立优良树种繁育基地;在新产品、新材料的应用方面,使用ABT生根粉和菌根剂。   2、湿地公园和种苗基地建设   今后,赛罕区将逐步建成1个湿地公园、1个生态园和3个种苗基地。湿地公园建在八拜湖湿地附近,面积为3000亩,通过高标准、高起点设计,力争建成现代化的一流公园。湿地公园的建成,在涵养水源、维持区域生态平衡、调节区域气候、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很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生态园建在黄合少林场,面积为3000亩,在改造低产林的基础上,建成一个集种苗培育、野生动物饲养、生态景观、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生态公园。根据“以游养林”的思路,依托现有的生态资源,凸显生态特色,发展赛罕区林业。3个种苗基地总面积为3600亩,主要依托赛罕区生产种苗的优势,引进新品种,科学培育优质抗旱种苗,以满足赛罕区生态建设和创建森林城市及周边地区对优质、耐旱种苗的需求。   3、沿山经济林带建设   赛罕区山区面积大,经济条件也相对落后。在沿山一带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经济林。根据国内经济林市场需求,大力引进推广优良树种。在建设几个经济林试点的基础上,总结出赛罕区经济林建设的技术、经验、措施,然后以点带面,形成沿山经济林带,最终建成一个林果基地,使林果产业逐渐成为山区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同时也可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4、村屯绿化   每年培育一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实现农田林网化、道路林荫化,在村旁、宅旁、道旁、水旁实现绿化全覆盖,创建绿色小康村,使整个村庄绿林环绕、鸟语花香,从而推进新农村建设。   5、建立健全防火机构,完善防火工作制度   由林业局牵头成立防火办公室,同时要制订防扑火预案,配备扑火工具,建立信息网络系统,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并逐条逐项落实。具体工作中要认真落实防火责任制,全面加强防火宣传教育,切实加强火源管理,充分做好扑救火灾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生态安全。   6、加大禁牧力度,确保禁牧成果   自2000年以来,禁牧已成为赛罕区巩固生态建设成果、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改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此项工作涉及面广、任务艰巨,森林公安作为林业执法的主要力量,具有执法的特殊性,在确保禁牧成果中,作用巨大。#p#分页标题#e#   7、强化采伐管理,狠抓林权证发放   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坚决制止乱砍滥伐和超限额采伐。有关部门要严格控制采伐限额,按下达的采伐计划组织实施,严格执行森林限额采伐和凭证采伐制度,从根本上制止乱砍滥伐的现象。此外,还要加强伐区更新造林的检查验收工作,逐步推行更新造林保证金制度,以保证林地的伐后更新。为了切实保护森林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要把林权证发放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加大宣传力度,使林农了解相应的法规政策。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强有力的发证队伍,保证发证工作顺利实施;加强业务培训,保证发证工作高标准、高效率完成;做好发证后的检查验收和归档工作,争取在2~5年内,对原有森林、林木、林地要逐一登记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