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生态旅游的亮点与开发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生态旅游”一词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Ceballos于1983年首次提出的,并在1986年于墨西哥召开的国际环境会议上被正式确认[1]。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取向开展的既能获得社会效益、实现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旅游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2]。生态旅游与传统大众旅游显著不同的理念是“保护性”和“责任性”,集中体现在环境保护和社区参与上,并且对生态旅游者也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3-4]。“发展生态旅游、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是社会的共同呼声,也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贵州省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生态旅游的发展,全省基本形成了生态旅游和度假旅游、乡村旅游、文化体验旅游、红色旅游相结合的多元化旅游体系[5],但贵州生态旅游的发展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本研究结合贵州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运用SWOT分析法对贵州省生态旅游发展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促进持续发展的对策,以期丰富生态旅游的研究理论,并为贵州生态旅游的合理开发提供参考。
1贵州省生态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1.1竞争优势分析(Strengths)
1.1.1自然环境优美,气候条件宜人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地势西高东低,喀斯特面积约占贵州省土地面积的73%,有喀斯特峰丛、峰林、瀑布、峡谷、洞穴及地下河等景观,构建了以“奇山、秀水、美石、异洞”为特色的喀斯特旅游资源。境内多山地和丘陵,森林覆盖率达39.9%(2009年),山水景色千姿百态,自然风光神奇秀美。黄果树瀑布、龙宫、马岭河峡谷等都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铜仁梵净山、茂兰喀斯特森林、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威宁草海等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截至2010年,贵州省已经建立了国家森林公园21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8个,国家自然保护区9个,国家地质公园8个[6]。贵州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加之海拔较高,纬度较低,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由于距离南海较近,处于冷暖空气经常交锋的地带,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1600mm之间,非常适合旅游。贵州的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复杂,导致气温的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增加了风景的可观性。
1.1.2自然资源种类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
贵州省生物多样性具有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等特点,类型复杂,组合多样。贵州是我国的能源大省,水、电、煤多种能源兼备,水能与煤炭优势并存,水火互济。境内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门类齐全,储量丰富且成矿地址条件好。贵州也是生物资源的宝库,贵州省有野生动物资源1000余种,其中黔金丝猴、黑叶猴、华南虎、云豹等14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占全国同类动物总数的1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69种,占全国同类动物总数的25.7%。植物资源有森林、草地、农作物、药用植物、野生经济植物和珍稀植物等6类。有70种珍稀植物被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银杉、珙桐、秃杉、桫椤等4种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50%;有二级保护植物27种,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18.9%;有三级保护植物39种,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19.2%。全省有野生植物资源38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资源有3700余种,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的80%,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7]。
1.1.3浓厚的民俗风情与民族文化
贵州是我国古人类发祥地之一,又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贵州省有49个民族,世居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等16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9%,各民族在贵州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历史文化,并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与文物古迹,贵州省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个,省级226个,市县级1500余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个,其中著名的有安顺云山屯古建筑群、石阡万寿宫、平坝天台山伍龙寺、楼上古寨等。各民族的服饰、礼仪、节日和传统民族工艺,如蜡染、傩戏及侗族婚庆节、彝族火把节、苗族姊妹节等,都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蕴含丰富的文化气息。
1.1.4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贵州省被列入3条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并且下一期规划纲要中将更加注重发展贵州红色旅游。在全国红色旅游中,贵州红色旅游也占据了一定地位,特别是遵义会议会址,镇远青龙洞、息烽集中营旧址,普定穿洞遗址、大方奢香墓等充分体现了贵州红色旅游资源的丰富。
1.2竞争劣势分析(Weaknesses)
1.2.1旅游开发水平低,基础设施滞后,景点分散,交通条件差
虽然近年来贵州旅游业发展迅速,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但与周边云南、四川、广西等旅游大省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贵州旅游业尤其是生态旅游起步较晚,开发水平低,景区内外的服务设施条件差,交通运输网络薄弱,交通通达度低。贵州生态旅游以自然资源景区和保存较好的民族人文资源为主,贵州地形结构复杂,景区偏远,景点分散,景区之间路途遥远,没有通畅的交通串联各个景点,制约了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8]。
1.2.2教育发展滞后,缺乏专业管理规划人才
贵州是教育相对滞后的省份,而生态旅游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生态旅游人才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贵州生态旅游的发展,高层次的旅游规划人才较少,生态旅游的管理人才缺乏,旅游经营者缺乏对生态旅游的科学、长远的认识及规划,没有接受系统的教育和培训,也制约了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9]。
1.2.3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
低贵州地处中国西南地区云贵高原上,大部分面积为喀斯特地貌,由于喀斯特地貌不易留住水土,易被流水冲蚀、潜蚀,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环境承载力较低。脆弱的生态系统一旦被破坏,在短期内就很难恢复。贵州省内部分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例如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由于缺乏法律法规的规范、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水质污染、湖边淤积、浮萍大量生长、鸟类生存环境恶化。
1.2.4经济基础薄弱,生态旅游业投入较少
贵州目前仍属于经济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慢,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低,由于财政收入有限,投入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资金较少,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是长期、复杂、全方位的技术产业,需要多个产业的发展与多种技术的支持,资金缺乏影响了贵州生态旅游的长远发展。#p#分页标题#e#
1.2.5客源区位制约影响生态旅游发展
贵州在地理上的“三不沿”———不沿海、不沿江、不沿边,不仅使贵州经济发展滞后,也使贵州发展生态旅游时受到客源的限制,远离欧美、日韩等主要国际经济发达地区旅游客源市场,以及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及港澳台等主要国内旅游客源市场。
1.2.6生态旅游宣传力度不够,缺乏知名度
贵州省旅游业的发展存在的很大问题就是宣传不够,宣传形式较老,没有自己的品牌特色,导致贵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不高。近几年来贵州政府加强了宣传的重视,开始尝试多样化的宣传方法,但在生态旅游宣传创新和宣传力度上与周边旅游大省相比仍有很大差距[10]。
1.3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1.3.1国际国内生态旅游业发展迅速
随着环境不断恶化、资源过度耗费和旅游景观的破坏,人类在生存环境危机的压力下,全球兴起了关注生存环境的绿色浪潮,生态旅游应运而生。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形式,生态旅游探索在旅游开发建设中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质量,并取得经济、社会、环境的三效合一,作为新的旅游形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重视并且迅速发展。中国的生态旅游发展非常迅速,为贵州生态旅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
1.3.2国家政策支持与政府鼓励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发展生态旅游是提升生态文明理念的有效方式。环境保护部、国家旅游局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纲要》等文件;国家林业局出台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国家旅游局和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征求意见)》,进一步规范了生态旅游的开发行为。贵州省政府不断鼓励各市地坚持生态立省,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11]。
1.3.3国内良好的经济环境与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和健康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国家法定假日的调整和带薪休假制度的推广实施,居民的闲暇时间逐渐增多,增加了旅游需求,也为贵州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促进了生态经济的发展。
1.4威胁分析(Threats)
1.4.1国内已有众多生态旅游区
国内各省都日趋重视生态旅游,尤其是贵州周边各省,都已经形成具有一定地方特色和知名度的生态旅游区,良好的服务水平、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对贵州生态旅游的发展构成了强有力的竞争,贵州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生态旅游产品。
1.4.2生态旅游市场混乱,矛盾众多
由于相应法律法规和监管措施不完善,贵州生态旅游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管理,生态旅游市场混乱;许多人只顾眼前利益,导致许多生态资源被破坏,难以恢复。具有当地特色的民族文化受到外来的文化冲击后,已逐渐失去原有的特色,原生态民族文化遭破坏[12]。
1.4.3生态旅游产品缺乏内涵,对生态旅游认识不足
贵州省内推出的一系列生态旅游产品与周边省份推出的产品有着相似性,知名度不如其他省份,没有本地特色产品。上层管理者对生态旅游真正内涵的认识不够深刻,贵州生态旅游发展方向不明确,生态旅游在民间宣传不力,生态旅游的涵义与意义没有被大众所认识。
2贵州生态旅游SWOT矩阵分析
为了实现贵州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应该针对不同的SWOT条件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提高竞争力和旅游吸引力。把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排列成矩阵进行分析,得出相匹配的发展策略,分析结果见表1。
3贵州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对策
3.1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加大生态旅游的资金投入
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旅游业发展程度的好坏。加大政府投资,争取国家政策性的支持,鼓励私人企业的投资,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环境,增加景区的可入性、可观赏性和可享受性,可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促进生态旅游科学发展
生态旅游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已趋于稳定,已有众多的发展案例可以参考,通过对案例的学习、总结、借鉴成功经验,与自身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促进贵州生态旅游的发展,避免重蹈他人失败的覆辙,让贵州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走上科学可持续发展道路。
3.3树立生态旅游整体观念,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生态旅游是整体的概念,并不是一个地区、一个市或一个省的产业,而是全球性的产业。只有培养出具有整体生态旅游观念的相关从业人员,才能使生态旅游和谐发展,同时要提高生态旅游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准,不断引进专业人士以及科学技术,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正确的规划管理并引导贵州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4注重环境保护,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旅游区
开发建设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规划方案,在发展的同时保护好较脆弱敏感的区域。尽量维护原生态系统,注重对文物古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重视生态环境系统的独特性、敏感性和脆弱性,科学规划生态旅游区。
3.5结合民族文化发展,开展生态旅游规划研究
对新开发的生态旅游区要进行统一的规划,规划前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统筹协调经济、社会、环境、文化作用,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确定合理的旅游容量与内容,在不造成环境破坏的前提下,将贵州自然景观与民族文化高度融合,把贵州生态特色优势展现在世人眼前。
3.6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
整合已有的环境和资源保护法规,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对生态旅游进行管理和规范,严格按照法规执行,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惩罚。组织专业人才按照要求与规定,对生态旅游区进行合理的规划与管理,不断促进贵州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3.7创造品牌,打造特色,拓宽客源市场
在激烈的竞争中要占据市场优势,需要找出自己的特色。发挥贵州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与红色旅游的优势,打造贵州的特色品牌,以提高生态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加强与周边省市的旅游合作与交流,建立提高知名度的生态旅游区,与国际性的生态旅游接轨,更好的抓住机遇拓宽客源市场。#p#分页标题#e#
3.8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加强生态旅游宣传教育,可以让更多的人增长相关的生态旅游知识,还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贵州和贵州的旅游产品,为大众树立正确的生态旅游观念。不断鼓励有志之士为贵州生态旅游的发展进行宣传,积极参加全国及世界有关环境、生态、旅游的活动等,为贵州树立良好的形象宣传。
4结论
SWOT模型分析表明,贵州省发展生态旅游机遇与威胁并存,优势与劣势同在,但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威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相互转化。贵州省开展生态旅游具有非常大的潜力空间。巩固自身优势,最大效益化利用所面临的机遇的同时,全力完善自身弱点,应对来自外界的威胁。利用贵州省独特的环境资源和文化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使生态旅游在贵州走出一条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最终将贵州省建设成为生态旅游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