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理论对旅游系统规划作用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SD理论对旅游系统规划作用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SD理论对旅游系统规划作用分析

1导言

sd(systemdynamics)理论,亦称系统动力学理论(thetheoryofsystemdynamics)。它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福瑞斯特(J.W.Forrester)教授是其创始人。系统动力学不仅是一门认识系统、处理系统问题的综合科学,还是一门分析研究系统信息反馈的科学,被誉为“战略与决策实验室。”[1]从方法论讲:系统动力学是结构方法、功能方法和数理逻辑法的统一。它以系统论为基础,综合了控制论和信息论的技术手段,是一门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边缘学科。SD理论的处理方法是在运筹学的基础上,为适应现代系统管理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技术理论。它不以抽象的假设为前提,而是以现实经济社会的存在为前提,从整体出发寻求改善系统行为的机会和途径。从技术上说,它不是依据数理逻辑的推演而获取答案,而是依据对系统的实际观测信息建立动态的仿真模型,通过计算机试验来获取系统未来行为状态的描述。[2]因此,以SD理论处理旅游系统的技术问题是科学而明智的选择。

2“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海南的新使命。机遇千载难逢,责任重如泰山,需要我们真抓实干,创新改革,科学高效实施。”[3]要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必须将海南全岛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建设,统筹规划海南全省的陆域、海域、生态旅游核心区,合理规划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和区位城镇的地理位置和空间范围。然而,综观海南旅游系统规划,存在的普遍问题是:

2.1理论研究存在偏差

①许多研究集中在所谓“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作用和意义”方面,很少有科学可行的方案;②不少研究成果带有浓厚的人文色彩,浪漫有余,但缺乏严谨的、量化分析论证。虽然旅游区位研究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课题,但这并不意味旅游区位理论研究与科学论证可有可无。相反,任何科学研究,只有在上升为系统理论架构层次时,才具有指导现实活动的意义。

2.2实践操作技术失误

①海南旅游区位系统偏重东线。中线和西线旅游业基本处于待开发的原始状态。旅游产业“三亚现象”明显。所谓“三亚现象”,是指以东线的三亚市为旅游系统节点,以三亚海景风光作为海南旅游景观代表,海南旅游实质就是三亚游。基于这种规划,政府在东线区的终点三亚市率先开辟国际机场,近期仍在扩建。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使三亚对外开放了航权,这些做法极大地鼓励了海内外游客直飞三亚的旅游,许多游客的海南旅游观光,首选三亚。由此,导致了海南省其他区位系统的旅游业滞后;②旅游区位系统发展失衡,又引发了海南省旅游经济圈的缩小,使经济欠发达的琼中、琼西区域旅游业发展缓慢。而现实的情况是,海南岛中、西部区位拥有大量的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和海岛土著风光是海南旅游区位系统的特有标志,在海南旅游资源系统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然而,海南旅游现在对外宣传的主导声音却是椰风、海韵和美丽的海滩。其实,“海”在全国的旅游资源中,海南并不是唯一拥有的,并不具备独特的优势。海南旅游资源的独特恰恰是中西部区位的热带雨林与土著风光。

2.3旅游资源利用率低,生态旅游环境遭到破坏,旅游服务质量低劣

海南旅游资源多数处于初级开发阶段,陆域,水域和海域都没有统筹开发利用。多数旅游点建设不配套,旅游资源利用率低,生态旅游环境受到破坏。例如三亚落笔洞旅游点,仅有一个国家级旅游保护石碑,其余文物全被破坏。崖城旅游点,崖城古城门残缺不全,崖城古城墙破烂不堪,旅游点文物荡然无存,旅游景观残破不全不再一一例举。生态旅游环境污染严重。三亚许多海湾被旅游酒店分割占据,高价出租,海滨沙滩游人随意丢弃垃圾、污物,滨海沙滩遍布垃圾,旅游服务质量低劣,亟待提高。

3海南旅游区位系统的SD分析

下面笔者运用SD理论对海南旅游区位系统进行分析:

3.1海南旅游区域、区位中心城市的理想空间定位

在图-1的抽象模型中,节点A、B、C、D、E、F、G,分别表示区域、区位中心城市的理想空间位置。节点G表示区域次级中心城市琼中市的地理位置;节点A表示区域中心城市海口市的地理空间位置;节点B表示区位中心城市文昌市的地理空间位置;节点C表示区位中心城市万宁市的地理空间位置;节点D表示区域次级中心城市三亚市的地理空间位置;节点E表示区位中心城市东方市的地理空间位置;节点F表示区位中心城市儋州市的地理空间位置。区域、区位各中心城市可以通过三角形(△ABG、△AFG、△FGE、△EDG、△DGC、△CBG)节点间的交通线(高速铁路或高速公路)进行联系。全岛区域、区位中心城市间距dij应该处于最佳状态,区域、区位中心城市空间分布对称,便于区域、区位中心城市之间的经济、文化、信息交流,任意一个区域、区位中心城市周边地区均能受到两个以上中心城市增长极的辐射效应影响。因此,大大减小了区域内部梯度推移粘滞阻力。[4]91图1区域、区位中心城市理想空间分布图

3.2海南省会迁往琼中依据海南省中心城市的理想空间定位,参考海南中心城市的SD分析和测算可知[4]:

(1)与琼中腹地相比海口市滨临海岛北隅,作为区域的政治、经济中心,将使政府管理运行成本偏高,省会海口市也没有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作用。海南省会区位位置亟待调整。

(2)区域行政区划致使梯度推移粘滞系数(η)加大,行政区划系统要尽快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梯度推移正效应出现。

(3)琼中地处海南中部的五指山区,区位总面积2693平方公里,人口20.5万人。区位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22.8℃,年均降水量2444毫米,是全岛降雨量最大的地方,水资源极为丰富。区位森林覆盖率达76%,空气负离子含6000~8000之间,居全省之冠,生态质量在全国2348个县市中位列第四,拥有“绿色宝库”之称。境内有五指山、吊罗山、鹦歌岭等国家级、省级保护区,是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的好地方。鉴于此,笔者建议海南省省会应该迁往琼中市。

3.3海南旅游系统的SD分析

3.3.1海南旅游系统的状态变量

依据海南岛旅游系统的特点,旅游系统的状态变量主要包括:年总接待游客量、潜在游客量、同类旅游产品竞争失去的潜在游客量、旅游生态环境影响因子、年重游游客量、重游率和重游时间间隔等状态变量。其中潜在游客是旅游游客的库存量,是指具有旅游动机,又具有经济能力的游客,潜在游客状态变量是旅游区位系统主要影响状态变量,是构建旅游系统变速率方程的核心。影响潜在游客状态变量的主要因素包括:新增潜在游客量(Δyq),年潜在游客的退出量(yr),和年初次出游客量(y0)。#p#分页标题#e#

3.3.2海南旅游系统的变速率方程

基于SD理论分析的基本要求,首先建立旅游系统变速率模型。海南旅游系统的变速率方程是:y(ti)=y(ti-1)+R(ti)?ti。(Ⅰ)(Ⅰ)式中R(ti)为从ti-1时刻末到ti时刻末的变化速率。ti为间隔。

3.3.3海南旅游系统的仿真模型

旅游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取决于旅游区位资源、旅游区位生态环境和游客市场的持续开发。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92旅游业竞争的关键是旅游区位的知名度和旅游产品信息。强大的旅游区位资源广告和及时的旅游信息反馈,是游客出游速率超过潜在游客增加速率的保障。

3.3.4海南旅游系统的仿真方程模型海南旅游系统的仿真方程模型以Vensim的格式列出(限于篇幅所限,此处软件系统从略)。带入数据,即可测算潜在游客量,初次出游客累计量,年总接待游客量等量化指标。从而确定旅游规模建设率。

3.4海南旅游系统规划

依据实际调查,综合生态旅游区位系统的SD分析,笔者对海南旅游区位系统规划如下:

3.4.1建设海口旅游经济辐射圈

海口是区域的经济、科技、文化中心,是交通枢纽。通过经济辐射力测算[6],并考虑大陆资产转移的粘滞系数η[6],海口定位为区域一级中心城市。以海口市为中心,文昌、定安、澄迈为次级城市,构建2小时旅游经济圈。旅游经济辐射圈内的产业应与旅游资源配置相配套,以海洋运输、海洋渔业、海洋产品加工和船舶修造为重点产业,以海洋旅游、房地产、汽车制造业为基础,打造区域一级中心城市乃至海南全省的旅游服务基地。

3.4.2建设三亚热带滨海旅游区

充分利用三亚区位丰富的海景资源,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支撑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但是,三亚滨海旅游开发,必须要构建稳固的支撑和依托。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三亚热带滨海旅游区,必须以第一产业为支撑,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及资产配置,以充足、优质、价格合理的食品、水果和水产品满足热带滨海旅游经济区开发的消费需要。以第二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金融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建设区域准一级中心城市稳步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3.4.3建设琼中热带雨林生态旅游区

海南省会迁往琼中,通过城市地理位置迁移,改变区域行政区划,实现区域经济平衡,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海南省会迁往琼中后,建设琼中热带雨林生态旅游区,生态旅游区包括五指山市、琼中市、屯昌、白沙二市二县,区位森林蕴藏量为全省之最,区位四周群山环抱,昼热夜凉,林果丰茂,是海南水资源蓄涵基地。根据经济辐射力测算与资产转移粘滞系数修正分析,建设区域次级中心城市琼中市。琼中市地处海岛中部,具备优越的潜在旅游发展前景。琼中市的产业结构与资源配置是:以热带雨林产业链开发建设为主导,建成海南热带旅游避暑基地。

3.4.4陵水市的旅游产业与资源配置

陵水濒临区域次级中心城市三亚,区位多处港湾风光旖旎秀美,海域境况良好,是开发建设热带滨海游泳场的良好地方。以陵水市为中心建设世界一流的热带滨海生态游泳场,拓展三亚旅游范围,承接分流三亚的旅游项目,充分利用丰富的海岛滨海旅游资源。

3.4.5琼海市的旅游产业与资源配置琼海市位于海南中东部,区位地貌以平原、丘陵为主,既有奇山、异洞、怪石、海滩、岛屿、温泉、热带珍稀动植物、滨海风光等自然景观,又有文物古迹、革命遗址等人文景观。以博鳌为基地,建设世界一流的会展、温泉生态旅游区。

3.4.6儋州市的旅游产业与资源配置

区域次级中心城市儋州市位于琼西北,濒临北部湾,是海南西部经济隆起带上最具潜力的旅游城市。儋州陆地面积3265平方公里,人口89万,是区域土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级市,也是海南西部的经济、交通、通信和文化中心。区位陆海交通发达、环岛西铁路、环岛高速公路横穿市境,海运可直抵东南亚和祖国各沿海城市。依据区域经济辐射力测算与资产转移粘滞系数修正分析,儋州在较短时期内规模将会迅速膨胀,是西部经济隆起带上最先崛起的生态工业旅游城市。

4海南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对旅游产业必须进行统筹规划、配套整合,凸显旅游产业的拉动效应、辐射效应和收入乘数效应,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提升。[8]基于SD理论,海南旅游产业的优化调整拟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并迅速进行:

4.1全面理解“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战略

“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海南区域经济的总体水平,使海南岛成为捍卫南中国海海疆的稳固基地。旅游产业从属于国民生产领域,是经济活动的范畴。当然要受市场经济和国家相关战略政策的支配,旅游产业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建设的过程中旅游产业是主导产业,对海南区域经济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任何时候对旅游产业都应当有一个全面、清醒的认识。旅游产业并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产业。纵观经济社会的实际,我们看到,国内旅游极品之地的云南、桂林、张家界,并没有因旅游产业的发达而显赫富贵;海岛旅游胜地菲律宾、马来西亚、马尔代夫、夏威夷,也没有因海岛旅游产业而鼎盛繁荣,夏威夷在美国依然是“落后地区”,横扫世界的金融风暴照样使其凋零衰败;与海南岛具有直接可比性的台湾岛,虽然近四十年来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对台湾的国际收支、国民所得、税收等方面都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但是,台湾究其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却是:仰仗农业、劳动密集型工业、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工业的支撑。[8]“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开发建设,旅游产业充其量来说不过是一块“长板”,光凭这块“长板”是形不成木桶的,中央提出的“逐步将海南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的战略目标,不能单靠发展旅游产业得以实现。否则,很可能是穷折腾、瞎吆喝,到头来空欢喜一场。

4.2淡化“三亚现象”,构建旅游产业集团,参照区域经济隆起带框架,科学配置区域旅游产业资源。

淡化“三亚现象”就要依据区域经济隆起带理论,构建旅游产业集团,统筹规划海南省的旅游产业,科学配置区域旅游资源。在中西部经济隆起带上,旅游产业集团要尽快开发建设旅游景观大道。旅游景观大道的设计不以交通快捷为目标,而是以美丽的景色为路线,哪里美丽就延伸到哪里。在景观大道的沿途,设置汽车旅馆,农家旅馆,修建通往旅游景点各处的人行栈道,方便自驾游者和徒步游者。提倡徒步游览,保护生态环境。[9]旅游产业集团把各市、县景点连接起来,形成旅游产业链,拉动海岛中西部旅游经济,实现海南全省旅游产业东部、中部和西部均衡、协调发展。#p#分页标题#e#

4.3构建旅游支撑产业,调整海南旅游产业系统,推进区域经济稳步、协调、快速发展。

旅游产业的拉动效应、辐射效应和收入乘数效应明显,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助推作用。然而,产业系统控制论却表明,旅游产业的区域关联性、产业附着性、收入效益波动性,在限制和削弱着旅游产业的能动效应。①区域关联性决定着旅游产业的发展与繁荣。旅游产业的经营刚性化,使其固着在旅游资源的空间区位,其产业开发建设仅在特定区位呈现或有效益;②产业附着性决定着旅游产业的开发建设只能以区域第一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为基础,离开第一产业或其他相关产业的支撑旅游产业单独列存极为困难;③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代,旅游收入效益的波动性表现的更为明显。始于2008年秋冬季节的世界金融危机,使世界旅游产业陷入低谷,在其影响下许多国际旅游公司陷入萧条衰败的窘境,产业经济效益直线下降,旅游产业的收入与其他产业收入倍率正相关。旅游产业的区域关联性、产业附着性和收入效益的波动性,决定了旅游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被动地位。构建旅游支撑产业,推进区域经济稳步、协调、快速发展,是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亟待解决的问题。

4.4把“蓝海战略”引入旅游产业系统,追求价值创新(vauleInnovation)。将买方效用——战略价格制定——战略目标成本管理制定——游客接受[10]的反向战略制定顺序引入旅游产业链,全面优化海南旅游企业管理。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要求旅游企业必须尽快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摈弃“红海战略”,以“蓝海战略”经营旅游产业。一般地说,“蓝海战略”以追求价值创新,开拓崭新的经营领域为理念,“红海战略”以划定市场产业界限,强化竞争为经营手段[10]。全面提升旅游产业运营管理水平,就要执行“蓝海战略”,从以下几方面优化旅游产业的经营管理:①政府要尽快建立旅游产业管理标准体系,完善旅游产业管理机制,与国际旅游管理标准接轨;②借鉴国内外先进旅游企业经验,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以在职培训,脱产学习,外部引进等方式尽快培养一批懂外语、素质高的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要求。③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要做到:管理规范化、价格标准化、服务个性化,形成海南国际旅游岛产业运营的特殊经营模式,提升旅游企业管理水平,从而尽快实现海南旅游产业的优化调整。